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出爾反爾

蘄縣縣衙是城內最大的一座建築,佔地十畝,此時天已經黑盡了,陰森森縣衙大門就像吃人野獸的血盆大口,縣衙臺階下的兩座石獅子子冷眼傲視着縣衙前發生一切,象徵着權力和威嚴。

蘄縣縣令名叫令狐壽,三十餘歲,敦煌郡人,三年前他只是蘄縣縣尉,因開鑿通濟渠他徵集民夫得力,而受到朝廷表彰,升爲蘄縣縣令。

做了三年縣令,政績很不好,年年都完不成朝廷下發的稅賦額度,這也是他作繭自縛,他當年徵發縣裡三萬民夫參與開鑿通濟渠,結果死了近一半,他也得到一個令狐獸的綽號。

勞力缺乏,良田荒蕪,稅賦大減,自然完不成戶部定的額度,好在他有工部尚書宇文愷爲後臺,勉強保住了縣令之位。

令狐壽的姐姐嫁給了宇文愷的侄子,對於這個轉彎抹角的關係,他格外珍視,每年都會想方設法準備一筆厚禮去孝敬宇文愷,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已經接到調令,一個月後,他將上任江陽縣令,那可是江都郡的財稅重縣,令他心中充滿激動。

今晚,他早早地抱小妾上牀睡覺,剛要到天人合一時,一陣急促的敲門聲打斷了他的興致,令狐壽大怒,回頭惡狠狠道:“什麼事?”

“老爺,衙役來稟報,衙門前聚集了幾百人,有人要造反了。”

令狐壽大吃一驚,什麼興致都沒有了,他慌忙摸到衣服穿上,跑到外間開了門,門外是他的管家和一名今晚當值的衙役。

“究竟發生了什麼事?”他焦急地問道。

衙役連忙道:“稟報縣令,是幾百名碼頭勞工來縣衙要人。”

“他們要什麼人?”

“他們說要萬記船行的殺人兇手。”

令狐壽雖然政績乏善可陳,但頭腦卻足夠用,他一下子便明白過來了,估計萬記船行那幫渾蛋又幹了什麼事,躲到自己縣衙裡來了。

“萬記船行那幫人現在躲在縣衙嗎?”

衙役低下頭道:“是孫功曹帶進縣衙。”

“渾蛋!”

令狐壽低聲罵了一句,無可奈何,只得向大門外走去,萬記船行的後臺是張瑾家族,是他得罪不起之人,而且他馬上要去江陽縣任職,新頂頭上司,江都郡太守張雲易便是張瑾長子,他不敢馬上做出決定,只能看看再說。

他的家便是縣衙後宅,繞一圈便到了縣衙前面,只見縣衙前火光獵獵,足有五六百人,拿着鐵棒木棍,個個情緒激動。

“縣令駕到!”

衙役一聲高喊,無數雙眼睛刷地向他望來,令狐壽從未見過這種陣勢,他心中一陣發憷,但又不能失去官威,他重重咳嗽一聲,緩緩走上前。

“我是蘄縣縣令,你們誰是領頭?”

杜盛上前拱手道:“小民杜盛是領頭。”

“你爲何要帶人圍攻縣衙,不知道這是大罪嗎?”

杜盛不卑不亢道:“我們並沒有圍攻縣衙,甚至連縣衙的臺階也沒有踏上一步,我們是來講理,請縣令大人爲我們主持公道。”

“好吧!就算你們不是圍攻,那什麼事?”

杜盛一指衙門道:“有十幾個殺人暴徒躲進了縣衙,請縣令大人把他們交給我們。”

“胡說!”

令狐壽怒喝道:“縣衙怎麼會有暴徒?就算有,也是我派衙役抓捕,我來處理,和爾等何干?”

這時,輔公祏大吼一聲“殺!”

吼聲如雷,身後的五六百人一起大吼,“殺!”

聲勢駭人,嚇得令狐壽麪如土色,向後退了兩步,兩股瑟瑟戰慄,杜盛一擺手,止住了衆人的怒吼,冷冷道:“令狐縣令,我們都是幹苦力的粗人,不懂得什麼法度,我們只知道殺人償命,如果縣令不肯把人交出來,我是控制不住衆人的怒火,會出大亂子的。”

令狐壽萬般無奈,雖然他得罪不起張家,但這十幾個無賴離張家還很遠,他犯不着爲他們以身涉險。

儘管有點丟面子,但令狐壽也顧不上了,他回頭給衙役使了個眼色,就在這時,杜伏威發現百步外有十幾個黑影從縣衙圍牆翻了出來,顯然是想溜走。

他手一指,大喊道:“在那邊!”

勞工們都看見了,憤怒了舉起鐵棒木棍衝了上去,這十幾名萬記船行打手感覺縣令也保不住他們,便想偷偷溜走,卻被杜伏威發現,他們嚇得魂不附體,撒腿奔逃,卻被勞工們從四面八方堵住,無路逃走,十幾人嚇得跪下求饒,憤怒的勞工們一擁而上,亂棍齊下,活活將十幾人打死。

令狐壽看得後背一陣陣發涼,都說齊人同仇敵愾,容易聚集造反,今日一見,果不其然。

他見杜盛帶着幾十人向他走來,嚇得他舉手大喊:“我向蒼天發誓,今晚之事官府絕不追究!”

......

江都城,這裡是大隋王朝東南統治的中心,大隋平陳統一全國後,晉王楊廣受命經略南方,他便是坐鎮江都,經略南方十年.

此時的江都在大隋王朝依然有着極其重要的地位,楊廣將它視爲陪都,準備正式定江都爲南都。

江都郡太守也同樣地位極高,楊廣下旨,規定江都郡太守品階等同於京兆尹,屬於從三品高官。

這位地位高崇的江都太守正是大將軍張瑾的長子張雲易,張雲易今年四十餘歲,身材中等,皮膚白皙,長得方面大耳,官相十足。

張雲易擔任江都太守已近四年,在整個江淮一帶官場上擁有極強的人脈,而且皇帝楊廣在兩年前巡視江都時也當面對他說過,‘汝可代其父’,也就是說,張雲易有資格入內閣爲相。

可以說,張雲易是新一代大隋官場的佼佼者,也是關隴貴族新一代的領軍人物。

張雲易剛剛收到蘄縣縣令令狐壽的快信,齊郡章丘數百勞工衝擊縣衙,打死了萬記船行在蘄縣的十幾名夥計,起因是萬記船行在巡查運河時誤傷了一名章丘縣商人。

按理,蘄縣屬於彭城郡,和他江都郡無關,令狐壽沒必要向他稟報這件事,不過張雲易心裡明白,這個令狐壽即將左遷江陽縣令,他是在向自己表現,另外萬記船行屬於張家的產業,也和他有關。

張雲易閉目不語,如果是從前,他會立刻以聚衆謀反之罪,請求朝廷鎮壓這羣敢衝擊縣衙的勞工,但現在他有點擔憂,一個多月前,他的族叔張信被從彭城郡任上調走,現在御史韋德裕和司隸大夫薛道衡同時出現在江南一帶,他特有的政治敏感告訴他,這裡面或許藏着一絲非同尋常的信息,這個時候,他絕不能大意。

這時,管家在門口稟報:“老爺,萬東主求見!”

萬東主就是萬記船行的大東主萬戚,是他們張家的一名女婿,張雲易知道他是爲蘄縣之事而來,但張雲易現在卻不想見他。

“去告訴他,蘄縣之事我知道了,我會處理好,讓他回去吧!”

張雲易決定了,蘄縣之事不可鬧大,但也不能輕饒鬧事之人,至少要抓捕他們的首領,好像叫杜盛。

張雲易立刻叫來一名心腹下人,隨時從書架上取下一隻用極品美玉雕成的貔貅鎮紙,放在盒子裡,遞給下人,“你去一趟彭城郡,把這隻鎮紙交給新任司馬太守,就說是我的心意,祝賀他新任。”

官場上很多話不能明說,只能意會,自己送一份禮給他,就是找他幫忙的暗示,就看他給不給自己這個面子了。

.......

縣衙事件後,一切都變得平靜下來,就像什麼事都沒有發生一樣,官府也沒有追究他們的責任,蘄縣的碼頭勞工們依舊每天忙忙碌碌,隨着秋收糧食入倉,碼頭倉庫內的存糧就該入京了,一隊由數百艘漕船組成的官船隊停泊在碼頭前。

千餘名勞工不停地來回搬運糧食上船,杜盛和其他普通勞工一樣,也同樣要參與搬運糧食掙錢,他只是大夥推舉的領頭人,但並不是工頭,徒弟輔公祏和兒子杜伏威也在碼頭上幫忙。

就在這時,遠處忽然傳來一陣馬蹄聲,只見塵土飛揚,很快,數千軍隊出現在碼頭外,正疾速向碼頭奔來。

杜盛大吃一驚,他立刻明白,這是軍隊來抓捕自己了,那個縣令出爾反爾,對蒼天發誓儼如放屁。

杜盛大急,立刻四處尋找兒子,有人告訴他,輔公祏和杜伏威都在倉庫裡,杜盛調頭向倉庫奔去,奔出百餘步,他遠遠地看見兒子。

這時,二千餘彭城郡地方軍在都尉宋暻的率領下衝進了碼頭,宋暻馬鞭一指碼頭上的官員,厲喝道:“賊首杜盛在哪裡?”

官員不敢隱瞞,指着遠處杜盛父子道:“就是他們!”

宋暻拔出長刀一揮,“騎兵上,抗捕者格殺勿論!”

數百頂盔貫甲的騎兵向杜盛父子猛撲而去,杜盛見形勢危機,他對兒子和徒弟大喊:“你們快跳河走!快走!”

杜伏威和輔公祏不肯走,杜伏威急得大哭道:“我要回去救娘!”

“快給我走!”

杜盛一拳將杜伏威打翻在地,對輔公祏大吼,“把我兒子救走!”

輔公祏心裡明白,再不走一個也活不成了,他跪下含淚向杜盛磕了一個頭,扛起杜伏威便飛奔,一躍跳入了大運河。

杜盛見兒子在水中醒來,心中稍定,他抄起一根挑棒,大喝一聲,一躍而起,向一名騎兵迎面砸去,騎兵慘叫一聲跌下馬,杜盛大喜,一躍跳上馬背,可就在這時,一支冷箭無聲無息射來,杜盛沒有防備,被一箭射穿了後心,杜盛慘叫一聲,落馬而亡。

宋暻收弓冷冷道:“抓捕他的妻兒,一個都不能放走!”

.......

幾十名士兵衝到杜盛的家中,院子裡,只有杜盛的妻子李氏在淘米做飯,士兵大喜,一起衝入院子,就在這時,一支箭‘嗖!’地迎面射來,正中爲首軍官的咽喉,軍官慘叫一聲,向後摔了出去。

李氏這才發現外面有士兵,嚇得她尖叫一聲,卻只見從屋頂上,一名紅衣女子一躍而下,長劍如雪,身影快如鬼魅,霎時間,又將三名士兵刺倒,其餘士兵嚇得紛紛退出院子。

紅衣女子一把抓住李氏的手腕,向後門奔去,這時一支箭向她後背射來,疾快如電,紅衣女子耳力敏銳,她反手一劍,將冷箭劈飛,一腳踢開後門,拉着李氏衝了出去。

後門躺着四五具士兵的屍體,都是一劍刺喉,連慘叫聲都喊不出,痛苦得面目都扭曲變了形,嚇得李氏腿都軟了,她還不知發生了什麼事?

“快跑!”

紅衣女子拉着她向不遠處一片樹林飛奔,樹林旁停駐着一匹馬,紅衣女子聽見了後門的奔跑聲,她一回手,一支手弩箭從她袖中射出,將一名衝出後門的士兵迎面射翻。

紅衣女子摟着李氏的腰,縱身一躍跳上了馬,催動戰馬向遠處疾奔而去,漸漸地奔遠,只見一支拂塵在她身後飛揚。

.......

第27章 京城家信第122章 被迫求和第24章 安撫江南第26章 商業繁榮第20章 貨幣之源第40章 權貴施壓第8章 趁亂突圍第28章 洛陽來使第14章 殺雞儆猴第1章 意外相逢第33章 兄弟生隙第24章 真假使者第64章 予民厚禮第5章 上兵伐謀第30章 巡視考場第53章 臣的要求第30章 飲恨弘農第16章 三股勢力第9章 生死之鬥第65章 北市買珠第16章 三千奇兵第5章 意外來客第32章 龍有逆鱗第25章 海底之針第55章 兩萬誘餌第25章 初查齊郡第24章 略施小計第2章 欺人太甚第6章 西秦霸王第16章 軍心不穩第47章 線娘進京第13章 收復齊郡第24章 李淵之憂第20章 毒心李淵第23章 唐廷決策第56章 下婿催妝第142章 再布一局第12章 誥命風波第31章 淵突之盟第2章 齊王供奉第85章 最大讓步第12章 練武第14章 三個女人第33章 攻城前夕第70章 漢中內訌第16章 資源危機第35章 佳人同舟第36章 楚王親書第8章 斬斷後路第7章 幽州之憂第24章 河邊誤認第104章 生死存亡第58章 穩住李唐第26章 說服李靖第12章 引君入甕第70章 漢中內訌第2章 家法伺候第41章 不惹小人第21章 誰威脅誰第31章 果斷殺伐第127章 手足難續第25章 野心泄露第7章 秋風至楊第47章 關隴暗箭第14章 府門遭遇第64章 趁火打劫第13章 齊王軍師第22章 蕭後來臨第40章 先禮後兵第133章 危險之物第13章 逃兵危機第16章 危機前夜第33章 官場暗鬥第42章 是功是過第52章 人心難測第5章 可汗金箭第49章 趙郡小村第31章 被迫受命第23章 南華梟雄第5章 敦煌布棋第8章 臨戰前夜第16章 三股勢力第16章 何罪之有?第13章 引導消費第15章 校場競箭第55章 談婚論嫁第35章 佳人同舟第25章 一劍穿心第31章 意外挾迫第34章 卿卿我我第45章 血戰平壤(下)第32章 秀才造反第44章 拖延三天第85章 最大讓步第7章 楊廣之憂第41章 盧氏橋樑第6章 養虎生患第96章 舉國兵策第24章 真假使者第19章 關隴雙貴
第27章 京城家信第122章 被迫求和第24章 安撫江南第26章 商業繁榮第20章 貨幣之源第40章 權貴施壓第8章 趁亂突圍第28章 洛陽來使第14章 殺雞儆猴第1章 意外相逢第33章 兄弟生隙第24章 真假使者第64章 予民厚禮第5章 上兵伐謀第30章 巡視考場第53章 臣的要求第30章 飲恨弘農第16章 三股勢力第9章 生死之鬥第65章 北市買珠第16章 三千奇兵第5章 意外來客第32章 龍有逆鱗第25章 海底之針第55章 兩萬誘餌第25章 初查齊郡第24章 略施小計第2章 欺人太甚第6章 西秦霸王第16章 軍心不穩第47章 線娘進京第13章 收復齊郡第24章 李淵之憂第20章 毒心李淵第23章 唐廷決策第56章 下婿催妝第142章 再布一局第12章 誥命風波第31章 淵突之盟第2章 齊王供奉第85章 最大讓步第12章 練武第14章 三個女人第33章 攻城前夕第70章 漢中內訌第16章 資源危機第35章 佳人同舟第36章 楚王親書第8章 斬斷後路第7章 幽州之憂第24章 河邊誤認第104章 生死存亡第58章 穩住李唐第26章 說服李靖第12章 引君入甕第70章 漢中內訌第2章 家法伺候第41章 不惹小人第21章 誰威脅誰第31章 果斷殺伐第127章 手足難續第25章 野心泄露第7章 秋風至楊第47章 關隴暗箭第14章 府門遭遇第64章 趁火打劫第13章 齊王軍師第22章 蕭後來臨第40章 先禮後兵第133章 危險之物第13章 逃兵危機第16章 危機前夜第33章 官場暗鬥第42章 是功是過第52章 人心難測第5章 可汗金箭第49章 趙郡小村第31章 被迫受命第23章 南華梟雄第5章 敦煌布棋第8章 臨戰前夜第16章 三股勢力第16章 何罪之有?第13章 引導消費第15章 校場競箭第55章 談婚論嫁第35章 佳人同舟第25章 一劍穿心第31章 意外挾迫第34章 卿卿我我第45章 血戰平壤(下)第32章 秀才造反第44章 拖延三天第85章 最大讓步第7章 楊廣之憂第41章 盧氏橋樑第6章 養虎生患第96章 舉國兵策第24章 真假使者第19章 關隴雙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