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二徵葛爾丹(八)

馬齊思前想後,終於還是拿定了主意。馬齊知道,在康熙一衆近臣之中,不少都有專奏之職,即便自己不上奏皇上,也必然無法瞞天過海。再者,若是隱匿不報,康熙必然以爲自己意圖攀附太子,這立時便是奇禍一樁。拿定主意之後,馬齊便在密摺之上隱晦地提了一句:“奴才接侍衛處報,嘗有民間女子出入禁苑入侍。此奴才及侍衛處差事遺誤所致。奴才驚恐惶懼,罪實無辭,求萬歲即賜處分。茲謹將之上奏,伏乞聖鑑。密達御覽。”饒是把責任都扛在了自己肩上,密摺八百里加急送出之後,馬齊心中仍如同十五隻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摺子送達之日,正是李德全當值。他從驛卒手中接過奏本,便一溜小跑送入帳中。此時,康熙正與衆皇子、內大臣等商討進兵之事。李德全見狀,便先立在一旁候着。

康熙遞給索額圖、佟國維三本摺子,皺着眉頭道:“你們瞧瞧。朕今日收到明珠、孫思克的摺子。如西路諸軍故事,東路軍也是行軍不暢。如此一來,三軍於四月三十會師土喇,怕已是不能。爾等之見如何?”

胤禛聽後心中也是一凜。他知道,費揚古曾於三月十九日奏稱,西路軍行軍順利,四月初三日可至翁金,二十四日可至土喇,二十七日可至巴顏烏蘭。四月初時,卻又得其飛馬傳報,西路軍因雨雪所阻,斷不能於二十四日前至土喇。費揚古還稱道路泥濘,神威等重炮只得留於喀倫,以便輕裝前進,即使如此,五月三日方能至土喇,二十七日才能至葛爾丹駐兵之地巴顏烏蘭,比前奏日期足足推遲一月。而此番,若是孫思克的東路軍也誤了日子,三軍夾攻之勢便成了中路之軍一路前突的態勢,不僅無法對葛爾丹形成包圍,更可能使得康熙親率的中路軍首當其衝地捲入與準噶爾部的遭遇戰。

於是,當三份摺子傳到胤禛手中之時,他便逐字逐句地細看,越看越是驚心。首先的一份,是明珠的奏報,上稱:三月二十一日,東路軍卒廝役共計二萬餘人突遇飈風雨一晝夜,二十二日復又遇大風一晝夜,寒威凜冽,儼若隆冬。馬匹既餒且凍,倒斃甚多,自此疲弱不行,沿途日見丟棄,而軍糧又不繼。於荒漠之中面臨如此困境,前途尚遠,孫思克無奈之下,只有集諸將會議,曰:“此去彝巢尚遠,我兵糧米不繼,不但臨敵制勝難以爲濟,行且深入不毛,悉歸於盡矣”。料疲睏之師面臨未遇之敵即有全軍覆沒的危險,孫思克便決定由七千兵中挑選精壯者二千人前往,其餘遣歸。諸將之中以未奉君命回師,且只留二千兵士太少而爲難,孫思克曰:“兵在精而不在多,吾二千人足以破敵。倘朝廷加罪於我,我自當之。且吾與其悉作餓殍而鬼異域也,吾寧以一身之誅戮而博數千子弟以生還,我之願也。”全軍感奮痛哭流涕,跪請同往,縱飢餓而死,亦當心甘。孫思克含淚勸慰曰:“爾等皆我平昔所練之士,誰非捐軀報國之人,但到此馬罷疲糧盡無可奈何之地,不得不令爾等歸爾”。於是率二千人往馳翁金。在這份摺子之上,明珠不惜筆墨,將其在孫思克軍中的見聞逐一報於康熙,讓胤禛讀過之後,似有身臨孫思克軍中之感。胤禛雖然對東路軍無法按期抵達翁金頗感無奈,卻也被孫思克拳拳之心而打動。

另兩份摺子則分別是明珠和孫思克的請罪折。明珠隨中路軍進發過獨石口不久,便授命濟送東路軍糧。只是沒成想老天如此不幫忙,只剛解送到首批軍糧,便因大風驟雨之故無法再次啓運。此番上奏請罪,希以待罪之身跟在孫思克身邊參贊。而孫思克更是言辭懇切,將所有罪責一肩扛下。

衆人看過摺子之後,皆久久不語,各自盤算。康熙等了一發,終是有些不耐,便點名道:“索額圖,你也是久經軍務之人,你便先說說看。”索額圖稍作思量,心中便有了計較,道:“依奴才拙見,目下之計,當嚴旨責費揚古、孫思克等速進土喇。再者,奴才自皇上二十九年親征之時,曾領糧草事,深知糧秣於戰事之緊要,若是此事再出差池,東路軍危矣。奴才另以爲,中路軍可延緩行程,還應多加偵探葛爾丹消息,及時奏聞皇上。”胤禛聽後,不免心中有些鄙夷。索額圖這一番奏對,表面看似簡單,實則寓意極深。首先他建議“嚴責”費揚古、孫思克二將,其次,他不動聲色地申討了明珠督糧職守有虧,再次,他必然也看出了中路存在的風險,如此安排,明擺着就是讓中路軍縮在後面。

對此,康熙像是並不在意,不置可否之間,目光又轉向佟國維,佟國維沉吟了一下,道:“奴才倒是覺得,雖東西二路軍皆誤了些時日,卻皆天氣惡劣如此所致,並非將士不用命。皇上若以溫言撫慰費揚古、孫思克二將,則必能使兩軍深體皇恩,更思報效。”康熙此番點了點頭,道:“此議朕準了。你便草擬一份旨意,發於二將處。至於明珠,也難爲他了,朕便許了他之請,留在孫思克處將功折罪就是。”胤禛於是心中稍緩,暗自道:索額圖的心思,只怕康熙已經是看得透透的了。

像是還要考較一衆隨軍的皇阿哥,康熙先問胤祉道:“今日大阿哥不在,你便是皇子之首。于軍務,可有什麼想頭?”

胤祉雖然一身戎裝,卻還是滿臉的書卷氣,此刻,從容道:“回皇阿瑪的話,兒臣以爲,葛爾丹之所以選取烏顏巴蘭之處,蓋因此地相對溫暖,適於騎兵過冬。且地勢又爲進可攻退可守之所在。因而,葛爾丹存的心思,無非待今年開春之後,便大軍南進,襲擾漠南蒙古諸部。若遇我軍,還可渡克魯倫河或經烏顏巴蘭後撤。然此刻,因氣候未如往年轉暖,所以葛爾丹尚未有動兵之舉。此刻,兵貴神速,若是我三路大軍能在葛爾丹之前將其團團圍住,則必能一舉殲敵。”

康熙心中已有定論,微微一笑,道:“道理原也不差,只是你適才也聽到了。等三路軍到達,只怕已是五月中了。葛爾丹難道會等着朕將其甕中捉鱉?”胤祉原還想再說,卻見胤禛此時上前躬身道:“皇阿瑪,三哥說得不差。兒臣猜度,適才三哥的原意是請皇阿瑪下旨,中路軍不僅不可延緩進兵,正巧相反,須得速至烏顏巴蘭纔是正題!”

第96章 父子兄弟(一)第219章 驚變(十五)第128章 暗潮洶涌(五)第34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三)第44章 麻煩(四)第172章 南巡(三)第145章 二徵葛爾丹(十二)第243章 渾水(二十四)第169章 封爵(二)第349章 父子兄弟(十九)第162章 河務(五)第57章 誰言寸草心(一)第96章 父子兄弟(一)第347章 父子兄弟(十七)第351章 父子兄弟(二十一)第315章 一波又起(一)第260章 塵埃落定(三)第43章 麻煩(三)第117章 家宴(五)第31章 八阿哥(三)第180章 科舉弊案(二)第336章 父子兄弟(六)第82章 出征(五)第144章 二徵葛爾丹(十一)第227章 渾水(八)第144章 二徵葛爾丹(十一)第85章 首戰葛爾丹(一)第36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六)第115章 家宴(三)第239章 渾水(二十)第301章 意動第272章 塵埃落定(十五)第316章 一波又起(二)第98章 父子兄弟(四)第252章 議儲(五)第348章 父子兄弟(十八)第288章 督撫之爭(十四)第38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八)第229章 渾水(十)第135章 二徵葛爾丹(二)第55章 初識愁滋味(九)第310章 一波未平(一)第202章 風雷涌動(九)第34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三)第70章 從軍(一)第273章 塵埃落定(十六)第98章 父子兄弟(四)第187章 懲戒第317章 一波又起(三)第228章 渾水(九)第310章 一波未平(一)第386章 問鼎(十)第210章 驚變(六)第125章 暗潮洶涌(二)9 喜訊一第353章 父子兄弟(二十三)12 郊迎二第165章 國事家事(三)第76章 從軍(七)第33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一)第112章 歷史軌跡第136章 二徵葛爾丹(三)第375章 風雲漸起(二十一)第282章 督撫之爭(八)第378章 問鼎(二)8 裕親王第77章 從軍(八)第17章 圍獵(一)第132章 管中窺豹(一)第167章 國事家事(五)第76章 從軍(七)第160章 河務(三)第157章 洗三(二)第327章 萬壽(四)第368章 風雲漸起(十四)第322章 一波又起(八)第175章 南巡(六)第305章 南山遺恨(四)第334章 父子兄弟(四)第316章 一波又起(二)第191章 風雨欲來(四)第182章 科舉弊案(四)第55章 初識愁滋味(九)第331章 父子兄弟(一)第303章 南山遺恨(二)第203章 風雷涌動(十)第317章 一波又起(三)第245章 渾水(二十六)第152章 冷暖自知(三)第314章 一波未平(四)第81章 出征(四)第305章 南山遺恨(四)第279章 督撫之爭(五)第30章 八阿哥(一)第343章 父子兄弟(十三)第243章 渾水(二十四)第114章 家宴(二)第233章 渾水(十四)第98章 父子兄弟(四)第34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三)
第96章 父子兄弟(一)第219章 驚變(十五)第128章 暗潮洶涌(五)第34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三)第44章 麻煩(四)第172章 南巡(三)第145章 二徵葛爾丹(十二)第243章 渾水(二十四)第169章 封爵(二)第349章 父子兄弟(十九)第162章 河務(五)第57章 誰言寸草心(一)第96章 父子兄弟(一)第347章 父子兄弟(十七)第351章 父子兄弟(二十一)第315章 一波又起(一)第260章 塵埃落定(三)第43章 麻煩(三)第117章 家宴(五)第31章 八阿哥(三)第180章 科舉弊案(二)第336章 父子兄弟(六)第82章 出征(五)第144章 二徵葛爾丹(十一)第227章 渾水(八)第144章 二徵葛爾丹(十一)第85章 首戰葛爾丹(一)第36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六)第115章 家宴(三)第239章 渾水(二十)第301章 意動第272章 塵埃落定(十五)第316章 一波又起(二)第98章 父子兄弟(四)第252章 議儲(五)第348章 父子兄弟(十八)第288章 督撫之爭(十四)第38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八)第229章 渾水(十)第135章 二徵葛爾丹(二)第55章 初識愁滋味(九)第310章 一波未平(一)第202章 風雷涌動(九)第34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三)第70章 從軍(一)第273章 塵埃落定(十六)第98章 父子兄弟(四)第187章 懲戒第317章 一波又起(三)第228章 渾水(九)第310章 一波未平(一)第386章 問鼎(十)第210章 驚變(六)第125章 暗潮洶涌(二)9 喜訊一第353章 父子兄弟(二十三)12 郊迎二第165章 國事家事(三)第76章 從軍(七)第33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一)第112章 歷史軌跡第136章 二徵葛爾丹(三)第375章 風雲漸起(二十一)第282章 督撫之爭(八)第378章 問鼎(二)8 裕親王第77章 從軍(八)第17章 圍獵(一)第132章 管中窺豹(一)第167章 國事家事(五)第76章 從軍(七)第160章 河務(三)第157章 洗三(二)第327章 萬壽(四)第368章 風雲漸起(十四)第322章 一波又起(八)第175章 南巡(六)第305章 南山遺恨(四)第334章 父子兄弟(四)第316章 一波又起(二)第191章 風雨欲來(四)第182章 科舉弊案(四)第55章 初識愁滋味(九)第331章 父子兄弟(一)第303章 南山遺恨(二)第203章 風雷涌動(十)第317章 一波又起(三)第245章 渾水(二十六)第152章 冷暖自知(三)第314章 一波未平(四)第81章 出征(四)第305章 南山遺恨(四)第279章 督撫之爭(五)第30章 八阿哥(一)第343章 父子兄弟(十三)第243章 渾水(二十四)第114章 家宴(二)第233章 渾水(十四)第98章 父子兄弟(四)第34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