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68章 示恩不招怨

bookmark

說到了具體困難,杜衍問王堯臣:“洛陽制的大車我等也見過,京師販夫走卒也多有人用,並沒看出有何特別之處。除了手藝之外,不知還有何機密之處?”

王堯臣從在洛陽的時候就與徐平一起興建這些場務,是個行家,聽了杜衍的話,取出先前準備好的紙張,分給衆人。上面詳列了制一輛大車所要的材料,處理公藝,以及各種各樣的零件。這是最早徐平指導生產,後來衆人慢慢增添上去的技術文件。

衆人看過,王堯臣才道:“洛陽制的大車強過其他地方,便就是因爲如此,制起來分外複雜。木材便要蒸煮晾曬之後數月才能使用,其間下料,切割,具有精細尺寸。各處分外精細纔可,不然絕裝不起來,絕非匠人巧思可爲。不只是如此,爲制大車,三司還設了許多場務。從車軸、軸承,到車輪、剎車,數十家通力而爲纔可製成一輛大車。前些日子一些小的場務,凡有大場務可制同類物事的,不少也已經發賣。鞏縣制車,用的就是三司場務裡的這無所不包之技,還用三司發賣出去的小場務,才能製出堪用的車來。”

不只是車輛,洛陽城裡幾個上規模的產業,如紡織機械、一些農具等等,俱都是如此形成了規模產業。隨着工商改革,小的場務向民間發賣,產業隨之向民間擴散。以後的日子可以想見,藉助三司這些場務的力量,洛陽民間工業將迅速發展。

官營工業因爲其封閉性,發展到一定時間會形成瓶頸,這是沒辦法的事情。僅靠着制度和金錢刺激,很難從根本改變,封閉產業不能從外面引入新血,不能面臨外部的競爭和刺激,會慢慢失去活力。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一潭死水難以保持活力。

這個過程本來應該還需要很長時間,三司的工商業還在大發展的時候,弊端都被掩蓋了起來。所以此次事發,三司反應纔會如上強烈,一向忠厚的王堯臣,也堅決不許民間涉足自己的關鍵產業。徐平是不等不及,才提前改始了此次改革,把一部分工業主動向民間擴散。本來如果是擴散的農具產業是極好的,沒想到孫二郎得了王安石支持,首先向制大車產業下手。這是重工業,引起來的矛盾特別大。

徐平有前世的經驗,知道民間產業的形成,除了得天獨厚的天然條件,有官營產業的溢出也非常重要。他前世打交道的許多農機產地,多是由某一個關鍵的農機大廠,在特定條件下,技術和人才轉移到了社會上,從而形成的。經過蓬勃發展之後,這些社會上發展起來的小產業,如果不能重新形成大廠,形成新中心,慢慢也會沉寂。由收到放,再由放到收,不斷地繼續一個又一個循環,才能保證經濟的正常增長。

看過了王堯臣遞過的文書,聽了他的話,衆人陷入思考當中,崇政殿一時沉寂下來。

有的人是真正明白了事情的複雜性,當然也有人根本就沒看清懂王堯臣遞過來的東西是什麼意思。懂了的不好說,不懂的不敢說,都沒有開口。

徐平道:“官不與民爭利是不對的。若說官員不許與民爭利還有道理,朝廷不與民爭利是何道理?治理天下,朝廷總是要用錢糧。節流總是有限度的,若是無處不可省,朝廷也就可以不要了,是也不是?又要輕徭薄賦,又要不與民爭利,朝廷的錢糧從哪裡來?總不能憑空變出來。我在三司多年,明白了一個道理,凡不加賦,不爭民利而讓朝廷日用自足的辦法,大多對天下有更大的害處。節流不能夠空講,應當詳列條貫,一年哪些錢當花哪些不當花。節流是在列條貫的時候,而不能條貫出來之後,再空口去講。是以一年朝廷就用這麼多錢,不去奪民利,便就要加賦稅。所謂爭民利,爭的是勢力人家,工商大戶的利。真正細民的利,本就沒有,又向何處爭去?”

“加賦稅,天下之民,無論貧富,均受其害。三司營場務,是從富戶手中爭利,都一樣是用作朝廷治天下之費。何者可取,何者不可取,顯而易見。”

“由此可見,三司營場務本就是爲了不苛求錢糧於細民,營利只是手段。是故不當捨本逐末,死守三司之利不放。之所以要把小的官營場務發賣於民間,是因一切皆在三司手中,難免年深日久,事事苟且。因何?三司只要滿足朝廷之費,便就足夠,以一定本錢賺出盡量多的利錢,並不苛求。而只有百姓得利,手中有錢,所需之物纔會愈來愈我,纔會要天下盡心求治生產。此是放水養魚,於天下有利。”

“天下產業盡集於三司,固然不可,三司手中無產業,一切求於細民,也是不當。其間分寸拿捏,便是朝廷之政合適不合適。此次鞏縣要建大車,便是如此。三司因爲匠人的一切本於場務,不許其爲私人會社效力固然不當,任其隨意施爲也是不當。是以,臣以爲當讓鞏縣那個私社,與三司妥善商量,給出如何價錢,三司允其用自己的技術,用自己下屬的場務來制大車爲是。只要價錢商量得妥當了,此事可行。以後若有同樣的事情,皆可沿用此例。民間會社之間,也可比照辦理。”

簡單地說,技術轉讓費、專利費、市場準入,都是有價錢的。只要其他會社給得起價錢,便就應當讓他們做。三司不能搞行政壟斷經營,而要主動參與市場競爭。三司有國家資本支持,有各種各樣的優惠政策,競爭不過就有問題了。

徐平提出的這個辦法,首先獲得了呂夷簡的同意。這就跟禁軍的改革一個道理,把朝廷的某一部分搞成封閉集體,跟社會隔絕開來,早晚會形成各種各樣的弊端。不但是耽誤了社會發展,還形成了不融入社會的特殊人羣,百害而無一利。

三司的產業,同樣要跟社會的其他產業一樣,僱人經營,僱人管理,僱人作工。產業是經濟組織,不是政府衙門,一切按照經濟規律辦事。官方只要掌握財政權和人事權,其他事務可以放手,比照民間的會社經濟管理就是。

這些產業獲得的利潤,可以投入到社會的各項事業中去。用這種手段來籌措政權管理天下的一部分費用,而不要事事都靠稅賦。稅賦一加一減,無不引起天下震動。不如用這種手段,儘量減小因爲經濟波動,而加在天下百姓身上的負擔。政權當向人民示恩,而儘量避免採用加稅的辦法,引致民衆怨恨。

第71章 兩隻雞惹出的慘案第312章 郵寄司第91章 不合規矩啊第315章 結個善緣第307章 萬事皆要本錢第58章 夜戰(中)第121章 煙花第77章 交涉第185章 初稿已成第100章 鑄錢第16章 如和縣第271章 君子至善第20章 繡花枕頭第258章 有一種態度叫沉默第291章 兩路會師第42章 劉小妹第47章 一年一考第59章 分歧第170章 早晚會反第13章 諸事要請示第79章 後苑飲宴第107章 以僞收假第45章 追來了第320章 不祥之年第197章 最後時刻第187章 時代特色第53章 炭價風波第104章 往事難忘懷第25章 對決第181章 以毒攻毒第101章 新法可驗第332章 建節第54章 買馬第273章 示威第3章 秀秀(下)第83章 猛虎入狼羣(一)第61章 裂痕第206章 兄弟鬩牆第89章 搶佔要地第152章 渡河第55章 利用第310章 最後爭取第207章 離別第169章 樞府掌軍令第89章 搶佔要地第195章 荒蕪的土地第14章 故人第44章 細鹽第138章 馬踏諒州(下)第256章 身上的刺第36章 折騰契丹第307章 來了就要打仗第98章 三人成虎第53章 炭價風波第77章 交涉第72章 三個關節第120章 風高放火天(上)第76章 臨機處置第60章 騷亂第190章 新的機遇第144章 各司其職第9章 科舉冤家第175章 別來無恙第90章 捉襟見肘第36章 手舞足蹈第317章 財運當頭第97章 布衣上書第163章 榮耀之戰第23章 蔡襄之錯第107章 嚇人的錢數第225章 新消息第42章 強買第159章 新的考驗第169章 自打嘴巴第77章 你倒黴第101章 七源州第8章 老朽別無所求第15章 分工第110章 廣發邀請帖第201章 一舉兩得第46章 忠州事發第226章 勝則爭功第202章 換相(上)第38章 兩地第120章 不如降了?第55章 藥銀第128章 我的耐心是有限度的第96章 移風易俗第37章 夜對第55章 左右虞侯第123章 呂夷簡的擔心第99章 搞事情第262章 戰是義戰第139章 鋤頭要揮好第74章 相互利用第63章 放生池第82章 立足於打第90章 猛虎入狼羣(八)第60章 致太平(二)第62章 新場務
第71章 兩隻雞惹出的慘案第312章 郵寄司第91章 不合規矩啊第315章 結個善緣第307章 萬事皆要本錢第58章 夜戰(中)第121章 煙花第77章 交涉第185章 初稿已成第100章 鑄錢第16章 如和縣第271章 君子至善第20章 繡花枕頭第258章 有一種態度叫沉默第291章 兩路會師第42章 劉小妹第47章 一年一考第59章 分歧第170章 早晚會反第13章 諸事要請示第79章 後苑飲宴第107章 以僞收假第45章 追來了第320章 不祥之年第197章 最後時刻第187章 時代特色第53章 炭價風波第104章 往事難忘懷第25章 對決第181章 以毒攻毒第101章 新法可驗第332章 建節第54章 買馬第273章 示威第3章 秀秀(下)第83章 猛虎入狼羣(一)第61章 裂痕第206章 兄弟鬩牆第89章 搶佔要地第152章 渡河第55章 利用第310章 最後爭取第207章 離別第169章 樞府掌軍令第89章 搶佔要地第195章 荒蕪的土地第14章 故人第44章 細鹽第138章 馬踏諒州(下)第256章 身上的刺第36章 折騰契丹第307章 來了就要打仗第98章 三人成虎第53章 炭價風波第77章 交涉第72章 三個關節第120章 風高放火天(上)第76章 臨機處置第60章 騷亂第190章 新的機遇第144章 各司其職第9章 科舉冤家第175章 別來無恙第90章 捉襟見肘第36章 手舞足蹈第317章 財運當頭第97章 布衣上書第163章 榮耀之戰第23章 蔡襄之錯第107章 嚇人的錢數第225章 新消息第42章 強買第159章 新的考驗第169章 自打嘴巴第77章 你倒黴第101章 七源州第8章 老朽別無所求第15章 分工第110章 廣發邀請帖第201章 一舉兩得第46章 忠州事發第226章 勝則爭功第202章 換相(上)第38章 兩地第120章 不如降了?第55章 藥銀第128章 我的耐心是有限度的第96章 移風易俗第37章 夜對第55章 左右虞侯第123章 呂夷簡的擔心第99章 搞事情第262章 戰是義戰第139章 鋤頭要揮好第74章 相互利用第63章 放生池第82章 立足於打第90章 猛虎入狼羣(八)第60章 致太平(二)第62章 新場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