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神秘人一行三人,以竇氏河西故人身份來訪。劉中禮作爲竇氏家主,自然熱情地接待了“故人”。但雙方剛按賓主禮儀落坐,簡單寒喧,還沒等劉中禮有機會問明“故人”來歷,這個身着漢服的神秘人便與兩個衛卒一起,突然七竅流血,戰慄抽搐,並迅即毒發身亡,其慘無比!
劉中禮雖貴爲先皇之女,且跟隨竇固經歷過無數大大小小事件,可她畢竟是女人,眼前這怪異、慘烈的一幕,讓她一下子便慌了神。幸好身兼侍中廬侍中和竇府管家二職於一身的竇戈恰好在府上,他一面派人急報宮中,一邊詳細搜查了神秘人所帶的“禮物”。他找到一封不知何人寫給竇固的縑帛書信,一個人顱金觴(注:即以人的頭蓋骨製成的酒觴,頂部覆有黃金),一尊一尺高的黃金鑄成的金人。
“西池……”竇戈一看金人與顱觴,腦袋便一片空白。西池乃大漢河西軍大將西風長子,早年受竇融大人之託潛進北匈奴,逐漸進入單于中樞。竇戈曾經見過年輕時的西池,故而一看金人,便痛不欲生,淚如泉涌。劉中禮也戰戰兢兢地過來看了一眼,只見金人底坐上分明用漢文寫着“魂歸故鄉”四字,而顱觴底部則刻着四個隸書小字“西池顱觴”。
劉中禮花容失色,捂嘴痛哭失聲!
竇戈再打開信,便恨得牙齒咬得骨嘣骨嘣響。原來,寫信人先在信中備述西池被查出、活着被剝皮、慘死、頭顱製成顱觴、股骨製成鼓槌的全過程後,這才又敘述一番與竇固過去的“友情”,縑書最後寫道:
“昔在河西時,吾與將軍有緣。今地分南北,雖大漠阻隔,猶思念將軍。漢皇劉莊暴戾,逼死母弟,捕殺功臣之後,已天怒人怨。將軍當世名將,且爲漢軍主將,若起兵誅無道,天下必歸心!今與將軍相約,若將軍順應天命,吾即上奏單于,起兵與將軍共圖大業,共享天下……”
“共享天下?哼,這是栽贓……”劉中禮也看了信,她淒厲地叫了一聲,眼前一黑,差點癱倒地上。
就在此時,楊仁已帶着幾名羽林郎勿勿策馬趕到竇府。楊仁勘查了屍體與所帶之物後,並沒有爲難竇府,但卻封鎖了竇府廳堂,並將三具屍首帶走。
如此大案,楊仁自然不敢自專,便連夜稟報了漢明帝。當天晚上,漢明帝宿在長秋宮,聽完楊仁的稟報後,帝后爲西池的遇難痛心不已。漢明帝沉吟良久才說道,“哼,這是衝着朕的北征來的。”他沒有將此案交雒陽令查辦,相反卻對楊仁道,“是非曲直明擺着,諸卿勿要張揚,免得又是一場風波!”
漢明帝何等聰明,他一眼便識破了北匈奴人的花招。但是,如此大案,絲絹豈能包得住火。僅僅幾天後,便弄得滿城風雨,滿朝文武竟然已經盡知。於是,以新郪侯郭嵩、御史臺郎官楊終爲首,數十位官員同時上書,建議皇帝切查竇固通敵案。連三公等輔政重臣都提議舉行朝議,漢明帝也就只好點頭應允。
朝議之日,朝堂之上呈現一邊倒之勢,一片喊殺之聲。一番辯論之後,大臣們分成兩派,以太尉趙熹、司空牟融、御史中丞薛池、司隸校尉華鬆爲首的一派,則爲竇固鳴冤,覺得此事背後必有陰謀,朝廷應查清真相,還竇氏清白。而以司徒虞延、新郪侯郭嵩、御史臺郎官楊終爲首的另一派,認爲鐵證如山,不殺竇固必潛藏禍根!
兩派慷慨陳詞,直接交鋒,辯得面紅耳赤,就差動手了。但漢明帝始終未表態,隨便朝臣們鬥法。朝會之後,朝中數十位中原功臣後人、諸王、列侯紛紛上書,一時間京城風雨欲來,對竇固的喊殺聲四起。河西大將軍竇融仙逝十年之後,雒陽望族竇氏,再一次走到了十字路口,面臨着生死“大考!”
朝堂之上正在鬥法的時候,楊仁則率領手下人竭力查找線索。但北匈奴使團成員一個不少,此案最終成了一樁無頭懸案!
但漢明帝還是壓下了衆臣的奏章,但又不得不派鄧訓進入北軍,罷了竇固練兵史之職,並嚴令竇固不得離開北軍大營。還令鄧訓常住北營,監督北軍訓練。竇固深陷“使節案”中不能自拔,耿忠主持北軍訓練。太尉府、御史臺雖然沒有參奏竇固,但竇府門前卻由開始由羽林郎當值,人員進出受到嚴厲盤查……
同樣是在五月份,當雒陽“使節案”正鬧得沸沸揚揚的時候,一支龐大的河西商隊渡過河水,到隴右金城(注:即今蘭州西)後,駝隊則一分爲二。
一路以西上購鹽爲名,進入高原之上的龍耆城。使節悄然進入王宮,拜訪了燒當羌王迷吾。迷吾雖表面上歸附漢朝,但與呼倫的聯繫從未間斷過。使節出示了呼倫的信物,並從靴底挖出呼倫的縑帛(注:即帛書),兩人一拍即合。迷吾當即命使節傳話給呼倫,“待雍營有變,吾定率大軍出隴右,以爲策應!”
另一路則從金城出發,順着官道經上邽(注:即今天水)進入三輔。他們先在陳倉(注:即今寶雞市陳倉區)、武功貿易,然後渡過汧水(注:渭水支流,今千水)進入右扶風雍縣縣城。這個大駝隊進入雍城後,便包下一整座客棧,開始在這裡貿易。數日後,又轉至隗裡縣交易。
右扶風郡治所在隗裡縣,而雍城則是漢軍屏障三輔和護衛京師雒陽的雍營所在地。但雍營和與原駐防長安的虎牙營都未設都尉領軍,而是由駐隗裡縣的護羌校尉節制二營。
由於護羌校尉府設在隗裡縣,且護羌校尉時會代行右扶風事,因而雍營與虎牙營平時由司馬領軍(注:雍營與虎牙營重設都尉領軍,已是公元108年安帝時)。漢廷開始大規模練兵後,漢明帝以副護羌校尉、行右扶風事司馬南爲練兵使,在雍營招募天下帶劍世子二千人,與雒陽北軍五營同時練兵。此時的雍營,已經有五千五百人之衆!
司馬南字方甫,江湖號稱南方甫,或南方大俠、方甫大俠。他原爲雍營步兵司馬(注:漢軍至明帝時已無步兵,此用步兵營編制),系伏波將軍馬援門客。石涼案發並下獄死後,由於馬貴人被封皇后,且司馬南並無參與石涼案直接證據,廷尉府與司隸校尉部便網開一面,因此司馬南躲過一死。
石涼亡後,司馬南被拜爲護羌副校尉,領雍營,並行右扶風(注:相當於太守)事。他常居隗裡縣右扶風署,此時的雍營五千餘衆,則由三名司馬領軍訓練。
一系列變故,讓精明過人的漢明帝隱隱感覺北匈奴即將有新的動作。他預感一場新的暴風驟雨即將來臨,便決定有所行動,先發制人,以逐步掌握事故的主導權。於是,經過深思熟慮後,他決定敲山震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