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何去何從(七)

康熙探究地看了胤禛一眼,道:“說吧。朕不怪你。”

胤禛道:“兒臣聽師傅們教導說,文臣死諫而武將死戰,自古讀聖賢書之人,無一不注重修身,要有諫臣名節。國有諍臣可以爲鑑,皇阿瑪用人也一貫以其人清廉之名如何以爲考覈標準。此次郭琇參奏兒臣,雖說有些言過其實,但是,兒臣還是佩服他的膽識的,若是事君不誠,斷然不會冒此天下之大不韙而參奏兒臣。皇阿瑪所指的求名,兒臣也不得其解,還請皇阿瑪教誨。”

康熙聞言有些驚訝,疑道:“你是在爲郭琇求情?爲什麼?”

胤禛郝顏道:“兒臣覺得此人敢言常人所不能言,實在難得,倒不是因爲他參了兒臣。”

“如果以你爲帥,擇將才之時,你認爲是有膽有識好,還是單有血氣之勇好?”康熙突然問道。

“自然是有膽有識好。” 胤禛被問得愣了一下,隨即脫口而出。

“你還是紙上談兵,不僅要多讀些書,還要多多實地歷練纔好。”康熙笑道:“依情景勢不同,選擇當不盡然也。治國如烹小鮮,有時要急火猛攻,有時卻要微火慢熬。情、理、法三者皆不可廢。朕看,你對朕關於郭琇的論斷並不贊同,可對?”

胤禛略一停頓,還是道:“請皇阿瑪恕兒臣魯鈍,兒臣確有疑惑。”

“起碼你能對朕說實話。朕說過,不怪你。朕對郭琇有兩種看法:一是,單憑一時之勇,不顧及大局。郭琇身爲臺閣大臣,就需要從朝局全局出發,而非單看某一層面。以他參明珠爲例,明珠固然是結黨營私,罪有應得,然而,在他的參奏之中,羅列明珠罪款十餘條,條條几乎都是當誅之罪。而且,還同折參了明珠一黨幾十人,建議朕將這些人交部議處。明珠一直位居中樞,若是他真的如此不堪,而朕又重用了他這麼長時間,那麼朕成了什麼?這就是於理不合。明珠上書房當差幾十載,也算是功勞頗多,若是真的殺了,朝臣雖不敢言,只怕也會存了帝心難測,人人自危的念頭,與情也不符。明珠經營久已,相與的官員在京的,地方的一大堆,如果朕真的按照郭琇的建議,把他們都處置了,誰來辦差?空缺又有誰來補?郭琇受了法家的影響太深,嚴刑治亂世,而如今情景不同了。”康熙既像是對胤禛又像是對自己說道。

胤禛若有所思的點點頭。而且他知道康熙還有一層顧慮,若是真的全部滅了明珠一黨,就會讓索額圖一派獨大,這纔是觸動康熙心底最深處敏感神經的。

康熙接着道:“其二,你應當聽說過:有容乃大,無欲則剛。目下官員,大多貪圖前程利祿,所以就貪贓枉法,爲國之蠹蟲,也爲朕所不取。然而也有些官員,貪圖的不是這些可見的利益,而是名聲。有欲,則不正,則不誠。郭琇,朕也有此顧慮啊。”

胤禛道:“皇阿瑪,皇額娘,師傅都曾經教導兒臣,要懂得事君父以誠的道理。”

康熙道:“這就對了,存了這個心思,抱着要做名臣的念頭,就做不到以誠待君父了。朕所不取郭琇的,也就是這一點。他專撿大員要員,朕身邊之人,甚至皇子阿哥來參,很有些私意在裡面了,好像無以不能爲朝中第一名臣。再者,若是按照他所說的,朕身邊都是些奸臣佞臣,連兒子都是不法之徒,朕又能夠聖明到哪裡去?朕要他這個名臣又有何用??”

胤禛心中有些不以爲然,覺得康熙武斷了些,但嘴上卻只能“諾諾”陳是。

康熙又道:“朕對郭琇是寄予重望的,所以對他更是要多加磋磨,以導其行入正途。這次事情,他也是德行有虧,他對錢珏偕私報復,豈是磊落君子所爲。朕怎能不給他些教訓?”

胤禛這下對什麼是帝王心術纔算有了一點淺識。不過,照着康熙所言,好像對郭琇不打算重處,便稍稍放下心來。郭琇在清流之中名聲相當不錯,若是爲了這件事情,捱了處分,胤禛不免也要被那些清流詬病,所以還不如索性爲郭琇開脫。自己拼着挨康熙的處分,換一個戴梓再加上贏得清流的好感來的合算。戴梓的事情說大也不算大,跟自己的瓜葛也不算太深,孝懿賢皇后剛剛過世,無論如何康熙也不會太對自己下重手。

胤禛便道:“聽皇阿瑪言下之意,也只是要對郭琇略施薄懲,兒臣懇請皇阿瑪免了他罰跪吧。他畢竟是左都御史,跪在階下,其他大臣們見了,面上也不好看,再有些勢利眼的,不免作踐了郭琇。這件事情,究其源頭,是兒臣見戴梓是個人才,起了愛才之意,雖說干預不多,但是依國法而言,說到底,終究是有錯,還請皇阿瑪降旨處罰。如此,既正了國法,讓郭琇也不會生了皇阿瑪是因維護兒臣才罰了他的心思,讓他能自己好生反省,這樣纔是順了皇阿瑪您的本意。兒臣這點想頭,還請皇阿瑪俯允。”

考慮了一會,康熙點點頭,道:“你能這麼想,很好。這件事情你卻有所做不妥之處。這樣吧,朕就摘去你一顆東珠,再罰一年的例銀以爲懲戒。還有,從今天開始,你就在結廬之中圈禁三日,也好好反省一下。”

本來摘去東珠,算是皇子極其沒有面子的事情,但是胤禛對於這種反而不是很在意,無非一樣飾物而已,有什麼可以計較的?賞與罰本來就在康熙一念之間而已。而且比起胤禛的實際所得來,算是值得的。罰銀就更不算什麼了,一年才六千兩。倒是圈禁比較難過一些。

康熙瞧着胤禛,微微一笑,道:“如何?朕罰得太重?”

胤禛聞言惶恐道:“兒臣豈敢做如此想。兒臣叩謝皇阿瑪恩典,皇阿瑪已經在盡力保全兒臣了。”

康熙道:“你知道就好。你等下傳朕口諭給郭琇,叫他起來吧。然後去告訴佟國維,郭琇免交部議處,降五級使用。還有,告訴佟國威,以後不要和朕玩把戲,朕不是可欺之君。”

聽着前面的,胤禛尚樂滋滋的,不想最好一句,驚出他一身冷汗來。

他正要領旨辭出,康熙道:“十三阿哥胤祥也到了進學的年齡。朕看你在所有阿哥之中,算學造詣最好,待圈禁完畢之後,你就多花些心思,教教你十三弟算學吧。”

第275章 督撫之爭(一)第372章 風雲漸起(十八)第127章 暗潮洶涌(四)第373章 風雲漸起(十九)第53章 初識愁滋味(七)第391章 問鼎(十五)第234章 渾水(十五)第87章 首戰葛爾丹(三)第335章 父子兄弟(五)第70章 從軍(一)第73章 從軍(四)第342章 父子兄弟(十二)第162章 河務(五)第373章 風雲漸起(十九)1 誕生第157章 洗三(二)第70章 從軍(一)第357章 風雲漸起(三)第45章 麻煩(五)第58章 誰言寸草心(二)第345章 父子兄弟(十五)第105章 父子兄弟(十二)第372章 風雲漸起(十八)第320章 一波又起(六)第239章 渾水(二十)第44章 麻煩(四)第227章 渾水(八)第154章 冷暖自知(五)第20章 圍獵(四)12 郊迎二第197章 風雷涌動(四)第248章 議儲(一)12 郊迎二第335章 父子兄弟(五)第196章 風雷涌動(三)第263章 塵埃落定(六)第252章 議儲(五)第324章 萬壽(一)第221章 渾水(二)第297章 多事之秋(九)第190章 風雨欲來(三)第37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七)第126章 暗潮洶涌(三)第51章 初識愁滋味(五)第180章 科舉弊案(二)第109章 嫌隙(四)3 南書房第338章 父子兄弟(八)第370章 風雲漸起(十六)第100章 父子兄弟(六)第384章 問鼎(八)第256章 議儲(八)第225章 渾水(六)第217章 驚變(十三)5 諍臣第340章 父子兄弟(十)第372章 風雲漸起(十八)第156章 洗三第58章 誰言寸草心(二)11 郊迎一第31章 八阿哥(三)第303章 南山遺恨(二)第172章 南巡(三)第326章 萬壽(三)第146章 二徵葛爾丹(十三)第226章 渾水(七)第363章 風雲漸起(九)第32章 八阿哥(四)第33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一)第256章 議儲(八)第239章 渾水(二十)第182章 科舉弊案(四)第247章 渾水(二十八)第332章 父子兄弟(三)第248章 議儲(一)第198章 風雷涌動(五)第191章 風雨欲來(四)第203章 風雷涌動(十)第152章 冷暖自知(三)第289章 督撫之爭(十五)第138章 二徵葛爾丹(五)第37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七)第72章 從軍(三)第192章 風雨欲來(五)第374章 風雲漸起(二十)第30章 八阿哥(一)第213章 驚變(九)第315章 一波又起(一)第283章 督撫之爭(九)第97章 父子兄弟(三)第40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十)第307章 南山遺恨(六)第219章 驚變(十五)第82章 出征(五)第393章 完結篇第178章 南巡(九)第371章 風雲漸起(十七)第392章 問鼎(十六)第286章 督撫之爭(十二)
第275章 督撫之爭(一)第372章 風雲漸起(十八)第127章 暗潮洶涌(四)第373章 風雲漸起(十九)第53章 初識愁滋味(七)第391章 問鼎(十五)第234章 渾水(十五)第87章 首戰葛爾丹(三)第335章 父子兄弟(五)第70章 從軍(一)第73章 從軍(四)第342章 父子兄弟(十二)第162章 河務(五)第373章 風雲漸起(十九)1 誕生第157章 洗三(二)第70章 從軍(一)第357章 風雲漸起(三)第45章 麻煩(五)第58章 誰言寸草心(二)第345章 父子兄弟(十五)第105章 父子兄弟(十二)第372章 風雲漸起(十八)第320章 一波又起(六)第239章 渾水(二十)第44章 麻煩(四)第227章 渾水(八)第154章 冷暖自知(五)第20章 圍獵(四)12 郊迎二第197章 風雷涌動(四)第248章 議儲(一)12 郊迎二第335章 父子兄弟(五)第196章 風雷涌動(三)第263章 塵埃落定(六)第252章 議儲(五)第324章 萬壽(一)第221章 渾水(二)第297章 多事之秋(九)第190章 風雨欲來(三)第37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七)第126章 暗潮洶涌(三)第51章 初識愁滋味(五)第180章 科舉弊案(二)第109章 嫌隙(四)3 南書房第338章 父子兄弟(八)第370章 風雲漸起(十六)第100章 父子兄弟(六)第384章 問鼎(八)第256章 議儲(八)第225章 渾水(六)第217章 驚變(十三)5 諍臣第340章 父子兄弟(十)第372章 風雲漸起(十八)第156章 洗三第58章 誰言寸草心(二)11 郊迎一第31章 八阿哥(三)第303章 南山遺恨(二)第172章 南巡(三)第326章 萬壽(三)第146章 二徵葛爾丹(十三)第226章 渾水(七)第363章 風雲漸起(九)第32章 八阿哥(四)第33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一)第256章 議儲(八)第239章 渾水(二十)第182章 科舉弊案(四)第247章 渾水(二十八)第332章 父子兄弟(三)第248章 議儲(一)第198章 風雷涌動(五)第191章 風雨欲來(四)第203章 風雷涌動(十)第152章 冷暖自知(三)第289章 督撫之爭(十五)第138章 二徵葛爾丹(五)第37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七)第72章 從軍(三)第192章 風雨欲來(五)第374章 風雲漸起(二十)第30章 八阿哥(一)第213章 驚變(九)第315章 一波又起(一)第283章 督撫之爭(九)第97章 父子兄弟(三)第40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十)第307章 南山遺恨(六)第219章 驚變(十五)第82章 出征(五)第393章 完結篇第178章 南巡(九)第371章 風雲漸起(十七)第392章 問鼎(十六)第286章 督撫之爭(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