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名士北顧

?第二天天色微明,昨夜一宿的風波趨於平靜。陶應派人前去打探宋建軍營的消息,傳回來的消息讓陶應對於大名鼎鼎的李儒又高看了幾分。一夜的休整下來,李儒居然指揮重新布好營寨,而加固了外面的防禦措施。此人當年能夠得到董卓青眼,除了是他的女婿之外,個人能力還是毋庸置疑的。不過現在的李儒也明白了雙方之間的兵力差別,不敢在和陶應正面交戰。寨門外高懸免戰牌,不知意欲何爲。

陶應卻以爲李儒會有什麼詭計,也不敢下令士兵硬衝宋建大營。只得會同諸將在營中安坐,商討下一步的行動。殊不知李儒也是凡人,在絕對的實力面前,他也並沒有回天之力。此時休戰並不是有什麼詭計,乃是在勸說宋建退兵報罕,不要踏入關中這趟渾水。可是宋建好不容易得了關西這大片肥沃的土地,能夠那麼輕易地放棄嗎?

此時的宋建大營,也許是昨晚一夜並沒有休息好,宋建的臉上充滿了晦暗的神色。下方的李儒一臉痛心疾首的看着宋建,彷彿是在等待着宋建下一個什麼決定。看着宋建久久不爲所動,李儒嘆了一口氣,道:“大王,不可再猶豫了。現在我軍實力遠不如陶軍,且戰力也遜於陶軍。再者陶應背後糧草物資源源不斷。而我軍糧草供給卻難以爲繼,還要靠關中的曹丕來給我們補給。拖延日子久了,我軍必然不是陶應的對手啊。”

宋建聞言嘆了一口氣,彷彿下定了一個什麼艱難的決定,不過隨即又想到什麼,問道:“不過現在陶應就在我們前面不遠處,如果我軍貿然退軍,必然受其追襲,到時候也是倉皇南逃的局面啊。”李儒聞言高深莫測的笑笑,捋着鬍鬚答道:“這點大王不用擔心,臣下自有辦法,可保的我軍不費一兵一卒,平安退回報罕。”

宋建聞言還是猶豫不決,半響說道:“那孤要把這關西之地所有臣民遷到報罕,讓陶應小兒只是得到這片空土地。”李儒聞言大驚,急忙勸解道:“萬萬不可,這樣一則我軍速度會太慢。二則陶應必然發現當中的破綻。如果被他抓住我軍這個軟肋,那我軍就真的陷入了萬劫不復之地了。”宋建聞言只是苦笑,對於李儒的答話不知道如何回答纔好。下面的韓龍等人見狀都是大感奇怪,以前的宋建機會對丞相言聽計從,爲何今天會如此猶豫不決。

其實這倒不是因爲李儒有什麼犯上作亂之舉,其實李儒對於宋建,從某種意義來說,還是忠心不二的。

因爲他知道,只要宋建失勢,天下將再無他的容身之地。不過李儒忽略了一個問題,宋建胸無大志,但卻也是貪得無厭。這種人你讓他一直待在報罕,自然不會出什麼問題。可是一旦出來見識了外面的大好河山,特別是在曹丕已經許諾把關西之地割讓給宋建的前提下。要讓他放棄這一切,可以說比殺了他還難受。

就在宋建難以割捨,李儒心亂如麻的時候,外面一個傳令兵的到來打破了這種尷尬的場景。宋建擡頭看着那傳令兵問道:“汝擅闖議事大廳,有何要事?”那傳令兵聞言嚇得跪下,戰戰兢兢的說道:“大……大王,外面來了一個奸細,不……不,來了一位先生。他說我軍現在正是生死存亡之秋,他有辦法幫助我軍擺脫困境。”宋建和李儒都是眼前一亮,道:“請進來。”

少時,一位白衣飄飄的俊美少年從外面走了進來。李儒大眼看去,黴頭不由得微微一鄒。此人年歲尚輕,而且也不像歷經滄桑的模樣。眉宇之間,充斥着一股濃濃的傲氣。李儒心下不喜,不過並沒有說什麼。此人三步兩步的來到了宋建面前,施了一禮,說道:“宋大王好,蘇丞相好,韓將軍好……”

整個大營約有三十位宋建麾下謀士將領,此人一一道破名稱。而且衆人皆按軍階大小排列,並無一個疏漏。衆將臉上露出驚訝的神色,此人以前和自己從未謀面,爲何會如此熟悉自己。一旁的李儒也暗暗點頭,暗道:看不出來這小子還有點門道。所有人都稱呼了個遍,此人方纔緩緩地說道:“武陵學子廖立廖公淵,見過各位。”

原來此人卻是當初孔明派去漢中助攻張魯的廖立,按道理說成功完成了孔明的指示之後,也已經立下了了大功。可是廖立此人傲骨無雙,覺得那次只是一次牛刀小試,決心要再立一次更大的功勞。恰好此時適逢陶應和宋建在關西交兵,廖立當即決定北上,幫助宋建打退陶應,好讓自己能夠揚名立萬。日後正式歸到了劉備麾下,就算不能夠壓在孔明頭上,也有能夠和他並駕齊驅的資本。

廖立決心要一開始就震住宋建麾下一干人等,前來途中做的準備着實不少。

成功叫出了所有人的名號之後,又向宋建誇誇其談一番。向他描述日後攻佔了關西之地之後,宋建一片光明大好的前途。直說的面前的宋建等人彷彿覺得這樣的日子就在眼前,缺的就是自己前去享受了。而整個營中所有人,也都處在一片憧憬之中。只有李儒一眼不發,只是冷冷的看着廖立,看他還有什麼厥詞。

好不容易廖立終於說完了,李儒上前微微一笑,問道:“先生的構想確實很美好,不過先生似乎忽略了一個問題。現在的關西雖然名義上在我軍手上,可關中方向有曹丕,敵友不明。河北方向有陶應,猛虎在側。不知先生可有什麼好的方法來解決這些問題?”廖立似乎早就想到了有人會這麼問他,面上波瀾不驚,樣子顯得風騷無比。

略一沉穩,廖立笑道:“關中方向的曹丕確實敵友未明,不過現在和我軍是友非敵。況且關西之地阻隔了河北和關中,這點對於曹丕來說他是求之不得的。退一萬步說,日後曹丕和我軍撕破臉皮,那時候我軍久居此地,難道曹丕那麼容易就能夠壓得住我軍嗎?再來說說幷州方向的陶應,雖說此人實力強橫,不過這也使得他成了衆矢之的。天下諸侯的都在有意無意的聯合在一起,把他當成最大的對手。現在劉備崛起於西南,孫權鼎立於江東。陶應強敵林立,又豈會過多的精力放於關西。”

廖立這番話說完,上面的宋建連連點頭。一旁的李儒不屑一笑,道:“說的倒還有點道理,不過這也並非長久之計。難道你要等陶應完全除掉了所有對手,在以這區區關西之地和其抗衡,先生未免太自大了點?”廖立聞言搖了搖頭,道:“陶應確實是縱橫天下之人,不過他的對手又豈是泛泛。到時候我軍在一旁坐觀漁翁得利,未免就沒有和陶應一較之力。”

李儒聞言烏爾一笑,冷冷的說道:“先生既然都說了陶應等人都是天下英雄,卻又如此自信的把他們玩弄於股掌之間。說出去,不怕被人笑掉大牙嗎?”廖立聞言譏笑道:“我雖然自信,但也敢和這些天下英雄鬥上一鬥,不像有些人。吃着大王的糧餉,卻左一句退軍,右一句不敵。這樣的人說出去,恐怕纔會被人笑掉大牙啊。”

李儒聞言臉色一紅,不過這些年他也修煉來涵養不凡,並沒有破口大罵。

上面的宋建聽到廖立這麼說,以爲他有保全關西之地的計策。在上面當個和事老,笑道:“好了,兩位不要吵了。廖先生說的很有道理,關西之地確實不應該輕易放棄。不過蘇丞相的擔憂也不無道理。現在不說別的,就連這糧草這一關,我軍就未必過得去啊。”

廖立聞言一笑,道:“糧草問題嘛,簡單。曹丕想借助我軍抗衡陶應。我軍果要撤軍,第一個擔憂的就是曹丕。只要大王以此爲要挾,關中之地沃野千里,給我軍提供糧草還不是輕而易舉之事。憑藉關西良好的地勢,我軍有上好的優勢可以和陶應抗衡。我軍等的,陶應就等不得。時間一久,陶應必然提兵去和別人交戰。到時候我軍就把報罕關西連成一片,坐觀天下英雄的成敗。待他們分出勝負之後,我軍再出兵坐收漁翁之利。那時候,大王便是天下共主了。”

其實廖立心中並沒有這麼遠的計劃,再者廖立雖然傲氣,也還不至於視天下英雄如無物。之所以這麼說,就是他把握住了宋建性格上的缺點,宋建雖然也是一方之主,不過確實太膽小了。廖立這麼說,就是要讓宋建覺得關西之地必然可以收入囊中,陶應也必然可以把他趕跑。而廖立本來沒想在宋建麾下久留,他只是想借助宋建打敗陶應,讓他能夠揚名立萬。至於以後宋建怎麼解決,那就是不是廖立關心的了。

不過還別說,經過他這麼一說,宋建果然動心了。下來握着廖立說道:“都說天下學子盡出於荊襄之地,而先生更是荊襄學子的佼佼者。天賜先生於孤,何其幸也。”宋建一高興起來,連廖立問什麼前來都忘了問了。其實稍微有點腦子的人一想也知道,廖立如此人才,爲何會不遠萬里地來到關西投奔與你。你又有什麼本事,值得這等荊襄學子前來投奔呢?一旁的李儒知道此事已經木已成舟,不住的搖頭嘆息,卻也無可奈何。

第237章 相持不下第106章 戰後事宜第243章 視野南移第137章 嫡長子陶宇第272章 南鄭禍事第43章 謠言的力量第62章 交戰琅玡第49章 有人襲營第108章 草原再亂第248章 捷報連連第288章 苦戰上庸斷更通知第65章 陶應入中原第75章 定計烏巢第255章 漢中之始第155章 神一樣的對手第217章 短暫的休整第9章 離別第24章 生擒張遼第42章 又是離別第24章 生擒張遼第29章 戰後諸事第54章 魏延來了第13章 父子交心第162章 議計出兵第118章 人質制敵第202章 大軍徵西第271章 退軍南鄭第145章 名義上的勝利第118章 人質制敵第103章 決戰開始第65章 陶應入中原第93章 夜戰青州第196章 陶氏遷鄴第143章 故主相見第114章 三方俱動第275章 不打不相識第23章 徐州保衛戰第210章 周瑜和龐統第231章 商賈身份第30章 前去宛城第132章 徵兵事項第64章 說服荀諶第140章 出兵幽州第147章 夜襲敵營第92章 暗手現身第36章 路遇紀靈第240章 黎陽變故第235章 碌碌無爲第45章 陶應買馬第102章 漠北佳人第194章 諸侯動向第110章 率軍南迴第66章 初遇華佗第211章 故人相見第276章 戰亂再起第260章 各有所算第38章 兵進汝南第30章 前去宛城第56章 風雲將起第51章 痛揍荊州軍第248章 虛虛實實第160章 三年之後第205章 攻克壺關第191章 英雄落幕第73章 黑山到了第209章 陶應南下第169章 虛與委蛇第39章 袁術之終第256章 小戰兩場第280章 東吳出兵第53章 兩件大事第214章 陳登破局第260章 各有所算第88章 故人相見第90章 天倫之樂第109章 合作第95章 幽州之事第134章 蔡琰的婚事第277章 荊州戰始第283章 東吳事了第93章 夜戰青州第20章 王朗太史慈第105章 草原事終第103章 決戰開始第146章 放還人質第166章 拉鋸戰第174章 甘當人質第15章 悲喜交集第60章 失敗之後第37章 決戰紀靈第285章 邀戰新城第68章 酒館瑣事第261 南鄭議事第127章 攻克襄平第249章 意外突顯第130章 遼東事定
第237章 相持不下第106章 戰後事宜第243章 視野南移第137章 嫡長子陶宇第272章 南鄭禍事第43章 謠言的力量第62章 交戰琅玡第49章 有人襲營第108章 草原再亂第248章 捷報連連第288章 苦戰上庸斷更通知第65章 陶應入中原第75章 定計烏巢第255章 漢中之始第155章 神一樣的對手第217章 短暫的休整第9章 離別第24章 生擒張遼第42章 又是離別第24章 生擒張遼第29章 戰後諸事第54章 魏延來了第13章 父子交心第162章 議計出兵第118章 人質制敵第202章 大軍徵西第271章 退軍南鄭第145章 名義上的勝利第118章 人質制敵第103章 決戰開始第65章 陶應入中原第93章 夜戰青州第196章 陶氏遷鄴第143章 故主相見第114章 三方俱動第275章 不打不相識第23章 徐州保衛戰第210章 周瑜和龐統第231章 商賈身份第30章 前去宛城第132章 徵兵事項第64章 說服荀諶第140章 出兵幽州第147章 夜襲敵營第92章 暗手現身第36章 路遇紀靈第240章 黎陽變故第235章 碌碌無爲第45章 陶應買馬第102章 漠北佳人第194章 諸侯動向第110章 率軍南迴第66章 初遇華佗第211章 故人相見第276章 戰亂再起第260章 各有所算第38章 兵進汝南第30章 前去宛城第56章 風雲將起第51章 痛揍荊州軍第248章 虛虛實實第160章 三年之後第205章 攻克壺關第191章 英雄落幕第73章 黑山到了第209章 陶應南下第169章 虛與委蛇第39章 袁術之終第256章 小戰兩場第280章 東吳出兵第53章 兩件大事第214章 陳登破局第260章 各有所算第88章 故人相見第90章 天倫之樂第109章 合作第95章 幽州之事第134章 蔡琰的婚事第277章 荊州戰始第283章 東吳事了第93章 夜戰青州第20章 王朗太史慈第105章 草原事終第103章 決戰開始第146章 放還人質第166章 拉鋸戰第174章 甘當人質第15章 悲喜交集第60章 失敗之後第37章 決戰紀靈第285章 邀戰新城第68章 酒館瑣事第261 南鄭議事第127章 攻克襄平第249章 意外突顯第130章 遼東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