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教閱

天還沒有亮,凌晨的風涼爽而帶着清新的氣息,吹在臉上讓人神清氣爽。

徐平起了牀,秀秀伺候着洗漱罷了,穿上衫袍,信步走出門來。

門外的譚虎見到徐平出來,忙行禮:“官人好早。”

“早啊。”徐平漫口應着,走到院子裡,擡頭看看天,看着東方的剛剛露出的那一抹魚肚白出了一會神。

“今天看來是個好天氣。”

說了這麼一句話,徐平便在院子裡慢慢散步,活動一下筋骨。古人的運動方式比較含蓄,不像徐平前世那麼奔放,跑路騎車,怎麼折騰怎麼來。這個年代有點身家和身份的人都是穿的大衫長袍,你練出一身肌肉疙瘩給誰看去?窮人家就更不要說,天天干活,吃得又糙,一身精肉,想長點肥的還不容易。上戰場打仗的武將都用不着一身腱子肉,再猛的勇將也都有個小肚子,將軍肚這個名詞又不是後世纔有的。實際上由於武將是騎馬作戰,有小肚子才正常。

邊慢慢走着,徐平邊提氣蹦緊身上肌肉,拉緊大筋,把全身活動開。

走了數圈,額頭微微冒汗,徐平才停了下來。

此時天已經矇矇亮,周圍的一切都顯出輪廓。

譚虎見徐平停下,走上前來道:“官人,今天確實是個好天氣,僅有微風,天上無雲,你看這還有薄霧呢。不過現在天氣熱了,天氣好了,大太陽曬着可是更難熬,還不如下點小雨舒服。”

“你說的有道理,再者現在田裡水稻正長,也缺不了水。”說到這裡徐平停了一會,才接着告訴譚虎,“雨季有個晴天不容易,你吩咐下去,今天在校兵場教閱鄉兵。巳時到齊,過了巳時不到的,軍法行事!”

譚虎聽了一下怔住,官人這是要折騰人啊,什麼有個晴天不容易,這個季節邕州晴天才可怕,太陽底下站着用不了多大一會就能曬脫一層皮。

可徐平話說出來了只有照做,應聲諾,譚虎轉身去了。

張榮和高大全兩人帶的那兩指揮鄉兵有番號,正規來說應是教閱鄉兵,忙時務農,閒了纔在春秋季節各教閱一次。不過那是這個時代從遠古傳下來的規矩,徐平根本不理會。

在徐平這裡,有番號的那兩指揮鄉兵已經基本相當於正規軍,編制一直保持着,即使也從事蔗糖務的勞作,也是以集體的形式參加,相當於他前世的工程兵。由蔗糖務的其他壯丁組成的鄉兵纔是要定時教閱的,那些鄉兵三月輪班一次,徐平這裡也就每季教閱。反正壯丁每參加一次鄉兵,總要輪上一次教閱就是了。蔗糖務是集體勞作,組織形式也經得起徐平折騰。

至於教閱的旗鼓,有番號的那兩指揮是常備的,其他的則放在蔗糖務自己的甲仗庫裡,能夠滿足五千人的軍隊使用。當然這只是備用,實際當值的蔗糖務鄉兵只有三千人。再多的人馬就不能在教場裡,而要出去找地方了。

如今的蔗糖務越來越具有地方衙門的各種功能,除了各種職能部門,也一樣建起了軍資庫,公使庫,甲仗庫,甚至還建起了常平庫。這些庫房每建一個就意味着蔗糖務的功能健全了一分,擔負的職能也多了一分。

在去年,甚至蔗糖務裡還建了屬於自己的作院,生產所需的軍器。作院是大宋的兵工場,在稍微重要的州府軍都有,刀槍弓弩都出自這裡。京城裡則有最大規模的都作院,每年生產的甲具斬馬刀成千上萬計。

徐平這裡的作院一建起來就比邕州的強得多,就是比京城的都作院,也只是規模品種沒那樣全,技術則遠遠超過。徐平前世的專業就是做這個的,以前打的是鐮刀鋤頭,現在打的是刀槍劍戟,自古耕戰不分家嗎。

有時候徐平也覺得自己弄這麼大陣仗有點過分,擔心讓朝廷裡的人說閒話。不過據韓綜說,其實位於邊境上的州郡,尤其是河北那裡,很地方都是這個樣子。邕州毗鄰大理和交趾兩國,在境內又有廣源州作亂,擺出這種陣仗不算什麼,正常得很。

韓綜中進士之前就以恩蔭入仕,以選人的身份在河北那裡幹過小官,他說的必然是有道理的。徐平放下心來,放手組織蔗糖務備戰。

至於今天讓譚虎通知的教閱,倒不是徐平有心折騰人,他一向是把教閱當作演習的。教兵場上的陣容固然重要,事情的組織招集和事後的解散善後也同樣不能馬虎。組織鄉兵本就是爲了招之能來,來則能打,打後能散,如果只是爲了擺擺樣子那又何苦呢。

五月初六,這個季節中難得的好天氣。從早上太陽紅彤彤升起來,天上就沒有一絲雲彩,瓦藍瓦藍的天空中掛着一個白花的太陽,曬得大地酷熱難當。

從蔗糖務的各個定居點組織起來的鄉兵隊伍,沿着大路浩浩蕩蕩地向太平縣蔗糖務的校兵場趕來。他們的組織在分配定居點時就早有安排,得到命令後住在哪裡的人到哪裡集合,先組成十人的隊,一起趕往下一個集合點,再組成百人的都,最後到固定的集合點組成五百人的指揮。組成指揮後原地待命,按接到的命令行事,以指揮爲單位一起趕往校兵場,如有戰事則直接參戰。

這三千人的隊伍,半天時間就可以組織起來,沿着蔗糖務的大路開赴需要他們趕到的地方。滿足這個條件,高度的組織化和發達的道路缺一不可。

路上的行人早已看慣了這種場景,見隊伍過來,站在路邊看一會熱鬧,便該幹什麼就幹什麼。想當初徐平第一次組織鄉兵教閱,不但來的人雜亂無序,還把整個地方的人都嚇了一跳,以爲發生了大事,紛亂了好幾天才安定下來。

如今早已不同,這已經成了蔗糖務正常的生活內容。

也就新來的李覯看着覺得新奇,端午放假他也沒有課,一直跟着到了校兵場,被守門軍士攔下來才悻悻停住。

巳時一到,一聲號角長鳴,紛亂的校兵場突然安靜下來。

各指揮使到徐平這裡來報人員情況,該到三千多人,缺了五十多人。這是必然的,組織再嚴密的軍隊也不可能保證不缺員。

徐平讓身後的韓綜把各指揮的情況記了,教閱完畢他們會把所缺人員名單交上來,依照情況給予處罰。沒到的不一定會罰,人生總有預料不到的事情發生,一刀切下去既不合人情也不利於軍心,比如人家老爹突然沒了,不可能在這個時候還來參軍教閱。反正條令寫得清楚,只要符合規矩就行,哪怕就是有其他實在不得以而條令又沒有意外的,也可以事後再議。

報過人員,各指揮使歸隊,再鳴一聲號角,教閱纔算正式開始。

本來這個時候主帥應該說幾句話,鼓舞軍心士氣,徐平一切全免,再好聽的話說多了也成套話,只會讓軍士反感。他既沒那個精力也沒那個才情每次都想出一篇別出心裁的言論,乾脆就不說。

平時不說,到了戰時的話纔有作用,纔會有人真當一回事。

教閱首先是陣形演練,徐平嘴裡吩咐着,傳令親兵再轉述給旗兵,旗兵用旗子吩咐各隊的陣形變化,前進後退。

戰場上傳令親兵和旗兵是關鍵角色,表示身份的旗子和令牌缺一不可,徐平這裡也一樣,都是在教閱前他親自安排過的。

這個年代沒有電話,沒有無線電,戰場的分佈雖然遠遠比不上後世用槍用炮的年代,但也往往綿延數裡,喊話是沒人能夠聽見的。不說人的話聲能傳多遠,就這幾千人喘氣的聲音就把一個人的話聲蓋了下去。

戰場的指揮,全靠旗鼓系統,這也是朝廷把這些不能殺人的東西列入兵禁,並與大殺器一樣嚴禁的原因。沒有這套系統,就是烏合之衆,正規軍以一當十都不是難事。遼闊的草原上或許重要性會降低,馬背民族跑來跑去會把戰場越拉越大,直到拉出指揮系統的控制範圍。但在這裡,旗鼓卻是軍隊的靈魂,主帥意志的直接表現,把散兵組織成軍隊的關鍵手段。

自上古以來,中國軍隊一直傳承這套系統,到了徐平這個年代已經基本完備。但完備是完備了,卻不精細,經常會影響主帥命令的傳達。

五色旗加上青龍白虎玄武朱雀表示方位,帥旗和將旗的卷舒,直立或是前傾表示待命或是進攻,偃旗息鼓則休兵撤退。

這是這個年代早已經習慣了的戰鬥方式,徐平不敢輕易更改,不然引起混亂會造成大-麻煩。但他也不滿足於這種粗略的指揮方式,想來想去便在這套系統中增加了旗語,補充指揮方式單調的不足。

徐平不懂他前世的軍事旗語,其實懂了也沒用,戰爭的形狀完全不同,需要用到的旗語也完全不同。徐平的辦法是慢慢摸索,再結合所有人的智慧,爭取綜合出一套這個年代戰場上適用的旗語。

不過到現在爲止,這套旗語系統依然不完善,依然在補充修改。

天上的太陽慢慢開始移向頭頂,陽光照在身上,火辣辣地痛。徐平自己也沒有打遮陽傘,穿着戎裝站在帥旗下。

校兵場上號角響起,教閱軍陣的步驟完成。

只過了一刻時間,兵士在原地喘了口氣,一聲如雷鳴般的鼓聲響起,後面的大戲拉開了帷幕。

第141章 留你兩天第53章 甘谷歸附第64章 不同的生產方式第65章 要將功贖罪第184章 商業機會第108章 故伎重演第184章 商業機會第180章 轉機第55章 合作社第7章 貴人相助第14章 邊亂第61章 按戶配炭第5章 歲除第107章 以僞收假第200章 各懷心思第29章 其心可誅第129章 你回京去吧第128章 我的耐心是有限度的第44章 增兵第209章 楊文廣第20章 匪訊(下)第99章 搞事情第208章 進城走正門第315章 結個善緣第15章 理政(一)第60章 慶功第253章 亮劍第151章 論事不得論人!第39章 按律當斬第205章 內外交困第302章 新制套曲第9章 問道第16章 煤球爐第136章 瘋狂時代(七)第154章 做事過急第131章 一起發財第33章 迷惑第165章 版權費第76章 臨機處置第78章 入甕第107章 誰會那麼蠢?第325章 還可以做朋友第283章 管事還是管人?第233章 學習第52章 如和風光(上)第54章 官與民第299章 桃園三結義第60章 騷亂第318章 解甲第34章 雜事第24章 留客第120章 風高放火天(上)第20章 西行第159章 物價要漲第131章 瘋狂時代(二)第201章 猛虎掏心第1章 徐家莊第130章 瘋狂時代(一)第73章 童大官人第97章 黃金彪的難處第190章 請廢西水磨務第28章 月夜第101章 抽血第7章 尷尬的接風宴第161章 文化往來第177章 用番錢的人第150章 各懷心思第19章 宣詔使臣第134章 瘋狂時代(五)第187章 時代特色第210章 札付兩路第4章 風雨邕州路第23章 秋意第122章 白髮浪蕩才子第145章 自殺的晉州進士第332章 建節第299章 桃園三結義第12章 私下商量第281章 西北同路人第36章 他鄉遇故知第182章 人事安排第16章 嶺南故人第104章 天下人之天下第25章 對決第28章 出使歸來第109章 恩例同執政第58章 仙人跳第216章 狹路相逢第145章 自殺的晉州進士第335章 錢糧準備第52章 如和風光(上)第104章 往事難忘懷第224章 劉璠堡被圍第92章 世事誰能預料第184章 商業機會第237章 手眼通天第145章 彩棉的用途第33章 有錢纔好第15章 軍改第31章 盼盼的小心思
第141章 留你兩天第53章 甘谷歸附第64章 不同的生產方式第65章 要將功贖罪第184章 商業機會第108章 故伎重演第184章 商業機會第180章 轉機第55章 合作社第7章 貴人相助第14章 邊亂第61章 按戶配炭第5章 歲除第107章 以僞收假第200章 各懷心思第29章 其心可誅第129章 你回京去吧第128章 我的耐心是有限度的第44章 增兵第209章 楊文廣第20章 匪訊(下)第99章 搞事情第208章 進城走正門第315章 結個善緣第15章 理政(一)第60章 慶功第253章 亮劍第151章 論事不得論人!第39章 按律當斬第205章 內外交困第302章 新制套曲第9章 問道第16章 煤球爐第136章 瘋狂時代(七)第154章 做事過急第131章 一起發財第33章 迷惑第165章 版權費第76章 臨機處置第78章 入甕第107章 誰會那麼蠢?第325章 還可以做朋友第283章 管事還是管人?第233章 學習第52章 如和風光(上)第54章 官與民第299章 桃園三結義第60章 騷亂第318章 解甲第34章 雜事第24章 留客第120章 風高放火天(上)第20章 西行第159章 物價要漲第131章 瘋狂時代(二)第201章 猛虎掏心第1章 徐家莊第130章 瘋狂時代(一)第73章 童大官人第97章 黃金彪的難處第190章 請廢西水磨務第28章 月夜第101章 抽血第7章 尷尬的接風宴第161章 文化往來第177章 用番錢的人第150章 各懷心思第19章 宣詔使臣第134章 瘋狂時代(五)第187章 時代特色第210章 札付兩路第4章 風雨邕州路第23章 秋意第122章 白髮浪蕩才子第145章 自殺的晉州進士第332章 建節第299章 桃園三結義第12章 私下商量第281章 西北同路人第36章 他鄉遇故知第182章 人事安排第16章 嶺南故人第104章 天下人之天下第25章 對決第28章 出使歸來第109章 恩例同執政第58章 仙人跳第216章 狹路相逢第145章 自殺的晉州進士第335章 錢糧準備第52章 如和風光(上)第104章 往事難忘懷第224章 劉璠堡被圍第92章 世事誰能預料第184章 商業機會第237章 手眼通天第145章 彩棉的用途第33章 有錢纔好第15章 軍改第31章 盼盼的小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