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霄吸口氣,煩悶蹙着眉道:“現在不是說這個的時候,依照方纔的情形,她定是發現我們在跟蹤她。即使我們繼續守着,她也會多有防備,咱們根本找不到忘憂。”
“所以呢?”時染歪着頭,疑惑看他。
檀霄想了想道:“所以。我們如今只有留在洞府等她回來,由你開口來問,逼她說出忘憂的下落。”
時染皺眉反問:“那她要還是不肯說呢?”
“只此一法,試試看再說。若是實在沒辦法,就只能一直守在洞府看着她,不讓她離開一步,總有一日她會憋不住要說實話。”
時染忍不住好笑:“你這辦法雖然聽着有些麻煩,不過我看可行。到時候,咱們不給她吃不給她喝,也不給她出去,我就不信她不着急。”
檀霄神思恍惚的點了點頭,忽覺心口處一陣隱隱刺痛,像是被什麼東西給觸動,眼底一團黑氣翻涌而上。
時染察覺有異,連忙重重拍了下他的肩道:“檀霄,控制好情緒。”
心口又是一陣針刺般的疼,檀霄臉色瞬間煞白,伸手緊抓着胸口衣裳,額頭之上冷汗涔涔而下。
下一刻,未等時染反應過來,他手中寒光一閃,昆吾劍猝不及防朝着時染腹部掃去。
時染大驚失色,連忙御氣後退,隨之想也不想,祭出百草鼎與他周旋起來,口中還不忘焦灼的提醒:“檀霄,你醒醒。你怎麼又被那個東西給控制?”
兩人就這麼在林海上空鬥法起來,僵持了許久,時染總算吃力的將百草鼎壓在檀霄頭頂。
檀霄的神識也總算慢慢緩過來,眼神漸漸清明。
時染法力消耗太大,翩然落在樹冠之上坐下,收回百草鼎之後累的直喘氣,口中也忍不住抱怨起來:“忘憂啊忘憂,你若是再不回來,我這條老命,可就撐不了多久了。你當這百草鼎是好玩的嗎?是隨便什麼人都能用的嗎?”
檀霄眼下 體力虛耗,沒了半分精神,躺在樹冠之上,昏昏沉沉睡了過去。
時染嘆口氣搖搖頭道:“熬了一個多月,你也是該好好睡一覺了。不然,忘憂沒找到,你倒要先病倒了。”
小漁村。
新房建好之後,大娘和風亦就安排左鄰右里的幫着忙把新房佈置好,牽好了綵綢,掛好了紅燈籠,還剪了許多喜字粘貼在各處。
選定的黃道吉日,便是在今日,八月十八。
一早起牀之後,大娘就帶着喜娘到了忘憂房中,決定就從自家把忘憂接到臨近的新房中。
喜娘忙活着給忘憂梳妝打扮,口中還不住說着討喜的吉利話。
待換好衣服梳妝完,忘憂坐在鏡子前,撫了撫髮髻之上紅色的珍珠絹花,皺了皺眉問身側喜娘:“喜娘,這漁村成婚,有什麼特別的規矩和習俗嗎?”
喜娘呵呵笑道:“也沒什麼特別的習俗,就是等會兒下轎之後,腳不能沾地,讓新郎揹着你在房子周圍繞一圈,然後再進屋拜堂。”
“哦,謝謝喜娘。”忘憂點了點頭,望着鏡中人美到極致的容顏,腦中“嗡”的響了一聲,頭也跟着一陣眩暈,險些昏過去。
喜娘慌不迭扶住她,關切問道:“姑娘,你這是怎麼了?”
“我沒事,就是剛纔突然覺得有些不舒服,想必是那幾日太過勞累。等過了今日,好好休息一下便好。”忘憂勉強笑着搖搖頭,腦海中一片混亂的場景交疊在一起,辨不清楚。
她彷彿看到自己穿着一套別緻的喜服,那喜服很好看,繡着百鳥朝花圖。
她緩步走向前方站着的那人,那人的臉像是蒙了一層霧,任憑她如何努力去看,就是看不清,反而越來越模糊,直到什麼也看不見。
喜娘看她臉色有些發白,不禁擔憂起來,輕聲道:“姑娘若是身體不適,不如先去休息會兒,反正離拜堂的時辰還早。”
“不必了,我坐會兒就好。”忘憂再次搖搖頭,兀自站起身走至牀邊坐下。
喜娘領了喜錢之後,輕輕將門帶上,離開了房間。
忘憂兀自坐在房中出神,胸口處一陣沉悶的疼。腦海中一閃即逝的記憶雖然短暫,可她知道,那些不是夢境,一定是曾經發生過的事。
她按壓着太陽穴苦思冥想,自己到底忘記了些什麼?又爲什麼要忘記?
下午之時,連雙總算趕到曹阿南家,也不管什麼規矩不規矩,推門就闖進忘憂房中。
還沒走到忘憂面前,連雙就急不可耐開了口:“我說你還真沉得住氣,居然坐在這一動不動。而且看你這模樣,是不是不大高興?”說話間,已走至忘憂面前。
忘憂擡眼看她,懨懨道:“我確實沒覺得高興,雖然我也知道成婚是喜事,可就是如何都提不起一點高興勁兒。”
連雙俯身蹲在她面前,輕輕握住她的手,蹙眉吐口氣:“忘憂,風亦呢,他很愛你。你若嫁給他,給他些時間,給他些機會慢慢愛上他,你們以後一定會過的很幸福很幸福。他爲了你,堂堂上神之尊甘願屈居在這小漁村,如此委屈求全,你還能不明白他的心意嗎?”
“我都明白。”忘憂仍是懨懨應着。
連雙心知再多說也沒什麼用,抿了抿脣站起身陪她一同坐着,等待花轎進門。
將近黃昏,外面響起爆竹聲,混雜着喜慶的樂聲,清晰傳入簡單的農家房屋。
連雙驚喜不已,連忙扶着忘憂站起身道:“花轎來了,我扶你上轎。”
忘憂不做聲,任由連雙手忙腳亂的幫她遮上蓋頭,扶着她邁過門檻朝外面花轎走去。
風亦沒有騎馬,只是站在轎子前方,滿目溫柔的望着她款款而來,隨後貼心的扶着她上了轎,遮了轎簾。
起轎之後,轎伕擡着花轎繞着村子走了小半圈,纔回到風亦親自督建而成的新房門口。
押轎之後,在鄉里鄉親的起鬨聲中,風亦走至轎邊揹着忘憂下了轎,在房子周圍轉了一圈,纔回到新房喜堂。
周圍是此起彼伏的祝福道賀聲,兩人在這攙雜着無數祝福的賀喜聲中,完成了三拜之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