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左右各不同

見趙禎看向自己,呂夷簡無奈地道:“稟陛下,臣曾把隴右地圖和兵力佈防一併送夏守贇處作樣,讓他把自己佈置依樣畫來,送樞密院。只是夏守贇言其屬下將校忙碌,且無人懂得制此圖樣,一直推託。每過十天半月,臣便發文催夏守贇,只是他一直未回。”

趙禎臉色鐵青,好長時間說不出話來。夏守贇是三衙宿將,官高爵顯,自己親自選去西北爲帥,沒想到做事如此不靠譜。徐平連打勝仗,不說因此就按他說的改軍制,最少他打仗的辦法別的將帥要學來,對軍隊來說不打勝仗還有什麼用處?自己還曾親自下詔,讓夏守贇照着隴右各軍的辦法,對戰事詳加規劃,一切都清楚明白,報樞密院。卻沒想到事情過去幾個月,還是跟李璋初回京的時候一個樣子。

思索良久,趙禎心中暗暗嘆了一口氣。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禁軍現在這個樣子不是一朝一日形成的,要改談何容易?而且軍制不變,他們也未必就能夠照着徐平作戰的辦法規劃出來。從上到下,從思想上就不知道爲什麼這麼做,也不知道怎麼才能做成這樣。

嘆了口氣,趙禎對呂夷簡道:“如隴右都護這般,一切都清楚明白,我們朝中議事,前線的戰事如在指掌間,不至於相互猜疑。徐平所部各軍,要做什麼事,上至各軍,下到每一指揮,朝中無不了如指掌。他那裡花了多少錢糧,花到了哪裡,朝中也清清楚楚。反觀涇原和環慶兩路,他們要怎麼打仗朝中不知道,兵馬如何佈置朝中不知道,錢糧花到哪裡去了朝中不知道,就連軍功、賞賜也是模模糊糊——”

一邊說着,趙禎一邊連連搖頭,失望之情溢於言表。

呂夷簡和李迪都不說話,夏守贇不是徐平,可不是想說什麼就說什麼。徐平是他們兩人看着,一步一步成長起來,關係好也罷壞也罷,都是知根知底。對隴右都護府有什麼意見,李迪和呂夷簡對徐平都可以有話直說,也不用怕徐平心裡有什麼想法。可且這麼多年交往下來,他們也知道對徐平越是有話直說,事情越是好辦。夏守贇可不一樣,他是先帝的手下愛將,資格不差於李迪,呂夷簡差得遠,與皇帝的關係錯綜複雜,三衙將領裡親朋故舊衆多,宰執也要忌憚。只要夏守贇還沒有打敗仗,呂夷簡和李迪就拿他沒有辦法。

思索良久,趙禎對呂夷簡道:“樞密院再給夏守贇宣命,告知他秋後之戰事關重大,不得有絲毫大意。秋後之戰,夏守贇先保對昊賊不失,如能重創番賊,則爲大功!”

呂夷簡捧笏領旨,又道:“那涇原和環慶兩路的戰事佈置,又當如何?”

趙禎沉默了一會,才擺了擺手:“便先如此,一切都等到戰事結吏來年春夏再議。”

不進行大的制度變更,現有的三衙禁軍就不能像隴右一樣行事,而要軍制大改,現在的條件又不成熟。三衙禁軍將領的反彈太大是一,缺少做事的人才是二,隴右諸軍建立的日子還是太短,完不成這個任務。而且把三衙禁軍全部換成隴右一系,這個決心趙禎下不了,最少現在下不了。現在只能夠看夏守贇的表現,再決定以後如何行事。

隴右和涇原、環慶兩路的轄境,大致是以涇河來區分。涇河的上游即爲涇源路和環慶路,涇原路爲涇河干流的上游,其支流馬嶺河流域則爲環慶路。涇河很奇怪,在馬嶺河匯入之前,這條支流的長度還要長於幹流,並不是以長度最長的地方來定河源。出現這種奇特的認識與歷史有關,更與其起源地有關。

古人說的隴山就是後世廣義上的六盤山,這一座大山雨水較多,孕育了三條較大的河流,東去的涇河,北去的葫蘆川,南去的瓦亭川。這裡是遊牧民族和中原農耕民族爭鬥的古戰場,當中原王朝失掉河套,戰線便就推進到這裡。而戰事的中心,便是圍繞着山上的關隘和這三條河流進行,河道既提供了水源,也提供了平坦的道路。不管是聯結東西的大道,還是通達南北的道路,黃河以南大多是循這三條河及其支流,彙集到隴山,而後通過隘口翻過隴山,進入另一條河流的穀道。不奪下這些隘口,隴左、隴右就不能聯繫起來。

隴山不僅是山勢險峻,而且這山形成的年代較晚,地震極多,修好的道路不一直維護的話,則很快就毀於各種地質災難,數十年間就會淪海桑田。是以南段多石的小隴山一帶極難通行,唯有多彎多險的關山隘口和穿山而過的渭河可以翻山,相對而言,土質的隴山北段過山的地方就比較多了。天都山是隴山北段的餘脈,其間山谷衆多,是北段翻越隴山聯繫東西最便捷的道路,與黨項的戰事最終集中到這裡,便是跟這地形有關。

匯入渭河的涇河與匯入黃河的葫蘆川都源起隴山,其幹流、支流的河道最近的地方以裡記,而且已近隴山北側邊緣,聯繫起來非常容易。葫蘆川穀道如此重要,便就是這個原因。反過來南去的瓦亭川雖然也是起源於隴山,便就沒有如此便利。不管是預作謀劃,還是因勢而變,徐平進攻天都山,最終還是選擇了從定西城走祖勵川,而後走黃河,繞到了天都山的後面。無他,實在是因爲瓦亭川只能聯繫到鎮戎軍,而大宋在鎮戎軍現在的統治並不穩固,周邊全是蕃落,又一頭撞到了党項出天都山的穀道的口子上。

聯繫瓦亭川和葫蘆川的那個地方,便就是好水川。在有鎮戎軍的情況下,瓦亭川道路就是雞肋,不能夠多點進攻天都山,還不如集結兵力從涇原路出發。

党項重兵盤距天都山,一來阻絕了隴右和涇原路的聯繫,二來與韋州的靜塞監軍司聯成一體,像一塊鐵板一樣擋住了宋軍北上的道路。戰爭到了現在這個態勢,便就因爲如此。

不過對夏守贇來說,不考慮隴右的徐平,背靠人力物力充裕的關中,他優先的選擇卻不是葫蘆川,而是馬嶺水。馬嶺水是涇河支流,可以從關中沿涇河一路逆流而上,沿河谷直接逼近韋州。而且馬嶺水與葫蘆川穀道,有許多小路相通,聯繫起來更加方便。

徐平在右,所以選擇天都山爲突破口,夏守贇在左,所以把目標對準韋州。這種選擇本身沒有對與錯,只看能不能做到,有沒有做充分準備。過韋州之後不走葫蘆川,進攻靈州則要過瀚海,因爲不佔據天都山的葫蘆川穀道是走不得的,夏守贇選擇馬嶺水道路涇原路就對他無關緊要。徐平覺得夏守贇不靠譜,便就是因爲他沒有針對瀚海做任何準備。

夏守贇卻不這麼認爲,對他來說,只要攻佔韋州就是奇功一件。至於後邊的靈州,到了那一天才去想。夏守贇把帥府設在慶州,便就是這個原因。鎮戎軍只要不失,他就可以集中重兵沿馬嶺水北進,逼元昊與他在韋州決戰。雙方集結重兵以正面之陣堂堂而戰,党項還沒有表現出來戰勝宋軍的能力。

第268章 驚天噩耗第125章 歸正人第45章 扶你上馬可好第155章 接風第35章 申峒第30章 日月當空,洞燭萬民第206章 全力堵截第85章 猛虎入狼羣(三)第130章 飲鴆止渴第25章 追捕逃亡第171章 隴右都護府第135章 節制兩路兵馬第116章 清理後患第18章 草市第68章 別跟着我第17章 最難是缺人第14章 規劃第321章 丈人看女婿第243章 算賬第10章 秦州納質院第225章 新消息第55章 合作社第1章 徐家莊第80章 花開富貴第212章 滿載而歸第11章 德政第169章 應急安排第8章 讀書第68章 冬日牡丹第107章 誰會那麼蠢?第49章 應有權變第31章 攻略(三)第50章 抓捕第261章 胡風漢風第280章 狄青離去第4章 邕州城外第139章 鋤頭要揮好第266章 我們等得好苦!第324章 党項叛宋第284章 新軍第123章 再嚇一嚇第286章 毛錐子能退敵耶?第169章 應急安排第170章 曲線挽留第196章 三角城第17章 回聲第325章 系統性失職第247章 大變將臨第57章 孫二郎的生意經第198章 演練第149章 制度和人手第155章 五彩棉花第47章 法外之地第102章 何以道理最大?第140章 先聲第163章 榮耀之戰第9章 科舉冤家第213章 速回慶州第161章 有樣學樣第108章 茶法之辨第165章 呂夷簡的條件第164章 口袋陣第225章 四輪馬車第33章 迷惑第68章 軍民魚水第9章 詠梅第174章 公事公辦第160章 公平交易第45章 京城故事第110章 廣發邀請帖第209章 楊文廣第303章 我們如此做第101章 抽血第166章 人才濟濟第222章 兩路出山第56章 驚變第19章 忠州小衙內第233章 郭諮歸來第17章 自己的路第6章 書生張載第202章 兵臨城下第296章 輿論爭取第143章 幕後主使第191章 梁園雖好第17章 自己的路第32章 道路所達,便爲宋土第200章 前方升龍府第2章 中子貴且顯第21章 割稻第92章 世事誰能預料第79章 麻煩看清楚第156章 做事就好第186章 刻擺錯了第83章 炸城門第187章 攻防第71章 廢后風波(上)第236章 狂徒第11章 回莊第65章 離開河陰第3章 屬下
第268章 驚天噩耗第125章 歸正人第45章 扶你上馬可好第155章 接風第35章 申峒第30章 日月當空,洞燭萬民第206章 全力堵截第85章 猛虎入狼羣(三)第130章 飲鴆止渴第25章 追捕逃亡第171章 隴右都護府第135章 節制兩路兵馬第116章 清理後患第18章 草市第68章 別跟着我第17章 最難是缺人第14章 規劃第321章 丈人看女婿第243章 算賬第10章 秦州納質院第225章 新消息第55章 合作社第1章 徐家莊第80章 花開富貴第212章 滿載而歸第11章 德政第169章 應急安排第8章 讀書第68章 冬日牡丹第107章 誰會那麼蠢?第49章 應有權變第31章 攻略(三)第50章 抓捕第261章 胡風漢風第280章 狄青離去第4章 邕州城外第139章 鋤頭要揮好第266章 我們等得好苦!第324章 党項叛宋第284章 新軍第123章 再嚇一嚇第286章 毛錐子能退敵耶?第169章 應急安排第170章 曲線挽留第196章 三角城第17章 回聲第325章 系統性失職第247章 大變將臨第57章 孫二郎的生意經第198章 演練第149章 制度和人手第155章 五彩棉花第47章 法外之地第102章 何以道理最大?第140章 先聲第163章 榮耀之戰第9章 科舉冤家第213章 速回慶州第161章 有樣學樣第108章 茶法之辨第165章 呂夷簡的條件第164章 口袋陣第225章 四輪馬車第33章 迷惑第68章 軍民魚水第9章 詠梅第174章 公事公辦第160章 公平交易第45章 京城故事第110章 廣發邀請帖第209章 楊文廣第303章 我們如此做第101章 抽血第166章 人才濟濟第222章 兩路出山第56章 驚變第19章 忠州小衙內第233章 郭諮歸來第17章 自己的路第6章 書生張載第202章 兵臨城下第296章 輿論爭取第143章 幕後主使第191章 梁園雖好第17章 自己的路第32章 道路所達,便爲宋土第200章 前方升龍府第2章 中子貴且顯第21章 割稻第92章 世事誰能預料第79章 麻煩看清楚第156章 做事就好第186章 刻擺錯了第83章 炸城門第187章 攻防第71章 廢后風波(上)第236章 狂徒第11章 回莊第65章 離開河陰第3章 屬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