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會商大計

鄧堯所言,班超雖然身在太華山,北營中軍長史黃坫定期通過軍驛,將軍情及時通報於他,班超自然比鄧堯掌握得更多。只是楚王案影響如此深重,波及範圍如此之廣,對朝廷傷害如此之深,還是讓他震驚不已,始料未及!

原來,早在年初時,也就是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陰曆三月十七日,劉莊第三次下詔,“殊死以下罪犯,可以縑贖罪。”四月十五,謁者僕射耿秉第五次上奏章,再請朝廷發兵進討北匈奴。他開宗明義,在奏章中再一次鮮明提出自己的見解,“中國虛費,邊陲不寧,其患專在匈奴!”

耿秉是一個軍事家、戰略家,他的奏章,象一柄利劍刺中了劉莊心中的痛處。尤其是“中國虛費”四字,讓皇帝胸中隱隱生疼。

“十年啊,吾一直隱忍着,大漢帝國也一直隱忍着,現在國力已漸強,該有所作爲了!”雖然大漢已堪一戰,但劉莊沒有倉促出兵。他用整整三年時間,讓朝中衆臣和舉國吏民習慣戰爭氣氛。

班超三人進入雒陽時感受到的戰時氣氛,正是這三年精心運作的結果。三年造勢、奪勢,現在萬事鹹備,寶劍已經磨礪,該出鞘了!

五月初,耿秉再次上書朝廷請求攻打北匈奴後,這也是耿秉十五年來的第六次上書。這一次與以往一樣,劉莊對耿秉愈加器重,但對耿秉所上奏章,卻不置一詞。陰曆五月端陽節後,劉莊突然拜耿秉爲謁者僕射,“召詣省闥,問前後所上便宜方略。”“每公卿會議,常引秉上殿,訪以邊事,多簡帝心。”

耿秉上書的次日,虎賁中郎將竇固便稟報北軍士卒已經訓成,隨時聽令北征!於是,劉莊當天就下詔,令竇固、耿秉和太僕祭肜、虎賁中郎將馬廖、下博侯劉張、好畤侯耿忠、郎中鄧訓等人,在北宮德陽大殿,開始共同會商出征漠北大計。

漢匈兩國都在悄悄備戰,兩國吏民都清楚得很,這一戰已經到了攤牌的時候了。正如當年竇融臨終前在奏章中所言一樣,連年漠北蝗災、旱災,牛羊死傷無數。除白山之呼衍部外,其餘各部損失慘重,已經十分羸弱。雄心勃勃,秣馬厲兵,曾一再想與大漢一決雌雄、爭奪天下的蒲奴單于,遭遇了蒼天懲罰。

漢朝已經數十年沒有大規模對外用兵,而匈奴從南匈奴、鮮卑、烏桓小戰一直不斷。這一仗到底會打成怎樣,劉莊心裡並沒有底。漢國力強過北匈奴,但北匈奴卻得盡地利。當年孝武大帝遠征漠北,雖重創匈奴,但也耗盡國庫,撼動國本,到晚年時,漢武大帝不得不下罪已詔,讓全國休養生息,教訓何其慘痛、深刻!

故而,劉莊給竇固等幾位大臣出了一道難題,那就是,既要確保北征勝利,重創北匈奴。又要不動國本,無傷國力!

這是漢帝國最高級別的軍事會議,會議地點即選在偌大的德陽殿朝堂。這既便於皇帝可以隨時參與,又爲了保密。而參加這次會議的人選,除竇固、耿秉、耿忠和鄧訓四位強人,其餘三位也都是漢帝國響噹噹的大人物。

太僕祭肜,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拜遼東太守。時匈奴、烏桓、鮮卑多次入塞騷擾,祭肜在遼東二十八年,諸夷震驚歸降,祭肜名震塞外。西從武威,東到玄菟及樂浪,烏桓、鮮卑都來歸順,北塞近三十年再無戰亂。

虎賁中郎將馬廖,乃大漢伏波將軍馬援長子,明德馬皇后長兄,官拜羽林左監。下博侯劉張,乃光武帝劉秀之兄劉縯嫡孫,齊煬王劉石之弟,大漢帝國名將,一直鎮守着塞北邊陲。

找到一條在不傷筋動骨、不動搖國本的情況下,確保擊敗北匈奴帝國的可靠之策,這確實是一道難題。但在這幾位大人物面前,再大的難題也會迎刃而解。

早在永平十二年(公元70年)五月,當時北匈奴“國師”曾精心設計了“使節案”,栽贓竇固勾連北匈奴。此案當時即震動朝野,數十名列侯、功臣之後、朝廷重臣一齊參了竇固一本,差點除去竇固這個漢軍主將。而就在那個風雨飄搖的五月,竇固便在北軍大營內定下“斷足傾鼎”國策!

當時他算定,只要派一將率萬餘漢軍精兵出擊涿邪山北匈奴皋林部,他再自握有五千精兵並輔以胡騎萬餘,自莫賀延磧大沙漠隱秘出白山,定可先破北匈奴白山呼衍部,再破左鹿蠡王部,然後奪取車師前後國,在伊吾和車師建據點,設戊已校尉府,進而將爲全面奪取西域奠定勝勢!

左賢王優留、白山呼衍部和燕然山左鹿蠡王部、單于本部,這三支力量是支撐北匈奴這隻邪惡大鼎的三隻足。斬斷其最重要一足,則此鼎必傾!

絕秘會商數日,“斷足傾鼎”國策進一步完善了起來,將帥們統一了意見。鄧訓是皇帝身邊的人,他及時通報會商進展,於是劉莊參加了會議。戰略家耿秉作爲出征北匈奴的主戰派代表,將會商結果向皇帝進行了稟報:

“皇上,臣等會商以爲,昔匈奴有衆部落相助,勢力強大,蠻族多依附。故武帝徵河西、漠北,始置武威、酒泉、張掖、敦煌四郡,收居延、朔方後,匈奴失漠南富饒牧場和養兵之地,羌、胡關係已絕,且西域依附漢朝。故呼韓邪單于(注:即南匈奴單于比)歸屬大漢,乃爲當時情勢所趨。”

“今北匈奴退居漠北,南與南匈奴、東與東胡爭持不決,北有丁零,亦表面臣服。北匈奴困於漠北,且連年旱災、蝗災,牛羊死亡無數,但仍有生口數十萬,能戰之兵十數萬人。以漢軍之力,雖舉國而上,因漠北地域廣大,未必能尋單于一戰。即便能與戰且敗其兵,然亦不足以滅其國!”

“今匈奴能與漢抗衡者,惟據有西域之白山呼衍部。與其勞師遠征,不如斷西域之給,即欲滅匈奴必先取西域。故竇將軍定‘斷足傾鼎’國策,臣等會商多日,以爲此策爲上上之選。具體方略爲,以漢軍一部隱秘出西域,攻白山,取伊吾,下車師,並遣使者使烏孫等國,再斷匈奴右臂。北匈奴左臂即斷,則吾可徑取西域,且漠北大門已洞開……”

第十六章 風雪孤城第十二章 重椎金微第四十五章 醉生夢死第二十章 張網以待第二十四章 最後通牒第二十三章 再陷詔獄第二十三章 奔襲石城第十章 魂歸安陵第二十五章 雪上加霜第十七章 弱兵造勢第二十三章 屯田伊循第三章 賞罰分明第四十五章 夜宿風口第二十一章 三百英靈第十三章 池中潛龍第十二章 廷議辯決第三十九章 初見寒菸第二十二章 先折一將第二十二章 廷議對決第二十一章 初戰石亀第十一章 明察秋毫第十三章 初露崢嶸第八章 文星隕落第十二章 魚邸有危第二十章 張網以待第十一章 鄯善公主第一章 突出重圍第二十二章 先折一將第十八章 起兵大計第十七章 西山歷險第五章 正主來到第十一章 鐵血雄師第九章 蒲類王室第十五章 盟約分贓第二十九章 千年窨窟第一章 摧枯拉朽第四十章 將星墜落第十三章 初露崢嶸第二十章 重見天日第十九章 巧計疲敵第二十六章 兵敗羅谷第二十二章 百密一疏第十五章 崑崙有變第八章 元氣大傷第三十九章 欽賜司馬第三十五章 校場比武第三章 斷敵於糧第二十章 不速之客第十七章 蒲犁鎖鑰第二章 桃林之塞第十四章 土崩瓦解第十六章 死士情懷第十三章 焉澠現身第三十四章 耿忠激將第十二章 初見小宛第三十三章 伏擊援軍第五章 家國重託第三章 堅守伊吾第十三章 孝武陵前第二十三章 誅殺癡王第二十五章 果斷出手第十七章 弱兵造勢第一章 艱難抉擇第十七章 罪當火刑第十六章 納履決踵第四十六章 血洗官署第六章 恐怖記憶第二十五章 尚有一姊第二十章 孤軍北上第九章 千鈞一髮第十四章 現世報應第三十六章 成大事者第十七章 絕境逢生第十五章 重建都護第三章 堅守伊吾第五章 漫漫駝道第二十三章 羣狼畢至第三十五章 癡人說夢第二十二章 亡國孤兒第三十一章 帝幸三輔第九章 罰充蘭臺第七章 勢均力敵第三十四章 西池顱觴第四十一章 華塗趙統第二十八章 涼州大營第八章 城破時刻第九章 慘絕人寰第十五章 爲老不尊第二十一章 素狼一隻第十五章 擊破石舂第十六章 甲類秘傳第五章 痛下殺手第十七章 書蘅失言第二十四章 桑株古道第十章 直下車師第十二章 危急關頭第二十四章 遠襲尉頭第五章 崇尚強者
第十六章 風雪孤城第十二章 重椎金微第四十五章 醉生夢死第二十章 張網以待第二十四章 最後通牒第二十三章 再陷詔獄第二十三章 奔襲石城第十章 魂歸安陵第二十五章 雪上加霜第十七章 弱兵造勢第二十三章 屯田伊循第三章 賞罰分明第四十五章 夜宿風口第二十一章 三百英靈第十三章 池中潛龍第十二章 廷議辯決第三十九章 初見寒菸第二十二章 先折一將第二十二章 廷議對決第二十一章 初戰石亀第十一章 明察秋毫第十三章 初露崢嶸第八章 文星隕落第十二章 魚邸有危第二十章 張網以待第十一章 鄯善公主第一章 突出重圍第二十二章 先折一將第十八章 起兵大計第十七章 西山歷險第五章 正主來到第十一章 鐵血雄師第九章 蒲類王室第十五章 盟約分贓第二十九章 千年窨窟第一章 摧枯拉朽第四十章 將星墜落第十三章 初露崢嶸第二十章 重見天日第十九章 巧計疲敵第二十六章 兵敗羅谷第二十二章 百密一疏第十五章 崑崙有變第八章 元氣大傷第三十九章 欽賜司馬第三十五章 校場比武第三章 斷敵於糧第二十章 不速之客第十七章 蒲犁鎖鑰第二章 桃林之塞第十四章 土崩瓦解第十六章 死士情懷第十三章 焉澠現身第三十四章 耿忠激將第十二章 初見小宛第三十三章 伏擊援軍第五章 家國重託第三章 堅守伊吾第十三章 孝武陵前第二十三章 誅殺癡王第二十五章 果斷出手第十七章 弱兵造勢第一章 艱難抉擇第十七章 罪當火刑第十六章 納履決踵第四十六章 血洗官署第六章 恐怖記憶第二十五章 尚有一姊第二十章 孤軍北上第九章 千鈞一髮第十四章 現世報應第三十六章 成大事者第十七章 絕境逢生第十五章 重建都護第三章 堅守伊吾第五章 漫漫駝道第二十三章 羣狼畢至第三十五章 癡人說夢第二十二章 亡國孤兒第三十一章 帝幸三輔第九章 罰充蘭臺第七章 勢均力敵第三十四章 西池顱觴第四十一章 華塗趙統第二十八章 涼州大營第八章 城破時刻第九章 慘絕人寰第十五章 爲老不尊第二十一章 素狼一隻第十五章 擊破石舂第十六章 甲類秘傳第五章 痛下殺手第十七章 書蘅失言第二十四章 桑株古道第十章 直下車師第十二章 危急關頭第二十四章 遠襲尉頭第五章 崇尚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