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不可推行

王曾低頭想了一會,擡起頭道:“此法倒是可行,今年不但是廣南,還有在密州設市舶司,連高麗的商路也通了。日本國一直閉關鎖國,不但與本朝隔絕,而且與高麗和契丹也沒有往來。但我聽王彬講,實際上還是有不少海商到那裡貿易,不過大多都是假借夷人的名義,還有人在日本國娶妻生子。若是密州市舶司搞得好了,到日本的商路也不是不能夠想辦法。聽說日本國比高麗大得多,而且本國盛產黃金,通商極是有利可途。”

“相公說得不錯,商路初通,必然需要大量的貨物,而絹帛最受蠻夷喜愛。如果真是沒有辦法,倒是可以收一部分絹上來,然後運到各市舶司與海外貿易。現在難的,就是不管三司還是內庫都拿不出這麼多現錢來。”

王曾無奈地道:“內藏庫還是有現錢的,最少幾百萬貫總是拿得出來吧,自從徐平主持鹽鐵司,這兩年三司可是再也沒向內藏庫借錢了。不過,這個時候要讓聖上拿出來,只怕是有些難。——對了,聽說河南府最近不是正在售賣棉衣?因爲天下乏錢,到那裡販賣的客人少了,不如前段時間棉布賣得那麼熱鬧。”

蔡齊眼睛一亮:“相公要在棉衣上打主意?此法可行!只是不知道京西路和河南府願不願意,畢竟現在是朝廷欠着他們一大筆款子呢!”

王曾想了想,笑道:“實在不行,就讓聖上給徐平下詔旨吧,中書不好出面了。”

現在要分勢力的話,徐平算是趙禎的自己人,跟朝裡的其他勢力關係都不密切,自己又沒有另立山頭的能力。而且還有李用和一層關係在,公事公辦不好說話了,可以讓趙禎向徐平哭窮,公事私辦有時候也是一個辦法。

等到呂夷簡和宋綬兩人回到政事堂,坐下沒多久,小黃門便就過來讓幾位宰相入殿議事。留下蔡齊當值,三人隨着小黃門出了政事堂,從垂拱殿進了大內。

崇政殿裡,趙禎正襟危坐,暗暗運氣。今天的天氣很冷,偌大的崇政殿好像一個冰窖一樣,雖在裡面穿了綿衣,趙禎依然覺得寒冷難當。爲了保持禮儀,君臣相見的時候大臣面前不好生炭,不然大家不由自主地彎腰烤火成何體統。爲了表示君臣一體,趙禎自己面前便就也不生炭火,說實話,這習慣能夠保持下來也挺不容易的。

呂夷簡三人到殿前行禮如儀,進殿趙禎賜了座,又賜茶湯。

這些例行的禮儀做完,才道:“今日召諸位卿家進宮,是商量三司所說河南府的飛票無法兌換,要在全國推行錢莊新政之事。且坐一坐,御史中丞杜衍和三司使陳執中還有晏學士很快就到。此事重大,需集思廣益纔可。”

三人領旨謝恩,坐在那裡慢慢喝着熱茶。

要不了多久,杜衍、陳執中和晏殊便就到了崇政殿,一樣賜座,開始議論。

陳執中先簡略價紹了一下當前三司和京西路遇到的困境,最後道:“今年京西路棉布產得極多,天下大賣。外地客商到河南府販棉布,都是按慣例在本地州軍換飛票,然後到河南府換成棉布。依臣查驗,因爲買賣棉布河南府積下的飛票不下三千萬貫之多,比今年朝廷收到的兩稅數額還要巨大。天下間哪裡有那麼多銅錢?如今三司着實無力兌付。”

不是所有的客商都用飛票,還有很多人會帶着金銀珠玉絹帛等輕貨買布。實際上今年河南府的收入相當驚人,只算商稅,也遠遠超過了以前天下第一的開封府。不過由於三司不能兌付飛票,這些成績反而暫時被掩蓋起來。

聽了陳執中的話,呂夷簡沉聲道:“河南府的飛票如果不兌付又如何?”

陳執中一愣,才恭聲答道:“回相公,如果不兌付,一是河南府無法向京西路的其他州軍和營田務結賬,影響他們來年經營,再一個京西路今年官員的考課會一塌糊塗。”

旁邊杜衍道:“委實如此,看看就到年底,京西路的幕職官爲此事不少報怨。”

杜衍以御史中丞兼判吏部流內銓,管着幕職官的考課。最近京西路的官員因爲明明今年政績突出,卻可能在考課上顯不出來,怨氣很大,杜衍自然有耳聞。

呂夷簡聽了卻只是點了點頭,沒有再說話,也不知道心裡怎麼想。

晏殊在一邊看兩位宰相神情一個比一個嚴肅,偏偏都不發聲,不由心裡嘀咕。最近政事堂的氣氛不正常,大家都知道,沒想到對立到了這麼厲害的程度。

見趙禎的目光投向自己,晏殊只好硬着頭皮道:“依臣所見,河南府的飛票不能兌付自然麻煩多多,但錢莊新政在京西路只試行了一年,還出了不少弊端,現在推向全國風險着實太大。還是大家再想想辦法,幫着三司過了這難關,不要去推錢莊新政。”

杜衍是御史,不好對具體的施政發表意見,只是坐在那裡傾聽。

趙禎轉向呂夷簡和王曾問道:“兩位相公如何看?”

呂夷簡拱笏沉聲道:“回陛下,臣以爲錢莊新政前途未知,不可推向全國,當別想良策。”

見趙禎看向自己,王曾只好捧笏:“臣也以爲錢莊新政對天下震動太大,遽然推行恐惹出大的亂子,還是另想辦法徐徐圖之。”

兩位宰相意見相同,此事實際便就已經決定了。趙禎本來就心存疑慮,徐平人在這裡他還可以商量,徐平不在,陳執中在財政上還沒有獲得他的認可,不會詢問他的意見。三司在全國推行京西路錢莊新政的提議,實際上就被否決了。

對這個結果陳執中並不意外,實際上他已經早預料到了,此時捧笏道:“兩位相公都覺得在全國推行錢莊新政不可行,看來此事確實有風險,只好容後再議。只是現在已經到了年底,河南府的飛票必須兌付了,不然三司無法交待。此事到底該如何,還請示下。”

第138章 文明之師第133章 無妄之災第56章 運用之妙,存乎一心第263章 狄青的請求第109章 不如結社第60章 釜底抽薪第181章 我喜歡這個第96章 貴客盈門第13章 受歡迎的購物券第207章 玻璃產業第189章 心在西北第34章 移民第248章 仿三州故事第184章 商業機會第2章 準備第113章 舊時浮浪少年第55章 晏殊之論第164章 新舊衝突第18章 農田輯要第131章 三司歷代條例第312章 郵寄司第155章 攻城(下)第240章 觀念衝突第172章 夜戰第167章 情報第84章 三衙改制第57章 原則第97章 布衣上書第81章 試探第103章 李覯趕考第205章 夫妻對話第41章 亂局第45章 安撫第66章 無所建明第120章你們都姓趙第79章 我和你們講道理第113章 茶引商人第122章 白髮浪蕩才子第35章 食物和酒第13章 兩手都要硬第41章 意外第65章 離開河陰第210章 有來有往第14章 賜名第35章 衆說紛紜第21章 黃白朮第98章 定策第167章 情報第195章 衝突第262章 戰是義戰第317章 財運當頭第209章 送禮第115章 徐昌聽到的消息第1章 宰相第120章 不如降了?第65章 名將第177章 重商抑商第24章 留客第53章 炭價風波第219章 星空(上)第122章 白髮浪蕩才子第267章 一定要查清楚第196章 補丁第31章 探花郎第169章 砲擊軍營第164章 歐陽修第131章 一起發財第16章 難處第92章 世事誰能預料第132章 戰爭的腳步第142章 審問第279章 破城第198章 鄧州集議第1章 宰相第22章 忠州來人第11章 遇仙樓第117章刀鋒下的小山村第153章 攻城(上)第62章 政壇動盪第40章 出人意料第62章 這有何難?第183章 擒獲第4章 炒花生第237章 豪華馬車第88章 改制第108章 彎弓射箭第42章 動盪第170章 兩府並立第216章 狹路相逢第142章 審問第158章 桃花運第273章 算準了你會來第10章 新的生意第300章 相國寺書會第39章 先來後到第131章 亂起欽州第96章 有錢萬事皆順第261章 爺爺饒命!第224章 數字會說話第291章 兩路會師
第138章 文明之師第133章 無妄之災第56章 運用之妙,存乎一心第263章 狄青的請求第109章 不如結社第60章 釜底抽薪第181章 我喜歡這個第96章 貴客盈門第13章 受歡迎的購物券第207章 玻璃產業第189章 心在西北第34章 移民第248章 仿三州故事第184章 商業機會第2章 準備第113章 舊時浮浪少年第55章 晏殊之論第164章 新舊衝突第18章 農田輯要第131章 三司歷代條例第312章 郵寄司第155章 攻城(下)第240章 觀念衝突第172章 夜戰第167章 情報第84章 三衙改制第57章 原則第97章 布衣上書第81章 試探第103章 李覯趕考第205章 夫妻對話第41章 亂局第45章 安撫第66章 無所建明第120章你們都姓趙第79章 我和你們講道理第113章 茶引商人第122章 白髮浪蕩才子第35章 食物和酒第13章 兩手都要硬第41章 意外第65章 離開河陰第210章 有來有往第14章 賜名第35章 衆說紛紜第21章 黃白朮第98章 定策第167章 情報第195章 衝突第262章 戰是義戰第317章 財運當頭第209章 送禮第115章 徐昌聽到的消息第1章 宰相第120章 不如降了?第65章 名將第177章 重商抑商第24章 留客第53章 炭價風波第219章 星空(上)第122章 白髮浪蕩才子第267章 一定要查清楚第196章 補丁第31章 探花郎第169章 砲擊軍營第164章 歐陽修第131章 一起發財第16章 難處第92章 世事誰能預料第132章 戰爭的腳步第142章 審問第279章 破城第198章 鄧州集議第1章 宰相第22章 忠州來人第11章 遇仙樓第117章刀鋒下的小山村第153章 攻城(上)第62章 政壇動盪第40章 出人意料第62章 這有何難?第183章 擒獲第4章 炒花生第237章 豪華馬車第88章 改制第108章 彎弓射箭第42章 動盪第170章 兩府並立第216章 狹路相逢第142章 審問第158章 桃花運第273章 算準了你會來第10章 新的生意第300章 相國寺書會第39章 先來後到第131章 亂起欽州第96章 有錢萬事皆順第261章 爺爺饒命!第224章 數字會說話第291章 兩路會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