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秋風自憐

漢宮南、北兩宮之間,以有屋頂覆蓋的複道連接,南北長七裡。複道並列三條,中間一條,是皇帝專用的御道,兩側是臣僚、侍者走的道。每隔十步設一衛士,側立兩廂,十分威武。南宮的北門與北宮的南門兩闕相對,“兩宮遙相望,雙闕百餘尺”。

整個宮城,平面狀如一個大大的“呂”字形。

南北宮城均有四座同向同名的闕門,門兩側有望樓爲朱雀門,東爲蒼龍門,北爲玄武門,西爲白虎門。南宮的玄武門與北宮的朱雀門以複道相連,南宮朱雀門作爲皇宮的南正門與平城門相通,並直達城外。其中,朱雀門最爲尊貴神聖,建築巍峨壯觀,皇帝出入多經此門。

北時的北宮正在緊張的施工中,除德陽大殿已經啓用,其餘各殿按照南宮形制,正在緊張施工。南宮建築佈局整齊有序,宮殿樓閣鱗次櫛比,仍是皇帝、嬪妃居住之所及內廷所在地。

南宮的主體宮殿坐落在南北中軸線上,自北而南依次爲司馬門、端門、卻非門、卻非殿、章華門、崇德殿、中德殿、千秋萬歲殿和平朔殿。

中軸線東西側各有兩排對稱的宮殿建築。西側兩排自南而北依次排列。東排爲鴻德門、明光殿、宣室殿、承福殿、嘉德門、嘉德殿、玉堂殿、宣德殿、建德殿;西排爲雲臺殿、顯親殿、含章殿、楊安殿、雲臺、蘭臺、阿閣、長秋宮、西宮。

東側兩排,西排爲金馬殿、銅馬殿、敬法殿、章德殿、樂成門、樂成殿、溫德殿和東宮;東排爲侍中廬、清涼殿、鳳凰殿、黃龍殿、壽安殿、竹殿、承風殿和東觀。中軸線兩側的四排宮殿與中軸線平行,使中軸線上的建築更加突出和威嚴。每座宮殿建築的前後左右,都有直道與其他宮殿相通。

蘭臺,是東漢帝國的中央檔案、典籍庫,是當時名儒奉詔著述的地方,典藏最爲豐富。當時,與班固同爲蘭臺史官的還有睢陽令陳宗、長陵令尹敏、司隸從事孟異,以及劉復、楊終、傅毅、賈逵、孔僖等人,個頂個都是當時名貫雒陽的大儒。

皇宮深似海,六叔鄧訓早不知去向,班固離開典藏室後,鄧堯一個人戰戰兢兢地從典架上拿下一卷卷由黃絹包着的帛書。

由於年代久遠,包裹典籍的宮絹已經變得古色古香,可慢慢揭開黃絹,《秋風賦》、《自傷賦》、《搗素賦》、《怨歌行》等詞賦作品,和《枝頭愁秋圖》等畫作,一一呈現在她眼前。

班婕妤那揮灑自如、雋永靈秀的墨跡,就彷彿剛剛揮毫寫就一般,令鄧堯驚歎不已,更讓她迅速沉浸在曠世才女愴然幽怨的詞賦和字畫世界裡。

她含淚抄錄了班婕妤的《秋風賦》,悲憤之情難以言表,雙眼被淚所蒙。她看着班婕妤娟秀的真跡,彷彿從字裡行間看到一代才女悲愴悽然的人生。她淚如泉涌,悲憤難抑,便信手推開窗扇。然而,淚眼朦朧中,窗外軒內景象,和“颯”、“颯”令人心顫的聲響,又讓她爲之一怔。

蘭臺和南宮內其它各殿一樣,都是前堂後居格局。大殿的前半部爲大堂,後半部爲寢室、書房、起居室、畫苑等居室。殿後院牆內會有龐大的軒、苑、亭、榭等附屬建築,松竹掩映,假山怪石,小橋流水,鳥鳴魚翔淺,初夏秋冬景色各異,環境極其幽靜。

典藏室窗外便是一竹軒,地面遍佈菊黃翠綠,亭臺樓榭,秀水環饒,曲徑通幽。這裡是蘭臺內這些書蟲們幹活累了的時候,信步小憩的地方。已經是仲秋天氣,宮城中的槐樹和梧桐樹開始落葉,好似深秋情景。萬物蕭颯,軒內已落滿紅葉,但亭臺樓榭間,依然竹影婆娑,竹葉殼殼墜落,聲聲入耳。

此刻,軒內一人,身長九尺,虎頸燕顏,手持一柄寒光閃閃的重劍,正在落葉上舞“劍”。但見此人身輕似燕,在假山、怪石、女牆、亭榭之間翻越騰挪,身到劍到。軒內風蕭聲寒,一團“劍”影,“颯颯”的破空聲,彷彿勢掃千軍。“寶劍”過處,枯葉紛飛,如狂霧紛起,驚心動魄!

“真偉丈夫也!”鄧堯看得癡了,竟然驚歎出聲。生在豪門世族,見多了披金佩玉的豪強子孫、紈絝子弟,看夠了風流倜儻、自作多情的世家公子們,眼前景象不免令她耳目一新,爲之一振。

忽一陣秋涼冷風吹進典庫,她不禁打了一個寒顫,趕緊掩上窗扉。

又信手拿起一幅黃色書絹,隨便展開一看,原來是《自悼賦》,黃色的裹絹上蘭臺的令史們還特意註明是班婕妤手筆。《自悼賦》早已流傳於世,她能熟誦,然班婕妤的這件手跡,彌足珍貴,她可是第一次見到。

此時,想象才女當年寫此賦時悽苦心境,一筆一畫,其間似有淚跡,不禁悲從中來,吟誦中感同身受,顧影自憐,早已啜泣成聲:

“承祖考之遺德兮,何性命之淑靈。

登薄軀於宮闕兮,充下陳爲後庭。

每寤寐而累息兮,申佩離以自思。

陳女圖以鏡監兮,顧女史而問詩……”

軒內舞“劍”之人恰是班超,他抄書時久,實在煩不勝煩,便猛地扔下小毫,提着重鐗忿然移步至軒內,帶着憤慨開始舞鐗。衆書蟲們知他又在白日作夢,又要去摧殘一番花草,便俱搖首暗暗恥笑。

衆書傭之所以笑他,原來還有一典故。

班超到蘭臺當書傭後,日復一日伏案揮毫,案牘勞累,讓他身心俱疲。勇冠天下,卻不得不當一個書傭,終於讓忍無可忍。有一天,他猛地擲筆於地,憤然悲鳴道,“大丈夫無它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硯閒乎?”

衆令史、書傭們聞之,都面露嘲笑之意,班超怒視衆人,昂然叱道,“一羣凡夫俗子,豈能知壯士之志向襟懷哉?!”

班超開罪衆人,受到班固、尹敏斥責。所謂文人相輕,蘭臺令史楊終素與班固不和,他對漢明帝和御史中丞薛大人偏愛班固早就恨之入骨。此時見小小的書傭班超也猖狂不已,便忿然將狀一五一十告到薛大人處:

“大人,蘭臺乃教化之地。昔曲沃代翼,致禮崩樂壞,爲天下大亂始。今小書傭咆哮蘭臺,尤焚琴煮鶴,其行當罰,其心當誅!”

第五章 周公夢尋第三十三章 再決勝負第三十八章 夜回安陵第十五章 爲老不尊第十七章 血海深仇第三十一章 遠古時代第二十六集 閃擊西城第六章 絕域孤城第十三章 班勇出世2第十五章 分離最苦第二章 劫後餘生第十二章 重椎金微第四十章 一門三將第十八章 夫要遠行第九章 羌胡謀漢第十二章 背劍農夫第四十一章 竇融仙逝第二十三章 初識麥香第三十四章 英雄相惜第十章 又愛又恨第一章 殺心頓起第八章 崑崙寶地第二十二章 兵行險道第二十章 治疏勒策第二十九章 一營惡魔第十八章 且戰且走第十四章 雨中愁悵第八章 西羌使者第三章 玉門重地第五章 兵出高平第十一章 舉國動盪第十章 慘絕血戰第十五章 羊狼對決第十三章 黎弇自刎第三章 馭人之術第一章 突出重圍第十五章 大難之後第十五章 廢除私刑第六章 絕域孤城第十七章 通風報信第十三章 高原武士第十九章 乙卯丙辰第七章 天折將星2第二十一章 事戒不虞第十章 狼行千里第十章 高舉上坐第二十一章 封地桎梏第二十六章 殺出血路第四章 明帝駕崩第二十一章 撥開迷霧第九章 西山激戰第二章 樓蘭驚變第十八章 謀刺班超第六章 雷霆之怒第一章 馬氏驕奢第二十四章 遠襲尉頭第二十一章 抽薪之策第十七章 兄弟鬩牆第二十八章 空手奪刃第十九章 金童玉女第二十三章 漢家神箭第二十一章 未雨綢繆第十章 飢餐虜肉第三十三章 橫空出世第十二章 又愛又恨第二十三章 老謀深算第三十章 三生石下第二十二章 大禍將臨第三十三章 再決勝負第二十五章 柳中詐降第二十章 陰陽相濟第二十八章 四姬可食第二十四章 大氣磅礴第四章 寺院鐘聲第七章 拜井得泉第十二章 又愛又恨第二十五章 滿覆虛欹第八章 朝會辯罪第九章 暗夜殺手第二十九章 活色生香第四十三章 暗夜定策第十五章 圍殺斥侯第二十三章 天總瞎眼第四章 血祭英烈第十七章 弱兵造勢第十六章 納履決踵第二十五章 公開南下第二十一章 驚弓之鳥第二十二章 大戰之前第三十五章 班妤山下第三十九章 秋曹被囚第二十三章 千鈞一髮第十五章 爲老不尊第十章 借勢挖奸第五章 一個理由第十一章 女中豪傑第二十八章 寒外風情第一章 玉門定策第十五章 帝薨南宮第十五章 三徵車師
第五章 周公夢尋第三十三章 再決勝負第三十八章 夜回安陵第十五章 爲老不尊第十七章 血海深仇第三十一章 遠古時代第二十六集 閃擊西城第六章 絕域孤城第十三章 班勇出世2第十五章 分離最苦第二章 劫後餘生第十二章 重椎金微第四十章 一門三將第十八章 夫要遠行第九章 羌胡謀漢第十二章 背劍農夫第四十一章 竇融仙逝第二十三章 初識麥香第三十四章 英雄相惜第十章 又愛又恨第一章 殺心頓起第八章 崑崙寶地第二十二章 兵行險道第二十章 治疏勒策第二十九章 一營惡魔第十八章 且戰且走第十四章 雨中愁悵第八章 西羌使者第三章 玉門重地第五章 兵出高平第十一章 舉國動盪第十章 慘絕血戰第十五章 羊狼對決第十三章 黎弇自刎第三章 馭人之術第一章 突出重圍第十五章 大難之後第十五章 廢除私刑第六章 絕域孤城第十七章 通風報信第十三章 高原武士第十九章 乙卯丙辰第七章 天折將星2第二十一章 事戒不虞第十章 狼行千里第十章 高舉上坐第二十一章 封地桎梏第二十六章 殺出血路第四章 明帝駕崩第二十一章 撥開迷霧第九章 西山激戰第二章 樓蘭驚變第十八章 謀刺班超第六章 雷霆之怒第一章 馬氏驕奢第二十四章 遠襲尉頭第二十一章 抽薪之策第十七章 兄弟鬩牆第二十八章 空手奪刃第十九章 金童玉女第二十三章 漢家神箭第二十一章 未雨綢繆第十章 飢餐虜肉第三十三章 橫空出世第十二章 又愛又恨第二十三章 老謀深算第三十章 三生石下第二十二章 大禍將臨第三十三章 再決勝負第二十五章 柳中詐降第二十章 陰陽相濟第二十八章 四姬可食第二十四章 大氣磅礴第四章 寺院鐘聲第七章 拜井得泉第十二章 又愛又恨第二十五章 滿覆虛欹第八章 朝會辯罪第九章 暗夜殺手第二十九章 活色生香第四十三章 暗夜定策第十五章 圍殺斥侯第二十三章 天總瞎眼第四章 血祭英烈第十七章 弱兵造勢第十六章 納履決踵第二十五章 公開南下第二十一章 驚弓之鳥第二十二章 大戰之前第三十五章 班妤山下第三十九章 秋曹被囚第二十三章 千鈞一髮第十五章 爲老不尊第十章 借勢挖奸第五章 一個理由第十一章 女中豪傑第二十八章 寒外風情第一章 玉門定策第十五章 帝薨南宮第十五章 三徵車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