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初戰石亀

……

這個不速之客便是崑崙女國的外交使團,他們的到來給動盪的于闐局勢又增加了新的變數!

蘇毗國的右千騎候濡洄加騎着戰馬,手持符節,帶着十一名隨從組成的蘇毗使團,歪歪扭扭、裝腔作勢、不可一世地來到城門前。城門下,于闐國的吏民、商隊的馬匹、車輛看到這一羣奇形怪狀的野人,便如躲瘟疫一般趕緊躲得遠遠的。

使節的到來是先禮後兵,往年崑崙女國開戰前總會派使節來知會!

使節及隨員披着長長的頭髮,按照等級,身穿虎、熊、豹、狼等獸皮衣,人人拖着一條馬尾般的長長尾巴,如羣獸遊行,耀武揚威。最吸人眼球的是數十頭體形龐大、神態憨厚的白色犛牛,每頭牛駝着兩個沉甸甸的荊條大簍子,卻悠然輕鬆、四平八穩、安步當車。

于闐國輔國侯瞿羅渥在城門下舉行歡迎儀式,瞿羅渥與使節濡洄加互致禮畢,二人並轡緩行進入西城館舍。安頓下來後,濡洄加便在瞿羅渥的陪同下,急匆匆地進入王宮進剛國王,遞交國書。

王國外有戰爭內有旱災,正是內外交困風雨飄搖之時,蘇毗女國獸兵又來湊熱鬧,衆臣義憤填膺,但國王廣德端坐在王座之上,處之若泰。濡洄加手持符節,昂然進入大殿,抱拳並單腳下跪施禮,“蘇毗國右千騎候濡洄加,奉小女王蘇陶耶之命特來求見大王。現有國書在此!”

“大使請起而說話!”廣德頷首還禮道。

瞿羅渥接過國書,雙手呈遞給國王廣德。廣德接過獸皮冊展開,只瞅了一眼,便驚問道,“戰書?!”

濡洄加緩緩起身,用中氣十足的語調說道,“稟報大王,小候將奉小女王令知會大王:‘秋日馬肥,正用兵時節也。特派使節奉獻白鹽三千斤,求換于闐國壯丁五百人!’”

“嘿嘿——”見廣德面露不悅,沉吟不語,濡洄加又囂張地補充道,“如於闐不送壯丁也行,秋冬時節再辛苦下山走一趟,自來取可也!”

“放肆!化外小國,不知教化——”左將軍訖耶和右將軍尉遲霸“當浪”一聲抽劍一半,又恨恨地嘣地一聲插回鞘內,尉遲霸怒喝道,“欺人太甚,果不怕于闐大軍斬下汝狗頭並踏平女族麼?!”

“嘿嘿——”濡洄加習慣地訕笑一聲,未理會兩位將軍和各位大臣們的憤怒,“五百嫌多,二百也行啊,不能再少了,真的不能再少了。小女王知于闐國正與莎車國開戰,故不送壯丁亦行,然請轉告漢使團,女王懇請漢使十一月初之前務必至崑崙仙山一行。本使暫回館舍,靜候佳音。告辭!”

說完,濡洄加抱拳行禮後,昂然退出王宮。

崑崙山巔、高原之上,僅出牛羊、青棵,蘇毗國最缺的是麥、慄等食物。但高原之上還是一座無窮無盡的寶藏,那潔白的鹽、黃燦燦的金子,似乎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這次只送白鹽,以往女國使節每次下山,送給於闐國的禮物除了鹽還有黃金。

望着濡洄加昂然離去,尉遲廣德一直隱忍着,就象被人打碎了顆牙齒悄然嚥了下去。這樣的冤枉氣每年都要受一兩次,強悍的蘇毗女國對山南各國攻伐、勒索無度,惟對大國於闐還算禮貌,每年都專程派來使者,而且都是“以貨易貨”,給足了面子。可對精絕、小宛、且末、戎盧、渠勒等小國,則乾脆是明火執仗地攻伐、強擄!

等濡洄加退出大堂,衆臣也都退出後,廣德回到自己的臥房。又推開了屏風後面隱藏的一扇小房門,裡面的密室房間夠大,堂中間立着兩個與真人大小一樣、穿着龜茲甲服和莎車甲服的木頭人。關上門,坐於案後越想越氣,便起身摘下牆上的彎刀,對着兩個木頭人“嘣嘣嘣”地砍殺了一頓,直到木屑橫飛,身上出了一身大汗,胸中的火才稍平順了些。

王妃南耶守在臥房內,這是他們夫妻的秘密,不能讓兒女、臣下知道!

弱國無外交,自呼衍獗擊破西城起,于闐國便陷入無邊的苦難之中。不管是面對莎車和北道諸國,還是崑崙女國,無不受盡屈辱。廣德爲了于闐不被分而食之不得不四面隱忍,委曲求全。他化解怒火的方式,便是一次次地擊殺這兩個代表北匈奴和莎車國的木頭人。

此刻他就將這木人當成了蘇毗女國的使者——那個狂妄的濡洄加!

……

蘇毗女族使團到了于闐的消息,遠在皮山州前線的班超當天便收到了廣德的驛報。但他和廣德感受不同,班超並不擔心崑崙女國對於闐國有什麼威脅,相反,他憂心忡忡,心懸到了半空,他判斷寒菸出使蘇毗國之行必然遇到了危險!

漢明帝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九月八日,石亀突然派小校來下了戰書,約定後日——也是九月十日,與于闐國兵決一死戰!

或許是這戰書本來就是寫給班超的,因爲這是用漢文隸書書寫的。或許是未戰先怯有點心虛,或許是想嚇退班超,石亀還在書中狂妄地揚言,“呼衍都尉自率多國大軍五萬人馬即至於闐,城破之時,玉石俱焚”,且“于闐國有能接吾三十合者,吾即退兵!”

班超禮遇了來使,他提筆在戰書上寫了一個隸書漢字“可”,然後便遣回使者!

兩軍已經攤牌,大戰便在後天。班超升帳宣佈了石亀的挑戰後,淳于薊即對即將到來的大戰做了部署。散帳後,大都尉休莫廣鵛回到自己營中,見麾下衆將都有畏懼之意,休莫廣鵛只得悄悄做好安排,以便此戰一旦戰敗,將盡可能讓于闐國衆將活着回去。不是懼戰,而是將來保衛西城,還得靠他們哪!

漢明帝永平十六(公元73年)陰曆九月十日,天颳大風,戈壁灘上風沙彌漫。朝食後,于闐國兵與莎車國兵傾巢而出,在西皮水西岸的戈壁上按約先後擺開了決戰陣勢。班超下於闐後硬着頭皮打的第一場生死大戰,正式拉開了帷幕!

北面是浩瀚的千里流沙,南面是崑崙山脈,腳下是無邊無際、亂石遍地的戈壁荒漠。于闐國兵剛在西皮水西岸的戈壁荒灘上列完騎兵陣形,莎車兵便也漫山遍野而來,雙方用弩箭射住對方陣角。

冷兵器時代,兩軍野戰最基本的戰爭形式是混戰。野戰的模式一般是“旅進旅退”,即大軍結陣進攻或結陣防守,撐過對方如蝗的矢石雨後,才真正接敵。接下來,便是兩軍混戰,直至對砍到分出勝負爲止!

但這一次由於石亀戰前對班超研究得太過透徹,他並未催軍掩殺混戰。他下的戰書便是要以勇力單挑,於是班超與石亀的第一次交戰,便成了極其少見的雙方將帥之間的勇力搏鬥!

呼嘯的風沙陣陣掠過,兩軍頂着風沙列陣完畢。班超麾下的三千于闐國兵均爲輕騎兵,他們沒有下馬列成強悍弓兵、弩兵和槍兵陣等能堅固防守的大陣。爲便於騎兵集團出戰,漢使團作爲班超的中軍位於中間,尉遲千的邊防營一千騎卒列陣在左側,大都尉休莫廣鵛麾下的兩千勁騎列陣在右側。

兩軍對壘,兵力弱的一方列出這樣的進攻陣形悖於常理,其實也是不得已而爲之。騎兵長於戰場衝殺、戰場機動,卻不利於防守,即便三千騎全部下馬結陣防守,如果石亀驟然揮動全軍來攻,于闐國三千騎在這空曠無垠的戈壁灘上無論如何也是守不住的!

對面大陣中的石亀站在大纛下,看着班超列出如此陣形心裡曾蠢蠢欲動過,差一點下令左軍、右軍的騎兵包抄攻掠。但最終他忍住了,並非所謂的戰書束縛了他,戰場之上能打贏便是王道。他之所以沒有破壞戰書約定,既是忌憚班超的騎兵衝殺之能,同時更對糧秣、草料不足的萬五千莎車國餓兵沒有信心。試想,如果打草驚蛇,班超迅速退入兩座堅營,想短時間內踏平兩座堅營絕非易事!

因此,莎車國兵有騎兵五千騎,步兵一萬餘人,擺出的卻是一個防守陣形。黑色的戰旗連天被野,前、後、左、右四軍,結成密不透風的巨大方陣,每軍從外至內,都由弓弩兵、長槍兵、騎兵結陣而成。而中軍則位於大陣中間,黑色大纛下的亂石崗上,便是統帥石亀的位置,中軍由千餘焉耆精騎和二千莎車國騎卒護衛。而大都尉悉志無屠的帥旗,也位於中軍。

班超在馬上看清石亀佈下的大陣,一絲憂慮便隱隱襲上心頭!

“守爲正着,寓攻於守——”尉遲仁悄然來到班超身後憂心忡忡地小聲提醒道,“大使,需防石亀左右兩翼騎兵出擊包抄,令吾無法全身而退……”

班超點點頭,尉遲仁又退回自己陣中,立於帥旗之下。

看着鋪天蓋地如烏雲一般的的莎車軍黑色戰旗和漫山遍野、密密匝匝的防守大陣,再看看已方可憐的三千人馬,漢使團中軍衆將面色也都十分嚴峻。以三千騎要擊破這重重疊疊的軍陣,簡直難於上青天!班超扭頭看一下左側的尉遲千的邊防營騎陣,士卒們持盾牌、長槍精神抖擻,戰馬不時甩尾打着噴嚏,發出“噗噗”聲響。可僅靠一張盾牌,這些騎卒身上僅着皮甲,想衝過矢石雨接近敵陣,則比上青天還難哪!

所謂慈不掌兵,此時也容不得班超多想,在隆隆的戰鼓聲中,一名莎車前鋒千騎長當先出戰,漢使團陣中軍侯華塗剛要持長矛出陣相迎,于闐國邊防軍陣中,小將尉遲千已經當先而出,持矛直馳兩陣之間接住交戰。

第九章 舉族活殉第五章 崇尚強者第三十四章 英雄相惜第二十二章 安得殉國第三十九章 河西往事第二十一章 執蠶養宮第三十八章 骨肉親情第四章 河西陣圖第二十九章 一營惡魔第十四章 王妃不語第三十三章 伏擊援軍第三十六章 成大事者第二十一章 大案驟發第七章 因愛生恨第十章 高舉上坐第六章 千古賢后第三章 召見王景第三十一章 客棧歷險第一章 馬氏驕奢第十一章 舉國動盪第十一章 告別祖塋第十九章 夤夜私會第十三章 孝武陵前第三十七章 功名上身第二十四章 應變之策第二十三章 天總瞎眼第十章 落難貴族第四十七章 大戰將起第十七章 通風報信第四十二章 孤身逃遁第十八章 單于南下第三十五章 校場比武第十九章 乾坤顛倒第二十七章 重返河西第三章 仙人指路第十八章 不速之客第六章 輕兵夜襲第五章 穀雨定策第二十四章 楊終發難第十八章 挫敗政變第五章 生死旅程第三章 不卑不亢第二十二章 司馬聖人第二十章 嫁狗隨狗第五章 北山來客第三十二章 借首一用第二十一章 驟臨城下第二十七章 十年一夢第三十七章 洞房花燭第二十三章 老謀深算第三十五章 別部副將第十二章 囂張漢使第十章 狼行千里第九章 罰充蘭臺第二十六章 千鈞一髮第十二章 哭祭孤俠第二十八章 四姬可食第十九章 悶殺死士第二章 漢宮暗潮第十一章 舉國動盪第二章 夫行千里第四十七章 大戰將起第二十五章 班彪教子第十一章 弱冠而孤第十章 飢餐虜肉第二十六章 蘭臺偶遇第十七章 謀取鄯善第十二章 斷崖喋血第四十一章 如虎添翼第二章 蒲類建國第十一章 義薄雲天第三十五章 人在絕境第十章 落難貴族第四十五章 狼性少年第四十五章 高臺拜將第二章 劫後餘生第十二章 逃過一劫第二十六章 連坐之法第十章 再撐一會第二十四章 應變之策第七章 天心難測第二十章 楨中危難第一章 驟遇宋母第十三章 死生相隨第十七章 弱兵造勢第十三章 人馬過刀第二十五章 大勢已去第十九章 乾坤顛倒第十章 觸及靈魂第十一章 二犬資敵第二十四章 運籌帷幄第四十三章 列侯葬禮第四章 御前大考第二十四章 牛刀小試第十九章 乾坤顛倒第十九章 蘭臺事發第三十九章 秋曹被囚第十一章 二下伊吾第三十八章 詣闕上書第三十二章 樓蘭綠洲
第九章 舉族活殉第五章 崇尚強者第三十四章 英雄相惜第二十二章 安得殉國第三十九章 河西往事第二十一章 執蠶養宮第三十八章 骨肉親情第四章 河西陣圖第二十九章 一營惡魔第十四章 王妃不語第三十三章 伏擊援軍第三十六章 成大事者第二十一章 大案驟發第七章 因愛生恨第十章 高舉上坐第六章 千古賢后第三章 召見王景第三十一章 客棧歷險第一章 馬氏驕奢第十一章 舉國動盪第十一章 告別祖塋第十九章 夤夜私會第十三章 孝武陵前第三十七章 功名上身第二十四章 應變之策第二十三章 天總瞎眼第十章 落難貴族第四十七章 大戰將起第十七章 通風報信第四十二章 孤身逃遁第十八章 單于南下第三十五章 校場比武第十九章 乾坤顛倒第二十七章 重返河西第三章 仙人指路第十八章 不速之客第六章 輕兵夜襲第五章 穀雨定策第二十四章 楊終發難第十八章 挫敗政變第五章 生死旅程第三章 不卑不亢第二十二章 司馬聖人第二十章 嫁狗隨狗第五章 北山來客第三十二章 借首一用第二十一章 驟臨城下第二十七章 十年一夢第三十七章 洞房花燭第二十三章 老謀深算第三十五章 別部副將第十二章 囂張漢使第十章 狼行千里第九章 罰充蘭臺第二十六章 千鈞一髮第十二章 哭祭孤俠第二十八章 四姬可食第十九章 悶殺死士第二章 漢宮暗潮第十一章 舉國動盪第二章 夫行千里第四十七章 大戰將起第二十五章 班彪教子第十一章 弱冠而孤第十章 飢餐虜肉第二十六章 蘭臺偶遇第十七章 謀取鄯善第十二章 斷崖喋血第四十一章 如虎添翼第二章 蒲類建國第十一章 義薄雲天第三十五章 人在絕境第十章 落難貴族第四十五章 狼性少年第四十五章 高臺拜將第二章 劫後餘生第十二章 逃過一劫第二十六章 連坐之法第十章 再撐一會第二十四章 應變之策第七章 天心難測第二十章 楨中危難第一章 驟遇宋母第十三章 死生相隨第十七章 弱兵造勢第十三章 人馬過刀第二十五章 大勢已去第十九章 乾坤顛倒第十章 觸及靈魂第十一章 二犬資敵第二十四章 運籌帷幄第四十三章 列侯葬禮第四章 御前大考第二十四章 牛刀小試第十九章 乾坤顛倒第十九章 蘭臺事發第三十九章 秋曹被囚第十一章 二下伊吾第三十八章 詣闕上書第三十二章 樓蘭綠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