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陰麗華撲倒在劉秀身上,悲泣出聲,聲音淒厲。
太子劉莊、東海王劉疆、東平王劉蒼、許美人都撲到榻前,捶榻悲啼。富麗堂皇的章德殿內,瞬間爲一片哀痛的氣氛籠罩着。
太尉趙熹忍着悲痛,走到劉秀的臥榻前,先向臥榻上的劉秀遺體行稽首大禮,然後跪向皇后道,“稟皇后,皇帝已經大行,臣請皇后節哀。國不可一日無主,非常之時,請皇后以國事爲重,主持大局!”
皇后陰麗華愣了一下,雖然被巨大的悲痛摧殘着,在滿殿號哭聲中,還是從太尉趙熹的話語中迅速警醒。皇帝賓天,國有危難。她用絲絹沾去眼角淚水,目光堅定地點點頭,便下頤旨道,“請太尉主持國喪,內廷按儀制舉哀!非常之時,不必循舊。一切按照先皇遺詔,全憑三公作主!”
“臣遵旨!”
趙熹按命典辦喪事,他命掖庭連夜發喪,通知在京城的諸侯王、宗室諸侯、宗室婦女、四姓小侯,九卿以及各衙門官員和列侯,即二千石、列侯、特進、中二千石、六百石官員、各郡國上計吏、太學的博士等官員,連夜入宮弔祭。並由太尉府連夜通過竹使符,向全國各州刺史、各地郡國太守和國相、諸侯王告喪。
同時,掖庭開始舉哀,太尉趙熹請太子劉莊和皇后帶着衆皇族成員,退出寢室,在殿內捶胸頓足,高聲哀哭,章德殿內哀聲慟地。
權倌則帶着內廷侍從,在寢宮內用熱水爲劉秀的遺體沐浴、梳理頭髮。按照禮制“下莞上簟,乃安斯寢”習俗,在榻上鋪簟(注:即竹蓆),下墊莞(注:即墊蒲草蓆)。在遺體枕頭下置一小袋,裡面盛着皇帝以前掉下的頭髮、指甲和牙齒。並給遺體裹上明衣裳(注:即穿壽衣),以方巾覆面,並用大殮之衾蓋身。
沐浴剛畢,百官和在京諸候已經逐漸從京城內四面八方逐漸趕到章德殿,便在殿外號哭,夜晚的南宮內哀聲不絕。三公和九卿會商後,決定爲先皇帝上諡號“光武”。趙熹稟報皇后後,得到陰麗華首肯。
接下來,在司徒、司空和太尉的見證下,權倌將一顆夜明珠放入劉秀口中。“飯含”禮儀成,權倌按照典幸官趙熹口令,摘去大行皇帝面巾,換上面衣,行“充耳”(注:即耳朵裡塞玉)、“手握”(注:即手指套金玉指環)、“着舄”(注:即着壽靴)等儀式,最後纔是穿殮衣。
劉秀一生節儉,按照遺詔,他的殮衣並非“金縷玉衣”,只是普通的十二重殮衣,再覆以大殮之衾,入棺蓋棺!
梓宮置殿內,此時院中兩廂已紮起靈堂,衆人盡着孝服。此時天已五更,劉秀大行,關係漢帝國安危的權力交接儀式,正在三公的緊急運籌下,迅速進行着。
三公九卿緊急會商後,司徒李爲、司空馮魴和太尉趙熹代表三公九卿,向皇后奏《尚書·顧命》,擬請太子劉莊於先皇靈柩前即天子位,並請皇后爲皇太后。三公的請求得到皇后陰麗華首肯後,趙熹命百官着吉服入殿,按序站列。
趙熹登上大殿阼階(注:大堂前東西向臺階稱阼階,一般爲主持祭祀位),三公請太子劉莊坐於先帝靈柩前的御坐之上,趙熹先向先帝靈柩和太子劉莊分別躬身施禮,然後面向殿下衆臣,讀策道:
“惟中元二年春二月戊戌,皇太后曰,諮太子莊:光武皇帝受命中興,光復漢室,海內一統。皇帝大行,以永天年。朕惟皇太子莊乃光武帝世嫡長子,通《春秋》《尚書》,聰敏通達,宜奉宗廟,承統大業。今以皇太子莊嗣光武皇帝后,皇帝其勉之哉!”
讀策畢,以傳國玉璽綬帶東面跪授皇太子。至此,在光武大帝劉秀辭世不到二個時辰,太子劉莊即皇帝位,史稱漢明帝(1)。
司徒李爲、司空馮魴爲和東海王劉疆等諸王子都一齊面向劉莊跪下,“臣叩見皇帝陛下,願陛下長樂未央!”
劉莊平伸雙手,輕聲道,“衆卿起!”
吉禮結束,新皇已經即位,百官出殿,換上喪服,喪事照常進行。大殮已畢,接下來的國喪轉入弔祭階段。按照喪儀,先皇帝的靈柩要停靈一個月,每日由皇子、公主、功臣、三公九卿守靈,每五日要舉行大規模的弔祭活動。
在這一個月內,不僅雒陽城舉城哀痛,漢帝國全國都陷入無限悲痛的國喪之中。各郡太守和諸侯王在接到竹使符後,皆伏哭盡哀。除了在當地弔祭之外,各郡太守和諸侯王不能親自到京城參與皇宮內的弔祭活動,但各郡和諸候王都派出下屬官員到京城,參與國葬。
當時經歷了王莽之亂,前漢典章制度已不復存在,新的國葬禮儀仍未建立。新皇雖立,但守靈與弔唁時與諸親王雜處,不分座次、沒有尊卑。封國上計史出入宮禁,與朝廷百官沒有區別,章德殿大院內人來人往。靈堂內外,一片亂紛紛景象。
正是東漢帝國國喪之時,新皇纔剛剛繼位,此時最易出事。緊急時刻,主持喪事的趙熹神情嚴肅,他站立在章德殿臺階之上,手按劍柄,將諸親王一一扶下大殿,送進靈棚,以明尊卑之分。再將各郡國上計吏趕出殿外,排列於朝廷百官之後,按時辰進殿哭祭!
國危思忠臣,趙熹並不怕得罪人。他還專門上奏書,請新帝劉莊派謁者護送封國官員分別返回各郡縣,並命諸親王一一回到本封國設在京城的官邸,只准在上午和下午二次入宮進入章德殿哭悼。
天智過人的劉莊自然明白此舉意義重大,他迅速採納趙熹建議,立即派出謁者執行。並命衛尉竇融也按帝命加強皇宮南北兩宮警衛,大鴻臚郭況協助趙熹主持喪儀。一番整肅,迅速使喪事禮儀分明,宮內外門禁森嚴,南北兩宮井然有序。
太尉趙熹牢記先帝的囑託,以雷霆手段,協助漢明帝順利登上帝位,使東漢帝國度過了劉秀大行後的最大的一次政治危機。但是,趙熹整肅喪制的舉措,實質上是幫助新君劉莊鞏固根基、收攏皇權,自然激化了眼紅大位的諸侯王們。喪事仍在進行之中,劉秀屍骨未寒,靈柩仍未下葬,一場宮廷陰謀便已經展開了。
先皇大行,太子登基,廢后郭聖通一脈多有不服。廢太子劉疆的動向尤其爲人矚目,此時,在太尉趙熹、新君劉莊和皇太后陰麗華眼裡,最忌憚的便是劉疆身後的河北與河西集團。
但是,這場陰謀不是來自被廢的前太子劉疆及河北集團,以及劉疆身後的以原河西大將軍竇融爲核心的河西集團,趙熹以雷霆手段讓太子劉莊在劉秀過世的當夜即匆匆登上帝位,就是要打消前太子集團及其背後力量的可能異動。一個神秘人物的登場,迅速讓這場宮廷之變表面化!
————————————————————
注(1):古代史籍對前代帝王一般不稱姓名或尊號,而多稱廟號、諡號或年號。具體是,對隋以前各朝皇帝多稱諡號,如漢武帝、晉懷帝、隋煬帝等。唐朝至元朝的皇帝多稱廟號,如唐太宗、宋仁宗、元英宗等。對明清兩朝的皇帝多稱年號,如永樂皇帝、康熙皇帝等。
東漢初光武、明、章三帝,開創了近百年淳美治世,功在漢民族。尤其是劉莊,是中國歷史上所有二世祖中,最偉大的一位帝王。因此,本書對東漢第二代帝王劉莊,不以年號相稱,所有旁白均尊稱諡號“孝明皇帝”,即“漢明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