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帝求良將

渠耆返回姑藏城後,權魚兒、丘陽前去勞軍,當然也想討回戰馬。以兩千人剿滅叛羌萬餘人,渠耆正豪氣干雲,二人相見,他卻再不提還馬的事兒,“當年仲升別部在白山以兩千人戰呼衍王萬人,今吾以兩千武威兵戰叛羌萬人,渠耆雖老,猶能爲朝廷出征哉!”

南呼衍部虎狼之師,叛羌不過烏合之衆,豈能相提並論?權魚兒心裡不悅,但這話不能說出口。只聽渠耆還在訴苦,說西域于闐國、焉耆國、烏孫國都產馬,有仗打班超便不會缺馬,也只有他這個武威太守,一匹戰馬難倒英雄漢!

其實,渠耆出逄義山一戰,僅繳獲戰馬就三千餘匹,他當即派人全部南送漢軍隴右前線臨羌城,交給護羌校尉傅育、副護羌校尉渠莫,卻扣下權氏三百烏孫馬。

權魚兒心裡腹誹,汝還不是想着汝弟渠莫,但她沒有揭穿。三百匹優良戰馬加馬鞍籠頭,按照當時行情,就是按照友情價最低也需千五百萬錢,隴右商道已通,這五百戰馬出得值!

……

漢章帝建初二年(公元77年)七月六日傍晚,雒陽城。

這一年雒陽南郊麥粟大熟,雨水調和,現在田野里人們正在搶種秋粟。“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有人勞作中呤唱着情歌。

說起來,這雒陽南郊可是個著名的地方,周時曾經被稱爲周南。《詩經·國風》的開篇之作《關雎》,就是描寫雒陽南郊雎鳥合鳴、年輕男女相依相戀的美好愛情故事。

正在這時,西方的地平線上一團塵煙騰起,官道上漸漸出現四名身穿黃色驛衣的驛卒身影,他們衝出漢函谷關,由遠而近,正在塵煙瀰漫中急馳而來。

馬蹄噠噠聲急,官道兩邊田地中戴着斗笠的吏民們都停下手中的活兒,有的拉過肩頭麻巾揩着臉上、脖子上的汗,戰戰兢兢地看着驛卒飛馳的身影。隴右和河東羌人盡反,遍地銷煙,舉國震動,他們不知道又是哪裡報急!

“五百里加急,于闐大捷,班司馬破敵三萬!”

“五百里加急,于闐大捷,漢使團斬首三千級……”

兩個驛吏風馳電掣,急馳而過,沙土路上捲起塵煙陣陣。四條正在樹蔭下乘涼的黑色土狗,興奮地跟着驛馬奔跑了一段,再拖着長長的紅舌頭興沖沖地返了回來。

原來西域漢軍又打了大勝仗!

聽清了驛吏的呼號,吏民們先是愣了一下,先還以爲是隴右高原來的消息呢,驟聞西域捷報便迅速歡欣若狂,不少人甚至熱淚盈眶。近一年來,隴右銷煙瀰漫,戰爭的陰雲籠罩着漢帝國各郡國。此時傳來西域捷報,漢軍在萬里之遙的西域打了勝仗,人們不禁奔走相告,擊掌相慶,所有人心頭的陰霾都一掃而空。

人們官道上車馬、行人趕緊讓開道,驛卒衝過雒水橋,奔進平城門。城頭上巍峨的譙樓下,禁卒奔向戰鼓,於是得勝鼓在這個詩樣的傍晚驟然“咚咚”敲響了,旋即雒陽城十二個城門上的得勝鼓次第敲響!

銅駝街上驛吏的嘶啞呼號通告,將喜訊迅速傳遍一間間商號和街道兩邊川流不息、熙熙攘攘的車馬行人,傳遍一個個街巷。很快,各條街道的商號和各宅院的門檐下,都掛上了紅燈籠。遠遠近近的爆竹聲、甩鞭聲交替響起,不一會帝都便變成了歡樂的海洋,雒陽城洋溢在西域漢軍捷報的喜悅裡!

漢宮北宮的章德殿御書房內,劉炟與三公、尚書令與尚書檯的衆官剛剛吃過哺膳,萱貴人親自帶着宮女們將食具撤了下去,君臣飲着膳後茶,已開始商議出征隴右的人選。這頓哺食是萱貴人親自點的食譜,衆人吃得香,吃得舒心,令憂國憂民的幾位老臣意猶未盡。

穀雨那天,天上陰雲籠罩,澇災陰雲瀰漫着京城周邊的司隸各郡,鼓樂聲中,劉炟帶着三公九卿駕臨雒陽南郊明堂,晨前登壇祭天。真是人勤奮天幫忙,到了晌前天上滾滾烏雲突然一掃而空,剎那間紅日當頭、熱灼炎炎,大地上熱風翻卷麥浪起伏。皇帝下地到南郊麥田,開了第一鐮,舉國夏收迅速展開。

關中大旱,可國內其餘各郡國今年卻夏季大熟。僅僅幾天後,河南尹袁安欣然報喜,新麥大部歸倉,京畿各郡縣五穀豐登,粟價迴歸正常。南方各州郡、各封國,徐豫青兗和司隸、河東、上黨等各郡國,也都相斷傳來喜訊,豐年麥稔,谷價下滑,國泰民安!

老太傅趙熹與三公年事已高,牙口鬆動,已食不得硬物。萱貴人心細,令太監劉喜坐陣關照膳房,妥爲照顧,讓這舉國豐稔喜氣又瀰漫着中樞,感染到三公和臺閣每一個人。

漢宮厲行簡樸,今天哺食無酒,菜也只有三樣,分別是醬煨豆箕豚鮮、青菜油濺燜腐(注:即煎豆腐)、清煎雒水小鮮(注:煎小魚),清淡簡省,季節美食。主食卻不簡單,萱貴人上的是綿香酥嫩的綿餅(注:即發麪餅),今年新麥磨的細面,鬆軟可口,麥香撲鼻,美人嫩膚般白白淨淨。

劉炟登基後,天公就一直不作美,兩年時間內七州郡國大旱,物價飛漲,樑米(注:優質小米)每石過了四百錢,慄米和麥每石過了三百錢,比永平年間漲了整整幾倍,那兩年賑災是朝廷第一要務。可去年秋熟,民安樂業,今年又是豐年,糧價已經大幅下降,讓這些輔國重臣怎麼能不倍感欣慰。

雖然這局面來之不易,君臣同喜,但劉炟內心深處還是很壓抑。

整整幾個月了,他與太后母子之間的爭折已經演變成激烈的口頭官司。劉炟欲應太僕、宗正各府衙之請給諸舅封爵,但太后性格剛烈,堅決反對,並不留餘地,屢次直接下詔通告全國,公開斥責兒子劉炟,幾近傷了母子感情!

比皇家母子之爭更令國人憂心的是隴右戰爭,朝廷已確定對高原用兵。可整整兩個月過去了,太尉牟融親自籌劃、調度,北軍各營已經整補完畢,各地參戰的郡兵也都已經確定。三輔以京兆尹鄭衆大人爲首,各郡積射士集結,糧草、民夫也籌集完畢,萬事鹹備,可朝野這才發現,最大的問題卻沒一直懸而未決。

三萬大軍整裝待發,王師出征在即,可掛帥出征的統帥人選,朝廷卻遲遲沒有定下來!

膳後的御書房內,重臣們意見已經漸趨向一致。連原來反對竇固出征的司空第五倫現在都已經改口,同意仍由竇固領軍出征。該皇帝決斷了,可劉炟卻始終不表態,他背手看着縑圖說道,“隴右事變,雖到出征之時。然大鴻臚乃朝廷柱石,年事已高,朕不忍令其出征,此事勿再議!”

聖上斷然否定了衆重臣共議且封了口,令衆臣始料未及、面面相覷。此事容不得再拖延,牟融惴惴不安地道,“南夷雖降,可騎都尉劉萊現仍脫身不得,是否……”

趙熹斷然道,“不能,南事未息,大將出徵在外,非同小可。且臨陣換將,是爲大忌,斷然不可……”

牟融傻眼了,竇固不行,耿秉外任遼東,耿恭聖上又看不上,劉萊出征在外,這也不行,那也不可,他帶着氣對趙熹頂開牛,“既如此,老臣願掛帥領軍……”

話沒說完,平城門上的得勝鼓隱隱響了,繼而開陽門、宣陽門、津門等雒陽十二座城門一一敲響得勝鼓,雒陽城迅速變成歡樂的海洋。雖然衆臣處深宮之中,但喧天的咚咚聲、城內的爆竹的噼啪聲息息相聞。第五倫欣喜地道,“恭賀陛下!陛下,此定然是隴右戰報,護羌校尉傅育大勝羌人……”

劉炟也聽到了鼓聲和宮外爆竹聲,他興奮地返回御案後坐下,端起玉耳杯呷了一口酒。酒灑出了一點,沾溼了他的白袍,小太監劉喜、鄭衆趕緊想幫着擦拭,但被他擺手制止了。他長吁了一口氣,嘆道,“衆卿所薦得人,傅育果是將才!”

太傅帶頭,衆臣齊聲給劉炟賀喜。可就在此時,權倌拿着紫匣進來呈遞給尚書令鄭弘,並稟報道,“恭賀聖上,西域五百里加急,于闐大捷,班司馬破敵三萬,斬首二千級!”

“啊?!”

君臣都震驚不已,他們驚訝地看着權倌,以爲他說錯了。劉炟從案後站起,手指着權倌急問道,“汝再說一遍,不是隴右捷報?!”

~~~~~~~~~~~~~~~~~~~~~~~~~~~~~~~~~~~~~~

求收藏

第三章 尖山遇襲第三十四章 氣勢磅礴第四十三章 暗夜定策第九章 女王駕崩第十三章 初露崢嶸第十六章 絕境生機第六章 白山潰敗第十四章 馳援寧彌第二十五章 大勢已去第三十九章 認祖歸宗第十九章 救美之後第十章 風雪關城第五章 家國重託第三章 山雨欲來第十一章 天下大旱第十四章 雨中愁悵第二章 夫行千里第三十章 再埋禍端第八章 朝會辯罪第三十四章 砲擊羅晟第九章 女王駕崩第七章 歙渠脫險第十章 閉門思過第八章 重整河山第十六章 血腥立威第二十六章 生死邊緣第十二章 軍無戲言第九章 舉族活殉第二十一章 衣鉢相傳第十八章 招搖誨盜第二十章 紋金飾牌第三十六章 無功即過第二十一章 揮軍出關第十二章 軍無戲言第二十六章 北嶺告急第五章 焚燬糧營第二十五章 沁水公主第十三章 高原武士第十七章 驚天圖謀第十四章 風雨飄搖第三十七章 致命節點第六章 夏季血祭第六章 帝求良將第二十章 張網以待第十一章 迷霧重重第九章 女王駕崩第十一章 襲奪王城第八章 天折將星3第三十八章 犒賞勇將第八章 文星隕落第四章 暗度陳倉第二十三章 籌毠百年第二十九章 藏兵之地第二十四章 大氣磅礴第十章 狼行千里第十五章 氐池林氏第六章 戰略迂迴第二十四章 閃擊燕然第二十七章 人顱羽觴第九章 威服於闐第三十九章 泥淖花香第七章 狡兔三窟第四章 命中註定第十八章 楚地隱士第二十三章 漢家神箭第四章 冤家聚首第三十七章 婦公送喜第十五章 浮屠仁祠第十一章 竇妤進宮第二十七章 死亡名單第六章 絕域孤城第二十一章 衣鉢相傳第三章 再破石亀第二十章 紋金飾牌第二十四章 戰端再起第四十四章 竇氏傳人第三章 血腥洗禮第六章 血腥礪兵第五章 漫漫駝道第二十一章 事戒不虞第十七章 罪當火刑第十四章 現世報應第二十四章 運籌帷幄第七章 拜井得泉第三十四章 氣勢磅礴第三十章 雞飛狗跳第十三章 恩威並施第九章 推行新政第十六章 死士情懷第一章 艱難抉擇第四十七章 冰川奇遇第九章 狹路相逢第三章 不卑不亢第二十章 陰陽相濟第九章 煞費苦心第二十六章 秘襲古墓第一章 殺心頓起第十五章 大難之後第六章 死到臨頭
第三章 尖山遇襲第三十四章 氣勢磅礴第四十三章 暗夜定策第九章 女王駕崩第十三章 初露崢嶸第十六章 絕境生機第六章 白山潰敗第十四章 馳援寧彌第二十五章 大勢已去第三十九章 認祖歸宗第十九章 救美之後第十章 風雪關城第五章 家國重託第三章 山雨欲來第十一章 天下大旱第十四章 雨中愁悵第二章 夫行千里第三十章 再埋禍端第八章 朝會辯罪第三十四章 砲擊羅晟第九章 女王駕崩第七章 歙渠脫險第十章 閉門思過第八章 重整河山第十六章 血腥立威第二十六章 生死邊緣第十二章 軍無戲言第九章 舉族活殉第二十一章 衣鉢相傳第十八章 招搖誨盜第二十章 紋金飾牌第三十六章 無功即過第二十一章 揮軍出關第十二章 軍無戲言第二十六章 北嶺告急第五章 焚燬糧營第二十五章 沁水公主第十三章 高原武士第十七章 驚天圖謀第十四章 風雨飄搖第三十七章 致命節點第六章 夏季血祭第六章 帝求良將第二十章 張網以待第十一章 迷霧重重第九章 女王駕崩第十一章 襲奪王城第八章 天折將星3第三十八章 犒賞勇將第八章 文星隕落第四章 暗度陳倉第二十三章 籌毠百年第二十九章 藏兵之地第二十四章 大氣磅礴第十章 狼行千里第十五章 氐池林氏第六章 戰略迂迴第二十四章 閃擊燕然第二十七章 人顱羽觴第九章 威服於闐第三十九章 泥淖花香第七章 狡兔三窟第四章 命中註定第十八章 楚地隱士第二十三章 漢家神箭第四章 冤家聚首第三十七章 婦公送喜第十五章 浮屠仁祠第十一章 竇妤進宮第二十七章 死亡名單第六章 絕域孤城第二十一章 衣鉢相傳第三章 再破石亀第二十章 紋金飾牌第二十四章 戰端再起第四十四章 竇氏傳人第三章 血腥洗禮第六章 血腥礪兵第五章 漫漫駝道第二十一章 事戒不虞第十七章 罪當火刑第十四章 現世報應第二十四章 運籌帷幄第七章 拜井得泉第三十四章 氣勢磅礴第三十章 雞飛狗跳第十三章 恩威並施第九章 推行新政第十六章 死士情懷第一章 艱難抉擇第四十七章 冰川奇遇第九章 狹路相逢第三章 不卑不亢第二十章 陰陽相濟第九章 煞費苦心第二十六章 秘襲古墓第一章 殺心頓起第十五章 大難之後第六章 死到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