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池中潛龍

從白馬寺歸來後始,劉小翰信心百倍就開始下功夫。她花了重金,多次進宮拜請掖庭令房儒從中幫忙,讓相工到竇府相秀,結果卻遭到房儒無視。

劉小翰堂堂公主,前廢太子劉疆之女,光武帝劉秀之孫,那時卻一籌莫展。她只得求姑姑長公主劉中禮出面幫忙,可劉中禮卻沉默不語。劉小翰沒轍了,摟着兩個閨女閉門痛哭。眼看房儒帶着相工一一去了各大世族,卻對步廣裡竇府繞門而過,多年心血付諸流水,眼看竇氏再無翻身之日,她不吃不喝,披頭散髮,連死的心都有了。

關鍵時刻,是閨女竇妤救了她的命。這個如鮮花一般美麗的女兒悄然對她說,“阿母多年心血,孩兒盡知,吾定然會進宮的,阿母享福的日子長着哩!”

劉小翰只當是閨女安慰她,“吾知阿嬌騙吾,不過阿母還是高興!”閨女這麼懂事,她怎麼捨得死啊,摟着兩個寶貝女兒便痛哭失聲!

掖庭相秀已經結束,劉小翰心灰意冷,連幫助閨女梳妝打扮的心都沒有了。可夏至那天凌晨時分,劉中禮親自來到劉小翰院中,從閨樓內將兩個女孩帶到上房梳妝打扮,整整拾掇了一個時辰。

劉小翰心灰意冷,只當祖母疼愛兩個小女呢。可朝食後,房儒突然帶着掖庭相工出現在竇府上院。

劉小翰聞報,驚得目瞪口呆。儘管如此,她還是以爲自己和竇氏都倒黴透頂了,不相信命運會出現奇蹟。她以爲是竇固出面了,房儒面子上拗不過,不過是來走走過場,給竇氏送上一個空頭人情。

但是,當掖庭四名相工和兩名嬤嬤見到竇妤盛裝款款從內室走出來,並對着這決定她命運的幾位相工躬身萬福並粲然一笑,這六個見識過無數天下麗姝的掖庭相師,一下子都呆了、怔了,一時驚爲天人。外相、內相和才智相均順利而過,六人大受震撼,竟然一齊向竇妤躬身施僕下對主上大禮!

後面自然是一套規定程序,天生麗質的竇妤、竇洇姊妹花同被選爲采女,八月三日進宮,至永安宮侍奉馬太后。

與竇氏姊妹花一同進宮的,還有一對麗人、也是同胞雙姝,同樣出自關西大族,那便是原河西集團二號人物樑統之孫、褒親愍侯樑竦之女樑璧、樑琬。

樑統與五太守自隨竇融進京後,便與竇融一樣,曾榮寵至極。其子樑鬆曾爲先皇駙馬,光武帝將舞陰公主嫁其爲婦。永平年間,樑鬆因構陷馬援、懸書誹謗、勾連高原羌禍等罪下獄死,梁氏世族自此一蹶不振,走向沒落。

樑鬆之弟樑竦,是當朝大儒,卻鬱郁不得志,其妻子生下三男三女後,便拋下子女,隨樑竦發配九真(注:即今越南北部)。其嫂舞陰長公主不僅以自己的俸錢供養樑家諸門,而且收養了樑竦的三個女兒。從小失去阿母護佑的樑璧、樑琬,在舞陰長公主的精心撫育下,琴棋書畫,無所不曉。一對玉人,溫仁雅靜,冰清玉潔,氣質高雅。

自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竇融入京起,河西集團、隴右集團便勢不兩立。永平年間,雖然漢明帝劉莊密詔竇融謀劃破匈奴國策,但卻同時因子孫囂張雒陽而重治竇氏、梁氏罪,樑統長子樑鬆貴爲輔政大臣因罪死在獄中,後竇融一子兩孫也因罪死在獄中,河西集團墜入谷底!

而以三輔馬氏爲代表的隴右集團,卻從光武末年伏波含冤的慘淡境地徹底走出,成爲漢帝國的世族之首。只是令他們遺憾的是,劉莊與馬後都嚴厲管束外戚,不允外戚參仕朝廷中樞。因而歷永平一朝,馬氏雖寵而未榮,再未出一個象伏波將軍馬援那樣的朝廷棟樑!

沘陽公主劉小翰本以爲自己已經窮途末路,誰料峰迴路轉,二個小女順利進宮,讓她不禁有點雲裡霧裡的感覺。竇固和劉中禮老倆口任憑風浪起,袖中乾坤壺裡明月,悠哉樂哉間卻胸懷天下大事。這讓她隱隱有感覺,似乎竇固與皇帝一道,正在合力下一盤天下大棋!

可果真是下棋,那對手是誰?她不敢再往深處想了,越想越覺得糊塗。自己雖生皇家卻不是縱橫天下那料,便別去操天下的心了。天塌了自有高個頂着,姑姑劉中禮是長公主、竇氏的管家婆啊,姑姑不急便是心裡有數。

現在她在心裡不斷給自己的兩個小女鼓勁,只要自己的小女能得到皇帝寵愛,竇氏、梁氏必一飛沖天,成爲大漢世族顯族,自己重振竇氏的多年抱負便將成爲現實!

與竇氏的殫精竭慮不同,現在的馬氏一族除深謀遠慮的馬嚴外,其餘皆沉浸在富貴和太平假象之中。竇氏、梁氏後人同時進宮,心機綿密的馬嚴瞬間警覺,感受到了潛藏的威脅。可馬氏世族長門馬廖醉心於書齋之內,沉浸在虛無縹緲的道德修行中。而馬防、馬光等沉湎於奢侈的世族之夢,在一幫霄小之徒環繞之下飄飄然,烏煙瘴氣,奢侈囂張。

人到陳留後,馬嚴又字斟句酌,醞釀再三,專門給太后和皇帝劉炟分別上了三道更加嚴厲的奏章,集中火力將矛頭赤裸裸地對準了竇氏。

在給太后的奏章中他再一次憂心忡忡地寫道,“臣嚴至陳留,夜而難寐,哭而三奏:先帝當年,窮治竇氏,天下始得永平。今竇女、樑女進宮,竇氏倘得爲貴戚,竇憲之輩將漸成朝廷大患,他日馬氏後人必無存身之所!”

在給劉炟的奏章中,他最後更加直白地道,“先帝重刑治吏,曾屢興大獄,陛下興政宜寬。竇固屢進策北征,致使糜費過甚,空耗國力,天下怨聲日重。今固已爲大鴻臚,大旱之時猶進言西征,且對陛下施寬宏仁政多有微言。竇氏出於三輔,興於河西荒蠻之地,竇融曾孫竇憲輩等均虎狼之人,禍大漢者必竇氏也!陛下宜嚴治竇氏,稍縱必成朝廷大患!”

在此時的馬嚴眼中,竇氏、梁氏二族中,他更恐懼的便是竇氏。

竇氏後人佼佼者竇憲,性格暴戾,目光陰鷙,卻智勇雙全。熟諳《軍禮司馬法》,得老匹夫竇固真傳,對羌胡戰法研習多年,北軍歷次對策,漢軍諸將鮮有能過其右者。如此人物,如潛龍隱池,但有機緣,定能一飛沖天。大漢已三百年,貴戚從無二家,竇氏、馬氏又是世仇,竇氏得勢,馬氏必墜深淵!

可馬嚴的焦慮,始終未得到太后與皇上劉炟的共鳴。關係馬氏生死存亡,此時的馬嚴豈會收手。人雖到陳留郡,但他通過信使,仍遙控着朝局,馬氏、竇氏這世族爭鬥便慢慢從文鬥走向血腥!

竇老夫人病倒已經一個多月,本來已經漸好,可是聞竇妤、竇洇兩個曾孫女被選進宮,天大的喜事,老夫人病情未見好轉,卻越發加重,近幾日更是幾近迷離。這天朝食之前,竇固剛來給老夫人請過安,宮中小黃門便冒雨來了,皇上急召大鴻臚竇固進宮。

在這段關係竇氏生死存亡的嚴峻時期,躺在病榻上的老夫人依然是竇府定海神針,病情卻迅即加重,已常處迷離昏睡狀。這天午間她突然醒來,先睜開了昏花老眼,反常地挨個瞅瞅衆人,見病榻前只有內黃公主劉文靈、長公主劉中禮、沘陽公主劉小翰三個公主和衆婢女,便沙啞着嗓子令道,“速傳孟孫……”

“老祖宗勿急,吾馬上派人進宮,召回孟孫……”長公主劉中禮見狀,知道大事不妙,便令劉小翰餵食羹湯,自己不敢耽擱,趕緊衝出內室來到堂中安排。

老夫人可是原河西大將軍夫人,竇融當年曾割據一方,位列諸侯,地位尊崇無極,劉中禮不敢隱瞞,便專門派竇戈冒雨進宮向內廷通報老夫人病危。又令門客、家奴分頭通報雒陽城內的故朋親舊同僚,並向老家三輔平陵族人報喪。

同樣情景已經經歷過多次,最嚴重的是七月份那一次,但老人似割捨不下一般,還是一一硬挺了過來。這一次劉中禮有預感,老人怕是捱不過去了!

這段時間,劉炟與竇固一直在章德殿內的書圃中密商西域、隴右戰事。等宗正劉軼、少府丁鴻二臣匆匆前來稟報“原河西大將軍竇融夫人病危”時,劉炟急命竇固返回府中總理家事,並令宗正府、少府按照諸侯喪事規制,提前準備。又賜朱棺、銀縷玉衣,命將作大匠至六安國備塋築祠,一旦老夫人崩則全力襄助竇氏治喪。

竇固返回竇府時,班氏、鄧氏、薛氏、耿氏等世族大人都已經趕了過來。此時,又一陣勁雷滾過,房屋都瑟瑟發抖,竇老夫人恰在此時又醒來了。她將竇固叫到面前,戰慄着擡起瘦骨嶙峋的右手抓着竇固的手,拚着最後一口氣叮囑道,“管束竇府子孫……勿做世族之首……呵護妤兒……鏟滅北虜……”

言未畢,老夫人在隆隆的雷雨聲中溘然長逝,享年八十八歲。

~~~~~~~~~~~~~~~~~~~~~~~~~~~~~~~~~~

求收藏

第二十章 治疏勒策第十九章 悶殺死士第三章 形勝之地第八章 苦難歲月第二十四章 遠襲尉頭第三章 太后嚴詔第九章 夢中訣別第六章 千古賢后第十五章 三徵車師第二章 王者斧鉞第三章 斷敵於糧第二十四章 最後通牒第三十四章 氣勢磅礴第五章 一個理由第五章 北山來客第十八章 楚地隱士第三章 重整漢軍第二十二章 百密一疏第三十九章 亡羊補牢第二十五章 迂腐蠢儒第七章 順藤摸瓜第十九章 夤夜私會第二十章 視死如歸第十三章 黎弇自刎第十章 閉門思過第四章 血祭英烈第三十三章 風波驟起第十九章 永平時代第八章 大禍驟臨第五章 欽賜婚事第二十三章 兩城投敵第十章 魂歸安陵第三十三章 伏擊援軍第十六章 胡茄響處第十五章 廢除私刑第二十四章 閃擊燕然第十二章 亡命途中第七章 因愛生恨第十四章 血腥殺戮第十八章 挫敗政變第二十一章 抽薪之策第二十一章 衣鉢相傳第二十七章 死亡名單第一章 秘境神技第十六章 縝密天機第十八章 活剮法師第十八章 起兵大計第二十一章 大漠孤旅第二十二章 兵行險道第十四章 鄰家笨牛第二十三章 兩城投敵第七章 隴右羌變第十三章 另立國王第一章 帝國使者第十六章 爆發之前第二十七集 圍魏救趙第二十四章 金滿驚雷第十七章 蒲犁鎖鑰第二十章 幽幽漢魂第九章 雪中送炭第十二章 班勇出世第一章 帝國使者第三章 巔峰論劍第六章 夜咒毳賊第三十二章 樓蘭綠洲第二十一章 初戰石亀第二章 漢宮暗潮第五章 正主來到第八章 智鬥羣狼第十六章 尋找公主第一章 艱難抉擇第二十一章 關中田舍第四章 血祭英烈第二章 清算舊政第十五章 憐香惜玉第十八章 引敵入甕第十二章 死士傳信第六章 決戰之前第二十五章 詔令歸國第二十三章 籌毠百年第三章 不卑不亢第十章 何罪之有第二十七章 噩耗慟天第三章 左地戰場第二十一章 大案驟發第二十三章 放棄西域第四十一章 屯人之後第十三章 被困沙窩第四十二章 帝哭竇府第三十八章 骨肉親情第二章 班氏任俠第二十章 薄待功臣第七章 狡兔三窟第二章 因果相報第二十五章 詔令歸國第二十二章 沽了算了第五章 回師尉頭第三十四章 班超吮毒第十章 且末小城第十六章 血腥立威
第二十章 治疏勒策第十九章 悶殺死士第三章 形勝之地第八章 苦難歲月第二十四章 遠襲尉頭第三章 太后嚴詔第九章 夢中訣別第六章 千古賢后第十五章 三徵車師第二章 王者斧鉞第三章 斷敵於糧第二十四章 最後通牒第三十四章 氣勢磅礴第五章 一個理由第五章 北山來客第十八章 楚地隱士第三章 重整漢軍第二十二章 百密一疏第三十九章 亡羊補牢第二十五章 迂腐蠢儒第七章 順藤摸瓜第十九章 夤夜私會第二十章 視死如歸第十三章 黎弇自刎第十章 閉門思過第四章 血祭英烈第三十三章 風波驟起第十九章 永平時代第八章 大禍驟臨第五章 欽賜婚事第二十三章 兩城投敵第十章 魂歸安陵第三十三章 伏擊援軍第十六章 胡茄響處第十五章 廢除私刑第二十四章 閃擊燕然第十二章 亡命途中第七章 因愛生恨第十四章 血腥殺戮第十八章 挫敗政變第二十一章 抽薪之策第二十一章 衣鉢相傳第二十七章 死亡名單第一章 秘境神技第十六章 縝密天機第十八章 活剮法師第十八章 起兵大計第二十一章 大漠孤旅第二十二章 兵行險道第十四章 鄰家笨牛第二十三章 兩城投敵第七章 隴右羌變第十三章 另立國王第一章 帝國使者第十六章 爆發之前第二十七集 圍魏救趙第二十四章 金滿驚雷第十七章 蒲犁鎖鑰第二十章 幽幽漢魂第九章 雪中送炭第十二章 班勇出世第一章 帝國使者第三章 巔峰論劍第六章 夜咒毳賊第三十二章 樓蘭綠洲第二十一章 初戰石亀第二章 漢宮暗潮第五章 正主來到第八章 智鬥羣狼第十六章 尋找公主第一章 艱難抉擇第二十一章 關中田舍第四章 血祭英烈第二章 清算舊政第十五章 憐香惜玉第十八章 引敵入甕第十二章 死士傳信第六章 決戰之前第二十五章 詔令歸國第二十三章 籌毠百年第三章 不卑不亢第十章 何罪之有第二十七章 噩耗慟天第三章 左地戰場第二十一章 大案驟發第二十三章 放棄西域第四十一章 屯人之後第十三章 被困沙窩第四十二章 帝哭竇府第三十八章 骨肉親情第二章 班氏任俠第二十章 薄待功臣第七章 狡兔三窟第二章 因果相報第二十五章 詔令歸國第二十二章 沽了算了第五章 回師尉頭第三十四章 班超吮毒第十章 且末小城第十六章 血腥立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