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喬大頭進京

軋出皮棉,徐平這裡省掉了彈棉花的過程,直接使用機器梳理,然後紡紗。粗紡之後是精紡,棉紗越來越細。

徐平的前世是用支來表示棉紗的細度,雖然有公制單位,習慣上用的是英制。徐平對那些完全不懂,自己另創了一套,用一兩棉紗有多少尺來表示。這個數字相當龐大,用起來相當不便,只能等後續重量衡制精確了再想辦法。

紡紗對動力的要求高了許多,不好再使用畜力,還是靠着人腳蹬。依然是一個人在一邊像騎自行車一樣,腳蹬帶動絞盤,利用齒輪傳動帶運紡車。

看着紡車上同時運轉的近二十個紡錘,蔡齊和一衆官員的眼睛都瞪了起來。可以這樣紡棉紗,也可以這樣紡絲麻啊,這個效率可比手搖的紡車高得多了。

以前的紡車只能單人操作的原因,是一些動作需要人手工作業。徐平這裡用機械把這些動作連動了起來,速度一下子就上去了。如果有穩定的動力,比如水力,這些紡機可以做得非常巨大,效率會非常驚人。

看了一會,蔡齊忍不住,問徐平:“這種紡機,不知可否用來織絲麻?”

“可以是可以,只是去哪裡收絲麻來紡?鄉村裡的農婦,閒時就靠着紡紗織布賺點錢財,完朝廷的稅賦,又有多少能夠賣出來?”

蔡齊點點着,又搖了搖頭:“那也可以把這紡機做小一點,省織女無數力氣。”

“那自然可以,過個一兩年,三司的人手足了,便會做的。”

徐平說着,心裡有些無奈。自然經濟條件下,農村有大量的剩餘勞動力,這些勞動力的成本極低。紡織機械做出來,這個年代的人首先想到的是能不能小型化,讓小農戶可以操作。完全商品化的工場,就要跟這些人競爭,相當不容易。

這是中國經濟的特點,不要說這個年代,徐平前世也面臨着一樣的問題。引進國外的大型農機,首先面臨的問題不是仿製生產,而是小型化。不小型化,在中國就沒有市場,而一旦小型化,工業化就要面臨小農經濟的激烈競爭。

想把農村的這種生產模式摧毀不是幾十年一百年可以完成的,惟一能做的,就是讓農民生產出來的也成爲商品。更多的勞動凝結在產品裡,便就有更高的價值,讓他們自己穿着不划算,寧可把自己制的賣出來,再去買工業化的產品。

越是純手工的越貴,越是批量生產的就越便宜,這纔是商品經濟的邏輯。只有如此,才能夠形成順暢的商品流通,讓農民也參與到商業鏈條中來。

從一開始,徐平對棉紡織業的定位就是取代以前手工的麻紡織業,而不是取代絲綢。絲綢有自己的生產邏輯,在棉布工業化生產之後,估計還可以存在很長時間。

只是隨着棉布流通,可能幾十年後,大宋就會流行起講究純天然,講究手工織造的風氣。說不定,也會有專門的商人去收農村的土貨,高價賣進城裡來呢。

一衆官員最感興趣的就是紡紗環節,對後面流水一樣織出來的布匹,反而沒有那麼大的興趣。還是那句話,這些機械織出來的布匹不夠精美,遠不能跟市面上的絲綢製品相比。提花織造技術的機械化相當複雜,遠不是徐平一個人能夠完成的。只有用更長的時間,技術的自然發展,來解決這個問題。

時代的限制,衆官員對勞動效率提高帶來的好處還只是有一個感性的誰識,並不能從理論高度來看待這一句題。對官府來說,布帛是隨着兩稅收上來的,根本就不需要成本,生產多生產少,只有在布帛跟銅錢一樣是貨幣時纔有意義。而棉布,顯然是不能跟絲綢一樣做爲貨幣的,在他們眼裡的價值沒有徐平想的那麼大。

只有當財富是由人的勞動創造出來的成爲共識,勞動工具的發明和改良,勞動生產率的提高的意義,才能成爲一種理性的認識,明確知道這意味着什麼。

陪着大家參觀這些機器,徐平能夠明顯地感覺到一種認識上的疏離感,一種來自於內心深處的孤獨。不是這些人不夠聰明,這種認識上的錯位,是一千的時間凝結出來的。再是天縱奇才,也無法一步跨越千年的時光。

單純地說道理,很能改變這個時候人們的想法,越是聰明人就越是有自己內心的堅持,越是能以被說服。能夠從上萬舉子中脫穎而出的進士,沒有笨蛋,想讓他們改變已有的看法,靠嘴皮子是不行的,實際上他們大部分人的嘴皮子都比徐平利索。只有用社會上已經發生,將要發生的現實,才能讓他們的眼睛穿透千年時間的迷霧。

酸棗門外,喬大頭扶了扶自己頭上滿是洞的破范陽笠,理了理身上到處露出肉來的破布衣,擡起頭來,挺胸向城門走去。

一個守城的兵丁眼尖,一個箭步竄上來,扯住喬大頭,把他拉到一邊,摜在地上。

喬大頭猛地從地上蹦了起來,瞪着一雙大眼,對兵丁吼道:“你個廝鳥,爲何要摔爺爺?是要討打嗎?!”

那個兵丁被嚇了一跳,後退一步,扶住腰刀,惡狠狠地道:“這裡是京城,是什麼阿貓阿狗也能夠隨便進的?你是什麼人?從哪裡來?”

“爺爺是幷州人氏,從五臺山來。我跟你說,我這裡有軍情上稟朝廷,你莫要阻了我的路!小心以後官家怪罪下來,你個守城門的吃罪不起!”

那兵丁仰天大笑:“一個賊乞丐,也敢說有什麼軍情!我看你是得了失心瘋!快快滾一邊去,從哪裡來的回哪裡,不要來京城搗亂!”

喬大頭本就是個渾人,誰準了的事情誰能夠攔住他?以前陳老實在的時候,說話他還聽,陳老實一去,天大地大,天地間就是我最大,一個赤佬也敢對自己大呼小叫?

渾勁上來,喬大頭不理那個兵丁,邁開大步就向城門硬闖。

“哎呀,反了你了!弟兄們,一起上,把這個賊乞丐拿了!”

那兵丁招呼一聲,周圍看城門的一涌而上,把喬大頭按在地上。

喬大頭死命掙扎,身上捱了幾腳,不但還是不服,掙扎得更加厲害了。

正在城門洞裡面歇涼的監門官聽見動靜,急匆匆地跑了出來,看了看地上的喬大頭,問道:“怎麼回事?吵鬧什麼?天子腳下,誰敢胡來!”

兵丁報道:“地上這廝,說自己是幷州人,從五臺山來。節級,你看他身上穿得破破爛爛,明明就是個賊乞丐,進京城誰知道要做什麼歹事?小的看着不是路,把他拿了下來。這廝還不服,在地上喊打喊殺呢!”

一邊說着,兵丁一邊踢了一腳在地上扭動不休的喬大頭。

監門官左右看看,正是一天中最熱的時候,路上幾乎沒有行人。對兵丁道:“把這廝綁了,不要讓他行兇。押到城門裡來,我慢慢審問。”

兵士應諾,取了繩子來,把喬大頭的手死死綁住了,一邊罵着,一邊推進城門裡。

監門官回到自己的桌子後邊坐下,喝了口茶,看喬大頭額上的青筋暴起,死命地要把手上的繩子掙開。

“噗嗤——”監門官笑了出來,“你這廝真是渾得可以!這麻繩極是結實,再是什麼大盜,手一捆,也得乖乖任我消遣,你這廝竟然還想掙開!”

喬大頭吼道:“放開我,憑真本事跟爺爺放對!”

“閉上你的鳥嘴,乖乖回節級的話!”旁邊的兵士擡腿踢了喬大頭的屁股一腳。

監門官慢條斯理地飲着茶,問喬大頭:“我問你,到底是哪裡人,從事什麼營生爲生,因何到京城裡來,有沒有投靠的親戚作保?”

喬大頭瞪着眼道:“你個什麼鳥節級,忒多廢話!我自是大宋治下良民,憑什麼就入不得京城?你管天管地,管得了爺爺我?!”

“掌嘴!”監門官吩咐一聲,向椅子上一靠,靜看好戲。

一邊的兵丁得了吩咐,到喬大頭面前,搶開胳膊,幾個大嘴巴噼裡啪啦,把喬大頭的嘴巴扇得腫了起來。

掌完嘴,那兵丁不忘又踢了喬大頭一腳:“節級問你什麼,老實答話!再敢胡亂言語,小心把你的舌頭割下來!”

好漢不吃眼前虧,喬大頭眼珠轉了轉,把嘴巴閉了起來。

“說,到底是哪裡人,爲什麼來京城,有沒有人爲你作保?”監門官慢條斯理地問道。大熱的天氣,正感到無聊,且拿這渾人消遣解悶。

“我是幷州人氏,因爲一個長輩在嶺南故去,火化了把骨殖帶回河東路。聽說五臺山是文殊菩薩道場,我便到那裡做場法事,讓我那長輩來世投個好胎。”

“囉囉嗦嗦,忒多廢話!說你到京城來幹什麼?!”

“我在五臺山,發現了幾個蕃邦細作,這是國家大事,重要軍情,自然是急急忙忙地去報官。哪裡知道那個什麼鳥知縣,不但不聽我的,還把我打了一頓板子。爺爺是好欺負的?這便就到京城來,敲登聞鼓,天子面前告那個狗官的御狀!”

第255章 把放出去的錢收回來!第10章 秦州納質院第74章 請君入甕第225章 新消息第163章 榮耀之戰第2章 父老第120章 破陣子第330章 你去西北吧第214章 僵局第113章 惹人生疑第243章 存利去弊第40章 出人意料第173章 再起波瀾第8章 老朽別無所求第52章 童七郎第166章 初戰第271章 君子至善第10章 除害第96章 取他人頭來第128章 我的耐心是有限度的第55章 晏殊之論第173章 絕知此事要躬行第147章 主其事者,不智也!第174章 公事公辦第320章 一切要講好第193章 威脅王城第309章 打個招呼第89章 藉口還不好找第167章 血肉屠場第167章 血肉屠場第163章 邕州舊軍第24章 煩心事第122章左弼右輔鎮南關第172章 能戰方能和第73章 報信的嗢末人第22章 忠州來人第45章 扶你上馬可好第73章 廢后風波(下)第237章 任福之死第108章 故伎重演第108章 茶法之辨第268章 驚天噩耗第203章 換相(中)第173章 絕知此事要躬行第90章 各讓一步第31章 霸王鏖兵處第26章 龍門酒家第36章 釀酒第114章 大戰將起第61章 意外第301章 抑制清流第90章 各讓一步第121章過門不入第26章 慶祝第36章 往事如煙第52章 酒鬼亭第27章 西南邊事第48章 做假貨的第239章 馬帥第133章 無妄之災第29章 名人第212章 重回三司第123章 呂夷簡的擔心第165章 試探第233章 學習第116章 清理後患第229章 講不清楚第237章 豪華馬車第121章 煙花第64章 金光頂第186章 有錢人第77章 賬目第5章 家的味道第18章 徐昌定親第85章 猛虎入狼羣(三)第184章 自傷身世第178章 重商理所當然第158章 高麗商路第174章 今夜別出宮了第63章 天大的功勞第71章 兩隻雞惹出的慘案第294章 養起來第98章 定策第88章 南來的漢人第50章 防秋第313章 三司編敕第146章 印錢吧第249章 一拍即合第69章 國子監第250章 修兵書第48章 私鹽販子第109章 代君受過第3章 一路千里第141章 大頭在後面第91章 你只管去做第195章 大變第43章 賜姓第316章 党項投宋的人第18章 種士衡第270章 震懾
第255章 把放出去的錢收回來!第10章 秦州納質院第74章 請君入甕第225章 新消息第163章 榮耀之戰第2章 父老第120章 破陣子第330章 你去西北吧第214章 僵局第113章 惹人生疑第243章 存利去弊第40章 出人意料第173章 再起波瀾第8章 老朽別無所求第52章 童七郎第166章 初戰第271章 君子至善第10章 除害第96章 取他人頭來第128章 我的耐心是有限度的第55章 晏殊之論第173章 絕知此事要躬行第147章 主其事者,不智也!第174章 公事公辦第320章 一切要講好第193章 威脅王城第309章 打個招呼第89章 藉口還不好找第167章 血肉屠場第167章 血肉屠場第163章 邕州舊軍第24章 煩心事第122章左弼右輔鎮南關第172章 能戰方能和第73章 報信的嗢末人第22章 忠州來人第45章 扶你上馬可好第73章 廢后風波(下)第237章 任福之死第108章 故伎重演第108章 茶法之辨第268章 驚天噩耗第203章 換相(中)第173章 絕知此事要躬行第90章 各讓一步第31章 霸王鏖兵處第26章 龍門酒家第36章 釀酒第114章 大戰將起第61章 意外第301章 抑制清流第90章 各讓一步第121章過門不入第26章 慶祝第36章 往事如煙第52章 酒鬼亭第27章 西南邊事第48章 做假貨的第239章 馬帥第133章 無妄之災第29章 名人第212章 重回三司第123章 呂夷簡的擔心第165章 試探第233章 學習第116章 清理後患第229章 講不清楚第237章 豪華馬車第121章 煙花第64章 金光頂第186章 有錢人第77章 賬目第5章 家的味道第18章 徐昌定親第85章 猛虎入狼羣(三)第184章 自傷身世第178章 重商理所當然第158章 高麗商路第174章 今夜別出宮了第63章 天大的功勞第71章 兩隻雞惹出的慘案第294章 養起來第98章 定策第88章 南來的漢人第50章 防秋第313章 三司編敕第146章 印錢吧第249章 一拍即合第69章 國子監第250章 修兵書第48章 私鹽販子第109章 代君受過第3章 一路千里第141章 大頭在後面第91章 你只管去做第195章 大變第43章 賜姓第316章 党項投宋的人第18章 種士衡第270章 震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