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瘋狂時代(七)

徐平和王堯臣相視而笑,倒沒想到那婦人做的是這種生意。

做衣服總是免不了裁裁剪剪,一件衣服做成,剩下的碎布也有不少。按說設計衣服版型的時候,就應該想到怎麼下剪才能最大程度地利用布料,減少廢料。不過這個年代還沒有那麼精細,要靠老裁縫的經驗,剩下的布頭便就大大小小,規格不一。有專門收這些布頭的,回去拼拼接接,或做便宜衣服,或做小物件,也賺得不少。

秦二嫂顯然是吃多了虧,這次咬死了價格,一文錢也不降。那買布頭的婦人的耐力讓人歎爲觀止,不住地糾纏。秦二嫂要走,她就一把拉住,三說兩說,又講起價來。

王堯臣看得連連搖頭,這些小生意人的手段讓他大開眼界,一輩子讀聖賢書,還沒想到有人會爲了一文兩文錢費這麼多功夫。

爭吵的聲童大了,唐大姐從裡面出來,對買布頭的婦人道:“古媽媽,這價錢是我們幾個人商量死了的,一文錢也不能降,不然無法交待。你若是不買,我們賣給別家,你就不要在這裡糾纏了,我們鋪子還要做生意呢!”

古媽媽苦着臉道:“兩位娘子,價錢不降就不降吧,你們做生意也不容易,我也不是個斤斤計較的人。要不這樣,稱的零頭給我甩瞭如何?”

秦二嫂有些着腦:“你怎麼如此難纏?那樣一來還不是少了我們的錢!你買就買,不買就算了,其他家想買我們的布頭還買不着呢!我們念你最早做這生意,特意留下來賣給你的,若是覺得划不來,趁早以後不要來了!”

古媽媽連連堆笑,口中道:“怎麼就惱了呢!我們小本生意,可不要仔細計算——”

話到這裡,就要接着繼續講價,秦二嫂簡直就瘋掉:“不賣了!不賣了!我們——”

古媽媽見秦二嫂變了臉色,才真正慌了,一把按住裝布頭的包袱,口中連道:“說着說着怎麼就惱了呢?做生意可不就要講價錢——好了,好了,二嫂,我不說了,不說了還不行?就按着剛纔的錢數,我都要了!——下次記得還留給我啊!”

古媽媽算了錢,背起兩個巨大的包袱,一邊向門口走一邊回頭囑咐。

秦二嫂和唐大姐對視了一眼,只是搖頭嘆氣。碰上這種買家,真是沒有辦法。這個年頭做生意要講口碑,這種老主顧還不能隨便換掉,也是無奈。

看着古媽媽走出店去,唐大姐在店裡四處看,終於看見了徐平,急忙上前見禮:“原來都漕官人來了,怎麼不吩咐一聲?這樣站在這裡,我們多麼失禮!”

徐平道:“我沒有什麼事情,四處看看,你去忙你的吧。”

“那怎麼可以?官人來了,好歹要喝一碗茶!”唐大娘一邊說着,一邊吩咐旁邊的女使到裡面端茶,又叫了秦二嫂過來見禮。

敘禮罷了,唐大姐請徐平和王堯臣到店裡去做,徐平搖頭拒絕:“時候不早了,我們四處看看便就回衙門。對了,最近你們的生意還好吧?”

“好,好,託都漕官人的福,最近着實紅火,我們都忙不過來呢!”

“唉,跟我沒有關係,都是你們經營有道——”

“官人可不要這麼說,若不是前些日子錢莊貸了錢給我們,哪裡有現在的好生意!現在就連外路州軍的客人,也有不少在我們這裡訂成衣。唉,若不是錢莊貸了錢,我們哪有本錢去買布匹,去僱人手。有今天,全靠官人提攜——”

徐平擺了擺手:“原先設錢莊成立公司的時候說好的,只要老實本分做生意,就可以從錢莊貸錢。你們不用謝我,這本就是你們應得的。”

唐大姐誠懇地道“我知道官人是做大事的人,我們這些小人物想不到一塊去。不過不管怎麼說,這次是謝謝官人了!”

徐平岔開話題:“你說外路州軍也有在你們這裡買成衣的?那生意可真是做了啊——”

“是啊,那些客人算了算,買布匹回去,再找人裁找人縫,一件衣裳做下來比我們這裡貴不少呢。他們販成衣回去,比販布匹能多賺許多利錢。”

這就是拉長了棉布的產業鏈了,洛陽城的這條產業鏈拉得越長,就越有產業優勢,一不小心就會成爲這個年代的紡織中心。商品經濟初起的時候,這種產業中心的作用特別重要,產業的聚集會造成產業的進化,同時也會催化相關產業的分化,越來越專業。中國實在是太大了,不管多麼大的產業,向全國一撒就成了燒餅上的芝麻,只有薄薄一層。只有聚集起來,才能依託廣大的市場促進商品經濟的發展。

徐平所希望的,就是依託棉布產業,在洛陽形成一個產業中心。自己的各種想法,從前世帶來的各種理論,纔會有一個試驗場,並從這裡擴散到全國去。

又聊了一會閒話,看天色不早,徐平和王堯臣告別唐大姐和秦二嫂了,出了鋪子。

看着兩人出去的背影,唐大姐對秦二嫂道:“二嫂,剛纔那位都漕官人就是我常說起的秀秀小夫人的夫君。我們這鋪子有今天,多虧了他!”

秦二嫂又轉頭看了看徐平的身影,才道:“原來你說的都漕官人這麼年輕,我還想着做到這種大官都年紀一把了呢!秀秀小夫人真是好福氣!以前我都在龍門鄉下,洛陽城一年進不了一回,哪裡能夠見到這些大人物!做城裡人,果然見識要多一些。”

“都漕官人是當年的探花郎,天聖五年最年輕的進士,當然年輕了!對了,跟他在一起的通判官人就是那一年的狀元,年紀也不大,只是官要比都漕官人小了些。”

女人家說起這些八卦逸聞便就特別感興趣,秦二嫂起了好奇心,拉着唐大姐說個不停。

此時太陽已經落下山去,朦朦朧朧的,街道上的行人明顯開始少了。徐平卻覺得意猶未盡,對王堯臣道:“前邊不遠就是張文節公家裡十二郎開的鋪子,自挪到這裡,還沒有過去看一看呢。今日有閒,不如我們到那裡飲兩杯酒,看看他生意如何。”

第91章 災年第147章 此事極易爲第122章 烈火燒城第212章 薅鼓田漏第154章 做事過急第141章 大頭在後面第243章 一日兩子第66章 同年知縣第319章 和戰兩難第27章 夜宴第103章 李覯趕考第118章 漸有頭緒第274章 邕州軍入京第8章 讀書第170章 文人的優越感第243章 一日兩子第119章 小令與慢詞第312章 郵寄司第1章 再臨鄭州第165章 版權費第81章 臭味相投第144章 僵局第245章 養子秘訣第10章 野味第117章 門外來了青羅傘第160章 政策原因第71章 意外第88章 改制第95章 看自己的人第238章 做事難第136章 握成拳頭打人第35章 災民第315章 亂戰第8章 交接第267章 一定要查清楚第51章 大典(下)第45章 扶你上馬可好第36章 往事如煙第11章 德政第211章 權三司使公事第8章 竟有這種事?第312章 郵寄司第266章 我們等得好苦!第296章 輿論爭取第42章 酒名第221章 廢折支,發實錢第95章 河邊的官署第152章 渡河第257章 快慢二策第73章 廢后風波(下)第15章 軍改第156章 破城第58章 升任副使第222章 兩路出山第205章 夫妻對話第124章飛來橫財第165章 呂夷簡的條件第174章 何必招安第5章 和尚契嵩第47章 帶毒的餌第233章 想不明白第69章 姚黃魏紫第146章 柳暗花明第68章 別有出路第139章 少用茶,多用絹第83章 地形沙盤第91章 猛虎入狼羣(九)第190章 請廢西水磨務第311章 全國統籌第120章 破陣子第112章 行者徐平第38章 兩地第24章 富貴田園第36章 釀酒第98章 三人成虎第84章 南線北線第183章 擒獲第111章 準備渡河第13章 才高八斗,不矜細行(中)第248章 送到口邊的肥肉第26章 峰迴路轉第238章 天聖寨攻防第82章 立足於打第21章 割稻第82章 立足於打第163章 邕州舊軍第12章 一山難容二虎第218章 錢是什麼第95章 西瓜種子第115章 阿申的信第195章 簡在帝心第25章 官身第2章 以鹽制蕃羌第38章 出仕第14章 茶法第289章 道理最大第138章 文明之師第328章 下下之策第70章 無所不包的三司
第91章 災年第147章 此事極易爲第122章 烈火燒城第212章 薅鼓田漏第154章 做事過急第141章 大頭在後面第243章 一日兩子第66章 同年知縣第319章 和戰兩難第27章 夜宴第103章 李覯趕考第118章 漸有頭緒第274章 邕州軍入京第8章 讀書第170章 文人的優越感第243章 一日兩子第119章 小令與慢詞第312章 郵寄司第1章 再臨鄭州第165章 版權費第81章 臭味相投第144章 僵局第245章 養子秘訣第10章 野味第117章 門外來了青羅傘第160章 政策原因第71章 意外第88章 改制第95章 看自己的人第238章 做事難第136章 握成拳頭打人第35章 災民第315章 亂戰第8章 交接第267章 一定要查清楚第51章 大典(下)第45章 扶你上馬可好第36章 往事如煙第11章 德政第211章 權三司使公事第8章 竟有這種事?第312章 郵寄司第266章 我們等得好苦!第296章 輿論爭取第42章 酒名第221章 廢折支,發實錢第95章 河邊的官署第152章 渡河第257章 快慢二策第73章 廢后風波(下)第15章 軍改第156章 破城第58章 升任副使第222章 兩路出山第205章 夫妻對話第124章飛來橫財第165章 呂夷簡的條件第174章 何必招安第5章 和尚契嵩第47章 帶毒的餌第233章 想不明白第69章 姚黃魏紫第146章 柳暗花明第68章 別有出路第139章 少用茶,多用絹第83章 地形沙盤第91章 猛虎入狼羣(九)第190章 請廢西水磨務第311章 全國統籌第120章 破陣子第112章 行者徐平第38章 兩地第24章 富貴田園第36章 釀酒第98章 三人成虎第84章 南線北線第183章 擒獲第111章 準備渡河第13章 才高八斗,不矜細行(中)第248章 送到口邊的肥肉第26章 峰迴路轉第238章 天聖寨攻防第82章 立足於打第21章 割稻第82章 立足於打第163章 邕州舊軍第12章 一山難容二虎第218章 錢是什麼第95章 西瓜種子第115章 阿申的信第195章 簡在帝心第25章 官身第2章 以鹽制蕃羌第38章 出仕第14章 茶法第289章 道理最大第138章 文明之師第328章 下下之策第70章 無所不包的三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