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國運角逐

爲了適應殘酷的遊牧生活,他們的生活風俗與漢地也大不相同,“不知禮義,自君王以下鹹食獸肉,衣其皮革,被旃裘。壯者肥美,老者食其餘,貴壯健,賤老弱。父死,妻其後母,兄弟死,皆取其妻妻之。”

夏季酷熱、冬天奇寒的漠北草原,使匈奴人從骨子裡便形成了尚武、嗜殺的狼性文化。他們從小練就了高超的騎射技能,只要拉得動弓弦,就是一名部族戰士,而征戰劫掠,就是他們的生存方式。

通過搶掠獲得財富,是匈奴人的天性。匈奴帝國的各大部族社會,就是以不停地征戰、搶掠爲目的形成緊密的氏族。匈奴人沒有貨幣,沒有其他財富,畜口、婦女和奴隸,是主要搶掠對象,也是最大的財富。

而每一次征戰,異族只要還具有勞動能力的男人,也都是擄掠的目標,“得人以爲奴婢”。匈奴民族有掠人爲奴的古**俗(注:也是遊牧民族共同特徵),他們對奴隸的需求是無止境的,掠人爲奴,奴隸的多寡,是身份地位的主要標誌。

他們信奉古老的薩滿教,崇尚殺戮。殺人,是能力,殺人越多越是榮耀。他們認爲生前殺死一個人,被殺死的人仍然屬於他的財產,在陰間也爲他服務。匈奴男人戰死後,他的墳墓前會豎立若干大小不一的祭石,被稱爲“殺人石”。每殺一個人便豎立一塊祭石,最多者有數百塊。

這二十名梟勇無敵的勇士,每人殺敵都在五十人以上,成爲整個匈奴帝國的英雄。他們每一個人臉上佈滿刀疤,那是向神靈、祖先和單于銘誓時留下的刀劃痕跡,是勇而有信的標誌。他們身材強壯,彪悍勇武,受到女人們無盡膜拜!

夜晚來臨,王庭金帳前燃起無數篝火。在數十名巫師的鼓樂聲、舞蹈聲中,二十名身着盛裝的丁零少女,端坐在木盤之內,被士卒們擡到祭臺前擺成兩列。數萬匈奴牧民圍着人牲,在盆地中間載歌載舞。現場氣氛已經沸騰,可這二十丁零少女,卻面帶微笑,端坐盤內一動不動。

原來,她們是單于要敬獻給月神、天地、祖先的“禮物”。她們早已經被巫師們在灌了藥後,切開顱頂,並灌入滾燙的水銀。她們在不知不覺中死去,笑容卻永遠凝固在她們年輕的臉龐上。

在她們毫無痛苦地死去後,巫師們又蓋上顱頂,讓她們和活着時幾乎一模一樣。

王帳前,人們已經瘋狂,鼓樂驚天動地,氣氛已經沸騰。只有站列在名王隊列中的丁零王鐵敷緊緊地咬着牙,看着那二十個如花似玉的女孩,將淚水狠狠地憋了回去。丁零僅有生口二十餘萬,長期被匈奴奴役,匈奴每次大祭,捨不得宰殺自己的女人,“人牲”便都得丁零奉獻。

爲了丁零的生存,他不得不強顏歡笑,將仇恨深深地埋在心底!

月色皎潔,蒲奴單于帶着百官登臺又拜天上的明月,以祭祀祖先、天地、鬼神。而吏民們則在王帳外的廣場上,鼓樂齊鳴,載歌載舞,歌頌自己的祖先和天地神靈。盆地四周的松樹上,則如烏雲一般,聚集了成千上萬的烏鴉。它們靜靜地觀看着樹下廣場上的舞蹈狂歡的人們。

大祭狂歡一直進行到子夜,人們才意猶未盡地散去。此時,一堆堆篝火已經慢慢熄滅。天上明月如水,突然,盆地中間人們曾經狂歡的廣場之上,如驟然被一片烏雲籠罩,無數烏鴉凌空而下,從松樹上直撲廣場中間。

已經成爲火燼的篝火堆,不時被引燃。原來,在爭奪“人牲”的慘烈大戰中,無數烏鴉落進火燼中,將一堆堆篝火重新引燃。一堆堆氈帳前,士卒們興奮地望着盆地中間,他們知道,只需一瞬間,這些“犧牲”、“人牲”就將成爲一具具白骨……

大祭轟轟烈烈,一直進行了五天。大祭之後,蒲奴單于則在王帳內升帳。

單于命各部族名王、諸小王早早來到聖山,更重要的是接見西羌燒當羌國大王滇旬的特使、西羌隴右王滇渠,實施瓜分漢朝的“牧馬中州”戰略!

南北匈奴分裂後,北匈奴雖然蝗災、旱災不斷,度過了一段倉皇歲月。但得到西域源源不斷的糧秣財貨供應,實力也漸強。現在加上西域各國、附屬北匈奴的丁零,總兵力達到近三十萬騎。

但潛伏在大漢腹地的敵後斥侯們傳回的信息,還是讓單于和諸王心憂不已。

漢朝地大物博,土地肥美,已連續多年大熟。現在,漢朝正在舉國準備治河水(注:即黃河)。一旦治河功成,騰出手來的漢廷,勢必要清算北匈奴這麼多年來的盤剝、襲擾和擄掠!

在這場國家命運的角逐中,北匈奴在人口三千多萬的大漢面前已經敗北,漢朝的強大國力,根本不是北匈奴能夠比擬。在北匈奴人眼中,富庶的漢朝和西域,就是二塊鮮美的肉。互市和商道貿易僅是權宜之計,盤剝西域各國,搶劫富得流油的漢民,纔是北匈奴最主要的生財之道。

雖然漢人崇尚中庸,希望與各國和諧共處,但蒲奴單于和北匈奴的將帥們清楚得很,漢匈不兩立,漢強則漢武帝時故事必重演,北匈奴則必亡!

於是,北匈奴潛藏於漢朝的北匈奴國師呼倫,根據漢匈兩國形勢,制定了宏大的“牧馬中州”策,並稱之爲“死而求生”之策。而在這一計劃中,地處高原的西羌各國,則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呼倫是須卜氏王子,實質是漢人。當年,匈奴人寇掠雲中郡,須卜氏部落萬騎長鬚卜圖殺了漢人司馬全家,將其只有二歲的小兒擄走,並收爲養子,取名呼倫。

長大後的呼倫成爲巫師,因長於謀略而被蒲奴單于拜爲國師。爲掌握大漢情況,他長期潛伏在大漢腹地,漢朝在劉莊的治理下欣欣向榮,讓他焦心如焚。經過長期思考後,他強烈建議蒲奴單于,趁漢朝舉國忙於即將開工的治河工程之機,北匈奴舉國南下,與大漢決一死戰!

第十七章 蒲犁鎖鑰第二章 頑強不息第三章 救婢立威第七章 羊同古國第十八章 馮菟被截第十章 張網以待第二十九章 一營惡魔第四十三章 列侯葬禮第十三章 被困沙窩第十一章 迷霧重重第二章 王者斧鉞第二十四章 橫掃千軍第四十二章 帝哭竇府第四十二章 畫策事漢第二十七章 當廷雜考第二十八章 涼州大營第十一章 舉國動盪第十一章 鐵血雄師第三十七章 致命節點第三十三章 風波驟起第八章 烏夜有啼第六章 相思最苦第九章 威服於闐第二十二章 溫宿易主第十五章 重建都護第十七章 弱兵造勢第十五章 羊狼對決第四十六章 妒火中燒第三十三章 再決勝負第二十六章 烏壘遺恨第二十三章 慎之又慎第一章 突出重圍第六章 君胡不歸第十一章 二下伊吾第二章 漢宮暗潮第七章 順藤摸瓜第三十五章 得隴望蜀第八章 洞中歷險第二十七章 血戰孤城第十六章 蘭臺書傭第二十三章 羣狼畢至第十七章 弱兵造勢第三十三章 橫空出世第一章 艱難抉擇第一章 玉門定策第十九章 烽煙四起第二章 江湖盛事第二章 多事之秋第十四章 郅屠水畔第二十七章 班昭出嫁第十二章 解憂之後第四章 染指隴右第十二章 危急關頭第九章 夢中訣別第二十一章 驚弓之鳥第二十五章 秋風自憐第二十七章 噩耗慟天第三十六章 父女論戰第六章 絕域孤城第十三章 對決死士第十四章 絕境生存第三十章 兵陷絕境第四十二章 那是座山第二十五章 兵行險招第九章 無雷降魔第十二章 解憂之後第九章 威服於闐第二十三章 兩城投敵第五章 焚燬糧營第一章 驟遇宋母第十六章 胡茄響處第三章 仙人指路第十二章 重椎金微第二十一章 少裝可憐第二十章 閣間夜謀第二十七章 噩耗慟天第二十七章 噩耗慟天第十九章 因敵於糧第二十五章 柳中詐降第三章 巔峰論劍第二十五章 果斷出手第二十五章 一端累金第十章 落難貴族第六章 市井人生第二章 夫行千里第二十二章 亡國孤兒第二十四章 莫非爲難第二十七章 南山羌族第二十一章 劇變前夜第一章 風瀟瀟兮第二十六章 烏壘遺恨第二十章 家有才女第十九章 懿侯後人第十一章 華山遇襲第十七章 蒲犁鎖鑰第十八章 引敵入甕第二十七章 除惡務盡第十一章 一夥強人第十三章 對決死士第二十四章 焚姑墨倉
第十七章 蒲犁鎖鑰第二章 頑強不息第三章 救婢立威第七章 羊同古國第十八章 馮菟被截第十章 張網以待第二十九章 一營惡魔第四十三章 列侯葬禮第十三章 被困沙窩第十一章 迷霧重重第二章 王者斧鉞第二十四章 橫掃千軍第四十二章 帝哭竇府第四十二章 畫策事漢第二十七章 當廷雜考第二十八章 涼州大營第十一章 舉國動盪第十一章 鐵血雄師第三十七章 致命節點第三十三章 風波驟起第八章 烏夜有啼第六章 相思最苦第九章 威服於闐第二十二章 溫宿易主第十五章 重建都護第十七章 弱兵造勢第十五章 羊狼對決第四十六章 妒火中燒第三十三章 再決勝負第二十六章 烏壘遺恨第二十三章 慎之又慎第一章 突出重圍第六章 君胡不歸第十一章 二下伊吾第二章 漢宮暗潮第七章 順藤摸瓜第三十五章 得隴望蜀第八章 洞中歷險第二十七章 血戰孤城第十六章 蘭臺書傭第二十三章 羣狼畢至第十七章 弱兵造勢第三十三章 橫空出世第一章 艱難抉擇第一章 玉門定策第十九章 烽煙四起第二章 江湖盛事第二章 多事之秋第十四章 郅屠水畔第二十七章 班昭出嫁第十二章 解憂之後第四章 染指隴右第十二章 危急關頭第九章 夢中訣別第二十一章 驚弓之鳥第二十五章 秋風自憐第二十七章 噩耗慟天第三十六章 父女論戰第六章 絕域孤城第十三章 對決死士第十四章 絕境生存第三十章 兵陷絕境第四十二章 那是座山第二十五章 兵行險招第九章 無雷降魔第十二章 解憂之後第九章 威服於闐第二十三章 兩城投敵第五章 焚燬糧營第一章 驟遇宋母第十六章 胡茄響處第三章 仙人指路第十二章 重椎金微第二十一章 少裝可憐第二十章 閣間夜謀第二十七章 噩耗慟天第二十七章 噩耗慟天第十九章 因敵於糧第二十五章 柳中詐降第三章 巔峰論劍第二十五章 果斷出手第二十五章 一端累金第十章 落難貴族第六章 市井人生第二章 夫行千里第二十二章 亡國孤兒第二十四章 莫非爲難第二十七章 南山羌族第二十一章 劇變前夜第一章 風瀟瀟兮第二十六章 烏壘遺恨第二十章 家有才女第十九章 懿侯後人第十一章 華山遇襲第十七章 蒲犁鎖鑰第十八章 引敵入甕第二十七章 除惡務盡第十一章 一夥強人第十三章 對決死士第二十四章 焚姑墨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