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定論

很多在後世看來理所當然的東西,這個年代理解起來還是有困難。這與聰明與否無關,人成長過程中形成的思維定勢,很難一下子改變。

趁着大家思考的機會,徐平讓柳植把一些具體的數據列在了黑板上。包括洛河和汜水河的徑流量,相關河段每年的蒸發量,汴河每年需要補充的水量,以及周圍陂塘的蓄水量和可以補充的水量,最後還有近幾年的最高洪峰水位和平常水位。

這些數據並不需要殿中的人都知道,但記起來可以備查,運河實際開通後作爲參照,進行修正。且不說測量本身誤差較大,就是精度高,也總有測量不到的地方,數據整理不是一勞永逸的事情,而要一直堅持下去才能發揮最大的作用。

趙禎和一衆大臣一邊看柳植抄寫的數據,一邊消化着徐平剛纔所講的內容,明白了徐平所說如果王沿只有那三不可修,那這運河就必須修了的意思。王沿說得好像一開運河就天下震動,民不聊生,實際上把數據一列出來,所需人力物力根本不多。

既然是所需不多,修好之後好處又是極大,那當然是非修不可了。

執政做決策的人最怕的是什麼?要做一件事情,屬下的人報上來的數據都是漫無邊際,所需成本不可計數,做成之後的收益說不清楚,任誰都不敢隨便下決心。現在徐平把成本和收益都已經列得清清楚楚,趙禎前面的猶豫一掃而光,下定了決心要把這運河作爲自己親政的第一件大工程,漂漂亮亮修成,爲自己施政開個好頭。

呂夷簡和王曾自然也清楚,到了現在,已經再沒有什麼能夠阻止運河開工了,只能心裡嘆氣。呂夷簡嘆氣是因爲徐平地位鞏固,三司他更加不好插手。王曾遺憾的是這運河一旦修成,趙禎的雄心只怕就要膨脹起來,施政愈發要大刀闊斧。不是每一件朝政都會如此順利,步子太大,終究是要摔跟頭的。而且天下已經習慣了安靜,朝政突然變得激進,不管官員還是百姓,適應起來都會出很多亂子。

最失意的人是王沿,他萬萬沒有想到,自己精心準備了許久的說辭,不但沒有絲毫對徐平造成影響,反而使朝中上下更知道了他做事如何仔細。

怎麼辦?王沿只覺得眼前一片發黑,前面再也沒有路可走。過了今天,自己是無論如何也在三司呆不下了,能夠不降官職出任外州都是難求。爲什麼會這樣?考之典籍,歷數各代,自己列出的理由都足夠紮實,哪個君主敢無視民生開工大工程?怎麼徐平會去計算河裡流了多水,甚至風吹日曬會少多少水都去算,這不是有毛病嗎!

這一路上可以在徐平面前裝瘋賣傻,在殿堂之上,當着皇帝和一衆執政大臣裝瘋賣傻可就成真傻了。一紙詔令奪官回家休養,多少年的拼搏都要白費。所以一進了京城,與徐平分開之後王沿非常清醒,非常冷靜,絕沒有之前那樣的癡傻之態。

大勢已去,大勢已去了,王沿在中連連哀嘆。以十年之力,苦心編成《春秋》十卷,再借着自己在河北路治水的政績突然顯了出來,得以直集賢閣,入三司爲戶部副使,沒想到就這麼稀裡糊塗地全沒了。

真地只是因爲那兩隻雞?自己堂堂三司副使,吃兩隻雞怎麼了?徐平這廝在河陰縣還吃兩隻豬呢!看着一邊貌似鎮定的徐平,王沿越想越是不甘心。

在黑板邊對着桌子上的沙盤,趙禎和宰執大臣重新對修運河的方案檢視一番,只覺得此事萬無一失。就連一直反對的王曾,也覺得這運河不修實在說不過去。

衆人重新落座,趙禎道:“新開引洛入汴運河一事,徐平勘查甚明,利弊已經條列得清清楚楚。朕以爲,開此運河,勢在必行!衆卿以爲如何?”

呂夷簡看看王曾,王曾點了點頭,呂夷簡捧笏奏道:“陛下聖明,臣等也認爲開此運河有百利而無一害。只等過了秋汛,運河便可以開工。”

晏殊和梅詢,以及韓億和其他宰執,紛紛一起附議。

見再無異議,趙禎滿意地點了點頭:“如此,事情便就定下來。呂相公,你覺得誰主持此事合適啊?”

“臣以爲,開挖運河牽涉極廣,調配諸般人力物力,儘量使用廂軍,而不輕易動用地方民夫,非是大臣不能主持。如此,便以參知政事宋綬和樞密副使李諮兩人把握大局。等到準備妥當,再用一能吏提舉,必能一舉竟全功。”

趙禎聽了微微有些失望,他心裡是想把事情全部交給徐平的,一是徐平付出這麼多,這功勞不好落到別人身上,再一個用徐平自己也放心。但現在徐平把一切都算得明明白白,大家都看得出來這功勞唾手可得,中書怎麼可能再把這便宜隨便送到徐平手上?呂夷簡一直想壓一壓徐平,正愁找不到機會,更加不會給他了。

宋綬是呂夷簡的人,李諮比較獨立,因爲要用到廂軍,中書門下和樞密院各出一人是合理的。不過呂夷簡留了一個口子,那就是真開挖的時候不可能讓兩位宰執大臣去幹,到時還要找人提舉,也是爲了堵反對者的口。

王曾的臉色不好看,呂夷簡在政事堂拉幫結派,只有一個蔡齊與自己走得近,如果再讓呂夷簡最鐵桿的手下宋綬得了這大功勞,自己在政事堂的日子更不好過了。

趙禎也看見了王曾的表情,問道:“王相公以爲如何?”

王曾想了想,捧笏回奏:“陛下,剛纔徐平已經講得明白,這運河真正開挖動用的人力也並不多,沒必要用到兩位宰執。政事堂裡事務紛雜,蔡綬一下子也不好抽身出來,還是隻讓李諮一人主持,徐平從旁協助,便就足夠了。用到廂軍,李諮那裡儘可以做主,需要的物力,調配起來還有什麼人比三司副使合適?”

讓徐平參與,正合趙禎心意,當即點頭道:“王相公所言即是。那便這樣定下來吧,李諮主持,徐平協助,秋汛結束前把一切都準備好,進入深秋便就動工!”

呂夷簡雖然不滿,也沒有理由反對,只好帶着一衆臣僚領旨。

只有王沿,看着徐平的眼色越來越不好。如果說他之前對徐平還只是討厭,這時候就真地嫉恨了。踏着自己的肩膀上去,沒人喜歡做那塊被踩的墊腳石。

這一行的兩位執行者徐平和王沿到底該如何處置,就要等到明天由御史臺出面提出來了。今天的場合不對,更重要的是要避開當事的兩人。

第236章 堵截第191章 慨然以天下爲己任第36章 他鄉遇故知第281章 西北同路人第35章 申峒第92章 猛虎入狼羣(十)第168章 立萬世法第224章 劉璠堡被圍第326章 惟有一戰第66章 文臣武將第15章 理政(一)第155章 解套第31章 端午(下)第239章 馬帥第15章 擺攤第193章 煙雨三月第102章 幫一把第240章 道理第15章 理政(一)第166章 初戰第133章 無妄之災第22章 大秦國故事第74章 政事堂的分歧第28章 竹筐裡的少女第98章 三人成虎第137章 馬踏諒州(上)第217章 王拱辰開店(下)第207章 離別第121章 風高放火天(下)第138章 翻唱新聲第196章 神針第36章 洞房花燭夜第93章 新鐵錢第184章 自傷身世第69章 山雨欲來(下)第90章 發酒發肉第25章 要不我們換換?第125章 誰得罪誰?第126章 你在騙我們?第79章 皇帝的後花園第173章 佈置第212章 重回三司第26章 男兒何不帶吳鉤第74章 相互利用第197章 最後時刻第100章 虎威第14章 才高八斗,不矜細行(下)第48章 叛國的附馬第80章 小人難纏第79章 我和你們講道理第206章 學士入東府第141章 分頭行事第289章 道理最大第105章 同流合污第162章 看我打死你第156章 破城第206章 學士入東府第255章 把放出去的錢收回來!第82章 別機機杼第134章 瘋狂時代(五)第124章 誰願意掃垃圾第125章 收穫的季節第183章 富國安民策第138章 翻唱新聲第20章 早朝第27章 辨司馬光第216章 王拱辰開店(上)第294章 養起來第221章 廢折支,發實錢第301章 談的人來了第153章 破局的作物第114章 千古佳對第155章 徐徐而進第192章 此一策,可安天下(上)第5章 歲除第75章 僵局第110章 政事不過耍把戲第110章 廣發邀請帖第93章 新格局第143章 舉手之勞第42章 酒名第55章 晏殊之論第71章 意外第5章 高大全第69章 姚黃魏紫第3章 人之將去第109章 不如結社第62章 這有何難?第142章 審問第76章 那些同年第117章 意外之喜第52章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第181章 錢明逸第77章 訣別第62章 宰相氣度第200章 各懷心思第207章 戰還是和?第212章 滿載而歸第5章 公路第160章 改天換地
第236章 堵截第191章 慨然以天下爲己任第36章 他鄉遇故知第281章 西北同路人第35章 申峒第92章 猛虎入狼羣(十)第168章 立萬世法第224章 劉璠堡被圍第326章 惟有一戰第66章 文臣武將第15章 理政(一)第155章 解套第31章 端午(下)第239章 馬帥第15章 擺攤第193章 煙雨三月第102章 幫一把第240章 道理第15章 理政(一)第166章 初戰第133章 無妄之災第22章 大秦國故事第74章 政事堂的分歧第28章 竹筐裡的少女第98章 三人成虎第137章 馬踏諒州(上)第217章 王拱辰開店(下)第207章 離別第121章 風高放火天(下)第138章 翻唱新聲第196章 神針第36章 洞房花燭夜第93章 新鐵錢第184章 自傷身世第69章 山雨欲來(下)第90章 發酒發肉第25章 要不我們換換?第125章 誰得罪誰?第126章 你在騙我們?第79章 皇帝的後花園第173章 佈置第212章 重回三司第26章 男兒何不帶吳鉤第74章 相互利用第197章 最後時刻第100章 虎威第14章 才高八斗,不矜細行(下)第48章 叛國的附馬第80章 小人難纏第79章 我和你們講道理第206章 學士入東府第141章 分頭行事第289章 道理最大第105章 同流合污第162章 看我打死你第156章 破城第206章 學士入東府第255章 把放出去的錢收回來!第82章 別機機杼第134章 瘋狂時代(五)第124章 誰願意掃垃圾第125章 收穫的季節第183章 富國安民策第138章 翻唱新聲第20章 早朝第27章 辨司馬光第216章 王拱辰開店(上)第294章 養起來第221章 廢折支,發實錢第301章 談的人來了第153章 破局的作物第114章 千古佳對第155章 徐徐而進第192章 此一策,可安天下(上)第5章 歲除第75章 僵局第110章 政事不過耍把戲第110章 廣發邀請帖第93章 新格局第143章 舉手之勞第42章 酒名第55章 晏殊之論第71章 意外第5章 高大全第69章 姚黃魏紫第3章 人之將去第109章 不如結社第62章 這有何難?第142章 審問第76章 那些同年第117章 意外之喜第52章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第181章 錢明逸第77章 訣別第62章 宰相氣度第200章 各懷心思第207章 戰還是和?第212章 滿載而歸第5章 公路第160章 改天換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