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管事還是管人?

延和殿裡,趙禎看着正襟危坐的徐平和桑懌兩個人,微笑着對徐平問道:“自你任滿回京,與桑將軍已經多年未見了吧?聽說你們兩個自布衣時就認識?“

徐平捧笏道:“回陛下,當年我在中牟莊裡的時候,便與桑鈐轄相識。那時我的莊裡鬧賊,而桑鈐轄在附近幾州捕賊頗有名聲,請他到莊裡捉賊。天聖五年,我們兩個還一起科舉呢,可惜桑鈐轄未過省試,因爲捕賊做了郟城尉。”

“哦,那當年你莊裡的賊捕到了沒有?”

“捕到了,是因爲有人造藥銀騙錢。說起來有趣,最後我們找到做藥銀的人,竟然就是前些日子投党項的張元、吳昊兩人。昨天我在家裡設宴,請從邕州回來的幾位官員,還說起此事。大家都說真是無巧不成書,當時的兩個小賊,竟鬧出如此動靜。”

既然說起,徐平便主動提自己曾經在家裡請過幾個邕州官員聚會。除了一些特殊職位特殊身份,官員私下裡聚會並不犯禁,要不然一當官豈不成了六親不認了。但這種事情最好不要藏着掖着,越是不想讓皇帝知道,越是容易引起猜疑,還不如坦蕩一點。

果然趙禎點了點頭,並不問昨天聚會的事,只是道:“可惜當時沒有把張、吳兩人抓起來嚴懲,不然也不會有今日之禍。從陝西路傳來的消息,党項對此二人似極爲看重。最近幾年党項多有不臣之舉,有這些人相助,只怕党項真會做出背叛朝廷的事來。”

徐平笑了笑,對趙禎道:“陛下,臣以爲,這兩人無關緊要,不需要格外看重。党項這個時候重用這兩人,並大肆宣揚,在臣看來,並不是他們多能幹,而是千金市馬骨,要招攬更多的漢人到党項那裡去。不是因爲這麼兩個人投党項,党項便就要叛宋,而是党項要叛宋了,才特別重用這麼兩個人。沒有張元吳昊,党項也會另選人出來。”

趙禎沉默了一會,才道:“你真地認爲党項一定會反叛朝廷?”

徐平點頭:“一定會的!而且從大肆宣揚張、吳兩人來看,就在這一兩年之間。”

趙禎道:“天下無事,便是百姓之福。可是朕怎麼覺得,你倒是並不在意?”

“陛下,要真的無事,纔是百姓之福。可西北這幾年是真的無事嗎?党項縱兵入境抄掠,年年都有,只是朝廷存了息事寧人的心思,最多隻是薄責而已。邊境的百姓,面對党項人的燒殺擄掠,怎麼也不會覺得是福。膿瘡總是要擠破的,這兩年朝廷錢糧充足,只要再有一兩年的時間,打一場仗並不會讓朝廷無法負擔。早早滅了党項這個隱患,邊地的百姓才能安心過日子。選在朝廷錢糧充足的時候打,對其他地方的百姓也是好事。”

太宗真宗兩朝,對外用兵大多鎩羽而歸,漸漸興起了對外只求太平的風氣。邊地的文臣武將都一味求穩定,稍有衝突便會被定性爲擅起邊釁,只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徐平當年在邕州其實也曾面對同樣的遭遇。這樣的後果,便就是自己的軍力一天天爛下去,邊境的隱患則一天比一天大,最終迎來大爆發。趙禎說得不錯,徐平是真地想讓党項乾脆一點,早反了早算,很多事情,沒有這麼一個刺激,還真難進行下去。用這兩年的時間,朝廷的財政已經徹底改觀,特別是銀行剛剛走上正軌,戰爭還有正向的刺激作用。在這個時候,打一場仗真地對國家有好處,只要這仗不打成爛仗就行。

趙禎卻沒有這麼樂觀,顯得有些憂心忡忡。朝廷裡確實有主戰派,但勢力微弱,身居高位的更是隻有徐平一個。趙禎的意見,還是偏向大多數人的。

不再討論這個話題,趙禎說起正事,對徐平道:“邕諒路兵馬已經進京,只是桑懌奏事的時候,說起人員並不齊整。這是你當年帶過的兵,召你來便是想聽聽你怎麼看。”

徐平道:“回陛下,邕諒路兵馬跟三衙禁軍最大的不同,便是僚佐官員衆多。因爲當時只是廂軍,大多數還是鄉兵,人員都是本地自闢,入京的時候,這些當地自闢的僚佐官員並沒有一同前來。要想重現邕州的規模,便需配齊這些僚佐官員。”

趙禎不由皺起眉頭:“不過六指揮人馬,僚佐卻有一百多人,真地有必要嗎?再加上各級統兵官,憑空多出兩百多人來,這可比三衙的人多得太多了。”

徐平想了一想,才捧笏道:“陛下,說到底,此事就是管人還是管事的區別。”

“怎麼講?”

“立國時太祖收藩鎮之兵,兵入禁軍,而幕曹卻留在了地方,之後禁軍的軍政等事入了樞密院,從而也就造成三衙禁軍沒了僚佐。有僚佐,則事有專屬,人有專責,統兵官不需分心。而現在三衙禁軍一切事務都委統兵官,人的精力總是有限的,幾十人還可以管得過來,幾千幾百人沒有幫手怎麼行?最終就是事情沒人管,朝廷對禁軍的要求是無事,統兵官對下屬的要求也是無事。軍隊是要打仗的,能打仗纔是第一位的,只要求無事怎麼能行?所以僚佐是必須要有的,有了他們,統兵官纔有了左膀右臂,才能管好軍隊。如果沒有僚佐,對於軍隊的事務便就無從考察,一切的管治都在選統兵官的人選上。擇人而用固然是重要的事,但不能讓事情去等人,把事情管起來更加重要。”

趙禎想了想,搖了搖頭,決定不再去動這些腦筋。軍隊到底有哪些事情,需要什麼人的去做,他並沒有概念。從太宗時候傳下來的規矩,便就是把軍隊的事務盡最大可能地簡化,然而選信得過的人去管,用這種辦法來控制軍隊。百八十人可以這樣管,幾十萬大軍怎麼可能管得過來?各種各樣的行政事務只好視而不見,讓每營各自爲政。

本來募兵的好處是讓軍隊職業化,進而專業化,禁軍卻只剩下了個職業化,專業化還不如以前歷朝歷代的軍隊。不打仗的時候,沒有專門的人管後勤,打仗的時候便也就同樣組織不起來,只能稀裡糊塗準備儘可能多的物資,稍緊張一點還發不下去。沒有專門的人搞行政,一切都只好簡化,組織不起復雜的戰役。更不要說情報偵察等等,全靠過仗時候將領的悟性,有的時候就是聽天由命。至於說作戰組織、進軍等等複雜的參謀工作,對於禁軍來說就是空白。宋朝對北方遊牧民族最大的優勢就是組織能力,結果卻自廢武功,把這長處扔掉了,退化到原始狀態跟人家拼殺,想打勝仗真要拼運氣。

搞不明白,趙禎便也就不多想,左右就是這三千多人,就按徐平說的去做好了。邕州軍畢竟是在他的帶領下打過勝仗的,說的應該有道理。一百多人而已,再艱難也不差這些人的俸祿,萬一徐平說的有用呢?雖然戰事還沒有起來,趙禎對軍隊的事務不懂,但他也能夠看出來,現在的禁軍是真打不了仗。

第190章 新的機遇第106章 我怎麼小心眼了?第204章 換相(下)第220章 再對天章閣(中)第160章 政策原因第136章 瘋狂時代(七)第96章 有錢萬事皆順第184章 大戰將起第88章 早說過數字會說話(下)第159章 喬大頭進京第33章 科舉第一步第121章 煙花第95章 遷隆峒第97章 雪中論兵第39章 待以客禮第298章 試用期第67章 晾到一邊第83章 有放有收第55章 左右虞侯第93章 新格局第141章 大頭在後面第40章 冬雨第119章夜戰第7章 我做好人第298章 試用期第335章 錢糧準備第67章 晾到一邊第35章 申峒第53章 如和風光(下)第217章 銀行(上)第75章 林素孃的火氣第127章 素手解煩憂第24章 祖先的呼喚第29章 政本初心,從民所欲第60章 致太平(二)第57章 暗箭第158章 高麗商路第87章 早說過數字會說話(上)第172章 能戰方能和第68章 別有出路第280章 善後最難第114章 千古佳對第237章 手眼通天第284章 告罪使第24章 大動作第26章 龍門酒家第9章 詠梅第50章 河工的生活第103章 必要嚴懲第41章 宰相的日常第5章 公路第78章 彈劾第15章 理政(一)第239章 該論功過了第52章 童七郎第82章 水淹三軍第4章 風雨邕州路第157章 手藝差了些第317章 苟且豈能偷安第45章 安撫第90章 猛虎入狼羣(八)第17章 自己的路第31章 牛官司第11章 回莊第171章 坐而論道第50章 京城故人第74章 政事堂的分歧第327章 攻守三策第176章 錢糧爲綱第145章 恍如昨日第189章 心在西北第153章 各執一詞第278章 興靈路經略使第325章 還可以做朋友第114章 千古佳對第61章 山歌好似春江水第229章 講不清楚第119章 小令與慢詞第154章 做事過急第53章 甘谷歸附第7章 我做好人第151章 抓捕第297章 伎藝人第53章 查稅第48章 下忠州第271章 惡劣至極第159章 新的考驗第45章 人總會長大第50章 牛羊滿欄第222章 恩歸於上第122章 白髮浪蕩才子第172章 夜戰第25章 官身第48章 好漢惜好漢第104章 天下人之天下第52章 虛開中路第209章 楊文廣第244章 孤單應對第236章 新的算學第130章 我要做土豪
第190章 新的機遇第106章 我怎麼小心眼了?第204章 換相(下)第220章 再對天章閣(中)第160章 政策原因第136章 瘋狂時代(七)第96章 有錢萬事皆順第184章 大戰將起第88章 早說過數字會說話(下)第159章 喬大頭進京第33章 科舉第一步第121章 煙花第95章 遷隆峒第97章 雪中論兵第39章 待以客禮第298章 試用期第67章 晾到一邊第83章 有放有收第55章 左右虞侯第93章 新格局第141章 大頭在後面第40章 冬雨第119章夜戰第7章 我做好人第298章 試用期第335章 錢糧準備第67章 晾到一邊第35章 申峒第53章 如和風光(下)第217章 銀行(上)第75章 林素孃的火氣第127章 素手解煩憂第24章 祖先的呼喚第29章 政本初心,從民所欲第60章 致太平(二)第57章 暗箭第158章 高麗商路第87章 早說過數字會說話(上)第172章 能戰方能和第68章 別有出路第280章 善後最難第114章 千古佳對第237章 手眼通天第284章 告罪使第24章 大動作第26章 龍門酒家第9章 詠梅第50章 河工的生活第103章 必要嚴懲第41章 宰相的日常第5章 公路第78章 彈劾第15章 理政(一)第239章 該論功過了第52章 童七郎第82章 水淹三軍第4章 風雨邕州路第157章 手藝差了些第317章 苟且豈能偷安第45章 安撫第90章 猛虎入狼羣(八)第17章 自己的路第31章 牛官司第11章 回莊第171章 坐而論道第50章 京城故人第74章 政事堂的分歧第327章 攻守三策第176章 錢糧爲綱第145章 恍如昨日第189章 心在西北第153章 各執一詞第278章 興靈路經略使第325章 還可以做朋友第114章 千古佳對第61章 山歌好似春江水第229章 講不清楚第119章 小令與慢詞第154章 做事過急第53章 甘谷歸附第7章 我做好人第151章 抓捕第297章 伎藝人第53章 查稅第48章 下忠州第271章 惡劣至極第159章 新的考驗第45章 人總會長大第50章 牛羊滿欄第222章 恩歸於上第122章 白髮浪蕩才子第172章 夜戰第25章 官身第48章 好漢惜好漢第104章 天下人之天下第52章 虛開中路第209章 楊文廣第244章 孤單應對第236章 新的算學第130章 我要做土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