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伏擊援軍

竇固大喝一聲,手持大戟,左手猛地凌空揮過。中軍十二面戰鼓隆隆敲響,十幾支牛角號昂首齊鳴,在急促的戰鼓和號角聲中,長水校尉孫喆驅動漢軍長水營從高崗上衝下,如浪潮一浪高過一浪,迅速加入戰團。

漢軍投入兵力已佔據絕對優勢,迅速將匈奴人馬緊緊圍在覈心。

胥皋手持大斧,十分驍勇,數名漢軍騎卒欲助渠耆,竟然被其忙裡偷閒,輕鬆斬落馬下。此時,他與渠耆戰在一處,短時雖難分勝負,卻已漸佔上風。可眼見漢軍又有一彪人馬圍了上來,且越聚越多,匈奴人即將陷入重圍,胥皋便賣了一個破綻,回身便走。

渠耆知匈奴人慾逃,便驅兵緊緊纏打。可胥皋當先開道,勇不可擋,漢軍長水營十數將蜂涌堵截,竟然被其斬殺大半。匈奴騎卒們則緊緊相隨,雖然死傷無數,竟然從漢軍重重圍困中,堪堪殺出一條血路,帶着千餘騎突圍而去!

竇固、耿忠站立在山巒上,戰場盡收眼底。胥皋之勇令他們心驚,南呼衍部強悍戰力,更是令他們震撼!

此時戰場上大戰已經落幕,胥皋已突圍而去,未來得及逃脫的匈奴士卒,都驚慌逃散,被後續漢軍一擁而上,斬殺大部,餘皆潰逃向黑暗中的沙漠之上!

渠耆與孫喆二將緊盯着胥皋,揮動漢軍二營緊追不捨,跟着匈奴人進入南山口大溝內。營中匈奴人馬衝出,將胥皋的殘兵們接進營內,並緊閉轅門。緊隨而至的漢軍,則迅速將南山口大營南面出口緊緊圍了起來。

南山口峽谷谷口空間巨大,地勢廣闊,漢軍數千人想完全圍住大營根本不可能。但渠耆按照竇固令,圍而不攻,僅以弩箭封住大營南面三個轅門。

長水校尉孫喆已經按預定計劃,率軍悄然退出戰場,向葫蘆溝方向轉進。後軍曹錢校尉的騎弩營則接替長水營加入圍營,並用精確的牀弩遠擊,不時將防守的匈奴士卒擊斃。

大戰之中,竇固的中軍調度有方,漢軍各營配合默契,戰場轉換悄然之間便完成了!

此時的南山口大營內,胥皋王子手中僅有二三千殘軍,岌岌可危,但渠耆指揮屯騎營、騎弩營並未強攻,僅是緊緊地遠圍着。並調來永元的拋車兵,開始猛烈轟擊大營南面的外層營柵。轟鳴聲此起彼伏,不絕於耳,令匈奴人魂飛魄散,緊閉轅門,閉營不敢出。

短暫的慌亂過後,大營內的砲車也開始還擊。呼嘯的轟鳴聲中,漢軍拋車陣地前面四架砲車瞬間被摧毀,士卒死傷二十餘人。永元急令陣地後移,只用八架遠程砲車,遠遠轟擊外層寨柵!

擔心南山口有失,胥皋迅速用烽燧逐次報警,並緊急派出信使,翻過大溝西側積雪覆蓋的山頭,奔赴伊吾廬城北大營向呼衍王求援。

整整一個夜晚,漢軍的遠程砲車轟擊了一夜,將大營南面的堅固外層寨柵幾近摧毀。胥皋及手下的士卒們,戰戰兢兢,提心吊膽,幾乎一夜無眠。尤其是主將胥皋,更是悔之不迭。自己貪便宜中了漢軍奸計,現在大營被漢軍堵着,營中剩下不足三千人,漢軍一旦強攻,大營早晚必破,此時他連自裁的心都有了。

凌晨之前,胥皋忍無可忍,點起精騎五百,欲突擊漢軍砲車陣地。但是,漢軍屯騎營、騎弩營嚴密防守、嚴陣以待,他不得不恨恨地放棄突擊!

戰場節奏已經按照漢軍戰前制定的預案演進,此時,戰爭的主動權已經掌握在漢軍主帥竇固手中!

戰機稍縱即逝,竇固令騎都尉耿忠率領五千輜重兵堅守營盤,自己與將兵長史黃沾親率中軍,與劉萊校尉的漢軍重騎營、趙統校尉的越騎營和孫喆校尉的長水營,連夜向西,轉進至離南山口三十里外的葫蘆峽,冒着嚴寒,在茂密的叢林內扎小帳埋伏下來。

沿白山北側山根,從東往西,都有一片寬達十餘里的沙礫沖積平原。每年夏季,白山洶涌的洪水會劇烈沖刷着這片田地,致使這些沖積沙礫平原寸草不剩,地面佈滿洪水衝不走的石塊、沙礫,和一團團茂密的樹林、荊柳和駱駝刺。而沙礫平原南邊,便是豐沛肥美的綠洲。綠洲上到處散落着氈房、畜牲圍欄、村落。

這些村落都是匈奴牧民的家園,以蒲類人爲主體的塞人村落,都被擠到了邊緣地帶,或偏遠旮旯地區。從伊吾通向南山口的駝隊,夏秋季是走在綠洲之內,而冬春季則是走在山根沙礫雪原上。現在,這個平坦的沙礫雪原已經成爲天然的戰場。

挾着冰雪的寒風,呼嘯着掠過叢林。帳內不能生火,極度寒冷令漢軍從上到下都經受了一次生死考驗,有三十餘卒因輕傷和體弱,被活活凍死。到第二天餉食之後,雪原開始微微震動,西邊的雪原上黑旗鋪天蓋地,滾滾而來。北匈奴呼衍部大人、左骨都候、萬夫長呼衍圖率五千人馬,正氣勢洶洶地馳援南山口!

呼衍部到底能征慣戰,呼衍圖提前派出數十騎巡哨斥侯,順着山根搜索叢林,防止大軍遭到埋伏!這支巡哨斥侯在山根林間搜索到葫蘆峽時,與漢軍趙統的越騎營遭遇,僅僅一個照面,三十餘人大部被漢軍射殺。但老將趙統失手了,有兩名匈奴騎卒趁混亂倉皇逃出林外。

“有埋伏——”斥侯衝出林外剛淒厲地呼喊報警,便被漢軍越騎營射殺!

此時呼衍圖的大隊人馬恰好馳到葫蘆峽,叢林邊這驟然變故令呼衍圖大驚,未等他做出反應,林中跟着“轟”地一聲砲響,隆隆的戰鼓聲中,一彪人馬從山上峽谷中的密林內衝殺出來,瞬間與匈奴大隊人馬碰撞、廝殺在一起!

原來,越騎營失手,匈奴探騎剛呼喊出聲,竇固瞬間便下達了攻擊令!

此時,當先一員漢將,身披銀白戰袍,手執丈八長矛,人馬皆披重甲,已策馬當先殺入混亂不堪的匈奴人隊列中,並接連挑落三名匈奴騎卒。而他身後,二千餘漢軍鐵甲重騎吶喊着衝殺上來,瞬間與匈奴人成團的人馬緊緊絞殺在一起。

呼衍圖擔心南山口有失,根本就未防備在這裡會有埋伏,一時間被漢軍打了個措手不及。此時,漢軍主將已勢不可擋地殺向呼衍圖的中軍,匈奴人倉促應戰,亂成一團,人馬瞬間被斬殺無數,士卒慘叫、哀嚎聲連天被野。但呼衍圖畢竟是百戰大將,混亂之中見漢軍不過兩千餘人,便揮動令旗,策動各部,迅速反包圍漢軍!

第十九章 再嫁小叔第七章 因愛生恨第三章 召見王景第十章 飢餐虜肉第三十六章 祖姑詩冢第八章 洞中歷險第二十章 閣間夜謀第五章 于闐墨爵第二十五章 全軍傾覆第二十章 羣起參奏第三十七章 洞房花燭第二十一章 衣鉢相傳第十三章 曠野重圍第十八章 活剮法師第十五章 憐香惜玉第四章 御前大考第九章 慘絕人寰第二十章 借肩一用第二十章 嫁狗隨狗第一章 帝宮夜色第二十七章 人顱羽觴第十六章 胡茄響處第十九章 理順商道第十五章 馬防徵西第二十章 家有才女第二十一章 撥開迷霧第三章 血腥洗禮第十二章 害蟲被羈第七章 羊同古國第六章 相思最苦第十五章 再犯于闐第六章 千古賢后第二十五章 冷節遺芳第二十章 張網以待第二十六章 殺出血路第三十三章 風波驟起第四章 秘進伊循第十三章 孝武陵前第三十五章 人在絕境第十八章 馮菟被截第二十八章 二次強襲第十九章 懿侯後人第十三章 班勇出世2第二十六章 秘襲古墓第七章 國運角逐第十三章 人馬過刀第二十三章 燭下美人第二十四章 應變之策第三十二章 將星隕落第六章 御前咆哮第二章 王者斧鉞第二十二章 孰不可忍第二十五章 全軍傾覆第十章 蔥嶺戰局第二十二章 大禍將臨第三十五章 得隴望蜀第二章 桃林之塞第二十七章 耿恭悒亡第七章 國運角逐第二十一章 大漠孤旅第二十五章 果斷出手第二十五章 滿覆虛欹第三十一章 山河依舊第一章 引而不發第十三章 局勢惡化第十二章 萬軍之中第三十九章 秋曹被囚第二十八章 寒外風情第十七章 宰予晝寢第一章 瞞天過海第十六章 死士情懷第十一章 義薄雲天第九章 無雷降魔第三十八章 血色長夜第七章 身陷魔窟第十三章 歲月如煙第二十九章 千年窨窟第十四章 血腥殺戮第十四章 夜色闌珊第三十一章 枕留餘香第二章 西池密報第六章 夏季血祭第十章 張網以待第二十五章 防守反擊第十一章 襲奪王城第十九章 懿侯後人第四章 鄭衆出使第三十三章 大難來臨第十六章 新君即位第三十八章 血色長夜第十四章 現世報應第十九章 救美之後第十章 祖孫情深第十七章 附庸風雅第九章 女王駕崩第五章 赤地千里第三十四章 查抄班府第七章 隱秘北上第十八章 兄妹重逢第十四章 現世報應
第十九章 再嫁小叔第七章 因愛生恨第三章 召見王景第十章 飢餐虜肉第三十六章 祖姑詩冢第八章 洞中歷險第二十章 閣間夜謀第五章 于闐墨爵第二十五章 全軍傾覆第二十章 羣起參奏第三十七章 洞房花燭第二十一章 衣鉢相傳第十三章 曠野重圍第十八章 活剮法師第十五章 憐香惜玉第四章 御前大考第九章 慘絕人寰第二十章 借肩一用第二十章 嫁狗隨狗第一章 帝宮夜色第二十七章 人顱羽觴第十六章 胡茄響處第十九章 理順商道第十五章 馬防徵西第二十章 家有才女第二十一章 撥開迷霧第三章 血腥洗禮第十二章 害蟲被羈第七章 羊同古國第六章 相思最苦第十五章 再犯于闐第六章 千古賢后第二十五章 冷節遺芳第二十章 張網以待第二十六章 殺出血路第三十三章 風波驟起第四章 秘進伊循第十三章 孝武陵前第三十五章 人在絕境第十八章 馮菟被截第二十八章 二次強襲第十九章 懿侯後人第十三章 班勇出世2第二十六章 秘襲古墓第七章 國運角逐第十三章 人馬過刀第二十三章 燭下美人第二十四章 應變之策第三十二章 將星隕落第六章 御前咆哮第二章 王者斧鉞第二十二章 孰不可忍第二十五章 全軍傾覆第十章 蔥嶺戰局第二十二章 大禍將臨第三十五章 得隴望蜀第二章 桃林之塞第二十七章 耿恭悒亡第七章 國運角逐第二十一章 大漠孤旅第二十五章 果斷出手第二十五章 滿覆虛欹第三十一章 山河依舊第一章 引而不發第十三章 局勢惡化第十二章 萬軍之中第三十九章 秋曹被囚第二十八章 寒外風情第十七章 宰予晝寢第一章 瞞天過海第十六章 死士情懷第十一章 義薄雲天第九章 無雷降魔第三十八章 血色長夜第七章 身陷魔窟第十三章 歲月如煙第二十九章 千年窨窟第十四章 血腥殺戮第十四章 夜色闌珊第三十一章 枕留餘香第二章 西池密報第六章 夏季血祭第十章 張網以待第二十五章 防守反擊第十一章 襲奪王城第十九章 懿侯後人第四章 鄭衆出使第三十三章 大難來臨第十六章 新君即位第三十八章 血色長夜第十四章 現世報應第十九章 救美之後第十章 祖孫情深第十七章 附庸風雅第九章 女王駕崩第五章 赤地千里第三十四章 查抄班府第七章 隱秘北上第十八章 兄妹重逢第十四章 現世報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