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推開一扇門

這羣年輕人中,徐平前世有印象的,是張載和蘇頌兩人。但這並不說明,其他人就比這兩人差了很多,來到這個世界近二十年,徐平不會再產生這種錯覺了。一個人能夠揚名後世,是很多因素造成的。自己有足夠成績是一方面,還有學生子弟的因素。

最少在這個時候,學術上首先表現出別開一家氣象的,是劉敞,張載還在一個積累的過程中。對於宋學來說,劉敞非大成者,非奠基者,但卻是發端者。

大宋立國近七十年,澶淵之盟也已近四十年,新的社會現實,正在催生新的文化。徐平西北大勝之前,內部逐漸恢復繁榮起來的同時,外有契丹強敵,又有党項叛亂,讓這個時候成長起來的年輕人,不得不與傳統的文化割裂,尋找另一條出路。表現在學術上,就是“疑古惑經”。舊的理論已經指導不了實踐,他們要突破牢籠,別開新局面。如果沒有西北的大勝,這些人會壓抑許多,對制度和文化更加不自信,更傾向於對人對內的挖崛。在西北戰勝了党項,實際上已經把文化開始引入另一個方向,他們的表現註定與歷史上不同。

從漢朝之後的學術傳統,是以官方認可的傳和注爲核心的,一切都本於此,學者不得在此之外重發新論。至韓愈和柳宗元發起挑戰,但並沒有獲得官方認可。不過他們開了一個好頭,後來的人接了上去,現在到了收穫果實的時候了。

能有現在這個局面,趙禎的推動功不可沒。真宗時候,曾經還想沿續唐朝的做法,以大儒對經典重新註疏,作爲官方承認版本,最終沒有成功,到趙禎就徹底放棄這想法了。

前幾年《富國安民策》頒行天下,有經學宿儒問趙禎,這些內容非出於經典,是先賢所未述,這樣由朝廷頒行是不是太草率了些?趙禎回答:“儒者通天、地、人之理,明古今治亂之源,可謂博矣。然學者不得聘其說,而有司務先聲病章句,以拘牽之。而吾豪俊奇偉之士,何不以奮焉。”以皇帝的身份,正式承認學者可以不尊從古註疏。

這幾年以京城爲中心的士子的主流,是把《富國安民策》吸收到新的文化體系中,以李覯爲代表。而天都山的大勝,又開了另一個方向,即《春秋》的尊王、攘夷之論。

劉敞出自《春秋》研究的世家,他自己在這上面用功很深。到了徐平幕中,隨着戰事連戰連勝,正在影響着他走向一條新的道路。《春秋》一千年餘來,紛紛雜雜,涉及到的各種著作、思想不知有多少。但說到底,還是一個尊王,一個攘夷,核心是華夷之辨。

現在党項即將收復,便面臨一個問題,宋與黨項的爭端,是華夷之爭,還是中國內部之亂。總之一句話,是內亂?還是外戰?這關係到以後國策,不純是文字之爭。

這些年輕人現在除了每天做些雜事,還議論着徐平在軍事政策上的文化含義,上追三代,下聯當世,要從文化傳統、精神內核上理出一個頭緒。另一件最重要的事情,便是討論這次党項叛亂的性質。用一個高大上的名詞,便是《春秋》學。對党項的處理原則,將直接影響到以後宋朝對外的態度,如何定義戰爭,如何處理爭端。如果他們討論出來一個結果,得到了徐平的認可,那麼就很可能成爲宋朝成例,爲後世所遵循。

讀書人的心思確實是多,在與這些人接觸之前,徐平都沒有向這方面想。不過他們想的也有道理,這是一個變革的時代,一切都要重新開始,戰爭也不只是簡單的戰爭。不在這件事情上統一思想,那如何面對後面的對契丹之戰?你一言我一語,更加沒個譜。

本來讀書人的思想沒有分岐,元昊髠發,易服,立文字,明顯是異族。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這就是一場外戰。但徐平對元昊的判決已下,檄文已傳四方,明言元昊叛宋爲不臣,虐民以爲罪,是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徐平的定性,明明是內亂。

在前方連戰連勝,國勢蒸蒸日上的時候,主持這些事情的徐都護不可能是錯的。如果自己想的與徐都護不同,那一定是自己錯了,要重新回頭審視自己的學習和傳承。

這一點思想上的彆扭,直接促成了劉敞大膽地完全拋棄前人見解。不光是連歷代的注和疏不理了,就連左丘明、公羊、穀梁這三傳也完全揚棄掉,直接從《春秋》原文找答案。

真論經學的水平,徐平連趙禎都不如,跟這些用心在這上面的年輕人相比,就更加說不到一塊去。不過他還是願意聽他們議論,給自己以啓發。

閒聊了一會軍中雜事,張載突然對徐平道:“通經以致用,明天理以治人事。都護在朝中,三司新政致天下太平,西北連勝而服四夷,大丈夫功業不過如此!有此功業,必有非常之學。小子們在都護幕中,日常俗務纏身,不能時時聆聽教誨,豈不惋惜!今夜風清月圓,都護有暇,何不提點我們幾句,以後求學少走許多彎路。”

徐平一愣,看衆人不但是張載,所有人都充滿期待地看着自己。在他們心裡,還真地以爲自己有什麼驚世絕學,只是沒有表露出來?經學,自己是真地不行,這不是學習能力的問題。實際上徐平自從決定考進士開始,便一直用功於歷代經典,讀書並不比別的讀書人少。不過他前世已經有一套完整的哲學方法論,要接受新的放棄舊的不可能,只能是把自己前世的理論方法跟這個時代結合起來。這更加難,非一朝一夕之功。

前世徐平所學,無非唯物主義、辨證法、矛盾論、實踐論、個體與整體、普遍與特殊等內容,不是什麼高深的道理,都是學校教的。徐平所長,不過是學得還算紮實。

看着大家期待的目光,徐平想了一會,突然心中一動,笑着站了起來。

這是徐平帥帳,有用來進行戰事分析的黑板。走到黑板前,徐平掂起一枝粉筆,在黑板上寫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句話。

這句話出自《道德經》,這沒有問題,這年代講三教合一,已經成了河湟一帶高僧的契嵩便就對儒家經典用功很深。這時儒家的排外,主要針對的是佛教,以歐陽修爲最。

用粉筆從黑板上“一”字處連了一條線出來,徐平寫了“君子”二字。又從“二”字處連了一條線出來,寫下“仁”字。再從“三”字處連一條線出來,寫下“義”字。

這句話本來是什麼意思不重要,君子、仁、義本來是什麼意思同樣也不重要,以意逆志,六經注我,新的思想不應該被舊的思想所束縛住。徐平要用自己的辨證法和矛盾論重新解釋這一句話,這三個概念的含義。前世的思想,要爲這個年代的思想推開一扇門。

這並不完全是生造。這句話不是爲了這麼解釋說出來的,但確實包含了這個意思。君子、仁、義確實不是像徐平所想這樣定義出來的,但從提出來,到後面洋洋灑灑文章,又確實帶了這樣的脈絡。徐平新的理解,很容易就從故紙堆裡找到支持。

第66章 無所建明第37章 逼迫第195章 簡在帝心第25章 要不我們換換?第160章 改天換地第95章 西瓜種子第97章 布衣上書第104章 天下人之天下第271章 君子至善第25章 追捕逃亡第194章 去往何處?第35章 災民第56章 城狐社鼠第12章 才高八斗,不矜細行(上)第229章 相公之德,山高水長第299章 桃園三結義第1章 宰相第315章 結個善緣第112章 黑吃黑第154章 攻城(中)第300章 閒着也是閒着第279章 黑吃黑第76章 臨機處置第135章 瘋狂時代(六)第308章 怪物第23章 探望的日子第114章 心經第189章 棉花推廣第42章 遠方的稀罕物第315章 亂戰第50章 朝廷定了,你做西平王!第108章 另一個世界第67章 猜測第98章 破上思寨第65章 智雲法師第182章 人事安排第158章 桃花運第24章 談判第208章 進城走正門第150章 各懷心思第60章 慶功第8章 通判廳第120章 將相之家第8章 雪第248章 仿三州故事第130章 瘋狂時代(一)第80章 花開富貴第38章 青苗貸第8章 還是找自己人第20章 繡花枕頭一點說明(前面誤發收費章節報歉,補償方法見內容。)第151章 論事不得論人!第158章 高麗商路第198章 勞動創造價值第99章 刻書準備第64章 一拍兩散第8章 老朽別無所求第112章 另起爐竈重開張第136章 握成拳頭打人第171章 萬事操之在我第201章 陛辭第2章 夜談第211章 困獸之鬥第184章 商業機會第23章 誥命第181章 陳公永歸宋第68章 山雨欲來(上)第26章 慶祝第89章 你們要做點善事第79章 麻煩看清楚第190章 東還是西?第11章 清貴之選第148章 轉折第68章 軍民魚水第200章 謹守其成第140章 兵發廣源州第165章 試探第221章 再對天章閣(下)第246章 生命在於運動第50章 朝廷定了,你做西平王!第91章 不合規矩啊第19章 忠州小衙內第55章 藥銀第278章 興靈路經略使第46章 收割機第292章 陰山之下第35章 衆說紛紜第38章 再見故人第182章 天章閣夜對(下)第105章 大敗的消息第69章 光耀門楣第206章 望遠鏡第45章 白砂糖第111章 根源第12章 治術(三)第316章 党項投宋的人第263章 狄青的請求第44章 往事難回首第206章 望遠鏡第208章 老花鏡
第66章 無所建明第37章 逼迫第195章 簡在帝心第25章 要不我們換換?第160章 改天換地第95章 西瓜種子第97章 布衣上書第104章 天下人之天下第271章 君子至善第25章 追捕逃亡第194章 去往何處?第35章 災民第56章 城狐社鼠第12章 才高八斗,不矜細行(上)第229章 相公之德,山高水長第299章 桃園三結義第1章 宰相第315章 結個善緣第112章 黑吃黑第154章 攻城(中)第300章 閒着也是閒着第279章 黑吃黑第76章 臨機處置第135章 瘋狂時代(六)第308章 怪物第23章 探望的日子第114章 心經第189章 棉花推廣第42章 遠方的稀罕物第315章 亂戰第50章 朝廷定了,你做西平王!第108章 另一個世界第67章 猜測第98章 破上思寨第65章 智雲法師第182章 人事安排第158章 桃花運第24章 談判第208章 進城走正門第150章 各懷心思第60章 慶功第8章 通判廳第120章 將相之家第8章 雪第248章 仿三州故事第130章 瘋狂時代(一)第80章 花開富貴第38章 青苗貸第8章 還是找自己人第20章 繡花枕頭一點說明(前面誤發收費章節報歉,補償方法見內容。)第151章 論事不得論人!第158章 高麗商路第198章 勞動創造價值第99章 刻書準備第64章 一拍兩散第8章 老朽別無所求第112章 另起爐竈重開張第136章 握成拳頭打人第171章 萬事操之在我第201章 陛辭第2章 夜談第211章 困獸之鬥第184章 商業機會第23章 誥命第181章 陳公永歸宋第68章 山雨欲來(上)第26章 慶祝第89章 你們要做點善事第79章 麻煩看清楚第190章 東還是西?第11章 清貴之選第148章 轉折第68章 軍民魚水第200章 謹守其成第140章 兵發廣源州第165章 試探第221章 再對天章閣(下)第246章 生命在於運動第50章 朝廷定了,你做西平王!第91章 不合規矩啊第19章 忠州小衙內第55章 藥銀第278章 興靈路經略使第46章 收割機第292章 陰山之下第35章 衆說紛紜第38章 再見故人第182章 天章閣夜對(下)第105章 大敗的消息第69章 光耀門楣第206章 望遠鏡第45章 白砂糖第111章 根源第12章 治術(三)第316章 党項投宋的人第263章 狄青的請求第44章 往事難回首第206章 望遠鏡第208章 老花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