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衆人登門

不知不覺就到了中午時分,徐平正要讓家備酒飯,突然徐昌從外面進來道:“大郎,外面來了一羣館閣官員,由燕待制帶着,說是來看你的病情。要不要見?”

徐平道:“說了今天見客,來的自然都要接待。你出去讓他們稍等,我就來。”

看徐昌出去,李璋對徐平道:“你去見客,我到後院去吧。這些人我與他們又不相熟,沒什麼話說,也免別人閒話。”

李璋是外戚,跟官員交往朝廷是有明令限制的,即所謂禁謁法。這法雖然時鬆時緊,但因爲劉太后當政時的影響,皇上親政之後再次嚴審。其中最關鍵的,就是不得私自交接賓客,在私第拜謁清貴權要大臣尤其嚴禁。有事情,自己到政事堂和樞密院去說,不得私下裡見面交談,臺諫安排有專人盯着。

徐家和李家是世交,日常來往走動別人說不出什麼,但禁謁法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自覺避人耳目,也表示自己心存畏懼,不是肆無忌憚。

送李璋回了後宅,徐平換上公服,收拾得整齊了,從小花廳轉到前面客廳來。

此時即將入伏,天氣已經悶熱難耐。徐家的這處客廳爲了避暑,前邊的遊廊特意加寬,阻止光線直射進來。又引了地下清涼井水,從上面流下來,遊廊開得有地溝接納流下來的水。如此一番設計,客廳裡面清涼無比。

燕肅帶着幾個年輕人站在遊廊裡左看右看,口中道:“徐待制真是懂得生活,就連這客廳都整治得如此舒適,這裡面一點都不覺得暑氣避人。”

蔡襄道:“嶺南瘴癘之地,以前邕州都說是十去九不回,徐待制還不是好好地在那裡做滿兩任。他毫髮無傷,這些手段是少不了的。我們福建路去邕州的人多,聽家裡人說這兩年就傳了不少這些竅門,稱爲邕州新樣。”

曾公亮連連點頭:“不錯,福建路這兩年從邕州傳了不少東西回來,聽說大多都是出自徐待制巧思。聽家裡人說,這些東西還挺好用呢!”

蔡家和曾家都是福建的名門望族,說起這些,他們比誰都熟。

徐平在邕州六年,留在那裡的東西也多,自己得到的也多,其中撈到的資歷最關鍵。由於磨勘法的影響,官場上對資歷的講究無處不在。大略來說,官員們都是一年一考,一般地方三考成資,嶺南川峽等地是兩考成資。徐平邕州六年,前四年四考成通判兩資,最後因爲權知州,雖然只有一年,勉強還是給他算了知州一資。

如果是一般的官員,通判兩資轉知州,知州一資可轉大蕃,兩資之後就可以轉提刑。提刑兩資之後可以轉轉運使副,再兩資就可以任北邊三路轉運使,或者出任江淮發運使,之後纔是三司副使。徐平是跳過了提刑使、轉運使和發運使的資序,直接出任三司副使的,所以哪怕他的職已經到了待制,鹽鐵副使還是帶着個“權”字,資歷不足,是不能真正成爲正任的。能到這一步,還是那一資知州起了關鍵作用。

當然,真正前途被看好的官員,是不會走這條普通官員的路。他們一般是有了知州兩資之後,便入館閣,爲臺諫,然後兩制詞臣,入翰林,這是清要捷徑。

兩者各有優劣。第一條路雖然漫長,但是踏實,基本上整個政權的每個關鍵職位都經歷過,事務精熟,走到最後的往往都是一時能吏,最典型的就是丁謂。第二條路雖然快捷,但對朝政的運作不熟,等到身處高位的時候往往有力不從心之感。大多數的宰執,實際上都是第二條路,最多也只是仁宦經歷中攙雜一些第一條路的職位。如呂夷簡王曾等人,都是從臺諫官員起家,呂夷簡奈何不了徐平也有這個原因。

待制以上的官員說起來人數不少,但要麼是七老八十的老人,要麼是在外任重要的地方官,要麼就是朝堂裡的清要貴官,真正擔任着繁雜職事的很少。如今在這個位子上年富力強,又地位不高能夠任事的,實際上只有徐平和范仲淹兩人。

范仲淹判國子監,職能上來說可不是管教育,按徐平前世的說法,他是主管意識形態的中央委員。民間的學術、出版等等,當然也包括教育,都在他的管下。

徐平作爲三司裡面排位第一的副使,實際上是主管財政。雖然做的事多,敘的功少,但剛擠進決策圈的新人,本來就都是這個待遇。

館閣的官員喜歡聚到范仲淹和徐平身邊,兩人都是新進,相對年輕好說話是一個方面,另一個方面就是范仲淹管着他們的腦袋思想,徐平則管着他們的錢袋子。這兩個人對他們的仁途影響雖然有限,但跟他們的生活卻息息相關。

前一段時間徐平廢折支,發實錢,使下層官員的實際收入幾乎翻番,這是徐平受底層官員擁戴的重要原因。雖然實際發的是購物券,但三司鋪子優先給用購物券的人發貨的潛規則,使購物券的實際價值還在面額之上,更加暖人心。

徐平從後面出來,向燕肅拱手:“燕待制光臨寒舍,真是蓬蓽生輝!”

燕肅回禮,大笑道:“這雖然是常用俗語,但從徐待制嘴裡說出‘寒舍’這兩個字,怎麼聽怎麼不是味道。如果你這裡都算寒舍,京城裡只怕也沒什麼像樣地方了!”

衆人看着這窗明几淨的客廳,感受着吹到身上的習習涼風,一起都笑了起來。

徐平這裡算不得奢侈豪華,沒有雕樑畫棟,沒有披錦掛彩,但乾淨整潔,佈置得極是典雅有致,人待裡面又舒適,又另有一番味道。

客氣幾句,衆人分賓主落座,徐平吩咐下人端了切好的西瓜上來。

讓下人端着盤子一一分給衆人,徐平道:“去年李副使出使契丹,帶了西瓜種子回來,我取了種在附近園裡,今年收成不錯,諸位嘗一嘗味道如何?”

這是個稀罕物,最重要的是生津止渴,恰好適合這個節令食用。衆人都取了一片瓜在手,細細咀嚼,讚歎不已。若說以現在這瓜的稀罕程度,一個瓜賣上個一貫甚至幾貫都不愁銷路,這麼拿出來招待客人,也只有徐平這富貴之家了。

衆人吃瓜的時候,徐平纔有時間細細看今天來的人。實在是人太多,剛纔沒有一一招呼見禮。歐陽修、尹洙、蔡襄和葉清臣等館閣官員不說,還有如同範鎮等幾個京裡的少年後進。看到最後,卻發現一個溫潤如玉的人物,正是穿了男裝的段雲潔。

第5章 家的味道第25章 廷辨上架感言第32章 東華門第175章 火海第38章 統計學第224章 數字會說話第133章 殺人不見血第56章 運用之妙,存乎一心第252章 詭異的格局第62章 宰相氣度第297章 大政第268章 幕中的年輕人第271章 君子至善第32章 五等戶制第96章 三司刻書局第262章 戰是義戰第128章 優遷第114章 心經第91章 你只管去做第146章 泉布第80章 按規矩來第191章 反擊第131章 亂起欽州第52章 童七郎第155章 徐徐而進第104章 天下人之天下第2章 這個技術不好細說第160章 改天換地第159章 人手難題第151章 抓捕第44章 嫁女瞻前顧後第33章 科舉第一步第173章 再巡孟州第40章 炸山第146章 立言之志第211章 王素田莊第169章 砲擊軍營第104章 喪家之犬第25章 你們不懂第141章 留你兩天第58章 升任副使第247章 大變將臨第252章 驚夢第105章 思想分歧第309章 徵募結合第147章 淥州被攻第126章 你在騙我們?第74章 相互利用第170章 早晚會反第64章 一拍兩散第184章 商業機會第252章 驚夢第283章 管事還是管人?第79章 皇帝的後花園第133章 瘋狂時代(四)第121章 彈破琵琶第136章 瘋狂時代(七)第119章 小令與慢詞第101章 抽血第15章 理政(一)第251章 危機第320章 一切要講好第76章 那些同年第49章 現場演示會(下)第282章 父子相殘第187章 包拯第170章 早晚會反第227章 拼桌第70章 無所不包的三司第243章 一日兩子第33章 你是官了第31章 霸王鏖兵處第181章 以毒攻毒第56章 城狐社鼠第193章 一攻一守第48章 叛國的附馬第41章 亂局第89章 定論第89章 定論第154章 邕州舊部第165章 呂夷簡的條件第74章 政事堂的分歧第24章 煩心事第49章 舊部第65章 要將功贖罪第230章 約定第31章 能否鑄錢?第147章 淥州被攻第50章 牛羊滿欄第169章 大塊吃肉第313章 揚長避短第332章 建節第146章 泉布第91章 你只管去做第54章 心有不足第109章 不如結社第114章 大戰將起第19章 共剪西窗燭第39章 文理荒謬
第5章 家的味道第25章 廷辨上架感言第32章 東華門第175章 火海第38章 統計學第224章 數字會說話第133章 殺人不見血第56章 運用之妙,存乎一心第252章 詭異的格局第62章 宰相氣度第297章 大政第268章 幕中的年輕人第271章 君子至善第32章 五等戶制第96章 三司刻書局第262章 戰是義戰第128章 優遷第114章 心經第91章 你只管去做第146章 泉布第80章 按規矩來第191章 反擊第131章 亂起欽州第52章 童七郎第155章 徐徐而進第104章 天下人之天下第2章 這個技術不好細說第160章 改天換地第159章 人手難題第151章 抓捕第44章 嫁女瞻前顧後第33章 科舉第一步第173章 再巡孟州第40章 炸山第146章 立言之志第211章 王素田莊第169章 砲擊軍營第104章 喪家之犬第25章 你們不懂第141章 留你兩天第58章 升任副使第247章 大變將臨第252章 驚夢第105章 思想分歧第309章 徵募結合第147章 淥州被攻第126章 你在騙我們?第74章 相互利用第170章 早晚會反第64章 一拍兩散第184章 商業機會第252章 驚夢第283章 管事還是管人?第79章 皇帝的後花園第133章 瘋狂時代(四)第121章 彈破琵琶第136章 瘋狂時代(七)第119章 小令與慢詞第101章 抽血第15章 理政(一)第251章 危機第320章 一切要講好第76章 那些同年第49章 現場演示會(下)第282章 父子相殘第187章 包拯第170章 早晚會反第227章 拼桌第70章 無所不包的三司第243章 一日兩子第33章 你是官了第31章 霸王鏖兵處第181章 以毒攻毒第56章 城狐社鼠第193章 一攻一守第48章 叛國的附馬第41章 亂局第89章 定論第89章 定論第154章 邕州舊部第165章 呂夷簡的條件第74章 政事堂的分歧第24章 煩心事第49章 舊部第65章 要將功贖罪第230章 約定第31章 能否鑄錢?第147章 淥州被攻第50章 牛羊滿欄第169章 大塊吃肉第313章 揚長避短第332章 建節第146章 泉布第91章 你只管去做第54章 心有不足第109章 不如結社第114章 大戰將起第19章 共剪西窗燭第39章 文理荒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