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廷辨

慶曆二年春正月庚戌日,初五,趙禎御文德殿,大早朝。

正殿早朝,更多的是禮儀性的,在京官員,無論匣務不匣務,全部上朝。皇帝每隔一段時間在所有官員前露面,表示自己身體正常,國家運轉正常,避免猜疑。在這種大早朝上面,原則上所有的官員都可以奏事。這樣做的制度意義,是表示朝廷大政沒有被皇帝身邊的人把持,真有意外,可以在大朝會上當衆揭穿。當年宮中失火,呂夷簡一定要讓劉太后請趙禎出來露一面,才肯帶着百官離去,便是出於這個原因。

徐正站在角落裡,都看不到兒子站在哪裡,心裡還是無比的自豪。小時候不成器天天鬧騰的那個混小子,誰能夠想到有今天,站在了百官的前頭。上朝前知道自己的位置看不到兒子在哪裡,徐正特意打聽過了,徐平的班位在趙元儼和晏殊之後,百官第三位。

趙禎升座,羣臣行禮如儀。起居告謝畢,輪班奏事。

前殿一般不議大事,因爲這種大朝會禮儀繁瑣,時間緊張,參加的官員又太多,大事議不清楚。議的多是日常事務,大臣上前稟奏,趙禎可與不可,不能決定的由小黃門把奏章收入袋中,帶回宮中處分。政令必出中書敕令,疑難大事趙禎一個人也決定不了。他冒然一個人做決定,手詔被宰相給退回來,不是什麼好事。

明朝之後不設宰相,哪怕後來出現大學士,清朝出現軍機大臣,實際行使相權,也都不是宰相。沒有政令必出中書,只能用敕,軍令必出樞密院,只能用宣命這兩條,權臣的勢力再大,哪怕能決定皇帝的生死,宰相也不是政權決策班子中的一分子,而只是皇帝的下屬。宰相班子是國家實際的治理者,是由制度來保證的。

第一班宰臣,晏殊和徐平帶幾位參知政事上殿。奏的都是已經決定的事情,主要是徐平將要使要的官員職的升遷,如葉清臣進龍圖閣直學士,李參直史館,諸如此類。

第二班樞密院,呂夷簡帶樞密副使上殿,奏西北的軍事安排。

第三班三司,程琳帶三司副使上殿,奏今年的財政安排大略。

第四班開封府,任布上前奏春節期間開封城內事。

第五班審刑院,宋庠上前奏訟獄。

自西北亂起,前殿奏事只有五班,五班奏畢散朝,不能超過辰時。大朝會御史中丞要監察紀律,是不上殿奏事的。

最後禮儀性地問羣臣有無別事要奏,衆人都已經準備退朝了。

正在這時,排位極靠後的司馬光從人羣中擠了出來,捧笏抗聲道:“臣司馬光,請與集賢相公廷對!相公欲一道德,此根本大政,關萬民疾苦,天下興衰,不廷對,何以服百官!百官不服,何以臨百姓!”

趙禎已經要起身了,只好又坐了下來,看了一眼下面站在前面的徐平。

徐平神色淡然,捧笏出列:“臣願對!”

此話一出,準備走的百官精神一下子提了起來,很多人不由自主地就踮起了腳。

廷辨是宋朝對政治大事的討論方式之一,而且是最激烈的方式,除非是涉及到國家的根本大政,不然不用。這是一場由在殿內的朝臣全部參加的大辨論,涉及到的人多,討論的事情特別重大,觀點也尖銳,大多數廷辨都會從早到晚。甚至思想爭論激烈的時候,一次不行,在短時間內多次進行。

廷辨這種大事,大多數的官員一輩子也碰不上一次。

用徐平前世的政治制度比較,這就是執政黨內部關於國家根本大政的大辨論,議會制國家的議會辨論,一黨制國家統一思想之時的大討論。

一道德,就是統一政治立場,確定政治原則,統一思想。這麼大的動作,沒有人反對是不可能的,徐平早有準備。徐平攜西北大勝的軍功回朝拜相,很多人懾於威勢,在榜文帖出來自己沒有做好準備前,沒有站出來罷了。今天不廷辨,早晚一天會廷辨,要一道德這是不可避免的。此時官職尚低微的司馬光第一個站了出來,並不出徐平意料,歷史上王安石一道德,就是他反對得最激烈。

一道德不是逼官員站隊,如果最後搞成官員站隊,一道德實際上就失敗了。這就是思想的大辨論,不辨明白,強行推下去是沒有用處的。歷史上王安石變法,在一道德的時候實際上是失敗了,他強行推下去,立新學,以新學取進士。讓滿朝官員站隊,與自己思想相同的就用,不相同的就貶。最終的結果,是造出了一箇舊黨,最終上臺來鬥他。

政治立場、政治制度、政治原則、施政舉措不是憑空來的,都有內在邏輯,這個邏輯就是文明的特性。如果沒有找出這個邏輯,就說明文明還沒有真正地確立起來。

這個年代決定着政治的邏輯,就是韓愈和柳宗元的性情之論。

當天命破除,人必然會問我們爲什麼會是這樣,爲什麼要這樣看待事情,爲什麼要這樣做,爲什麼不可以用相反的辦法做。這是人的必然,離了天命,人要從自己找邏輯。

文藝復興歐洲文明從神權中解放出來之後,也同樣經歷了這個過程,一場關於人性的大討論。自由、平等、博愛等等這些名詞,徐平前世聽起來高大上,覺得洋人怎麼會這麼厲害,是怎麼想到這些的。中國的文明怎麼這麼落後,就不去想這些問題,盡是搞些仁義道德天理倫常之類虛假欺騙人民的東西。但是自由、平等、博愛等等這一切,真地引入中國來了,縱然精英再是引頸高呼,這就是文明,愚昧的人們醒來吧,我們不要野蠻,我們要變成文明的民族。大多數的人民卻無動於衷,精英痛心疾首,一切都是文化的錯,我們落後愚昧的文化,什麼時候才能掃除乾淨,走向文明。

人民對引進來的文明麻木,一部分精英失望了,認爲這是一個沒有希望的民族,愚昧與落後深植入骨子,永遠不可能變成文明國家。還有人在堅持,試着分析其實洋人並不是按照這一套來行事的,就跟仁義道德一樣,不過是欺騙愚弄底層人民的把戲。

人民不愚昧,也不會被欺騙,你欺騙他們,他們反抗不了,心裡卻還是很清楚。你逼着他去做這做那,要去這樣想,不要那樣想,他們無法反抗,無非閉嘴罷了。或許在深夜聚在一起閒談的時候,發上幾句牢騷。

這種相互誰也理解不了的現象,本身就說明了問題。

自由、平等、博愛等等這一系列關於人性的學說,仁義道德這些關於人性的學說,其實都不是爲了愚弄底層人民的,而是文明要發展不得不面對的議題。

人性是善還是惡,是利他還是利己,是趨利避害還是見義勇爲,是自私自利還是勇於承擔責任,等等一切人性的兩面性,跟社會矛盾中的階級分別一起,組成了每一個政權的政治立場,政治原則,政治的邏輯,形成了自己的文化。

洋人的自由、平等、博愛、信用等等這一套文明邏輯引入中國水土不服,不是因爲自己文明的愚昧與落後,不是人民愚昧麻木不仁,而是因爲這一切,祖先早已經進行了思想大爭論,形成了自己的文明記憶。只是這些文明記憶,隨着那一次文明巨人的倒下,被掃進了垃圾堆,埋藏了起來。文明擺脫了那一次的傷害,打開這個寶庫,就是無盡的財富。

徐平前世每談到社會問題,那位洋秀才總喜歡甩出一個洋人的名詞,什麼利維坦,什麼社會達爾文主義,諸如此類,一臉不屑:你個土鱉知道這些嗎?好好看一看,洋人是怎麼看待社會問題的。什麼時候你個土鱉,也能夠做一回文明人。

一個土,一個洋,名字就已經代表了時代的價值取向。

當徐平穿越千年,努力讓自己的思想跟這個時代同步,去重新思考文化典籍,才真正明白那些是什麼。自己被人罵土,不是因爲文明的落後,不是因爲祖先愚昧,而是他們走得太遠,又跌倒在了血泊中,文明被封印到了記憶深處。

什麼是文明?一個是階級鬥爭形成的政治制度和原則,另一個是對人性的思考所形成的政治制度和原則,這兩者加起來,就形成了文化和政治,構成了文明的主體。

作爲一個上過大學的人,徐平知道在數學中有一條大數定理,巨大數量的隨機,最終會表現出規律性。也聽說過混沌這回事,隨機會表現出有序。

有人覺得人性是善的,有人覺得人性是惡的,有人覺得人天然是自私的,有人覺得不是這樣的。這些關於人性兩面的想法各人不同,這個問題兩人一樣,那個問題不一樣。但是巨大的人口,漫長的時間,終分的交流碰撞,最終會形成共識。這種共識不是決定了這個問題上我是對的,那個問題上你是對的,而是最終形成了一個包容原則,出現了社會文化上的規律性,這個規律性就是文明。

中國人口衆多,教育一直走在世界前列,獨立思考的人口多,形成這種包容原則也就早得多。這些關於人性的議題,由此生髮出來的同性戀問題,家庭問題,倫理問題,種族歧視和種族平等問題,這一系列議題,都放在性情之爭的這個大筐裡。他們在文人的一篇一篇文章裡,在官員一次一次的奏對裡,在朝廷施政的發出去的命令裡。

洋人討論同性戀,討論家庭,討論倫理、討論種族騎士,討論女權這類問題很熱鬧,中國人卻覺得不理解,因爲自己的祖先已經討論過了。甚至就連男人穿女裝,諸如此類,都在文明的記憶裡。再一次出現風潮,不過是文明還在退化,沒有重新站起來罷了。

從漢武帝以天命一道德,漫長的歷史時期,張角的黃巾大起義,魏晉談玄,後來的佛教興起,儒學再興,等等這一切,都是文明前進的腳步。直到巨人倒下,才止步不前。

寫《道德經》的老子是什麼人?史官。孔子幹了什麼?《春秋》編史。大多數的先秦諸子,大多都有接觸史書記載的經歷。文明不是由這些偉人創造出來的,而是這片土地上的人民創造出來的,他們只是忠實地記載了文明所表現出來的這種規律性。他們的偉大不是創造了文明,而是看到了文明,並記下來留給後人。

今天,徐平將要在這裡,面對司馬光這個大宋第一頑固派,以及後面會一個一個站出來的官員,從人性,社會,全部的問題進行辨論。

他今天要在新的一年第一個大朝會上,而對百官,以最激烈的廷辨,來一道德。

第23章 蔡襄之錯第168章 立萬世法第210章 札付兩路第185章 傾國之戰第172章 能戰方能和第9章 準備抓人第166章 前線指揮第307章 萬事皆要本錢第90章 各讓一步第54章 買馬第86章 兩全其美第230章 衆矢之的第81章 談不攏第13章 折支第61章 意外第42章 強買第94章 春狩防秋第269章 對峙第84章 蓄勢待發第191章 慨然以天下爲己任第279章 破城第58章 說不到一塊第95章 看自己的人第80章 契丹的壓力第7章 何妨拼一醉第100章 官不聊生第9章 科舉冤家第109章 怪獸蔗糖務第200章 聯袂而來第138章 要考覈了第8章 雪第181章 錢明逸第67章 猜測第175章 別來無恙第173章 再巡孟州第22章 忠州來人第142章 想去五臺山第131章 一起發財第198章 演練第119章夜戰第18章 內無寇,外無民第258章 有一種態度叫沉默第11章 回莊第100章 虎威第84章 三衙改制第171章 坐而論道第104章 喪家之犬第191章 王素的心思第326章 要交給你了第75章 弒父第113章 惹人生疑第100章 虎威第236章 堵截第45章 孟州李迪第137章 何爲神?第228章 人事變動第180章 轉機第173章 佈置第96章 取他人頭來第100章 鑄錢第65章 因地制宜第112章 五軍齊出第266章 走投無路第63章 放生池第82章 水淹三軍第235章 隴右軍來了第41章 意外第121章過門不入第48章 叛國的附馬第78章 河南府來人第130章 瘋狂時代(一)第77章 未慮勝,先慮敗第51章 大典(下)第219章 再對天章閣(上)第52章 一指點出佛主第60章 窮人當家第22章 兩個小孩第30章 斥責第287章 祖宗有深意第197章 物理性命第147章 破綻第91章 你只管去做第30章 日月當空,洞燭萬民第271章 君子至善第292章 陰山之下第15章 歷史唯物主義第284章 告罪使第184章 商業機會第61章 官吏鬥法第73章 童大官人第315章 結個善緣第63章 你怕死人嗎?第40章 誰承其後第44章 白酒代言人第62章 依稀似舊年第157章 花紋不甚美第68章 山雨欲來(上)第206章 望遠鏡第254章 此一時彼一時第156章 做事就好
第23章 蔡襄之錯第168章 立萬世法第210章 札付兩路第185章 傾國之戰第172章 能戰方能和第9章 準備抓人第166章 前線指揮第307章 萬事皆要本錢第90章 各讓一步第54章 買馬第86章 兩全其美第230章 衆矢之的第81章 談不攏第13章 折支第61章 意外第42章 強買第94章 春狩防秋第269章 對峙第84章 蓄勢待發第191章 慨然以天下爲己任第279章 破城第58章 說不到一塊第95章 看自己的人第80章 契丹的壓力第7章 何妨拼一醉第100章 官不聊生第9章 科舉冤家第109章 怪獸蔗糖務第200章 聯袂而來第138章 要考覈了第8章 雪第181章 錢明逸第67章 猜測第175章 別來無恙第173章 再巡孟州第22章 忠州來人第142章 想去五臺山第131章 一起發財第198章 演練第119章夜戰第18章 內無寇,外無民第258章 有一種態度叫沉默第11章 回莊第100章 虎威第84章 三衙改制第171章 坐而論道第104章 喪家之犬第191章 王素的心思第326章 要交給你了第75章 弒父第113章 惹人生疑第100章 虎威第236章 堵截第45章 孟州李迪第137章 何爲神?第228章 人事變動第180章 轉機第173章 佈置第96章 取他人頭來第100章 鑄錢第65章 因地制宜第112章 五軍齊出第266章 走投無路第63章 放生池第82章 水淹三軍第235章 隴右軍來了第41章 意外第121章過門不入第48章 叛國的附馬第78章 河南府來人第130章 瘋狂時代(一)第77章 未慮勝,先慮敗第51章 大典(下)第219章 再對天章閣(上)第52章 一指點出佛主第60章 窮人當家第22章 兩個小孩第30章 斥責第287章 祖宗有深意第197章 物理性命第147章 破綻第91章 你只管去做第30章 日月當空,洞燭萬民第271章 君子至善第292章 陰山之下第15章 歷史唯物主義第284章 告罪使第184章 商業機會第61章 官吏鬥法第73章 童大官人第315章 結個善緣第63章 你怕死人嗎?第40章 誰承其後第44章 白酒代言人第62章 依稀似舊年第157章 花紋不甚美第68章 山雨欲來(上)第206章 望遠鏡第254章 此一時彼一時第156章 做事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