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清理後患

天聖十年五月初十,徐平正式行文廣源州,要求其約束手下,不得騷擾波州地方,否則太平縣將採取措施。

廣源州回信,說是並不知道波州發生了什麼事,待查清之後回覆。回信寫的雖然沒什麼文采,但規規矩矩,完全合乎當時公文要求。徐平看了冷笑,這種信絕不是廣源州那裡那羣大字不識的蠻人能寫出來的,不由想起了廣州進士黃師宓,自劉小妹之事後再沒有他們兄弟消息,想來已經全家搬往廣源州了。

五月二十,徐平再次去信,要求廣源州立即把結果回報。

五月二十五日,徐平最後一次去信廣源州,把波州報到他這裡的情況大略說了一遍,要求廣源州必須約束地方,不得再騷擾其他土州境土。如果廣源州把這警告置若罔聞,太平軍將採取措施,到時不要說朝廷不教而誅。

五月二十八日廣源州的信姍姍來遲,信中說已經查明他們州里的屬下都安分守已,並沒有人到處擾亂,波州的事情與廣源州無關,徐平想怎麼處置就怎麼處置。這話說成白話就是,我就這麼幹了,你想咋的就咋的吧,不服咬我。

徐平把信看過,隨手扔在一邊。

太平的軍隊早在二十日就已經出發了,廢這些筆墨不過是虛應故事,將來可以用來堵某些人的嘴。結果早就註定,徐平能用一兩封信就讓廣源州收斂的話,他們也就不敢出來惹事了,雙方純粹是來回說了幾次廢話。

答應了段雲潔下月去憑祥峒,在這之前就必須改變波州的窘境。不然徐平前腳剛走,後腳廣源州就攻波州,哪怕就是被崇善寨擋住,也會極大影響徐平在整個左江道地區的佈置。

徐平的本意是不想插手波州和廣源州的衝突,雖然李道來了幾次態度都很恭順,但那只是因爲現在波州的處境確實艱難,只要困境一過去,他們的態度恐怕就不是這樣了。不管是波州還是田州,這幾年靠着販馬都從徐平這裡賺了不少錢,但有錢之後獨立性卻更加強了,不把左江和右江道提舉司當回事。

人都是這樣,順風順水的時候,都認爲能賺錢是我自己的本事,沒了我來賺你的錢,你捧着出去求人都送不出去呢。

要讓他們認清現實,只有讓他們吃上足夠的苦頭。

自廣源州鬧事,徐平這裡和馮伸己那裡都是一個態度,波州和田州求到提舉司來,一概好言撫慰,但卻絕不插手。寧可讓他們的寨子被廣源州攻破,提舉司再發兵把他們送回去,多費些力氣也要讓他們認清現實。

最終是徐平打破了這個默契,主動出兵幫助波州。

無奈之下做出這個決定,徐平也堅定了攻滅廣源州的決心。只要廣源州一平定,波州也就沒有作爲土州存在的必要了,一樣行括丁法,把李家架起來。

田州則因爲面對的不僅是廣源州,還有特磨道、自杞國,還有與大理交界的,到現在邕州官府也沒弄清楚有多少的地方小勢力,當然還有大理國。那裡的情況比左江道這裡更加複雜,朝廷勢力也僅是延伸到田州,再外面就一片空白,所以田州的處境比波州要靈活得多。

太平縣衙裡,段方坐在黑夜裡的榕樹下,不遠處的桌子上放着一盞煤油燈。他的身子縮在交椅裡,看着手中阿申的信,神情木然,一直沒有出聲。

段雲潔站在不遠處,看着父親的樣子,過了好一會才輕聲道:“徐通判跟我說,他下個月要去憑祥峒。我聽人說,上次在遷隆峒招見土官,門州那裡也派了人來,他該是爲了門州去的。門州已經與甲峒接界了,說不定還來得及把阿母接回來,阿爹你也不用太擔心。”

段方仔細地把信收好,淡淡地道:“我擔心什麼?這十幾年來我從來就沒有擔心過,更何況你現在已經長大了,就更不會有那些心思了。”

段雲潔隨着父親長大,比誰都瞭解他的心思,惟有關於母親的事,他完全不知道父親是怎麼想的。也從來不見他提,也從來沒聽他說,好像那是別人的事,與段方這個人沒有什麼關係。

沉默了一會,段雲潔又道:“阿母說病,也未必就是什麼大病,她正當壯年,養一養也就好了。她還說,要看看我長什麼模樣了呢。”

“希望有這個機會,希望她看了不會失望,隨着我你還是吃了苦頭。”段方站起身來,慢慢走回屋裡去。

到了段雲潔身邊停下腳步,又輕聲道:“有的事情你不會明白,阿爹也希望你永遠不明白,不明白是好事。還有,你在提舉司裡衙門裡幫着做事,難免會聽到一些消息,以後就當沒聽到,這種事情犯忌諱的。就算是徐通判自己不在意,別人也難免會說閒話,記住了。”

“我知道,也只是跟阿爹說一說,在別人面前我從來沒提過。”

段方點了點頭,再沒說什麼,慢慢走進夜幕,走回自己房裡去。

段雲潔看着父親的背景在黑暗中慢慢消失,眼角禁不住有些溼潤。從記事起她就沒在母親身邊呆過,並不知道那是個什麼樣的人,費盡心力送過來這封信又是什麼意思。或許這個世界上只有父親才明白吧,這終究是他們的事。

作爲低階選人,段方的官當的並不舒服。俸祿低,只能勉強養家餬口,偶爾有機會當兩任縣令的時候還好一些,有公使錢用着不會那窘迫,判司簿尉的時候就慘,不是長官公使錢也不能隨便用。頂頭上司又大多都是武臣,並不怎麼看得起他這個落第秀才。也就是在嶺南,在其他地方段方這種落第的就得乖乖回家種田,哪裡有出來當官的機會,憑什麼讓人看得起。要知道東京城裡每次科舉揭榜之後,因爲沒有回家的路費,舉人要飯的,做賊的,甚至賣身給人做奴做僕的,投到汴河裡自殺的,從來不缺。

廣南西路的選人可以由當地直接差注做官,不用經過流內銓,不然的話讓段方這種人到京城守選兩年,再加上來回路費,他連段雲潔都拉扯不大。

父親的背影在夜幕裡消失,段雲潔嘆了口氣。自己吃了苦頭,父親爲了把自己拉扯大,還能知文識字,那又吃了多少苦頭?

這麼多年來,段方一直未娶,雖然有女兒段雲潔,卻是未婚生的,說起來也是一個人過了輩子。

世上真的有人,能夠讓另一個人傻傻等上一輩子?

段雲潔說不清楚,默默地轉過身,走向了黑夜裡。

太平縣到崇善寨五十里,崇善寨到波州六十里,一路都是在山間穿行的小路,沿着黑水河衝出的河谷而行。路窄谷深,艱險難行。

過了波州,到處都是分散的小土州土縣,以及無數的村峒。大的如上下恩城州、雷州、茗盈州和金龍峒,也都不過是不足千人的寨子,其他的小村峒人口更少,幾十戶上百戶佔據一小片山間壩子的比比皆是。

要想守這種地方完全沒有可能,人少了沒有用處,人多了當地沒有糧食養,運又運不過去,也呆不住。

徐平也沒有想守,能夠讓那裡平定下來的惟一辦法就是以攻對攻,把來騷擾的人消滅掉或者捕捉住就可以了,當地的情況完全不用理會。

到那裡執行任務的是蔗糖務裡一指揮特殊的鄉兵,專門在山地作戰。徐平在左江道也有數年時間了,自然會有這麼一支適應地形,執行特殊任務的人馬,只是人數不多就是了,現在剛好用上。

孫七郎就編在這支鄉兵裡,可惜他的性子不如高大全穩重,徐平怎麼也不放心讓他領一支軍隊,只是編在裡面算是一個特殊人員,並不領軍。

孫七郎倒不在乎,他參加進來純粹就是湊熱鬧,在山林裡轉來轉去多好玩,像高大全那樣天天開山砸石頭悶死了。至於什麼立功升官的事情他根本就不用想,實際上對高大全也沒什麼意義,徐平不想讓他們兩個留在嶺南,一直都沒有利用職權給他補官,要等到自己回到京城再說。

宋朝官員到了徐平這個級別已經有機會恩蔭親人當官了,不過徐平自己是小門小戶,也沒什麼親人讓他來蔭。掛念着秀秀,徐平一直留了一個名額給她的弟弟虎子,剩下的名額都要着落在高大全和孫七郎這些人的身上。

恩蔭補官的資格極寬,僕人門客都可以,實際上就是身份沒有限制,只要讓當官的看着順眼就行,所以孫七郎根本不着急。

莽莽山林裡,孫七郎一路跑着到前面樹林深處,不一會手裡提着一隻松雞回來,口中喊道:“這雞好肥,晚上好歹有點油水!”

林業嘆了口氣:“七哥,我們出來作戰,身上帶的箭枝都有定數,用一枝就少一枝,你怎麼拿去射松雞?”

孫七郎滿不在乎:“打仗有你們,我只管讓你們吃好喝好!林大哥,仗也要打,人也不能受了罪,對付一羣山裡蠻人而已!”

林業聽了,只是搖頭。

第98章 破上思寨第100章 儒者之僞第143章 新車新炮第53章 甘谷歸附第155章 解套第291章 刀拿在手裡揮砍纔有用(下)第209章 階下囚第285章 被俘之將第101章 莫做儒巫第204章 焦慮的林素娘第99章 壞事總容易第3章 洞房第276章 牽連衆多第3章 盡頭牙第329章 私下奏對第251章 多爭堂除第93章 新鐵錢第287章 祖宗有深意第208章 老花鏡第215章 統一指揮第136章 握成拳頭打人第51章 菩薩轉世第221章 廢折支,發實錢第112章 似曾相識燕歸來第61章 意外第139章 少用茶,多用絹第87章 早說過數字會說話(上)第284章 新軍第145章 三不朽第286章 毛錐子能退敵耶?第130章 重度近視第325章 系統性失職第174章 砲戰第33章 你是官了第211章 權三司使公事第34章 雜事第196章 不用其人,可用其術第36章 洞房花燭夜第47章 吃點苦頭第151章 席捲諒州(下)第10章 除害第78章 入甕第65章 永寧侯府第224章 劉璠堡被圍第87章 好事第49章 應有權變第111章 李覯第183章 演一場戲第185章 三司商鋪第126章 選差外州第45章 安撫第152章 橫死第131章 亂起欽州第2章 以鹽制蕃羌第297章 伎藝人第98章 三人成虎第193章 一攻一守第11章 治術(二)第65章 名將第80章 按規矩來第32章 道路所達,便爲宋土第141章 永寧侯不得意?第254章 此一時彼一時第177章 決戰第130章 劉太師的煩惱第211章 收錢大賽第23章 秋意第49章 應有權變第36章 洞房花燭夜第107章 再見已非當年第272章 換將第324章 党項叛宋第235章 課餘時間第84章 沿邊入中的弊端第24章 嫉妒第53章 如和風光(下)第50章 牛羊滿欄第216章 王拱辰開店(上)第155章 徐徐而進第180章 投名狀第109章 不如結社第42章 強買第42章 遠方的稀罕物第210章 狄青第172章 能戰方能和第57章 錢往哪裡去第94章 萬事俱備第126章 時機到了第68章 示恩不招怨第5章 家的味道第116章 微不足道的開始第8章 竟有這種事?第189章 棉花推廣上架感言第25章 官場浮沉第188章 怎麼還是如此!第333章 不給兵要給人第312章 你們去偷襲第234章 獨自撤退第16章 還錢
第98章 破上思寨第100章 儒者之僞第143章 新車新炮第53章 甘谷歸附第155章 解套第291章 刀拿在手裡揮砍纔有用(下)第209章 階下囚第285章 被俘之將第101章 莫做儒巫第204章 焦慮的林素娘第99章 壞事總容易第3章 洞房第276章 牽連衆多第3章 盡頭牙第329章 私下奏對第251章 多爭堂除第93章 新鐵錢第287章 祖宗有深意第208章 老花鏡第215章 統一指揮第136章 握成拳頭打人第51章 菩薩轉世第221章 廢折支,發實錢第112章 似曾相識燕歸來第61章 意外第139章 少用茶,多用絹第87章 早說過數字會說話(上)第284章 新軍第145章 三不朽第286章 毛錐子能退敵耶?第130章 重度近視第325章 系統性失職第174章 砲戰第33章 你是官了第211章 權三司使公事第34章 雜事第196章 不用其人,可用其術第36章 洞房花燭夜第47章 吃點苦頭第151章 席捲諒州(下)第10章 除害第78章 入甕第65章 永寧侯府第224章 劉璠堡被圍第87章 好事第49章 應有權變第111章 李覯第183章 演一場戲第185章 三司商鋪第126章 選差外州第45章 安撫第152章 橫死第131章 亂起欽州第2章 以鹽制蕃羌第297章 伎藝人第98章 三人成虎第193章 一攻一守第11章 治術(二)第65章 名將第80章 按規矩來第32章 道路所達,便爲宋土第141章 永寧侯不得意?第254章 此一時彼一時第177章 決戰第130章 劉太師的煩惱第211章 收錢大賽第23章 秋意第49章 應有權變第36章 洞房花燭夜第107章 再見已非當年第272章 換將第324章 党項叛宋第235章 課餘時間第84章 沿邊入中的弊端第24章 嫉妒第53章 如和風光(下)第50章 牛羊滿欄第216章 王拱辰開店(上)第155章 徐徐而進第180章 投名狀第109章 不如結社第42章 強買第42章 遠方的稀罕物第210章 狄青第172章 能戰方能和第57章 錢往哪裡去第94章 萬事俱備第126章 時機到了第68章 示恩不招怨第5章 家的味道第116章 微不足道的開始第8章 竟有這種事?第189章 棉花推廣上架感言第25章 官場浮沉第188章 怎麼還是如此!第333章 不給兵要給人第312章 你們去偷襲第234章 獨自撤退第16章 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