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李覯趕考

方偕一杯酒下肚,咂了咂嘴:“天下酒品不知多少,惟有郡侯府上的酒味濃烈,纔是真酒,其他的不過是水而已,略微沾點酒味就是上品。”

劉沆看着方偕,不屑地道:“酒是好酒,不過你這樣牛飲,好似牛嚼牡丹,白白糟蹋了。喝酒應當學韓稚圭,小口慢喝,仔細品味才能得其中味道。”

“酒不下肚,如何知道是好酒?”

方偕是這些人中的第一酒鬼,哪裡會被劉沆擠兌住,一句話沒說完,又喝一杯。

烈酒到底是烈酒,比不得水酒可以喝得豪氣無比,酒量再大,半瓶酒下肚也該頭暈目眩了。要知道這時候最流行的是兩升的大瓶,一升的小瓶都不多見,可不像徐平前世,一瓶酒還不到這個年代的一升。

因爲酒瓶用得不方便,徐平專門託人在汝州燒了幾套酒器,有小酒杯,有大一點的分酒溫酒器,在開封城裡也慢慢開始流行起來。

王拱辰在下首負責溫酒,酒還沒熱,劉沆和方偕就都已經兩杯下肚。他們的年紀都比王拱辰大得多,互相熟識了也不對王拱辰這個狀元郎另眼相看,自在無比。

不一刻溫熱了酒,王拱辰起身給每人都倒滿。若是平時士大夫家裡飲酒,這些打下手的活計本都該由下人婢女來做,徐平家裡沒有歌妓,也沒道理找個小廝來倒酒,年經最小的王拱辰便包攬過來,沒事蹭吃蹭喝他也自在。

酒過三巡,徐平對王彬道:“自龐醇之到了邕州提舉蔗糖務,今年蔗糖收穫遠大過前幾年,再是降價,只怕也銷不完。雖然蔗糖不怕積壓,但有了諒州,更適合種甘蔗,後邊蔗糖只怕會一年多過一年,這樣積壓下去總不是辦法。”

王彬放下酒杯道:“副使有什麼想法?”

“自前兩年我在邕州的時候,每年便把一些白糖沿鬱江而下,到廣州通過市舶司銷往海外。去年廣州外銷八十萬貫,獲利頗爲可觀。只是南海水道不寧,船舶大多都是波斯胡商運營,急切之間外銷數量提不上去。你家在高麗也算有勢力的,今年不妨想辦法銷一些到高麗去,明州到高麗海路近便,聽說順風只要兩三日就到。如此一來,我們的糖多了銷路,你們家在高麗分銷白糖,也能賺些利息。”

依照前世的知識,徐平自然知道歐洲中亞地區是白糖消費的大戶,不過現在海路被波斯人把持,他們也有印度糖的來源,哪裡肯用心幫着大宋銷糖。徐平身份所限,也管不了那麼遠,只能擴大銷路,打東北方高麗和日本的主意。

至道年間,高麗改奉契丹爲正朔,實際上已經與宋朝斷了來往。而日本更絕,從唐朝安史之亂後便禁海限商,不但與中原王朝沒有政治上的交往,連商業和人員往來都加以嚴格限制,處於隔絕的狀態。由於日本有“禁購令”,並限制宋朝商人的往返頻次,跟那裡通商是很麻煩的。而高麗最少沒有限制通商,王彬的本家在那裡又是大官僚大商人,徐平便想從高麗打開缺口,路子順了還可以迂迴銷往日本。

外交是國力的反映,國力上不去,對外貿易便受重重限制。如果大宋能夠對契丹打幾個大勝仗,甚至收回燕雲十六州,周邊小國的態度必然會立即轉變。

然而現在徐平的身份是鹽鐵副使,那些事情只能想想,還輪不到他去管,說了也不會有人聽。人在什麼位子上就該做什麼樣的事,心懷天下是好的,不合時宜就惹人厭了。

王彬想了一會道:“副使所說,事情是好的,不過我與家裡多年沒有聯繫,一時之間也不知道高麗現在如何情形。不如這樣,高麗的使節還在京城未返回,我託他們給家裡帶封信回去,等有了迴音再回復副使如何?”

“如此最好。”

徐平點頭答應,端杯帶着繼續喝酒。

放下酒杯,曹穎叔道:“說起與高麗貿易,密州官員一直要在他們那裡設市舶司,不只是到高麗方便,南來北往的貨物走京東路也方便,不如一起辦了。”

“此事也可以議一議,等到白糖銷往高麗,確實是那裡方便一些。”

這個提議徐平也聽說過,不過因爲對外只有高麗一國,日本的商貿受到很大限制,一直都沒有實行。密州與高麗隔海相望,風向對了,一兩天的時間就能夠到達,確實可以設市舶司。再者京東路與開封府有五丈河相通,漕運方便,南洋的貨物可以沿着海路到密州,再轉五丈河水運,比在廣州上岸向北陸運省時省力。

可惜的是這個年代沒有專門的交通運輸管理部門,度支司下面雖然有發運案,但主要管的是幾條通京師運河的漕運,天下交通並不在他們職責範圍內。至於遍佈天下的驛路和遞鋪,則在樞密院屬下,主要管軍情傳遞和公文來往,兼及官員的私人信件。

徐平雖然有心在這個方面着力,可暫時與他的鹽鐵司無關,有心無力。

提到了邕州的白糖業務,在座的幾個人都來了興致,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起此時的邕諒路局勢。那裡是這個時代的熱點地區,各種新聞也多。

此時石延年也已經到了諒州上任,協助蔗糖務向南迅速擴張。徐平在的時候,本就已經擴到了憑祥峒和門州一線,經過去年一年,又擴展到了諒州。這也是爲什麼今年白糖產量預計會大規模增加,不只是年景好,地方也大了許多。

而且隨着道路的修通,蔗糖務今年會擴展到交趾北部,那裡的土官已經從先前歸升龍府管轄改到了諒州屬下。

範諷徹底失去了留在京城的機會,終於安心去邕州上任。邊疆大帥的權限比較大,可以自闢屬官,一批原來鬱郁不得志的東州逸黨成員遠赴萬里,到邕諒路去追隨範諷和石延年,以圖建功立業。這些本來就是天天嘯聚山林,騎馬舞劍,想着效力邊疆的人物,剛好有了機會,到西南邊疆對着一幫小國土蠻施展他們的抱負。

如今的邕州雖然不如徐平在的時候發展得紮實,卻更加熱火朝天的熱鬧。曾經囂張無比的交趾現在成了肥肉,誰去那裡當官都可以撈一把功勞回來。

最開始的時候邕諒路的官員都推託不去上任,現在搶破頭要去。這個時候,那裡民事增加戶口增加錢糧很容易就能刷政績,軍政周圍已經沒有能打的,簡直就是放着大把功勞讓官員隨地撿。而且隨着人口增加,令人聞之色變的瘴氣也已經基本消失,最大的障礙已經消除,已經是大宋低級官員的福地。

談起邕州,徐平就不由有些懷念那時候的日子。雖然在遙遠的異鄉孤獨了點,但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在那裡改天換地,重造一個新的世界。

在嶺南的時候天天想着回京,回到京城了又想念那時的生活,人就是這樣,永遠都不知道滿足。不過這不知滿足的心,纔是支持自己不斷前行的動力。

不知不覺間,一瓶酒下肚,陳酒後勁大,在座的六人都微微有了些酒意。

正在這時,外面看門的僕人進來稟報:“官人,外面來了一個異鄉的舉子,說是江西路建昌軍進士,名叫李覯,曾與官人在邕州相識。”

李覯?徐平不由想起自己離開的時候,那個雨夜爲自己送行的年輕人。唉,說是年輕人,其實李覯比自己還大一歲呢。也對,今年春天開科,他也該考進士了。

“快,快,請他進來!”

如果不是旁邊坐着這麼多位同僚,徐平真想迎出門去。說真的,來到這個世界也有十年了,惟有這一個李覯,不是因爲自己做出了什麼新東西,建立了什麼功業,又或者是當了什麼高官來敬重追隨自己。他是在邕州認認真真地研究自己的施政措施,這些措施帶來了什麼樣的效果,如何改變了許許多多人的命運,而在自己面前甘稱學生的。

常說人生得一知已足矣,徐平穿越千年,能夠在這個時代遇到理解自己的人,怎麼會不倍加珍惜?

不一刻,僕人領着一個年輕人進來。

李覯還是當年到邕州見徐平時的樣子,一身半新不舊的青袍,滿面的風塵之色,甚至背上依然有一把舊了的油紙傘,也不知道是不是當年那一把。

到了徐平面前,李覯深施一禮:“學生李覯,見過郡侯。”

徐平起身,扶住李覯的肩膀道:“不必多禮。來,來,我給你引見一下,在座的都是我的同僚,你多請教。”

在座的幾人中,王拱辰是上科狀元,劉沆和韓琦兩人都是榜眼,徐平本人也是天聖五年的探花一等進士,其他方偕、曹穎叔和王彬三人,雖然科舉名次不高,但登科都已經多年,官海浮沉也有十幾年了。面對李覯這個還沒登科的進士,自然都是前輩。

李覯上前一一見禮,衆人看徐平的面子,都和善地迴應。

第96章 移風易俗第2章 這個技術不好細說第30章 攻略(二)第121章 彈破琵琶第164章 運籌帷幄第76章 那些同年第280章 狄青離去上架感言第12章 空調第292章 兄友弟恭第47章 一年一考第314章 偷營第34章 移民第254章 出路第198章 演練第127章 步步緊逼第105章 大敗的消息第167章 血肉屠場第117章 意外之喜第154章 好借好還第21章 舊人第33章 公事中沒有我覺得第46章 慎選西平王第83章 猛虎入狼羣(一)第173章 佈置第228章 大戰將臨第178章 貨幣之戰第30章 斥責第187章 時代特色第158章 高麗商路第78章 提攜第181章 天章閣夜對(中)第52章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第43章 重逢第38章 再見故人第98章 一起發財第160章 誰的官大?第182章 內部貨幣第65章 永寧侯府第59章 掃雪第126章 柳三變的煩惱第110章 清除後患第313章 揚長避短第208章 使氣第124章 誰願意掃垃圾第86章 徐昌的生意第14章 歐陽修認輸第183章 富國安民策第153章 順勢而爲第33章 公事中沒有我覺得第260章 趕緊還錢!第57章 千里西來第55章 左右虞侯第178章 賈憲三角第26章 不要失職第181章 陳公永歸宋第180章 投名狀第28章 出使歸來第119章夜戰第11章 回莊第15章 軍改第303章 崇善州進士第174章 何必招安第36章 往事如煙第173章 絕知此事要躬行第102章 人情世故第76章 增兵第39章 待以客禮第65章 你放心去吧!第84章 南線北線第21章 舊人第150章 寓兵於民第111章 根源第39章 兄弟夜話第102章 幫一把第34章 都不可行第70章 山溝溝裡轉第113章 遊騎遍佈第199章 追亡逐北第93章 猛虎入狼羣第51章 大案第257章 文武之德第97章 雪中論兵第177章 風波將起第45章 孟州李迪第335章 錢糧準備第204章 國計民生第4章 許願第7章 雜談第310章 死局第46章 忠州事發第147章 主其事者,不智也!第55章 左右虞侯第157章 考察的外商第7章 貴人相助第23章 探望的日子第140章 兵發廣源州第70章 南下大道第220章 任福方略
第96章 移風易俗第2章 這個技術不好細說第30章 攻略(二)第121章 彈破琵琶第164章 運籌帷幄第76章 那些同年第280章 狄青離去上架感言第12章 空調第292章 兄友弟恭第47章 一年一考第314章 偷營第34章 移民第254章 出路第198章 演練第127章 步步緊逼第105章 大敗的消息第167章 血肉屠場第117章 意外之喜第154章 好借好還第21章 舊人第33章 公事中沒有我覺得第46章 慎選西平王第83章 猛虎入狼羣(一)第173章 佈置第228章 大戰將臨第178章 貨幣之戰第30章 斥責第187章 時代特色第158章 高麗商路第78章 提攜第181章 天章閣夜對(中)第52章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第43章 重逢第38章 再見故人第98章 一起發財第160章 誰的官大?第182章 內部貨幣第65章 永寧侯府第59章 掃雪第126章 柳三變的煩惱第110章 清除後患第313章 揚長避短第208章 使氣第124章 誰願意掃垃圾第86章 徐昌的生意第14章 歐陽修認輸第183章 富國安民策第153章 順勢而爲第33章 公事中沒有我覺得第260章 趕緊還錢!第57章 千里西來第55章 左右虞侯第178章 賈憲三角第26章 不要失職第181章 陳公永歸宋第180章 投名狀第28章 出使歸來第119章夜戰第11章 回莊第15章 軍改第303章 崇善州進士第174章 何必招安第36章 往事如煙第173章 絕知此事要躬行第102章 人情世故第76章 增兵第39章 待以客禮第65章 你放心去吧!第84章 南線北線第21章 舊人第150章 寓兵於民第111章 根源第39章 兄弟夜話第102章 幫一把第34章 都不可行第70章 山溝溝裡轉第113章 遊騎遍佈第199章 追亡逐北第93章 猛虎入狼羣第51章 大案第257章 文武之德第97章 雪中論兵第177章 風波將起第45章 孟州李迪第335章 錢糧準備第204章 國計民生第4章 許願第7章 雜談第310章 死局第46章 忠州事發第147章 主其事者,不智也!第55章 左右虞侯第157章 考察的外商第7章 貴人相助第23章 探望的日子第140章 兵發廣源州第70章 南下大道第220章 任福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