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嗣業舞劍正在興頭,一個不留神,險些刺中刺送信的侍衛,得知奏報十萬火急,蕭嗣業閃身收劍,讓侍衛速報太皇太后和隋王。
這個侍衛慌里慌張,屈膝跪倒,面色焦慮,拱手奏道:“啓奏太皇太后、隋王殿下,唐主李世民調遣六路總管,共十萬大軍,越過長城,向漠北殺來。”
“啊?”蕭珺問道:“再探。”
“遵旨。”
侍衛匆匆退下,大殿之上,四座無聲,一片寂然,幽冥的燈火,搖墜着這個不安寧的夜晚,衆人眼神齊望着太皇太后。蕭珺面色嚴肅,目光冷峻,羣視衆臣,問道:“三年前大汗在渭水歃血爲盟,大唐向突厥納貢稱臣,當時哀家就覺得,其中必有緣故,如今李世民雄心不已,背信棄義,興兵北上,如之奈何?”
兩側的藩漢臣子,你看我,我看你,兩眼發呆,一言不發,唯有站在一旁的蕭嗣業正逢年少氣盛,身上透着一股子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勁,蕭嗣業看衆人茫然,便作揖奏道:“李世民出爾反爾,失信於天下,侄孫兒原爲先鋒官,請旨出戰!”
“嗣業你還年輕,大丈夫在世何愁不能建功立業。”蕭珺道又對康蘇密說道:“康蘇密將軍,用兵之事還是由你擔當吧。”
“謹遵懿旨。”康蘇密道。
蕭珺擔心蕭嗣業年少冒失,終究還是把迎戰唐軍的這個包袱扔給了康蘇密,準備讓康蘇密這個突厥人先去淌這股渾水。
此時天色已晚,蕭珺也略感睏倦,便散了酒宴,回宮歇息。蕭珺和兩個侍女正往後宮走,蕭嗣業快步追來,跟在身後,急於求見。蕭珺停住腳步,轉身問道:“嗣業,這麼晚不歇息,還有何事要奏?”
蕭嗣業道:“李世民背信棄義,舉兵來犯,爲何不讓侄孫兒爲先鋒,去打頭陣?侄孫兒不解。”
蕭珺打量了一番蕭嗣業,使了個眼色,讓左右侍女退下,胸有成竹般的說道:“咱大隋能在定襄立國,靠的是誰?咱是靠人家突厥可汗的扶持,凡事先讓那些突厥人發話,咱漢人不能太強勢。”
嗣業道:“太皇太后說的也是,但康蘇密並無大才,只恐擋不住唐兵。”
蕭珺眼神中似乎浮現着康蘇密的容貌,掂量了一下,不屑一顧道:“誰又知道呢,到時候再議吧。”
“這……”
蕭嗣業搞不懂蕭珺內心最真實的想法,只是遠遠望着蕭珺和丫鬟的身影消失在夜色之中。真可謂:
大敵當前總慌張,惟見女主若平常。
絲毫不顯畏敵色,卻有暗心思返鄉。
時隔兩日,蕭珺正在寢宮磨指甲,隋王楊政道急匆匆快步來到寢宮,拱手奏道:“啓稟皇祖母,百官齊聚議政大殿,求見太皇太后。”
蕭珺擡起手臂,正反看着指甲,問道:“什麼事這麼着急呀?”
政道說:“聽說唐軍六路大軍,有三路直奔定襄而來。”
“哦……李世民來的還真是快呀。”
楊政道道:“請太皇太后速速主政吧。”
“好……..起駕議政殿。”
太皇太后蕭珺坐乘御攆,滿懷威儀,駕臨議政殿,突厥與漢族大臣們早已來到大殿,交頭接耳,嘀咕軍情,只聞太皇太后駕到,見蕭珺帶着楊政道登上丹陛,各自坐下。
百官叩拜之後,康蘇密出列奏道:“啓奏太皇太后、隋王殿下,探馬急報:唐軍節節取勝,唐將李靖、李世勣、柴紹三路兵馬,齊頭並進,直奔定襄而來。”
“康愛卿主管兵事,可有退敵良策?”蕭珺問。
康蘇密道:“惡陽山乃是定襄城的南面天險,末將願率兵死守惡陽山,只要守住此山,就可以逸待勞,到時唐兵糧草難濟,必然不戰而退。故而請太皇太后恩准。”
蕭珺點了點頭,說道:“惡陽山險要,定襄城更難。定襄不能沒有康愛卿主政,你還是留下吧。”
“那…….”康蘇密心中頓時疑惑,沒想到蕭珺又改變了想法,臨陣換將。看着蕭珺突變的決定,滿堂衆人一時也不知派誰出戰合適。
其實蕭珺這次臨陣換將,暗中是在戲弄康蘇密,蕭珺和楊政道祖孫二人都不知兵事,又擔心蕭嗣業魯莽大意,所以蕭珺便安排康蘇密備戰,等康蘇密說出了其中要害,蕭珺立刻改變了主意。
蕭珺說道:“皇侄孫蕭嗣業,血氣方剛,就賞他個建功立業的機會。”
“遵旨。”蕭嗣業頓時神情煥發,氣宇高昂,欣然領命。
康蘇密心機顯然多不過蕭珺,一個突厥人也沒把臨陣換將當什麼事看,只得留守定襄,發下兵符,命蕭嗣業統率五千馬步軍,趕往惡陽山迎敵。
定襄城南門,一時間人山人海,人云擁擠,經年不遇征戰的定襄百姓,接踵而至,翹首以盼,觀望大軍出征。
蕭嗣業頂盔披甲,出兵南門,正遇老臣慕容遐匆匆來到,爲大軍送行。蕭嗣業知道太皇太后平日最器重慕容遐,趕忙翻身下馬,抱拳問道:“慕容將軍前來,莫非太皇太后有何叮囑?”
“老臣正爲此事而來。”說着,慕容遐從懷中掏出一個錦囊,交予過來,蕭嗣業看看錦囊,問道:“莫非有何破敵妙計?”
慕容遐道:“太皇太后不懂兵事,豈能用計?”
“若不是計,那是什麼?”蕭嗣業問。
慕容遐道:“這是太皇太后密旨,危機之時,依照旨意而行,少將軍不可擅自做主。”
“噢…….嗣業記下了。”
告別了送行的慕容遐,蕭嗣業翻身上馬,率軍出了定襄,直奔城南惡陽山。後隋兵馬陸續駐紮隘口,盡觀此山,山壑陡峭,居高臨下,易守難攻,蕭嗣業喜道:“真乃天賜用兵之地。”立刻傳令駐軍惡陽山南坡,靠山紮營。
隋軍歇息了半日,便見唐兵呼嘯而至,沿途旌旗蔽日,探兵急匆匆跑到山坡上的中軍大帳,稟告蕭嗣業:“啓稟蕭將軍,唐兵已殺至惡陽山腳下。”
“來的正是時候,傳令備戰!”蕭嗣業抱起頭盔,取下銀槍,走到帳外,高聲喝道:“備馬迎戰!”
惡陽山前腳步馬蹄,頓挫急促,隋唐兩軍迅速列陣,相向而對。只聽一陣戰鼓雷鳴,隋軍旗號,風中招展,馬步軍列陣山前,刀槍迎着日光輝映,陣中一員上將,銀盔鐵甲,策馬提槍,衝出陣來,正是後隋大將蕭嗣業。
再看唐軍陣前,爲首一人,年紀五十多歲,鬚髯垂胸,銅盔素甲,外罩戰袍,腰懸寶劍,立馬陣前,此人姓李名靖,字藥師,三原人氏,乃是大唐定襄道行軍總管。李靖見蕭嗣業年紀不大,豪氣沖天,殺氣逼人。用馬鞭指着問道:“懸掛隋旗,你是何人,速報名來!”
“蕭嗣業在此,爾等誰敢出戰?”
李靖道:“本帥若不曾記錯,三年前渭水之盟,捧血盆的小兒就是你吧。”
“不錯。”蕭嗣業言:“既知我名,何不早退,免得血漸刀光!”
“娃娃。我看你是蕭氏宗親不忍傷害,不如順應天意,早早歸順大唐!”李靖道。
蕭嗣業大怒,催馬衝來:“一派胡言,快拿命來!”
只見唐兵陣前也殺出一將,年紀四十多歲,掌中一條大槍,攔住蕭嗣業去路。
“來將通名!”
“皇甫無逸是也。”
蕭嗣業聽得此名,多有耳聞,皇甫無逸正是前隋將領,原來此時已經歸順大唐。但是兩軍陣前,各爲其主,二人也不容多說,便廝殺一團。交手數個回合,蕭嗣業這才罵道:“皇甫無逸,你本隋將,爲何降唐。”
皇甫無逸擋住一槍:“楊廣無道,天下大亂,只得另尋明主。”
二馬錯蹬,蕭嗣業挺槍壓住皇甫無逸:“今日我便要取你首級,祭奠先皇。”二人大戰三十回合不分勝負。
正在難解難分之時,忽然從西面一陣塵土翻滾,隆隆馬蹄,震地如顛。後隋兵士眺望西南,又見一支唐軍蜂擁殺來,大旗之上,繡着“柴”字,正是駙馬都尉柴紹所部將士。
蕭嗣業發覺側翼有唐兵殺來,趕忙虛晃一槍,駁馬而回,下令收兵,退到惡陽山營寨。李靖見柴紹來援,隋兵退回,後隋兵士顯然勢單力薄,下令攻山燒寨。蕭嗣業傳下軍令,弓弩射之,一通亂箭才射退唐兵,保住營寨。
蕭嗣業據守惡陽山,兩軍相持不下,僵持到第三日,定襄派來快馬,送來急報。一個校尉匆匆來到靠山營寨,氣喘吁吁言道:“稟告蕭將軍,唐將李世勣率兵包抄,合圍定襄。”
“什麼?”蕭嗣業大驚失色,沒想到李世勣進兵如此迅速,如同神兵天降,側面圍住定襄。蕭嗣業問道:“太皇太后可有囑咐?”
校尉答:“並無囑咐。”
蕭嗣業雙手倒背,在中軍帳裡來回踱了幾步,焦急之下,忽然想起慕容遐曾捎帶一個錦囊,內有太皇太后訓示。蕭嗣業趕忙從掛在牆壁上的包袱中取出錦囊,打開觀瞧,定睛一看,裡面紙條上書寫了八個字:“全身而退,返回定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