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南山遺恨(二)

胤禛這樣惶惶悚悚的請旨,總是有一番緣故的,康熙話裡透出的意思,乃是個此案再無轉移的定論,他又如何敢在這個哏節兒頭裡頂風而上,去觸逆龍鱗。案子查到如今這個地步,牽扯出來的,與其說是戴名世的不赦之罪,倒不如說是他這位皇父的梗塞心結。前頭所提的《與餘生書》,乃是戴名世寫與其學生餘湛的書信,信中戴名世自是一副傲骨狷狂的脾性,非但引曾鞏《南齊書序》中古所謂良史者之論,將其矢志修史之動因詳加記述,更是自詡志趣高潔,又恃才傲物,將官修《明史》貶斥的一錢不值。《與餘生書》編在南山集卷首次篇,正是趙申喬出戴氏大逆首罪之證,也正是康熙看過這一篇之後,才勃然大怒,大爲光火。

胤禛知道,自康熙十八年設《明史》修撰以來,徐元文(徐乾學之弟)、張玉書、陳廷敬、王鴻緒等四人歷任編修總管,且不說這些都是兩榜進士出身的名教碩儒,就如徐氏兄弟,獨一個‘崑山三徐’的名號,更是享數十年文林清譽,又豈是不學無術之輩?戴名世徒以一張桀驁利口,就妄議詆譭股肱重臣、數落學派正統,分明是指斥朝綱,非但擱哪朝帝王身上也難容他,就擱官員處也是衆議貶斥之人。再滿人入關,單靠着弓馬騎射,天命眷顧就做了華夏之主,又教康熙如何不疑他生的是一副嘲謔罵譏、華夷大防的心?

胤禛這樣全情奏懇,康熙怒氣已是息了七八分,只面色還是晦暗不明,在殿中踱步折了兩個來回,單問了句戴名世是否認罪的話,也並未給胤禛如何處置的明旨,就打發他下去了。即是如此,胤禛便再是心有遲疑,也只得暫告跪安,臨出宮門時,不意正見着跪候在外的左都御史趙申喬,看他一派氣定神閒,胤禛面上雖分毫不顯,眉頭卻還是不自然地皺了一皺,只將厭惡之心隱在流星一般的步伐之中了。不論是皇父宣召的也好,趙申喬主動請見的也好,然他心知,南地人心不穩,漢人士子們又開宗結派,於康熙而言是忌諱甚深之事,今日陛見之後,此案必然無有轉寰,又將是一場腥風血雨,是爲江南科案的前奏了……

胤禛於戴名世,本就同情之心大過憐才之意,此間他縱有爲其緩頰之心,卻並沒有、也不至於真有什麼迴護之舉,只是觀趙申喬這般窮追不捨,僅爲在康熙面前博一個忠純,在官場文場中大肆糾劾與戴氏有牽連之人,這般急不可耐,這般不顧物議人心,就算他屢次奏聞與戴名世並無怨嫌之情屬實,其行其心也落了下流,爲胤禛所不齒:

事起前些日子,胤禛在刑部,同大理寺、都察院會議案情時,另悉一樁舊案。起初,趙申喬是以戴名世私刻文集《南山集偶鈔》爲由上的參本,如今更是緊抓着戴氏文集中的悖逆之處不放,當衆舉出《與餘生書》中,戴名世爲修明史,潛心搜求的《滇黔紀聞》,其作者乃是曾爲吳三桂任爲學士的方孝標,由此坐實了戴名世大逆之罪。趙申喬言辭義憤,在座幾人面上都不好看,刑部如今的審事尚書是哈山、吳一蜚,此二人一滿一漢都是值此多事之秋,逢着齊世武、郭世隆等遭罪革,倉促接任,哪裡知道案情首尾,就知道也是要當作不知道的,同大理寺這頭的張志棟是一般,都抱定了謹爲聖意是從的心,是以幾人憋着心氣兒,不過看趙申喬如何行事。

“王爺、幾位大人,皇上責我等儘速嚴查審明,如今戴名世諸多大逆情款俱已招供畫押,隱匿情由皆已查實,依律論罪題奏就是了,趙某不明白,這還有什麼好議的!這既要議,諸位怎麼就又是一聲不吭呢?眼下已近年關,難不成還要拖到明年去?”趙申喬面上急切,語中更是流露出些許不滿,朝上一拱手,環視一眼在座諸公,撂下句話便沉身坐了椅子上。

“誒,總憲大人稍安毋躁嘛!”哈山瞟了眼坐在上首,冷着臉一言不發的胤禛,又回顧一眼坐在身邊的吳一蜚,只緩緩打了個官腔,“我等總是新任,不免有所疏漏之處,前事後事不及趙大人知悉地這般詳細,這個方……方孝標,怎地又牽扯出吳逆謀反之事來了?這要此人還在,當年豈不是成漏網之魚了?”

見哈山明知故問,趙申喬冷笑一聲,“方孝標已死,然雖死不足以贖前愆!莫非大司寇疑我作僞?”他方拿起手邊的茶,這會子又放下了,擰着眉頭直視着哈山、吳一蜚冷道,“我在貴部山西司查得的卷宗,自然是真。時吳三桂造逆,貴陽知府邀方孝標遊離西南,後便爲吳三桂任命爲學士,吳逆事發後,方孝標裝瘋賣傻逃回,回到桐城後便寫了《滇黔紀聞》。哼,這只是方氏開脫之言,如今方孝標已死,確難重堪當年情由,然其族中方光琛任吳逆小朝廷僞相總是實!方孝標身受僞官,後蒙皇上聖恩免罪,仍不改悖逆之心,又書大逆之言,我觀這一本《滇黔紀聞》,便是替南明爭正統之位!”說到後句,趙申喬又言漸激憤,直拿着手邊兒事先擬就,預備發議的折稿就抖落了起來。

“趙大人現拿的是呈給主子的摺子。”哈山本就不屑趙申喬的做派,適才不過一問,就無故被趙申喬搶白一頓,心裡自然極不爽利。後又聽是打刑部翻出的舊檔,面兒上抹不開,冷眼兒瞧着,當即譏出這一句來,跟着一撣朝服就要再發作,卻聽得此時胤禛咳嗽一聲,開口道,“這些陳年舊事,刑部兩位堂官不知道也是有的,趙大人這裡不妨將詳細都說了,皇上垂問,也省得奏對疏失。趙大人前時還說戴名世有不盡不實,攬罪之舉,如今查出來又是什麼緣故?同是辦差,有議說議,這裡起的什麼爭競?”

一句話含盡了薄責之意,兩人各都收了聲,趙申喬一手捻着鬍子,一手握着胸前朝珠正道,“稟王爺,初時刑部審問,戴名世初供稱,所著逆書皆是其一人所編刻刊印,後經查得,其中《孑遺錄》出自方正玉刻印,《南山集偶鈔》刊行之人乃是其學生尤雲鶚,戴名世此舉顯是妄圖攬罪包庇。”說罷,趙申喬看着不作聲的幾人,想着只怕能下定議的也還是胤禛,也懶怠再同他們再費口舌,這便肅然立身,衝着胤禛一揖,又轉對着另外三人道了,言間剛銳異常,“下官這裡提個定見,還請王爺的示下。戴名世大逆之罪毋庸議,汪灝、方苞等爲其逆書作序,斷不能宥,劉巖等與之相交卻知情不舉,亦當一併論處。本案或有待爲商榷之處,便也只剩下對餘犯的處置,然方氏一族從來便不乏悖逆之行,前時丁酉科案爲先帝論罪流徙,康熙初年感蒙聖恩赦回原籍,更不思悔改,日近所查皆與戴氏牽連甚深,明是本案主犯,不可寬縱,當與戴名世議個同罪。”

胤禛沉容看了趙申喬一時,“待本王上覆過皇上,再行題奏罷。”見趙申喬猶要開言,胤禛起身走到趙申喬面前,拿起桌上擱着的擬議,舉折遞予他道,“還有一節,趙總憲想是忘了,月前皇阿瑪於經筵時,曾問溫相等廷臣,上頭這個‘方學士’可與方光琛次子——在逃欽犯方學詩是同一人否?總憲還須寫明,本王方好進奏。”說罷,也不理會趙申喬的怔愣,徑自邁步而出。

果不其然,此次召對之後,便正應了胤禛所料,這一文場巨案在冬日的告終,不意成了康熙五十一年肅殺凌冽的首篇註解。元日賀典才罷,正月初二日,康熙便準了刑部題本:戴名世着凌遲,已故方孝標開棺銼屍。戴名世、方孝標之祖父、子孫、兄弟,及伯叔父兄弟之子,凡年十六歲以上者,俱查出解部立斬,母女妻妾姊妹,子之妻妾,十五歲以下子孫,伯叔父兄弟之子,發給功臣家爲奴。方孝標同族人,不論服之已盡、未盡者,凡有職銜者盡皆革退,除已嫁女外,子女一併即解部,發與烏喇、寧古塔、白都納等處安插。汪灝、方苞立斬,方正玉、尤雲鶚等妻子,一併發寧古塔安插,編修劉巖革職,僉妻流三千里。

第201章 風雷涌動(八)第58章 誰言寸草心(二)第152章 冷暖自知(三)第273章 塵埃落定(十六)第305章 南山遺恨(四)第117章 家宴(五)第271章 塵埃落定(十四)第17章 圍獵(一)第374章 風雲漸起(二十)第277章 督撫之爭(三)第245章 渾水(二十六)第355章 風雲漸起(一)第354章 父子兄弟(二十四)第260章 塵埃落定(三)第322章 一波又起(八)第288章 督撫之爭(十四)第195章 風雷涌動(二)第199章 風雷涌動(六)第34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四)第171章 南巡(二)第145章 二徵葛爾丹(十二)第244章 渾水(二十五)第92章 首戰葛爾丹(八)第384章 問鼎(八)第138章 二徵葛爾丹(五)第157章 洗三(二)第315章 一波又起(一)第205章 驚變(一)第158章 河務(一)第362章 風雲漸起(八)第366章 風雲漸起(十二)11 郊迎一第192章 風雨欲來(五)第34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三)第91章 首戰葛爾丹(七)第36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六)第209章 驚變(五)第105章 父子兄弟(十一)第191章 風雨欲來(四)第377章 問鼎(一)第129章 暗潮洶涌(六)第90章 首戰葛爾丹(六)第20章 圍獵(四)第376章 風雲漸起(二十二)第230章 渾水(十一)第331章 父子兄弟(一)第31章 八阿哥(二)第123章 波瀾橫生(六)第58章 誰言寸草心(二)第390章 問鼎(十四)第248章 議儲(一)第272章 塵埃落定(十五)3 南書房第44章 麻煩(四)第68章 何去何從(九)第327章 萬壽(四)第232章 渾水(十三)第390章 問鼎(十四)12 郊迎二第131章 暗潮洶涌(八)第281章 督撫之爭(七)第84章 出征(七)第138章 二徵葛爾丹(五)第96章 父子兄弟(二)第1節 我來了 布魯塞爾第98章 父子兄弟(四)第337章 父子兄弟(七)第362章 風雲漸起(八)第139章 二徵葛爾丹(六)第82章 出征(五)第142章 二徵葛爾丹(九)第248章 議儲(一)第94章 又生風波(二)第131章 暗潮洶涌(八)第357章 風雲漸起(三)27 傷逝一第138章 二徵葛爾丹(五)第186章 又逢傷心事第45章 麻煩(五)第249章 議儲(二)第31章 八阿哥(三)第75章 從軍(六)第313章 一波未平(三)第170章 南巡(一)第128章 暗潮洶涌(五)第292章 多事之“秋”(四)第234章 渾水(十五)第140章 二徵葛爾丹(七)第392章 問鼎(十六)第294章 多事之秋(六)第342章 父子兄弟(十二)第237章 渾水(十八)第74章 從軍(五)第147章 二徵葛爾丹(十四)第366章 風雲漸起(十二)第180章 科舉弊案(二)第113章 家宴(一)第208章 驚變(四)第72章 從軍(三)第365章 風雲漸起(十一)
第201章 風雷涌動(八)第58章 誰言寸草心(二)第152章 冷暖自知(三)第273章 塵埃落定(十六)第305章 南山遺恨(四)第117章 家宴(五)第271章 塵埃落定(十四)第17章 圍獵(一)第374章 風雲漸起(二十)第277章 督撫之爭(三)第245章 渾水(二十六)第355章 風雲漸起(一)第354章 父子兄弟(二十四)第260章 塵埃落定(三)第322章 一波又起(八)第288章 督撫之爭(十四)第195章 風雷涌動(二)第199章 風雷涌動(六)第34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四)第171章 南巡(二)第145章 二徵葛爾丹(十二)第244章 渾水(二十五)第92章 首戰葛爾丹(八)第384章 問鼎(八)第138章 二徵葛爾丹(五)第157章 洗三(二)第315章 一波又起(一)第205章 驚變(一)第158章 河務(一)第362章 風雲漸起(八)第366章 風雲漸起(十二)11 郊迎一第192章 風雨欲來(五)第34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三)第91章 首戰葛爾丹(七)第36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六)第209章 驚變(五)第105章 父子兄弟(十一)第191章 風雨欲來(四)第377章 問鼎(一)第129章 暗潮洶涌(六)第90章 首戰葛爾丹(六)第20章 圍獵(四)第376章 風雲漸起(二十二)第230章 渾水(十一)第331章 父子兄弟(一)第31章 八阿哥(二)第123章 波瀾橫生(六)第58章 誰言寸草心(二)第390章 問鼎(十四)第248章 議儲(一)第272章 塵埃落定(十五)3 南書房第44章 麻煩(四)第68章 何去何從(九)第327章 萬壽(四)第232章 渾水(十三)第390章 問鼎(十四)12 郊迎二第131章 暗潮洶涌(八)第281章 督撫之爭(七)第84章 出征(七)第138章 二徵葛爾丹(五)第96章 父子兄弟(二)第1節 我來了 布魯塞爾第98章 父子兄弟(四)第337章 父子兄弟(七)第362章 風雲漸起(八)第139章 二徵葛爾丹(六)第82章 出征(五)第142章 二徵葛爾丹(九)第248章 議儲(一)第94章 又生風波(二)第131章 暗潮洶涌(八)第357章 風雲漸起(三)27 傷逝一第138章 二徵葛爾丹(五)第186章 又逢傷心事第45章 麻煩(五)第249章 議儲(二)第31章 八阿哥(三)第75章 從軍(六)第313章 一波未平(三)第170章 南巡(一)第128章 暗潮洶涌(五)第292章 多事之“秋”(四)第234章 渾水(十五)第140章 二徵葛爾丹(七)第392章 問鼎(十六)第294章 多事之秋(六)第342章 父子兄弟(十二)第237章 渾水(十八)第74章 從軍(五)第147章 二徵葛爾丹(十四)第366章 風雲漸起(十二)第180章 科舉弊案(二)第113章 家宴(一)第208章 驚變(四)第72章 從軍(三)第365章 風雲漸起(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