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你們要做點善事

徐平看着周正海,過了好一會,才笑了一笑:“自我來到京西路,已經多次行文,不許派衙前押運官物,以後也不許衙前撲買官府產業,已經撲買了的,可以立即轉手。至於里正,幫助催繳賦稅是應有之義,如果連這些都不做,那還要里正幹什麼?但是,鄉民欠稅不再由里正做保,不交賦稅的暫且記賬,留待下次本息一起補足。周員外,欠的賦稅不向里正催討了,怎麼還是重役?你這話,是說我定下的規矩汜水縣沒有遵守嘍?”

周正海眼珠轉了轉,看了看周圍的人,才道:“官——官人,今年的夏稅還沒有開始收繳,小的不知道原來有了新規矩。不過不管怎麼說,里正都是重役,自古以來的規矩,這難道還有錯了嗎?小的自從接了這差使,便就小心翼翼,連肉都許久不吃了。”

“什麼自古以來,漢高祖斬白蛇,開兩漢四百年江山,那時也不過是個亭長,就是現在的里正。不說那麼遠,唐時里正也是吏職,怎麼就是重役了?到如今只是讓里正爲鄉民的賦稅做保,官府催繳,才成了重役。我現在不這樣做了,里正就是個普通差役,跟重役半點也談不上。你不知道不怪你,但今天我跟你說了,可是知道了吧。”

周正海哪裡知道這些事情,實際上他做里正,連這個差使到底要做哪些事情都鬧不明白。反正就知道這不是個好差事,一任下來家裡好多破費,到縣裡花錢找人都逃不掉。

因爲衙前里正這兩種差役在民間的反彈太大,也確實到了不改不行的時候,徐平稍稍減輕了他們的負擔,把最重的幾項壓近廢除了。

衙前一是怕押運官物,路上一旦有個閃失便就要他們自己賠償,很多時候還要搭上路費。再一個就是怕被官府強行逼迫撲買酒樓、渡口等等。這些產業既然到了要逼着人撲買的地步,不用問就都是賠錢的。徐平廢除了這兩項,一是緩合矛盾,籠絡公吏的人心,讓他們盡心辦事,把新的政策推行下去。再一個以後商品經濟發展起來,官府有了稅收的固定來源,官辦產業該關的關,不需要靠這種方法盤剝,把精力放到賺錢的產業上去。其實除了這兩項明擺着是官方從衙前手裡搶錢的舉措,衙前的負擔依然很重,不管是治安還是催繳賦稅,甚至是治理溝渠、道路等各種雜事,也都首先落在他們的肩上。

里正是同樣的道理,本來把官方收入的重心放到了商品經濟上去,鄉村的負擔以後就要減輕,里正爲朝廷賦稅做保的用處可有可無,不如就直接廢除,也算是徐平針對鄉村大戶的一項德政。但另一方面,里正的負擔裡還有很重要的一部分是科配與和買,不管是官府向鄉村強行攤派賣鹽,還是低價購買綢絹,這種負擔都是首先壓到里正的頭上。這些徐平完全沒有動,一切都按照舊規矩行事。騎馬趕車繮繩要一點一點地鬆,開車油門要一點一點地大,一下到底會出大事情的。剩下的這些沒動的部分,算是一種緩衝,官府的財政不緊張,也不會採取這種容易激起民變的措施。

哪怕只是減輕了一部分負擔,做里正的也應該對徐平心存感激纔是,周正海這個混人竟然完全沒有這種覺悟,還在這裡叫苦。

周正海見別人都用異樣的眼光看着自己,不由心裡慌亂,對徐平胡亂拱手:“官人是天下間難得一見的好官,做的自然都是爲我們這些小民着想,是小的沒有見識。——里正現在真的不是重役了?我阿爺以前做的時候,可是沒了半個身家!”

徐平道:“差役自然還是,只是算不得重役了。周正海,你也是本鄉本土的人,既然有些身家,便就要爲鄉里做些好事。什麼是好事?第一就是要重學,其次是修橋鋪路,出錢做義莊義渡。村裡學社沒有房屋教學,你理應站出來,爲他們伐木爲樑,燒泥爲瓦,怎麼可以用各種藉口推託呢?我看,此事就這麼定了吧,你做里正,便就由你牽頭,趕在夏天來臨之前,由鄉里的中上等戶按家產出錢,爲學社建個學屋,如何?”

唐從禮大喜過往,向徐平行禮:“學生代表鄉里的學童,多謝都漕!”

周正海左顧右盼,心裡有苦說不出。鄉里來個大官,自己巴巴地過來見一面,怎麼就要破費了呢?鄉下建個房子也沒有什麼要買的東西,便僱人總得出工錢啊,憑什麼就由自己出了?天地良心,自家也只有一個孩子在那裡學認字而已。

一眼看見旁邊的鄭中攀神色躲躲閃閃,週中海腦中靈光一閃:“官人,鄭員外也一樣是鄉里的大戶,上一任的里正就是他做的!這麼重大的事情,小的怎麼做得來?還是讓鄭員外牽頭,小的從旁協助就好!”

徐平臉上微笑,轉頭去看鄭中攀。

鄭中攀無奈,只好站起身來,滿臉通紅,口中道:“官人,小的薄有家產,是祖上幾代人積攢下來,供養不少家口,實在沒有什麼餘財。”

徐平只是笑:“周員外已經同意了,怎麼,鄭員外不同意?”

鄭中攀低頭沉默了一會,猛地擡起頭來,橫下心道:“不是小的不捨得錢財,只是家裡十數口,老的老,小的小,實在是沒有那些閒錢。再者說了,小的家裡也沒人入學社!”

“學社自然是有學社的規矩,爲長久計,是不能壞的。但是,現在說的不是學社的規矩,周員外一樣是在學社該交的錢外額外出錢。是不是,周員外?”

周正海臉皮抽搐了一下,還是心痛要掏花出去的錢,只好硬着頭皮道:“官人說的是。”

“你看,現在不是說學社,是說富人啊,有了錢財,要給鄉里做點好事。現在鄉里的學童風吹日曬,跟着唐秀才讀書識字,你們於心何忍?幾個大戶湊點錢財,爲學社建幾所房屋,後世子孫都會受益,這是你們的功德。現在你們家境殷實,誰要敢說子子孫孫都是如此?真有了落魄的那一天,這也是你們爲子孫積的福。”

鄭中攀脖子一梗,橫下心來道:“官人如此說,何不由官府出錢建幾間學堂!”

徐平看着鄭中攀,臉上的笑容慢慢淡去,過了好一會,臉上才又重新浮現出笑容:“官府手裡沒有錢,要出錢,那錢從哪裡來?還是從你們的身上來。既然如此,爲何不直接讓你們把錢出了,在鄉里還落個善人的名聲。要官府強徵,何苦呢?”

鄭中攀漲紅了臉,高聲道:“我家裡的錢,都是祖上省吃儉用攢下來的,憑什麼要花出去給別人家的孩子建學屋!大不了以後我家的孩子大了,不入這學社就是!”

建幾間茅屋能花幾個錢?對官府來說並不是什麼大事。但是,徐平不能壞了規矩。今天在這裡讓汜水縣裡把建學堂的錢出了,那麼其他的鄉村怎麼辦?全都由官府出錢?開什麼玩笑,這個年代的經濟水平,連城鎮裡普及教育都遠遠做不到,更何況是鄉村。有多大的力量做多少事,鄉村的教育,只能是讓農民自助辦學爲主。

徐平之所以看死這兩個大戶,讓他們出錢助學,也是立下個規矩。可以把官方加在大戶身上的負擔減輕,但相應地也要讓他們負起責任來。來自官方的壓力小了,便就作威作福,橫行鄉間,甚至拉大鄉間的貧富差距,那是徐平所不能允許的。

社會發展,是追求公平還是追求效率?是兩者兼顧還是效率爲先兼顧公平,或者反過來先要公平再兼顧效率?並沒有完美的答案。兩者協調發展也是可以的,但總是限定在一個範圍內,到了一定的程度,必然會做出一個選擇。兩全其美的路只能是一小段,走下去總會遇到岔路,就看腿要邁到哪一邊。

徐平要在這個時代推行商品經濟,那麼在商品經濟的範圍內,只能先講效率,兼顧公平。現在只是開始階段,兩者的矛盾不明顯,但總要會遇到選擇一項犧牲另一項的時候。

商品經濟的商品不包括糧食,商品經濟自然也就不包括單純種植糧食的農民,那麼很簡單,在農村就不需要效率爲先。官方所徵收的財富,以後會主要從城鎮的商品經濟中得來,農村的負擔會越來越輕。這個時候發展商品經濟不用面對國際競爭,也就不需要那麼殘酷的原始積累,工農業剪刀差不是必要的,大不了積累的速度慢一點就是。

追求效率自然免不了犧牲公平,會導致貧富差距擴大,社會矛盾加深,當發展到了一定程度,這種影響便就會越來越明顯。徐平想把這種矛盾限制在城鎮,而不擴展到鄉村中來,這樣做也是爲了儘量減小社會的動盪。城鎮裡官方的力量最強的,真出了事,不管是安撫還是鎮壓,都比農村容易得多,成本也低得多。

在農村追求公平怎麼做?自然就是還按以前的政策,打壓上中戶,儘量減輕下戶和客戶的負擔。土財主再是心懷不滿,難道還能翻上天去?受不了這些,要麼就是把家業搬到城鎮去,要麼就乖乖在鄉里做大善人,有錢出錢,有力出力。

這是徐平對待城鎮和鄉村不同的態度,是基本政策,不管是到了什麼地方,遇到的是什麼人,站出來反對這一點,徐平都不可能做任何妥協。

第247章 大變將臨第38章 青苗貸第15章 分工第160章 誰的官大?第89章 定論第143章 我回來了第131章 亂起欽州第117章 意外之喜第91章 不合規矩啊第73章 田二第9章 科舉冤家第201章 猛虎掏心第16章 如和縣第100章 小人難防第25章 你不明白第98章 一起發財第189章 左右各不同第81章 臭味相投第195章 荒蕪的土地第138章 翻唱新聲第159章 喬大頭進京第199章 三司的難處第76章 稅改第235章 課餘時間第30章 男兒立功在邊關第59章 掃雪第74章 埋伏第113章 赤子與行者第10章 治術(一)第35章 災民第176章 錢糧爲綱第54章 將要離去第87章 地方耆老第183章 演一場戲第20章 繡花枕頭第322章 我們一起講道理第130章 重度近視第142章 勿謂言之不預第127章 大捷第139章 少用茶,多用絹第43章 重逢第257章 文武之德第98章 東南茶法第34章 期集第289章 唐龍鎮第205章 夫妻對話第319章 和戰兩難第34章 磨鍊第96章 移風易俗第118章突然遭遇第4章 邕州城外第122章 甩鍋第310章 死局第271章 君子至善第24章 賭鬥第28章 文明世界纔有德第269章 推開一扇門第131章 一起發財第60章 窮人當家第12章 空調第161章 有樣學樣第314章 偷營第23章 探望的日子第116章 走馬爲誰雄?第158章 高麗商路第6章 手段第136章 近視眼鏡第171章 大戰將起第197章 物理性命第15章 閒事第111章 李覯第127章 素手解煩憂第146章 分別第182章 天章閣夜對(下)第231章 隴右遊騎第33章 有錢纔好第116章 清理後患第122章 白髮浪蕩才子第35章 申峒第228章 歐陽修論錢第278章 殺人越貨第107章 無奈和稀泥第92章 猛虎入狼羣(十)第121章過門不入第41章 中間派第22章 星第132章 戰爭的腳步第85章 孫七郎的差事第56章 錢入戶等第35章 三輪車第120章 不如降了?第149章 制度和人手第150章 席捲諒州(中)第184章 爲什麼呀?第67章 猜測第162章 原來如此第68章 示恩不招怨第68章 別跟着我第189章 心在西北第15章 久違的京城
第247章 大變將臨第38章 青苗貸第15章 分工第160章 誰的官大?第89章 定論第143章 我回來了第131章 亂起欽州第117章 意外之喜第91章 不合規矩啊第73章 田二第9章 科舉冤家第201章 猛虎掏心第16章 如和縣第100章 小人難防第25章 你不明白第98章 一起發財第189章 左右各不同第81章 臭味相投第195章 荒蕪的土地第138章 翻唱新聲第159章 喬大頭進京第199章 三司的難處第76章 稅改第235章 課餘時間第30章 男兒立功在邊關第59章 掃雪第74章 埋伏第113章 赤子與行者第10章 治術(一)第35章 災民第176章 錢糧爲綱第54章 將要離去第87章 地方耆老第183章 演一場戲第20章 繡花枕頭第322章 我們一起講道理第130章 重度近視第142章 勿謂言之不預第127章 大捷第139章 少用茶,多用絹第43章 重逢第257章 文武之德第98章 東南茶法第34章 期集第289章 唐龍鎮第205章 夫妻對話第319章 和戰兩難第34章 磨鍊第96章 移風易俗第118章突然遭遇第4章 邕州城外第122章 甩鍋第310章 死局第271章 君子至善第24章 賭鬥第28章 文明世界纔有德第269章 推開一扇門第131章 一起發財第60章 窮人當家第12章 空調第161章 有樣學樣第314章 偷營第23章 探望的日子第116章 走馬爲誰雄?第158章 高麗商路第6章 手段第136章 近視眼鏡第171章 大戰將起第197章 物理性命第15章 閒事第111章 李覯第127章 素手解煩憂第146章 分別第182章 天章閣夜對(下)第231章 隴右遊騎第33章 有錢纔好第116章 清理後患第122章 白髮浪蕩才子第35章 申峒第228章 歐陽修論錢第278章 殺人越貨第107章 無奈和稀泥第92章 猛虎入狼羣(十)第121章過門不入第41章 中間派第22章 星第132章 戰爭的腳步第85章 孫七郎的差事第56章 錢入戶等第35章 三輪車第120章 不如降了?第149章 制度和人手第150章 席捲諒州(中)第184章 爲什麼呀?第67章 猜測第162章 原來如此第68章 示恩不招怨第68章 別跟着我第189章 心在西北第15章 久違的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