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尚有一姊

“臣以爲,呼衍部族據有伊吾綠洲和疏榆穀草原,已歷數十年,向爲主要牧場,更是越冬之地。漢軍分兵而進,彼必堅守白山!我北征大軍如擊破呼衍王,取白山南北,據伊吾廬和疏榆谷,則可在伊吾設宜禾都尉府。以此立足,徐圖西域,足可斷北匈奴右臂!”

劉莊直視着竇固,一字一句地問道,“分兵而進,吾軍兵不佔優,卿欲遣何將往破白山?”

竇固被逼到了牆角,皇帝直視着他,白山之戰是此次北征關鍵戰役,皇帝分明是想讓竇固親征,只是話沒明說而已。老將竇固被逼到了牆角,他咬牙說道,“臣世代受皇上隆恩,既爲主帥,自然義不容辭!臣請自率一勁旅,直入白山,破呼衍部後,留兵屯田,以爲立足。大軍則定於明年夏五月前,班師還朝!”

君前無戲言,這可是軍令狀啊!

身爲竇氏二代掌門人,竇固深深知道,皇上既要出征結果,保證白山之戰必勝。同時,皇上更討厭將帥戀棧。可說出上述這番話,他也就一點點退路都沒有了。聖上治吏甚嚴,出征有失,或者大軍在西域延遲不歸,他就只有下獄身死一條路!

因此,說完這番大話,這位百戰老將汗毛倒豎!

“有理,有理,此策甚妙,解朕憂也!”果然,竇固的話,徹底打消了劉莊的憂慮。他走回御牀上坐下,竇固則側面案前而坐,宮女夕照則高興地爲皇帝與愛將舀酒。劉莊端起晶瑩的于闐玉觴,暢快地一飲而盡,“竇卿,此乃西域鄯善國蒲桃酒,乃中郎將鄭興所獻,卿試嚐嚐味道如此?”

“陛下,臣不善酒。謝陛下賜酒,公在不在身邊,臣亦偷飲幾觴。臣嘗此酒,果香氣質迷人,酸澀綿軟細膩,色調淳厚優雅,確爲好酒……”說着,也端起玉觴一飲而盡。

劉莊聞阿姊這麼厲害,老實人竇固,揹着公主偷飲一口,嘴上都得說出來,讓他忍不住哈哈大笑。都說竇孟孫夫婦夫唱婦隨,男主外女主內,十分和諧,看來此言不虛。

君臣把酒言歡,出兵大計這纔算最終定了下來!

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陰曆十月二十,劉莊正式下詔,命耿秉爲駙馬都尉,竇固爲奉車都尉,騎都尉秦彭爲耿秉的副手,騎都尉耿忠爲竇固的副手,籌備出征事宜。按照大漢帝國軍制,竇固、耿秉等人從詔書下日起即可開府,設置從事中郎、司馬等屬官,迅速離京屯駐涼州各大營,籌集糧草,待機出塞。

直到此時,雒陽城盛傳的帝國將要向北用兵的傳聞,才被正式向朝野公開。

詔書一下,漢帝國舉國帶劍世子紛紛涌向京城。可他們來晚了,北大營早已齊裝滿員,且練兵整整三年了。大營內,竇固正式“開府”後第一次升帳,宣佈了隨軍出征的中軍長史和從事、各營校尉和領軍司馬的任命。並從北大營八千士卒中,精選出五千人,組成遠征軍的核心力量!

其實,將佐任命不過走走形式,三年練兵,竇固的遠征軍一直是按照這一序列訓練。但分兵就不一樣了,一起訓練三年,有三千人要按照皇上詔令留下拱衛京師,從軍世子們都想上戰場搏軍功以爲進身之路,故而有人歡喜有人愁。

而此時的北大營各營內,已舉營而動,五千遠征軍種子已經整裝待發。竇固和耿忠定於初八午時,也就是第二日中午即全軍啓程。

當天晚上,家在雒陽的將校軍卒們都歸宅告別。傍晚時分,班超策馬進城後,卻先匆匆來到竇府。即將領軍隨竇固出征,班超此時最想的是要到對他寄予厚望、並傾盡心力培養他的竇融大人的牌位前,告慰老大人在天之靈!

竇固尚在營中未歸,竇老夫人和幾位公主便舉便宴爲班超餞行。班超還要回班府團聚,衆人只是象徵性地勸其飲了幾爵,飯很快便吃完了。餐畢,老夫人與涅陽公主領班超進宗廟,先允班超在竇融大人的塑像與牌位前單獨呆一會。

竇老夫人與公主重新添了香,便退入另室。班超跪在老大人的塑像前,早已經淚如泉涌。他想起自己剛跟隨左車師傅習武不久,一次司空竇融大人至北營,便試了一下班超的身手。結果老大人在馬上僅一個回合,便將少年班超掀翻在地。那一下摔得是真重啊,班超清楚地記得,當時他感到全身的骨頭彷彿都要碎了。

班超躺地不起,身上疼得流開了眼淚,這讓竇融惱了。老大人下馬將其拎起,當着左車和北大營將校們的面,屁股上就捱了一頓猛揍。並怒斥道,“漢家男兒,寧可戰死沙場,也不能流淚!汝亦河西軍後人,如何慫到如此地步!”

永平五年,竇融老大人已經垂垂老矣,卻將自己的佩鐗、兵書、心得一併傳與班超。過去的一幕幕涌上心頭,班超心中驚濤駭浪一般。今日漢匈兩國相互態勢,以及漢朝的北征方略,都與竇融大人當年的預言一模一樣。他心裡暗暗起誓,此番北征,別部定要斬虜立功,絕不辜負老大人當年之心願……

不知何時,竇固悄悄走進宗廟,默默跪下叩了四個響頭,拍班超肩頭道,“別忘了到各位軍侯家告別一下,起來吧,老夫人有話對汝講!”

班超跟着竇固回到竇老夫人室內,室內只有涅陽公主劉中禮在陪着老夫人。劉中禮命侍婢打水讓二將淨了臉,竇老夫人這才很認真地對班超說道,“超兒,汝即將出徵,祖母還有一事,現在該汝知道了!”

“祖母有事,超定全力去辦!”班超隨口道,他沒想到竇老夫人接下來的話,令他萬分震驚!

“超兒,汝尚有一姊。當年,汝翁投河東隗囂。囂雖器小,不能用之。然亦怕汝翁爲河西所用,建武五年(公元29年)四月,隗囂令其族人女隗靈爲汝翁婦,並與年已十六歲的汝母,三人同時成婚。就在這一年冬,汝翁汝母自河東奔河西時,此婦拒絕同往,還至隗囂處告發,汝翁、母險些爲隗囂大軍所囚。幸好老大人周密佈局,派陶恭、秋臣兩將過河接應,才未發生意外。”

班超被驚得汗毛直豎,“祖母,此言當真?這許多年,阿翁阿母爲何瞞着吾?”

第十一章 迷霧重重第九章 狹路相逢第七章 逃過一劫第二十七章 漢廷震怒第七章 隱秘北上第二十章 沙門敗類第八章 崑崙寶地第二十五章 一端累金第十八章 風情文采第二十二章 河西歲月第一章 馬氏驕奢第十四章 雨中愁悵第五章 家國重託第四十二章 帝哭竇府第二十二章 亡國孤兒第四章 血祭英烈第六章 天折將星第七章 國王不拜第二十五章 公開南下第十七章 西山歷險第三十一章 枕留餘香第三十三章 雷霆出手第八章 斬殺巫師第十四章 土崩瓦解第十三章 被困沙窩第八章 漢使不賞第二十三章 慎之又慎第十九章 不算醜事第二十一章 驚弓之鳥第十四章 血腥殺戮第二十八章 涼州大營第二章 蒲類建國第四十六章 生命垂危第十三章 人馬過刀第二十五章 防守反擊第二十一章 執蠶養宮第二十八章 羈至帝都第一章 焚姑墨倉第三十五章 別部副將第三章 太后嚴詔第四章 遺刀還情第十六章 血腥立威第十一章 舉國動盪第十一章 弱冠而孤第二十一章 撥開迷霧第七章 國王不拜第十章 借勢挖奸第三章 馭人之術第二十四章 精絕小城第五章 正主來到第四章 染指隴右第四章 秘進伊循第二十二章 大禍將臨第三十四章 西池顱觴第四章 竇氏封后第二十章 于闐大市第八章 月黑風高第二十三章 誅殺癡王第二十章 于闐大市第十三章 池中潛龍第十八章 夫要遠行第三十五章 校場比武第十六章 絕境生機第十章 魂歸安陵第十三章 困獸之鬥第二十六章 于闐河畔第十八章 謀刺班超第九章 釋比秘營第十五章 廢除私刑第八章 惱人樵夫第十二章 又愛又恨第十一章 襲奪王城第四十三章 暗夜定策第六章 輕兵夜襲第二十一章 初戰石亀第二十八章 羈至帝都第三十二章 教化刑卒第二十八章 四姬可食第二十九章 活色生香第七章 順手牽羊第二十章 雪夜出使第十七章 兄弟鬩牆第二章 桃林之塞第五章 商隊來了第四章 寺院鐘聲第四十三章 偶得匪蹤第二十五章 迂儒蒙羞第二十一章 張侯謀反第四十二章 孤身逃遁第十四章 風雨飄搖第八章 元氣大傷第四十一章 竇融仙逝第十八章 心有靈犀第七章 聲東擊南第九章 舉族活殉第四十五章 物歸舊主第一章 客棧遇刺第二十章 視死如歸第十五章 焚滅羣虜第十二章 班勇出世
第十一章 迷霧重重第九章 狹路相逢第七章 逃過一劫第二十七章 漢廷震怒第七章 隱秘北上第二十章 沙門敗類第八章 崑崙寶地第二十五章 一端累金第十八章 風情文采第二十二章 河西歲月第一章 馬氏驕奢第十四章 雨中愁悵第五章 家國重託第四十二章 帝哭竇府第二十二章 亡國孤兒第四章 血祭英烈第六章 天折將星第七章 國王不拜第二十五章 公開南下第十七章 西山歷險第三十一章 枕留餘香第三十三章 雷霆出手第八章 斬殺巫師第十四章 土崩瓦解第十三章 被困沙窩第八章 漢使不賞第二十三章 慎之又慎第十九章 不算醜事第二十一章 驚弓之鳥第十四章 血腥殺戮第二十八章 涼州大營第二章 蒲類建國第四十六章 生命垂危第十三章 人馬過刀第二十五章 防守反擊第二十一章 執蠶養宮第二十八章 羈至帝都第一章 焚姑墨倉第三十五章 別部副將第三章 太后嚴詔第四章 遺刀還情第十六章 血腥立威第十一章 舉國動盪第十一章 弱冠而孤第二十一章 撥開迷霧第七章 國王不拜第十章 借勢挖奸第三章 馭人之術第二十四章 精絕小城第五章 正主來到第四章 染指隴右第四章 秘進伊循第二十二章 大禍將臨第三十四章 西池顱觴第四章 竇氏封后第二十章 于闐大市第八章 月黑風高第二十三章 誅殺癡王第二十章 于闐大市第十三章 池中潛龍第十八章 夫要遠行第三十五章 校場比武第十六章 絕境生機第十章 魂歸安陵第十三章 困獸之鬥第二十六章 于闐河畔第十八章 謀刺班超第九章 釋比秘營第十五章 廢除私刑第八章 惱人樵夫第十二章 又愛又恨第十一章 襲奪王城第四十三章 暗夜定策第六章 輕兵夜襲第二十一章 初戰石亀第二十八章 羈至帝都第三十二章 教化刑卒第二十八章 四姬可食第二十九章 活色生香第七章 順手牽羊第二十章 雪夜出使第十七章 兄弟鬩牆第二章 桃林之塞第五章 商隊來了第四章 寺院鐘聲第四十三章 偶得匪蹤第二十五章 迂儒蒙羞第二十一章 張侯謀反第四十二章 孤身逃遁第十四章 風雨飄搖第八章 元氣大傷第四十一章 竇融仙逝第十八章 心有靈犀第七章 聲東擊南第九章 舉族活殉第四十五章 物歸舊主第一章 客棧遇刺第二十章 視死如歸第十五章 焚滅羣虜第十二章 班勇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