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內朝外朝

照耀了一天的太陽到了傍晚也累了,有氣無力地趴在西邊的山頭上,向春光明媚的世界灑下萬千金光。原野籠罩上了金色紅色,更多幾分綺麗。

王素莊子裡招來的莊客都是熟手,種田基本無大錯。徐平看了一天,也只是指點了他們要拉大行距,縮小株距,合理密植又充分利用陽光,也保持田間的通風。這是前世帶來的經驗,經過無數實踐總結出來的,大行距小株距,是密植提高產量的不二法門。

王素一一照做,聽徐平的評價還不錯,一直懸着的心才放了下來。

經過一天的觀察,徐平也大致瞭解了薅鼓田漏的用法。

鼓聲既維持着田間的作業紀律,也調整着作業的節奏。掌鼓的老農鍾四經驗豐富,覺得進度快了鼓聲便會慢一點,覺得進度慢了便會加快節奏。

田漏則能讓鍾四大致掌握時間,一次插秧到地頭要多少時間,回來要多少時間,作業幾次之後是變快還是變慢,鍾四看着田漏都心裡有數。

靠着這鼓和漏,掌鼓的鐘四就能讓整個隊伍保持一定的節奏,把當天的任務完成。既不會發生天黑了沒幹完,也不會發生幹完了太陽還很高這種情形。

能夠讓這麼多人工作起來井井有條,薅鼓田漏還真是不錯的工具。

看着天邊的斜陽,徐平對王素道:“天時不早,我該回去了。仲儀的莊子種田已經無大錯,只要風調雨順,今年的收成必然是錯不了的。”

王素吃了一驚:“都到這個時辰了,又何必非要回去?我莊子裡殺了羊,準備了好酒,今夜一醉方休!明早上朝,只要起早一點,也誤不了。”

徐平笑着搖搖頭:“我家裡有老有小,妻子又有了身孕,不回去哪裡行?”

說完,招呼劉小乙幾個人,向王素和其他幾人告辭。

徐平的身份在那裡,性格又不怎麼與幾個人合得來,除了王素外,其他幾人並沒有怎麼挽留,客套了幾句,便一起把徐平一行送出了莊外。

走了三四里路,看看快要到兩京驛路上,徐平對劉小乙道:“這裡人煙不多,把那幾只野鳥都放了吧,不要帶回家裡去。”

劉小乙有些捨不得,問道:“官人,爲何要放?王官人讓莊上不少人幫着捉着,帶回去搏盼盼小娘子一笑,也不枉我們出來一天。”

“野鳥性烈,除了少數幾種,或者從小養着,極難養活。帶回去盼盼看着高興,結果沒幾天全都死了,又讓她煩惱,何必呢!有這些蟈蟈和魚,也能讓她高興幾天了。”

劉小乙也聽說過成年野鳥很難養,自己又沒有孫七郎的本事,猶豫一會,只好讓莊客們把捉來的鳥都放了。可惜了王素吩咐閒着的莊客,幫着自己一行人抓鳥了。

徐平是剛開始沒看到,看到時已經抓了幾隻,當時不好說些什麼。到了現在,當然是要在路上全部放掉,不然回家養兩天死了,盼盼還不知道傷心成什麼樣子。小女孩在她這個年紀,正是同情心氾濫的時候,沒必要帶回去讓她覺得難受。

到了四月初一,朔日大朝。下朝之後,徐平便就被叫到了後殿議事。

原來是徐平上的關於玻璃務需要人才的奏章,因爲老花鏡得了幾位大臣和楊太后的歡心,這奏章優先順序提了上來,被排在了前頭,招徐平過去商議。

司天監的官吏受限制,不過是皇帝怕有人借天象蠱惑人心,賈憲在司天監裡並不接觸天文,也沒學過六壬遁甲之類,沒有這方面的疑慮,很痛快就把他和其他幾個精通算學的人放了出來,加入玻璃務裡。徐平倒是沒想到如此順利,感謝的話說了不少。

之後,趙禎便提出了一個很嚴肅的問題。玻璃務裡製出瞭望遠鏡,能夠觀測天文,讓徐平傾盡全力先幫宮裡的翰林天文院制一具,沒有問題了,纔給司天監配備。

徐平並沒有上奏望遠鏡的消息,燕肅也不是個多嘴的人,皇上趙禎的消息不是來自於這個渠道。至於到底從哪裡聽來的,趙禎含含糊糊沒有說。

不只是徐平,在座的其他大臣也立即想到了,只怕又是皇城司探事卒的功勞。

以呂夷簡爲首,幾位宰執大臣強忍着沒有發作,但堅決反對先在翰林天文院裡建。司天監是國家正牌的天文機構,一切天象日曆的事情都以那裡爲準,有什麼新儀器,自然是那裡先用,沒有先在宮裡試用的道理。這是原則問題,大臣絕不讓步。

翰林天文院傳承的歷史也蠻悠久,不過在以前的朝代,那裡只是皇帝本人把天文儀器當玩物的地方,只供皇帝賞玩,基本沒有天文觀測的功能。入宋以後,出於對任何機構都不信任,都要有同樣機構關防的目的,翰林天文院充實起來,成了宮裡的小司天監。

司天監組織上歸於中書門下,翰林天文院則歸於殿中省,一個外朝,一個內朝,大臣們的選擇傾向非常明顯。而且牽扯到了皇城司探事,在座的大臣們更是深惡痛絕,無論如何,都不讓內朝佔上風,引經據典,堅決要求以司天監爲主。

皇城司探事在太宗的時候最猖獗,那時候還叫武德司,甚至到了大臣昨晚吃的什麼飯菜,今天太宗皇帝就知道了的地步。這樣一個機構引起衆怒,本身又不乾淨,各種違法亂紀的事情層出不窮,被朝中臣僚羣起而攻之。最後沒有辦法,太宗把武德司改名爲皇城司,明文規定不得探查臣僚隱私,經辦事務進行約束,與外朝的關係才緩和下來。實際上改爲皇城司之後,皇帝依然利用他們探事,趙禎親政之後,勢力又有膨脹的趨勢。

在座大臣其實不知道望遠鏡是個什麼東西,能看到什麼,不過他們立場鮮明,必須要把內朝開始權勢上漲的勢頭壓下去。不管望遠鏡是個什麼東西,既然對觀察天象有用,那就要在司天監裡先用,有了餘力,才能在翰林天文院裡再建。

說話最刻薄的宋綬,明裡暗裡都諷刺趙禎用皇城司探事,是對臣僚的不信任。趙禎只有裝傻,沒法解釋。太宗時候起對皇城司的職權有明文限制,有的事情只能做不能說,不然可能會惹起天大的風暴來。趙禎是親政之後要重新整理朝政的心理,才把皇城司又發動起來,主要也只是收集民間信息,並不主動去刺探大臣隱私。他自己也清楚,一旦突破了那個禁忌,就可能引起內朝外朝的激烈衝突,最後無法收場。

最終後殿討論的結果,雙方各退一步,司天監和翰林天文院同時各建一座觀天的望遠鏡。至於這望遠鏡是個什麼樣子,有什麼功用,沒人清楚,反正是落到了徐平頭上。

第89章 你們要做點善事第168章 大新聞第175章 我自有大道第77章 未慮勝,先慮敗第13章 受歡迎的購物券第143章 新車新炮第117章刀鋒下的小山村第295章 強兵策第170章 文人的優越感第57章 兩隻大肥羊第200章 營田務第218章 意外之喜第198章 勞動創造價值第111章 以假僞真第158章 機器作業第72章 底氣第159章 物價要漲第267章 一定要查清楚第18章 內無寇,外無民第106章 天下一家第171章 萬事操之在我第190章 新的機遇第189章 連鎖反應第127章 這屆言官不行第145章 三不朽第158章 高麗商路第40章 清香白酒第113章 惹人生疑第266章 走投無路第296章 輿論爭取第65章 要將功贖罪第65章 要將功贖罪第84章 沿邊入中的弊端第96章 三司刻書局第19章 忠州小衙內第121章過門不入第82章 牙痛不是病第156章 破城第159章 物價要漲第77章 你倒黴第236章 堵截第91章 災年第172章 農事第57章 兩隻大肥羊第141章 留你兩天第23章 又想錯了第16章 越次入對第81章 祭奠第49章 應有權變第170章 文人的優越感第103章 官兵要分明第168章 交權第98章 三人成虎第193章 威脅王城第110章 波州來人第63章 官聲第183章 富國安民策第94章 早晚要刷牙第70章 無所不包的三司第134章 亂局第175章 農事八字第22章 清路第187章 頭重腳輕第265章 瀚海第49章 天津曉月第43章 重逢第157章 塵埃落定第163章 恩出公門第29章 邕諒路第57章 暗箭第101章 莫做儒巫第152章 不可推行第180章 投名狀第186章 刻擺錯了第309章 打個招呼第5章 月是故鄉明第9章 永不加賦的困境第179章 宣傳戰第204章 換相(下)第80章 契丹的壓力第225章 新消息第297章 大政第157章 手藝差了些第197章 遣散出宮第168章 大新聞第108章 對面的人家第16章 煤球爐第99章 就鬆不就嚴第318章 落井下石第14章 賜名第76章 稅改第28章 月夜第149章 席捲諒州(上)第134章 救星第26章 不要失職第26章 前奏第16章 活在洛陽第68章 軍民魚水第19章 宣詔使臣第74章 相互利用
第89章 你們要做點善事第168章 大新聞第175章 我自有大道第77章 未慮勝,先慮敗第13章 受歡迎的購物券第143章 新車新炮第117章刀鋒下的小山村第295章 強兵策第170章 文人的優越感第57章 兩隻大肥羊第200章 營田務第218章 意外之喜第198章 勞動創造價值第111章 以假僞真第158章 機器作業第72章 底氣第159章 物價要漲第267章 一定要查清楚第18章 內無寇,外無民第106章 天下一家第171章 萬事操之在我第190章 新的機遇第189章 連鎖反應第127章 這屆言官不行第145章 三不朽第158章 高麗商路第40章 清香白酒第113章 惹人生疑第266章 走投無路第296章 輿論爭取第65章 要將功贖罪第65章 要將功贖罪第84章 沿邊入中的弊端第96章 三司刻書局第19章 忠州小衙內第121章過門不入第82章 牙痛不是病第156章 破城第159章 物價要漲第77章 你倒黴第236章 堵截第91章 災年第172章 農事第57章 兩隻大肥羊第141章 留你兩天第23章 又想錯了第16章 越次入對第81章 祭奠第49章 應有權變第170章 文人的優越感第103章 官兵要分明第168章 交權第98章 三人成虎第193章 威脅王城第110章 波州來人第63章 官聲第183章 富國安民策第94章 早晚要刷牙第70章 無所不包的三司第134章 亂局第175章 農事八字第22章 清路第187章 頭重腳輕第265章 瀚海第49章 天津曉月第43章 重逢第157章 塵埃落定第163章 恩出公門第29章 邕諒路第57章 暗箭第101章 莫做儒巫第152章 不可推行第180章 投名狀第186章 刻擺錯了第309章 打個招呼第5章 月是故鄉明第9章 永不加賦的困境第179章 宣傳戰第204章 換相(下)第80章 契丹的壓力第225章 新消息第297章 大政第157章 手藝差了些第197章 遣散出宮第168章 大新聞第108章 對面的人家第16章 煤球爐第99章 就鬆不就嚴第318章 落井下石第14章 賜名第76章 稅改第28章 月夜第149章 席捲諒州(上)第134章 救星第26章 不要失職第26章 前奏第16章 活在洛陽第68章 軍民魚水第19章 宣詔使臣第74章 相互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