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夫妻對話

鄧州集議一結束,徐平便就與楊告和王堯臣等人快馬趕回,倒是去得晚的李迪和陳堯佐在那裡多待了兩天,由趙賀和賈昌齡兩人陪着遊覽附近勝景。南陽古郡,名勝極多,又是漢光武帝龍興之地,可遊之處甚多。

坐鎮京西路南部的方偕趁機帶着屬下公吏,去了一趟離着不遠的西峽縣,看那裡新開的銅礦。徐平事務繁忙,只管讓方偕每年組織運多少銅到洛陽阜財監,雜事就不管了。

四月二十,天近傍晚,徐平一行回到了洛陽城,沒有去衙門,直接各自回家。

拜過了父母,報了平安,徐平匆匆忙忙到了後院花園,看在那裡閒坐的林素娘。日子一天一天這麼過下來,林素孃的肚子越來越大了,再有兩三個月就要臨盤,行動不便,一去近半個月,徐平的心裡也放心不下。

此時正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節,剛剛進夏,天氣還不炎熱,寒氣卻已經遠去。後花園裡百花吐豔,芳草遍地,花木間還有不知從哪裡飛來的鳥兒嘰嘰喳喳。

滿天的金光下,林素娘坐在竹椅上,看着西天的太陽出神。

一邊不遠處盼盼帶着妹妹在玩耍,有一搭沒一搭的,有些不耐煩。這個妹妹以前她天天抱在身邊,幾乎就是她帶大的,現在也會走了,也會說話了,盼盼卻有些不喜歡帶她玩了。盼盼性子天真活潑,生性好動,沒想到妹妹安安現在顯出本性來,跟她截然相反。安安生性文靜,見人害羞,也不敢跟人說話,就只會天天粘着姐姐。

九歲的盼盼正是喜歡玩的時候,哪裡受得了身邊天天跟着個悶油瓶,除了拉着自己的衣角,什麼也不會做。拖累得盼盼很多想玩的也玩不了,怎能不氣悶。

徐平的身影出現,盼盼歡呼一聲,過來拉住徐平的手,仰起小臉問道:“阿爹怎麼一走就些日子?去那麼遠的地方,有沒有帶什麼好玩的東西給我?”

一把拉住盼盼,看着後面安安邁開小腿嘟着嘴跟過來,徐平取出兩個小玉雕,對盼盼道:“盼盼,你是姐姐,什麼時候都記得要看住妹妹,怎麼一個人跑過來!”

盼盼鼻子一擰,“嗯”了一聲,轉身去拉住妹妹。

玉雕一個小龍,是盼盼的屬相,一個小狗,是安安的屬相,徐平分給她們,讓盼盼帶着妹妹自己去玩,自己要跟媽媽說話。

“不好玩!”盼盼拿着小玉龍,嘟着嘴,拉着妹妹到一邊數蝴蝶去了。

徐平到林素娘對面坐下,取了一包烏梅遞到她手裡:“鄧州也沒有什麼好物,只是那裡近荊湖,賣的梅子倒是比我們這裡看起來精緻些。”

林素娘把烏梅放一邊,笑着道:“我都到這個時候了,還吃什麼梅子。此去鄧州,一切都還順利吧?這次你們動靜這麼大,洛陽城裡的百姓都議論紛紛。”

徐平奇道:“他們議論什麼?這次的事情又與百姓無關。”

“洛陽到底是西京,怎麼也是王城,王城的百姓哪有不關心官府的事情的?這種事情要是放在開封,必定滿城沸沸揚揚,洛陽的百姓對這些還算不上心的。”

徐平笑着搖了搖頭,王城腳下的百姓,還真是都有議論朝政的愛好。

林素娘又道:“你離開這些日子,朝廷可是真地出了大事。今天有幾個官宦人家的姐妹過來陪我說話,就連女人家都在議論呢。”

徐平笑道:“有諸位宰執相公在,能有什麼大事?還能把他們全換了——”

林素娘低頭看着徐平,抿着嘴笑道:“大郎,常言道言爲心聲,你這句話,是不是在心裡真盼着把相公們都換了?以你現在年紀,怎麼也做不了宰執相公,這樣想可是不好。”

“瞎說什麼!你說朝廷裡出了大事,還能有比這種事情更大的?”

林素娘嘆了口氣:“你這次可是說對了,宰執相公們雖然沒有全換,但也差不多了。”

徐平一怔:“真有宰執被換了?都換了哪些人?東府還是西府?”

“我女人家,哪裡說得清那些!只知道一夜之間,兩位宰相和兩位執政全都罷官,政事堂只剩下一位章相公了。你說,這是不是大事?”

聽了這話,徐平不由張大了嘴巴,過了好一會才道:“你這話說的可是真的?不是你們女人家亂嚼舌頭,傳來的謠言吧——”

林素娘啐了一口:“瞎說什麼呢!這種大事,一兩天時間就傳到洛陽來,這城裡有多少官宦人家?這種事情怎麼可能傳得差了!”

徐平低頭想了一會,平靜下心神,纔對林素娘道:“到底怎麼回事,把你聽到的說給我聽!這不是小事,只怕與我的前程有關,說得越詳細越好!”

就是因爲關係到徐平的前程,林素娘纔對這消息上心,不然她又不是平常閒在家裡沒事做的長舌婦,打聽這些幹什麼。

把聽到的消息跟徐平說了一遍,林素娘嘆道:“呂相公這人說起來也不壞,就是獨得太過厲害,若是心裡稍微能容人,哪裡會有今天?好在能進能退,沒有糾纏,走得還算乾淨利落。要不然,肯定要被人閒話。王相公多好的人啊,對誰都和和氣氣的。”

徐平一頭霧水:“爲什麼這麼說?又是從哪裡聽來的消息?”

“這要什麼消息啊,不是明擺着的嗎?王相公以前在京城的時候我有見過,慈眉善目很和氣的一個人,據說就沒人見過他紅過臉。這樣的人,竟然被呂相公擠兌得在政事堂裡做不下去,可見呂相公爲人太獨,不然哪裡會這樣?”

徐平聽了不由搖頭:“快不要說了,國事哪裡像你們女人想的這樣。對了,你說呂相公走得乾脆不糾纏又是個什麼意思?又是聽誰說的?”

林素娘不耐煩地道:“這要聽誰說?不是明擺着的嗎?就京城百姓的嘴,政事堂裡發生點什麼事,誰說了什麼第二天滿城都知道得清清楚楚。如果不是呂相公爲人乾脆,哪裡會這樣一下子四位相公一起罷了。王相公說話,他不接着不就行了嗎?難道還有人趕他走!”

聽到這裡,徐平再也忍不住,不由笑着搖頭:“婦人之見!我還以爲你聽到了什麼了不得的消息呢,也敢揣摩朝裡相公的心思!”

“哎呀,我說的哪句話沒有道理?你做幾天官,也學會瞧不起女人了!”

徐平笑着道:“好,我說給聽,讓你有自知之明。以後這些消息聽過就算,不要試着去分析政事,也就是我,你說給別人聽會被人笑話的。——連我一起笑話!”

見林素孃的眼睛不由睜大了,顯然不服,徐平道:“我告訴你,天下最不想讓王相公離開政事堂的人裡,最少就有一位呂相公。政事堂兩位宰相,必然互相制衡,親密無間是不行的,所以呂相公和王相公政見不同,是很平常的事,跟心眼大小無關。”

“這話說的,兩個人就非得說不上話?就不能和和氣氣的?”

“和和氣氣,那乾脆獨相算了,又何必要兩人?我大宋又不是一定要有兩位宰相,立國數十年,難道獨相的還少了?皇帝親政沒有多少年,不管是呂相公還是王相公,都是先帝留下來的老臣子,皇上心裡拿不準的,怎麼可能讓一個人主持國政?”

林素娘是個聰明人,只是自從嫁給徐平之後,就安心在家裡相夫教子,對外面的事情不關心。徐平說到這裡,她便明白過來,朝裡兩位宰相相爭的局面是有意造成的。不說別人,張士遜爲相的時候不就與呂夷簡合作得親密無間嗎?爲何要把他換成王曾?

皇帝年少,滿朝老臣,不採取措施制衡纔是不正常。等上一二十年,趙禎有了自己的班底,當然可以不這樣做,別說宰相互相配合,就是獨相也無所謂,現在可不行。

道理是明白了,林素娘還是不服:“就是朝裡非得兩位宰相,呂相公也不一定就非得離開啊!王相公要走,大不了換一個跟他差不多的人就是,呂相公難道不能賴在朝裡!”

“賴在朝裡?他怎麼賴在朝裡?”徐平連連搖頭。“能夠制衡呂相公的,天底下能有幾個人?孟州李相公,是被呂相公排擠罷相的,說明奈何不了他。樞密張相公,明擺着與呂相公關係非淺,就不說他們還是親戚了。你還能說出人來嗎?素娘,朝裡的相公們做事想得周密着呢!王相公一說情願自己走,呂相公就知道他的相位保不住了,無論如何都是不可能保得住的!哪怕當時賴着不走,過不了幾天皇帝也會把他趕出來!與其到那個時候臉上難看,還不如干脆一點,不讓人小瞧了他。能賴,你以爲他不會賴?婦人之見!”

朝政到了這個地步,能夠制約呂夷簡的實際上只有王曾,一旦王曾打定了主意不與呂夷簡同朝爲相了,呂夷簡的宰相也就做不下去了。正是因爲如此,呂夷簡在很多事情上寧願遷就王曾的意見,只要不損壞他的利益。新政也是如此,呂夷簡態度改變最重要的原因還是王曾。想一手遮天,呂夷簡的巴掌還沒有那麼大。

其實聽了林素娘說的當日政事堂裡的大致情形,徐平基本就猜到了前因後果。看起來兩位宰相都得到了自己編的《富國安民策》,但怎麼用有分歧。最後王曾發現無法忍受呂夷簡要採取的措施,乾脆一起走人。他阻止不了呂夷簡的施政,拉他下臺還辦得到。其實王曾的意思一說清楚,呂夷簡就知道大局已定,無法挽回。後面的應對,純粹是做給別人看的,特別做給趙禎看,最起碼要保住自己薦舉後來人的資格。

趙禎當然對此心如明鏡,纔會把四人一起罷掉,把中書門下空了出來,等新人上任。

林素娘打量着徐平,口中道:“大郎,這幾個月你心眼怎麼多了?那你說誰會做宰相?”

徐平嘆了一口氣:“爲了父母,爲了你,爲了孩子,我心眼不能不多啊!誰做宰相說不準,但十之八九,呂相公和王相公會各薦一人。”

由於真宗晚年長時間不開科,進士出身的人才出現斷層,現在老的老,小的小,到底怎麼用人恐怕趙禎自己的心裡都沒有底。最穩妥的辦法,還是讓兩位前宰相推薦。前宰相不和,他們薦上來的人便就依然保持互相制衡的局面。其他大臣,只怕也會照此辦理。只有在中下層的關鍵位置上,趙禎纔會開始提拔自己看重的人才,慢慢培養觀察。

皇帝的位子不是那麼好坐的,特別是從真宗朝起,皇城司這些帝王耳目被外朝壓制得厲害,趙禎對外面的情報瞭解有限。太祖太宗朝,大臣晚上吃了什麼第二天皇帝就都知道了,現在怎麼可能做得到?馮拯在家裡本來相當奢侈,天聖年間重病的時候劉太后派內侍上門問疾,他把家裡弄得寒酸,破被子蓋着,把劉太后和趙禎感動得直流眼淚。這種情況之下,趙禎必須保持朝裡的人員互相制衡,他敢把大權放給誰?

不是徐平這幾個月長了心眼,是范仲淹被貶確實刺激了他,時時保持戒懼之心。在朝中爲官如覆薄冰,不敢說謹小慎微一步不敢踏錯,但認清形勢保持警惕總是對的。

徐平說了這麼多,林素娘心裡明白,自己的丈夫已經不是當年跑馬鬥狗的少年了,官場的日子不是白混過來,自己再像從前那樣想提建議就沒了意思。以後該聽的消息自然要聽,但分析利害得失還是免了,被丈夫笑沒什麼,被外人笑就不好了。

看着徐平坐在那裡想心事,夕陽灑在他的身上,林素孃的臉上不由露出笑意。這個家終究是靠丈夫撐着的,徐平成長起來,自己也才能安心。什麼高官厚祿,自從有了孩子對林素孃的吸引力也沒有那麼大了,一家人平平安安纔是最好的。

(今天大章,算是補前面的欠更吧。)

第143章 新車新炮第82章 別機機杼第93章 汝州第67章 選擇第196章 機遇第148章 由他們去吧第95章 西瓜種子第103章 徐平的道理第9章 進殿面對第137章 事不怕細第60章 慶功第9章 變夷爲夏第331章 東頭西頭?第168章 不平靜的夜晚第173章 再起波瀾第51章 新的消息第38章 與陳堯佐的分歧第313章 三司編敕第3章 一路千里第151章 新市場第178章 大獲全勝第113章 教閱第46章 忠州事發第261章 爺爺饒命!第208章 進城走正門第227章 超市第32章 長命縷第135章 瘋狂時代(六)第290章 刀拿在手裡揮砍纔有用(上)第64章 一拍兩散第108章 另一個世界第228章 人事變動第44章 鄉下小鋪子第156章 明爭暗鬥第318章 解甲第315章 亂戰第85章 孫七郎的差事第20章 市場的車輪第271章 君子至善第16章 越次入對第105章 先生第20章 西行第41章 亂局第203章 進佔外城第296章 輿論爭取第68章 軍民魚水第113章 茶引商人第132章 戰爭的腳步第246章 軒然大波第287章 大丈夫要有擔當!第44章 嫁女瞻前顧後第81章 祭奠第110章 清除後患第135章 瘋狂時代(六)第151章 新市場第101章 莫做儒巫第113章 教閱第114章 千古佳對第55章 晏殊之論第153章 各執一詞第59章 民間亂相第73章 田二第28章 殿中議事第17章 奴僕無私財第267章 一定要查清楚第262章 戰是義戰第73章 田二第188章 開戰第30章 男兒立功在邊關第162章 看我打死你第297章 大政第93章 王師北來第128章 我的耐心是有限度的第324章 党項叛宋第105章 各有道理第139章 謀反誅全族第125章 搜尋第123章 打翻垃圾筒第307章 萬事皆要本錢第37章 逼迫第205章 貨幣短缺第70章 蜀兵入隴第233章 想不明白第123章 出書第146章 立言之志第178章 重商理所當然第259章 要有自己人第35章 詭異的局勢第32章 位極人臣第115章 奇觀第21章 歐陽修的疑惑第289章 道理最大第173章 絕知此事要躬行第98章 三人成虎第53章 一條出路第226章 自助餐第123章我們不能置之不理第265章 飛來橫禍第149章 席捲諒州(上)第194章 富礦之地
第143章 新車新炮第82章 別機機杼第93章 汝州第67章 選擇第196章 機遇第148章 由他們去吧第95章 西瓜種子第103章 徐平的道理第9章 進殿面對第137章 事不怕細第60章 慶功第9章 變夷爲夏第331章 東頭西頭?第168章 不平靜的夜晚第173章 再起波瀾第51章 新的消息第38章 與陳堯佐的分歧第313章 三司編敕第3章 一路千里第151章 新市場第178章 大獲全勝第113章 教閱第46章 忠州事發第261章 爺爺饒命!第208章 進城走正門第227章 超市第32章 長命縷第135章 瘋狂時代(六)第290章 刀拿在手裡揮砍纔有用(上)第64章 一拍兩散第108章 另一個世界第228章 人事變動第44章 鄉下小鋪子第156章 明爭暗鬥第318章 解甲第315章 亂戰第85章 孫七郎的差事第20章 市場的車輪第271章 君子至善第16章 越次入對第105章 先生第20章 西行第41章 亂局第203章 進佔外城第296章 輿論爭取第68章 軍民魚水第113章 茶引商人第132章 戰爭的腳步第246章 軒然大波第287章 大丈夫要有擔當!第44章 嫁女瞻前顧後第81章 祭奠第110章 清除後患第135章 瘋狂時代(六)第151章 新市場第101章 莫做儒巫第113章 教閱第114章 千古佳對第55章 晏殊之論第153章 各執一詞第59章 民間亂相第73章 田二第28章 殿中議事第17章 奴僕無私財第267章 一定要查清楚第262章 戰是義戰第73章 田二第188章 開戰第30章 男兒立功在邊關第162章 看我打死你第297章 大政第93章 王師北來第128章 我的耐心是有限度的第324章 党項叛宋第105章 各有道理第139章 謀反誅全族第125章 搜尋第123章 打翻垃圾筒第307章 萬事皆要本錢第37章 逼迫第205章 貨幣短缺第70章 蜀兵入隴第233章 想不明白第123章 出書第146章 立言之志第178章 重商理所當然第259章 要有自己人第35章 詭異的局勢第32章 位極人臣第115章 奇觀第21章 歐陽修的疑惑第289章 道理最大第173章 絕知此事要躬行第98章 三人成虎第53章 一條出路第226章 自助餐第123章我們不能置之不理第265章 飛來橫禍第149章 席捲諒州(上)第194章 富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