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癡人說夢

此時,對漢廷來說,最重要的是通過司馬南這一線索,找到呼衍歷背後的那個人,進而剷除隱藏在漢朝腹地的北匈奴國師。因此,漢明帝與三公秘商後定計,決定收緊“繮繩”,逼司馬南露出馬腳。

五月末,漢明帝突然下詔,以讓司馬南專心練兵爲由,令侍中、司隸校尉部別駕從事秋曹取代司馬爲右扶風。由此,司馬南行右扶風事職權被剝奪,但仍爲副護羌校尉,節制雍營,專心主持練兵!

隗裡縣因是右扶風治所,因而也是三輔大縣,縣治人口數萬人,極其繁華。右扶風官署是一座龐大的高臺宮殿式木質建築,位於細柳路繁華地段,與護羌校尉府僅僅一街之隔。同樣在細柳街上,離右扶風官署約一里遠,還有一座鄯善貨棧,則是大商賈權魚的商業據點之一。

秋曹隱藏在三輔,有多個藏身之地。這個貨棧,也是他的棲身之地之一。此時,秋曹和權魚正在貨棧之中。華鬆派出的密使,以最快的速度,緊跟在都亭驛驛吏的後面,將皇帝的詔書送到秋曹的手中。接詔令後,秋曹和權魚兩人迅速明白了皇帝的用意,秋曹一刻也未耽擱,即刻走馬上任。

此刻在右扶風官署內,司馬南正和郡丞張望商討練兵事宜。張望原爲雍營長史,被司馬南舉薦爲郡丞。同時,司馬南又舉薦司馬鐵書,爲護羌校尉府長史。

司馬南身長丈二,年近五旬,長鬚飄逸,相貌魁偉。正事談完,司馬南端起案上爵一飲而盡,突然問道,“西邊和北邊,爲何還無動靜?”

張望道,“稟報大人,西邊無動靜。北邊來人,言近期國師將親臨三輔。吾擬將其安置在莊園,再與大人相見!”

就在這時,五部督郵曹掾吏敲門而進稟報道,“稟大人,皇上詔書到!”

司馬南迅速莊重地接詔書在手,折開紅紅的泥封,展開一看,瞬間一臉木然,長長的黑鬚竟然微微地顫抖起來。

張望見狀,趕緊拿起詔書一看,也愣了,“別駕從事……秋曹……大人,這?”

“哼!”司馬南卻拂袖而起,左右衣袖習慣性地凌空“啪啪”互相拍打一下,扭頭揚長而去!

此時,功曹史、五官掾吏、主記室史、諸曹書佐等官員也都一起走進來,帶着一臉張皇,看着郡丞張望。張望看着幾名部下,他們都是司馬南任命的官員,也都是他的鐵桿追隨者。司馬南已經離開右扶風府返回街對面的護羌校尉府,此時張望成爲他們的主心骨。

張望安慰衆人道,“天塌不下來,諸位靜待右扶風至。了不得,再回雍營!”衆人聽他這麼一說,這才定下心來。

就在這時,門吏高叫道,“右扶風駕到!”

聲音未落,身着太守冠服的秋曹,在八名司隸校尉部衛卒的護衛下,已經昂首挺胸、闊步進入右扶風官署大堂內。

府丞張望帶着衆掾吏一齊躬身抱拳致禮,“參見右扶風!”

“諸位請起!”秋曹走到堂內大案後坐定。新右扶風就算首次升堂了,張望趕緊將花名和庫冊遞上。功曹史、賊曹吏、五官掾吏、五部(東西南北中)督郵曹掾、主記室史、諸曹書佐等官員,這才一一擡起頭來,一一報上名號、官職。

秋曹等掾吏和官員們都報出名號後,宣佈人員一概不動,衆官全部留任本職。當天晚,張望命在右扶風官署舉宴,當地的三老、世族和鄉紳全部應邀出席,爲新任右扶風接風。從第二天開始,右扶風所屬各縣的縣令紛紛來隗裡城進見。新官上任,一派新氣象。

履新右扶風的第二日,秋曹便至護羌校尉府拜見司馬南,卻吃了一個閉門羹。掾屬通報,護羌校尉身負朝廷練兵重任,已經返回雍城,督促漢軍練兵。

其實,此時的司馬南並未返回雍營,而是直接回到了他位於陳國渠邊的司馬莊園內。陳國渠在茂陵邑拐了一個大彎,如一張大弓一般。在陳國渠南邊,也就是弓背上,官道旁邊便是如一座城堡一般的司馬氏莊園和著名三輔的司馬浮屠。陳國渠上有一座大石橋,從隗裡縣通向茂陵的官道,便經過這座橋。

而司馬氏莊園隔河相對的,即在弓弦部位,是另一座大莊園,便是茂陵大商賈宋太公的莊園。兩座莊園隔河相望,相隔約十餘里遠。目前,在茂陵世族中,沿陳國渠膏田已多爲司馬氏所有,真正的大戶便剩下這兩家。宋太公已經病魔纏身,但司馬瑞卻網開一面,對宋府數百頃膏田視而不見,令人不解。

此刻在司馬氏莊園內他自己的書房內,司馬南正與北匈奴使節在討價還價。這個使節已經來了一段時間了,但一直被司馬南軟禁在司馬氏莊園之中。皇上詔書下到三輔後,司馬南便輕裝簡從,毫不猶豫地悄然返回莊園,並降貴紆尊,親自召見了呼倫的使者。

使者被帶進來,叩首進見,司馬南睥視着這個胡人,冷冷道,“使者遠來,何以教吾?”

使者自己起身,徑直坐於案後,才平靜地道,“國師命吾來報南方大俠(注:司馬南字方甫,又名南方甫)閣下,數年前,因漢朝奸細西池泄機密,國師定下之‘牧馬中原’大計,功敗垂成。今西池已被單于正法,故國師又定下‘兌下乾上’策,欲阻漢朝練兵,從長計議,再求與漢一爭天下!”

司馬南不屑地道,“一爭天下?哼!何謂‘兌上乾下’,願聞其詳!”

“大俠請看!”使者指着牆上掛着的縑圖道,“漢朝表面強,其實內弱。放眼天下,除東面爲大海屏障外,北、西、南三面盡爲敵國。南方有交趾,西邊衆羌國,東北有東胡,諸國表面忠於漢朝,其實無不盯着富庶殷實之中原。今國師定計,願結交趾、羌國、東胡與校尉之雍營共圖大業,共享天下……”

“呸!”

未等使者說完,司馬南忍無可忍,拍案叱道:“數年之前,北匈奴百業興旺,兵勢強盛,國師定‘牧馬中原’策。結果,事未起而先泄,白白害死羌王東吾兄弟二人。當時,吾提兵在金城郡,未及行動,竇固已出龍耆城,‘牧馬中州’策便胎死腹中。今漢朝治水將成,年年大熟,民殷國富,此時欲分漢,豈非癡人說夢?!”

第七章 安鵲傳信第十三章 人馬過刀第二十七章 從天而降第四十一章 如虎添翼第四章 原始圖騰第二十五章 滿覆虛欹第十五章 盟約分贓第四十五章 高臺拜將第二十二章 陰盛陽衰第四十六章 生命垂危第七章 舉國之恥第十二章 屯田藍圖第二十三章 兩城投敵第二十四章 牛刀小試第十二章 解憂之後第一章 焚姑墨倉第七章 勢均力敵第十六章 傳見國王第二十章 治疏勒策第十七章 知性女人第二十章 出尉頭谷第五章 欽賜婚事第十四章 重現江湖第十一章 女中豪傑第十八章 活剮仇人第十三章 人馬過刀第四十二章 畫策事漢第十章 閉門思過第十三章 池中潛龍第四十五章 高臺拜將第十三章 班勇出世2第十六章 漢苑定策第十九章 金童玉女第一章 掌控莎車第九章 千鈞一髮第十八章 兄妹重逢第二十一章 初戰石亀第十八章 竇府慘淡第二十五章 兵行險招第十六章 死士情懷第三十六章 馬失前蹄第十章 再撐一會第十一章 二犬資敵第十一章 告別祖塋第十四章 重現江湖第四章 國士之謀第三十六章 成大事者第二十章 扎住口袋第九章 弩支重地第二章 西池密報第十三章 津門血案第二十四章 塞人美女第一章 焚姑墨倉第九章 罰充蘭臺第二十九章 愁腸百結第十四章 郅屠水畔第二章 清算舊政第二十四章 楚楚可憐第三章 救婢立威第二章 漢宮暗潮第三十二章 賢妻襄助第十七章 書蘅失言第三十五章 人在絕境第十二章 亡命途中第四十三章 書傭帶兵第九章 舉族活殉第四十二章 別部成軍第十六章 死士情懷第十五章 分離最苦第二十七章 火焚鷲巢第九章 千鈞一髮第七章 馬氏報恩第二十五章 防守反擊第五章 痛下殺手第十三章 吾讓汝爽第十五章 險鑄大錯第十九章 巧計疲敵第二十四章 赤河被屠第十四章 鄰家笨牛第四十七章 計取堅城第四十四章 壬辰詔令第三十三章 伏擊援軍第三十五章 自接納采第二十四章 莫非爲難第三十三章 礪兵國策第三十三章 伏擊援軍第十七章 暗藏天機第三章 馭人之術第十四章 夜色闌珊第十八章 馮菟被截第十八章 心有靈犀第三十章 再埋禍端第二十三章 再戰皮水第十章 落難貴族第二十二章 孰不可忍第三十一章 爲救吾嫂第十四章 智斬東吾第八章 智鬥羣狼第十九章 巧計疲敵第一章 楨中屠城
第七章 安鵲傳信第十三章 人馬過刀第二十七章 從天而降第四十一章 如虎添翼第四章 原始圖騰第二十五章 滿覆虛欹第十五章 盟約分贓第四十五章 高臺拜將第二十二章 陰盛陽衰第四十六章 生命垂危第七章 舉國之恥第十二章 屯田藍圖第二十三章 兩城投敵第二十四章 牛刀小試第十二章 解憂之後第一章 焚姑墨倉第七章 勢均力敵第十六章 傳見國王第二十章 治疏勒策第十七章 知性女人第二十章 出尉頭谷第五章 欽賜婚事第十四章 重現江湖第十一章 女中豪傑第十八章 活剮仇人第十三章 人馬過刀第四十二章 畫策事漢第十章 閉門思過第十三章 池中潛龍第四十五章 高臺拜將第十三章 班勇出世2第十六章 漢苑定策第十九章 金童玉女第一章 掌控莎車第九章 千鈞一髮第十八章 兄妹重逢第二十一章 初戰石亀第十八章 竇府慘淡第二十五章 兵行險招第十六章 死士情懷第三十六章 馬失前蹄第十章 再撐一會第十一章 二犬資敵第十一章 告別祖塋第十四章 重現江湖第四章 國士之謀第三十六章 成大事者第二十章 扎住口袋第九章 弩支重地第二章 西池密報第十三章 津門血案第二十四章 塞人美女第一章 焚姑墨倉第九章 罰充蘭臺第二十九章 愁腸百結第十四章 郅屠水畔第二章 清算舊政第二十四章 楚楚可憐第三章 救婢立威第二章 漢宮暗潮第三十二章 賢妻襄助第十七章 書蘅失言第三十五章 人在絕境第十二章 亡命途中第四十三章 書傭帶兵第九章 舉族活殉第四十二章 別部成軍第十六章 死士情懷第十五章 分離最苦第二十七章 火焚鷲巢第九章 千鈞一髮第七章 馬氏報恩第二十五章 防守反擊第五章 痛下殺手第十三章 吾讓汝爽第十五章 險鑄大錯第十九章 巧計疲敵第二十四章 赤河被屠第十四章 鄰家笨牛第四十七章 計取堅城第四十四章 壬辰詔令第三十三章 伏擊援軍第三十五章 自接納采第二十四章 莫非爲難第三十三章 礪兵國策第三十三章 伏擊援軍第十七章 暗藏天機第三章 馭人之術第十四章 夜色闌珊第十八章 馮菟被截第十八章 心有靈犀第三十章 再埋禍端第二十三章 再戰皮水第十章 落難貴族第二十二章 孰不可忍第三十一章 爲救吾嫂第十四章 智斬東吾第八章 智鬥羣狼第十九章 巧計疲敵第一章 楨中屠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