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河西戰旗

知女莫若母,鄧夫人知女兒要強,每次回孃家,臨走時都要硬塞些金銀細軟,但也畢竟有限。對全家二十多口人日常開支,這些僅是些小錢,杯水車薪。

班超和班騶、班秉三人進出身背拍髀,院中常置蘭錡,早晚習武。史學世家的班氏大院,弄得跟個武館一般。三人癡迷習武,對家裡生計的窘迫,卻全然不知,擔子全部擔在媳婦鄧堯和大嫂雁旋妯娌二人肩上。

有一段時間,府中上下心疼鄧堯,便頗有微言。秦小宛不願班超爲人詬病,嘗偷偷返回竇府告訴老夫人和公主。竇老夫人和沘陽公主心疼死了,可班家規矩大,迂腐不堪,把別人的惠贈當成施捨,她們無能爲力。

老夫人樊儇也心疼媳婦,想出面教誨班超,卻爲鄧堯勸阻。爲補貼家用,她把孃家陪嫁的嫁妝都慢慢貼進去。最窘迫時,自己的笄、簪、釵、華勝、步搖、鈿花等金銀首飾一樣不留,全部當掉,好不容易讓一家人不致過得太寒酸。

班家再破落,畢竟學問名聲在外,她得撐住這個面子。再說,當初是自己硬着頭皮嫁過來的,她不能讓阿翁和滿府人看她的笑話。

……

永平七年(公元64)正月初五,劉莊在宣明殿召見薛池和蘭臺校書郎班固。皇帝當着三公和尚書檯衆官的面,令班固從即日起,開始全面撰寫西漢國史。這天恰好是小寒節,從這天起,班固編撰《漢書》一事,便正式被朝廷列爲國家大事。

正月二十日凌晨子時,皇太后陰麗華在長樂宮突然崩逝,享年六十歲。掖廷連夜發喪,漢帝國舉國大哀。誰也沒想到,到正月底,當雒陽城吏民正舉城沉浸在哀慟之中時,河西與塞北各邊郡紛紛派出驛吏,以五百里加急的速度,將邊警一一馳報京師!

大漢舉國國喪之時,北匈奴卻兵分兩路,數萬鐵騎兵臨河西與北塞,逼迫漢朝同意再設“互市”。驟然而至的邊關警訊,震驚了朝廷百官,也震驚了舉國漢民,恐慌不安的氣氛迅速從邊關瀰漫至京城!

劉莊登基後,爲緩和與北匈奴的矛盾,於永平初年曾一度在河西與塞北邊境數郡開設互市。互市主要以易貨爲主,北匈奴以畜牲、獸皮、鐵器或手工藝品,來交換漢朝的絲綢、麻布、絲棉、衣帽、茶葉、瓷器、農具和手工藝品。

北匈奴需要漢朝大量物資,他們甚至將與漢明換來的絲綢、瓷器等,長途運到蔥嶺以西的安息、大秦,換取大量的黃金和白銀。而漢朝對牲畜和毛皮的需要量畢竟是有限的,易貨不成,於是北匈奴一度只能靠支付從西域或安息、大秦掙來的黃金或西域金幣、銀幣,來換取漢朝的大量物資。

漢朝地大物博,百業興旺,商業繁榮。一時間,全國商賈雲集北塞,牛車塞道,貨船雍積,大量物資彙集河西和塞北邊塞。這種一邊倒的貿易自然難以持久,很快北匈奴便入不敷出。於是,搶劫成性的匈奴人眼紅中原財富,便武力搶奪漢朝商賈財貨,從而搶黃了互市。

這幾年,北匈奴不斷寇掠沿邊各郡,受到漢各邊郡郡兵強力抵抗。漢匈邊境貿易不能開展,商道不通,對漢朝損失不小,但對北匈奴造成的打擊更致命!

此次,趁漢朝國喪之機,北匈奴左賢王優留親率二萬人進駐彈汗山,威脅漢朝幽州的代郡,與駐紮在馬城(注:即今懷安)、寧縣(注:即今萬全)、廣寧(注:即今張家口)一帶的漢軍護烏桓校尉文穆部對峙,雙方箭拔弩張,一觸即發!

而北匈奴皋林溫禺犢王梨夕靬率軍一萬出涿邪山,兵臨漢軍居延塞城下。居延守軍僅有八百人,北匈奴大軍壓境,河西形勢驟然緊張起來!

駐守在美稷的騎都尉劉張,迅速命南匈奴湖邪屍逐侯鞮單于和鮮卑、烏桓士卒,在各郡分區防禦拒敵。並自率護烏桓校尉文穆麾下五千衆,面向彈汗山展開防禦。還命中山國尉鄭衆爲假司馬,率中山國、雁門郡、涿郡共三千郡兵,迅速北上至代郡拒敵!

此時人在張掖郡觻得城竇氏故宅的竇固,則主動挑起防邊之責。他第一時間令河西各郡加強整肅防務,烽燧要塞不得懈怠,同時令張掖郡屯騎司馬渠耆將兵五千騎,張河西軍戰旗,順着弱水河緊急北上,星夜兼程趕赴居延塞,據險固守!

正月二十九日,劉張和竇固的報警奏章以五百里加急速度,先後馳報朝廷。

大戰將臨,雒陽城籠罩在緊張的戰前氣氛中。但劉莊卻處變不驚,依然親自主持治喪。同時悄然密詔竇固與河西各郡,由竇固全權處置河西軍情。並任命中山國尉鄭衆爲越騎司馬,令其編入騎都尉劉張麾下,迎戰北匈奴左賢王。

塞北有劉張,河西有竇固,國有良將拒敵,漢帝國國喪依舊。處置完軍情,二月初八日,劉莊爲皇太后陰麗華出殯,並與父皇光武大帝劉秀合葬於原陵,諡號“光烈”皇后。

此時的河西各郡,迅速以竇固爲核心,同心協力對抗北匈奴。竇固接皇帝詔令後,便親自策馬趕至居延塞。凜咧的寒風中,漢軍見主將竇固突然親至,士氣大振,“萬歲”之聲震天被野。

此時的居延塞,驟然出現了極少見的戲劇性一幕。

當河西軍“竇”字戰旗在居延塞迎着寒冷的北風冉冉升起時,北匈奴皋林溫禺犢王梨夕靬發現居延塞譙樓上,竟然獵獵飄揚起那面令匈奴人恐懼、討厭的河西軍戰旗,他心裡便疑竇叢生,暗生恐懼。撞見鬼了,自己的一萬鐵騎,很可能要撞向牆上!

從潛藏在大漢腹地的斥侯傳回的消息,他知道這面戰旗,漢朝皇帝已經授予竇氏二代掌門人竇固。此時,這面戰旗在居延塞飄揚,說明竇固此時定在居延。他迅速派出驛卒,將這一情報緊急馳報蒲奴單于龍廷。自己不是竇固對手,他一聲長嘆後,竟然匆匆忙忙地主動率軍退回駐屯地。

“稟報中朗將,末將願將本部兵馬,追殺皋林溫禺犢王!”

五年前,竇固西征高原上的燒當羌時,渠耆便是竇固麾下最梟勇的戰將。此時又在竇固麾下作戰,屯騎司馬渠耆一身戎裝,精神百倍,抱拳請戰!

第二十三章 屯田伊循第二十六章 生死邊緣第二十二章 狹路相逢第十七章 插翅難逃第二十三章 得進掖庭第六章 御前咆哮第十八章 挫敗政變第十一章 古典戰爭第十二章 魚邸有危第十八章 同病相憐第十章 借勢挖奸第三章 鄰家小妹第二十三章 羣狼畢至第四十四章 鐘鳴鼎食第十一章 艱難決策第四十四章 竇氏傳人第十九章 夤夜私會第十六章 賴丹之後第十八章 心有靈犀第二十七章 班昭出嫁第三十五章 得隴望蜀第二十一章 三百英靈第二十六章 女人如花第二十八章 羈至帝都第二十五章 全軍傾覆第五章 提兵北上第十八章 活剮法師第十八章 男大當婚第二十三章 燭下美人第二十二章 大戰之前第十五章 險鑄大錯第三十八章 詣闕上書第二十八章 涼州大營第二十四章 應變之策第十章 決戰前夜第八章 元氣大傷第二十六章 生死邊緣第四十二章 別部成軍第三十二章 樓蘭綠洲第七章 國運角逐第十二章 哭祭孤俠第四十一章 如虎添翼第四十五章 醉生夢死第六章 防範萬一第二十章 出尉頭谷第十五章 三徵車師第八章 驟奪山北第三章 巔峰論劍第七章 夜宿障亭第十六章 新君即位第四十五章 狼性少年第三十章 雞飛狗跳第二十章 陰陽相濟第二章 頑強不息第十章 祖孫情深第十三章 孝武陵前第二十二章 身後之事第二十一章 劇變前夜第十三章 吾讓汝爽第四十章 才女顯靈第十七章 暗藏天機第十九章 理順商道第四十六章 生命垂危第五章 北嶺礪兵第十八章 薩滿女巫第四章 萬民景仰第三章 國將生變第三十一章 帝幸三輔第七章 國王不拜第十章 魂歸安陵第二十六章 蘭臺偶遇第十四章 智斬東吾第三十一章 爲救吾嫂第八章 崑崙寶地第五章 崇尚強者第十章 高舉上坐第六章 白山潰敗第三十五章 班妤山下第四十五章 販而復國第三章 再破石亀第二十五章 尚有一姊第二十四章 莫非爲難第十二章 軍無戲言第二十八章 私定終生第二十二章 摸嶺人家第五章 撫慰公主第十八章 心有靈犀第二十一章 封地桎梏第十六章 新君即位第十八章 活剮仇人第四十四章 竇氏傳人第二十四章 桑株古道第二十三章 何罪之有第八章 智鬥羣狼第三十三章 風波驟起第三十八章 同仇敵愾第二十六章 生死邊緣第十六章 傳見國王第十二章 逃過一劫第四十二章 孤身逃遁
第二十三章 屯田伊循第二十六章 生死邊緣第二十二章 狹路相逢第十七章 插翅難逃第二十三章 得進掖庭第六章 御前咆哮第十八章 挫敗政變第十一章 古典戰爭第十二章 魚邸有危第十八章 同病相憐第十章 借勢挖奸第三章 鄰家小妹第二十三章 羣狼畢至第四十四章 鐘鳴鼎食第十一章 艱難決策第四十四章 竇氏傳人第十九章 夤夜私會第十六章 賴丹之後第十八章 心有靈犀第二十七章 班昭出嫁第三十五章 得隴望蜀第二十一章 三百英靈第二十六章 女人如花第二十八章 羈至帝都第二十五章 全軍傾覆第五章 提兵北上第十八章 活剮法師第十八章 男大當婚第二十三章 燭下美人第二十二章 大戰之前第十五章 險鑄大錯第三十八章 詣闕上書第二十八章 涼州大營第二十四章 應變之策第十章 決戰前夜第八章 元氣大傷第二十六章 生死邊緣第四十二章 別部成軍第三十二章 樓蘭綠洲第七章 國運角逐第十二章 哭祭孤俠第四十一章 如虎添翼第四十五章 醉生夢死第六章 防範萬一第二十章 出尉頭谷第十五章 三徵車師第八章 驟奪山北第三章 巔峰論劍第七章 夜宿障亭第十六章 新君即位第四十五章 狼性少年第三十章 雞飛狗跳第二十章 陰陽相濟第二章 頑強不息第十章 祖孫情深第十三章 孝武陵前第二十二章 身後之事第二十一章 劇變前夜第十三章 吾讓汝爽第四十章 才女顯靈第十七章 暗藏天機第十九章 理順商道第四十六章 生命垂危第五章 北嶺礪兵第十八章 薩滿女巫第四章 萬民景仰第三章 國將生變第三十一章 帝幸三輔第七章 國王不拜第十章 魂歸安陵第二十六章 蘭臺偶遇第十四章 智斬東吾第三十一章 爲救吾嫂第八章 崑崙寶地第五章 崇尚強者第十章 高舉上坐第六章 白山潰敗第三十五章 班妤山下第四十五章 販而復國第三章 再破石亀第二十五章 尚有一姊第二十四章 莫非爲難第十二章 軍無戲言第二十八章 私定終生第二十二章 摸嶺人家第五章 撫慰公主第十八章 心有靈犀第二十一章 封地桎梏第十六章 新君即位第十八章 活剮仇人第四十四章 竇氏傳人第二十四章 桑株古道第二十三章 何罪之有第八章 智鬥羣狼第三十三章 風波驟起第三十八章 同仇敵愾第二十六章 生死邊緣第十六章 傳見國王第十二章 逃過一劫第四十二章 孤身逃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