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灞橋秋色

【第380票的加更,今天保底第三更會晚一點,十二點左右,老高在拼命碼字中】

........

楊諒投降的消息是在黃昏時分傳到大興宮,這讓楊廣心花怒放,他特地喝了幾杯自己最喜歡的高昌葡萄酒,微酣,興致盎然。

今晚他破天荒地沒有處理朝政,而是在內宮的紫薇殿看書,給自己放鬆片刻。

紫薇殿是楊廣在內宮處理政務的地方,也就是他的內書房,有時也會在這裡接見大臣,他穿一件淺黃色寬身禪衣,頭戴烏紗方帽,腰束鐵飾衣帶,坐在榻上全神貫注看書,在他面前的御案上,放着一部史記和一部漢書。

楊廣喜歡讀史,從小飽讀史書,使他對王朝興衰,瞭如指掌,他平生最欽佩之人便是秦之始皇和漢之武帝,欽佩秦始皇能統一六國,以舉國之力修建長城和秦直道,這種手筆和氣魄令他神往。

而漢武帝開疆拓土,遠擊匈奴大宛,威加海內,在歷史長河中留下赫赫武功,也同樣令楊廣心中嚮往,早在他爲太子之時,他便在考慮自己將來的文治武功,他也要讓自己在歷史留下絢爛的一筆。

這時,他妻子蕭氏端着一碗參茶走進他的書房,此時蕭氏還是太子妃,還沒有被冊封皇后,不僅皇后未立,太子也沒有確定,甚至年號依然是仁壽四年,蕭氏知道,丈夫雖然已登基,但他還有大量的後續事宜沒有處理完,首先就是先帝還沒有下葬。廟號未定,現在還無暇考慮皇后及太子之事,這點,蕭氏完全理解丈夫。

“陛下,難得今晚放鬆,就早點休息吧!”

蕭氏把參茶放在桌上,又笑道:“郭良娣身孕已到八個月,你應該去看看她。但願她給陛下產下皇兒。”

楊廣握住妻子白皙的手笑道:“朕倒希望你給朕再生幾個龍兒。”

蕭氏臉一紅,靠在丈夫身上,幽幽道:“臣妾倒是想,可臣妾已經是做祖母的人了,哪裡還能再生?不如臣妾再給陛下納幾個年輕的妃子。讓陛下多些子嗣。”

楊廣微微嘆了口氣道:“朕是想做大事之人,不想過於沉溺女色,更不願被後人說朕是荒淫無恥,父皇一生只敬母后,才能創下大隋江山,朕已有兩子一女,又有郭良娣身孕八月,還有衆多孫子。夠了,不必再多納嬪妃。”

蕭氏心中感動,有一種說不出的幸福,他們成婚二十餘年,夫妻感情一直恩義深重,兩個兒子一個女兒都是她所生,當初還有楊勇的心腹在父皇面前說丈夫荒淫,父皇一句話便駁到了他。‘我兒若荒淫,爲何只有兩子一女,且皆是正妻所生?’令告密者啞口無言。

但蕭氏還是有點擔憂,畢竟丈夫是皇帝,皇帝子嗣單薄,會令社稷不穩,她也難辭其咎。

“陛下是一國之君。怎麼能只有兩子一女,房陵王還有十子四女,陛下子嗣單薄,臣妾有過啊!”

房陵王就是前太子楊勇,提到他。楊廣心裡有些不太舒服,便淡淡道:“房陵王就是太重女色,沉溺於情慾,當初他作爲一個太子,放蕩無拘,這樣的人,撐不起大隋王朝。”

蕭氏並不太關心楊勇怎麼樣,那和她無關,她更關心自己的兩個兒子,她今天來見丈夫,勸他納妃的同時,也想和丈夫談一談立東宮之事。

兩個兒子其中一人是要被立爲太子,從她本意來說,應該是嫡長爲嗣,可是昭兒太肥胖了,身體多病,不是長壽之相,而次子暕兒英武神俊,頗似其父,立他爲嫡,或許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兩個都是她的兒子,不管立誰爲東宮,她都支持,更重要是,她親眼看見丈夫日以繼夜地操勞國事,昭兒那身體,他能承受得住嗎?

“陛下,立東宮方面,你有什麼想法嗎?”

楊廣知道妻子的意思,其實這件事他也一直舉棋不定,作爲皇帝,昭兒沒有龍武之相,儀容不佳,他的身體也難以應對繁重的國事,這也是楊廣很擔憂之事,雖然楊廣本人就是次子,但不代表他本人不重視嫡長,他很重視嫡長,如果長子儀容好一點,身體好一點,他就絕不會考慮次子,而且長子人品要比次子好,暕兒雖然長得英俊神武,但他品行不佳之事,楊廣也有所耳聞。

楊廣嘆了口氣,“這件事先放一放吧!朕明年建新年號時,再一併決定東宮。”

現在是八月下旬,還有四個月時間,應該可以從容考慮。

這時,一名宦官在門口稟報,“陛下,章仇先生到來。”

楊廣點點頭,“請他進來!”

蕭氏起身笑道:“陛下要見章仇,那臣妾先告退。”

“那好吧!等會兒朕就休息了。”

蕭氏退下去了,片刻,宦官領着一名四十餘歲的男子匆匆走進內書房,男子身着玄袍,頭戴道冠,面白長鬚,神采飛揚,頗有點神仙之氣。

此人叫章仇太翼,是一名宮廷術士,極善占卜,有卜卦先知之能,年初先帝楊堅要去仁壽宮避暑,章仇太翼極力阻攔,楊堅不聽,章仇太翼又說,‘陛下此去,必不會再回來。’

結果楊堅大怒,將他下獄,最後楊堅在臨終前,命楊廣把章仇太翼放出來,章仇太翼也同樣被楊廣所器重,楊廣今天等他來,是有一件重要事情想聽他的意見。

章仇太翼快步走進大殿,躬身施禮,“臣章仇太翼參見陛下!”

“先生請坐吧!”

章仇太翼身份超脫,是宮廷術士,並不是朝廷大臣,楊廣對他頗爲尊重,章仇太翼也不推遲,在一張榻上坐下,欠身笑道:“臣已爲陛下佔一卜。正如陛下所言,須遷都洛陽。”

楊廣精神一振,連忙問:“可有什麼依據?”

“其實很簡單,陛下屬木命,而雍州是克木之衝,不可長久居住,讖語也雲,‘修治洛陽還晉家’。陛下從前是晉王,這句話讖語顯然就是針對陛下,不可不聽。”

楊廣深以爲然,這個說法很好,可以拿得出手。他又問了幾句,章仇太翼取出一份文牒交給楊廣,便告退而去。

楊廣翻了翻文牒,隨手扔在桌子,其實他對這本文牒並不是很關心,占卜也好,讖語也好,都不過是他的藉口。他遷都更有深意。

楊廣揹着手走到窗前,望外面黑沉沉的夜色,心中思緒萬千,正如父皇在去世前對他所言,關隴軍事貴族集團是隋王朝第一大毒瘤,若不割掉它,隋王朝遲早會亡在它手上,但關隴貴族過於強大。不可能一次割掉,必須緩緩割除,一步步下手,釜底抽薪是最有效的一招,遷都洛陽,使關隴貴族失去根基,此事宜早不宜遲。現在平息楊諒之亂,他就有了絕佳的藉口。

明天廷議是討論楊諒的處置問題,遷都議題可以放在後面討論一下。

楊廣也知道,遷都洛陽必然會遭到強烈反對,尤其關隴貴族集團。事關他們的切身利益,不用想都知道他們的態度,不過,無論如何他要提出這件事,就當是先試探一番。

燈光映照在楊廣瘦長的臉頰上,他的眼睛裡閃爍着堅毅和期待,這一刻,楊廣下定了遷都的決心。

..........

時間已經到了八月下旬,秋意已經漸漸濃了,灞橋一帶的紅葉已經紅透,夾雜着深綠的松枝和已經轉黃的梧桐樹葉,將官道兩邊染成一幅色彩斑斕的畫卷。

在京城八景中,灞橋是以風雪而出名,但濃濃秋意一樣動人,使人會多一分離愁的秋意。

中午,秋霧已經完全消散,空氣中帶着一絲深秋的涼意,天空開始下去濛濛細雨,細雨飄落在臉上,涼意滲進骨子裡,開始變得有些寒冷起來。

遠處的官道上緩緩走來兩名騎馬之人,官道兩邊風景如畫,他們卻沒有心思,兩人正是楊元慶和蘇烈,他們已換掉軍服,穿着普通布袍,若不是他們帶着兵器,和一般的遊人沒有什麼區別了。

楊諒雖然投降,但還有大量善後事情要處理,楊素留在太原府處理後事,楊元慶已經沒什麼事,他和蘇烈先一步回京。

“蘇烈,你真的想好了嗎?”

蘇烈決定離開軍隊回家,楊元慶也並沒有太多阻攔,畢竟蘇烈的軍籍還沒有報到兵部,他此時退出軍伍還不算逃兵,只是楊元慶還是希望他留在軍隊中。

“元慶,你不要再勸我,我已經決定了。”

蘇烈的態度很堅決,他甚至已經心急如焚,要趕回家去練武,在戰場上,他幾乎死在王拔的手上,可王拔在楊元慶手上,一個照面便被刺死,這便襯托出了他和楊元慶的巨大差距,使蘇烈被深深刺激。

雖然他可以向楊元慶討教武功,但一向心高氣傲的他,絕不願意向楊元慶請教,他要靠自己的刻苦來提高武藝。

他們已經走到岔道,蘇烈向楊元慶一拱手,“元慶,那我先走了,這兩三年內我都不會出門,有什麼事可以來家裡找我。”

楊元慶點點頭,向蘇烈向鄭重拱手道:“賢弟自己保重,我們後會有期!”

“元慶,後會有期!”

蘇烈猛抽一鞭戰馬,向另一條疾奔而去,漸漸的,他的身影消失在濛濛細雨之中,楊元慶微微嘆息一聲,其實蘇烈武藝是不錯,就是作戰經驗不足,他應該在軍隊多多鍛鍊纔是正途,可惜蘇烈聽不進他的勸。

“這位小哥,附近有沒有什麼避雨之處?”旁邊有人問他。

楊元慶回頭,只見一名四十歲左右的中年人正笑眯眯問他,看他打扮應該是一名管家,口音不像京城人氏,應該是河東一帶人。

在他身後不遠處停着一輛華麗的馬車,兩邊有七八名騎馬護衛,馬車裡似乎坐着一名女子,這一行人或許是出來觀賞紅葉的大戶人家家眷,一路上都見了不少。

楊元慶歉然道:“我對這一帶不熟,也不知道。”

“沒關係,我們去前面再問問,多謝小哥了。”

中年男子向他拱拱手,馬車起步而去,這時,楊元慶忽然看見車簾掀起一角,露出一雙明亮的大眼睛,竟閃爍着寶石般的神采。

..........

第24章 等待機會第47章 線娘進京第2章 齊郡召將第17章 收網之時第22章 背後較量(下)第20章 高熲事件第34章 夜攻太原第16章 三千奇兵第44章 被迫抉擇第58章 北市偶遇第30章 娶妻當慎第24章 血戰大利(中)第74章 隋唐大戰(四)第41章 楊家之請第3章 透露底線第40章 權貴施壓第32章 圍魏救趙第44章 爾虞我詐第18章 契苾助力第85章 最大讓步第53章 暗通消息第8章 黑夜黑人第33章 攻城前夕第4章 恩怨分明(下)第47章 雁門初戰第7章 羅藝告密第55章 借風夜襲第25章 關鍵人物第94章 紫河鬼谷第15章 更深之秘第50章 白衣渡江第13章 揚帆出海第20章 奇恥大辱第20章 高熲事件第38章 上元燈會第3章 意外相遇第21章 幽州平寇第30章 蛇打三寸第40章 痛苦抉擇第9章 我想學武第120章 絕妙好計第99章 意外收穫第42章 人棄我用第29章 情理之中第44章 血戰平壤(中)第53章 暗通消息第1章 狡雄尋窟第52章 最後一名隋軍第79章 退讓一步第21章 京城來人第37章 欲加之罪第30章 太子殺招第3章 情報暗戰第37章 密室收穫第21章 幽州平寇第3章 意外相遇第43章 催風助火第46章 褚氏父子第40章 兄弟暗鬥第17章 發現契苾第47章 匪亂再起第5章 動之以情第31章 裂痕初現第36章 鐵血柔情(下)第23章 隱形力量第125章 兄弟危情第10章 裴矩辭相第79章 隋唐大戰(九)第43章 西秦內訌第2章 齊王供奉第36章 鐵血柔情(下)第27章 金口已開第35章 佳人同舟第4章 恩怨分明(下)第1章 中元前夕第52章 死不瞑目第41章 屈突中計第31章 淵突之盟第41章 兵困雁門第33章 攜子視察第32章 啓民提議第2章 一戰成名第8章 元慶抉擇第36章 三策選一第132章 竇氏抉擇第12章 北巡訊至第9章 恆山之亂第57章 藥到病除第12章 誥命風波第18章 垂死掙扎第1章 返回太原第112章 攻破外城第9章 底線突破第38章 吳興沈氏第12章 東都內亂第5章 路遇貴人第7章 戰略對抗第14章 仁壽宮變(六)第17章 接受密旨
第24章 等待機會第47章 線娘進京第2章 齊郡召將第17章 收網之時第22章 背後較量(下)第20章 高熲事件第34章 夜攻太原第16章 三千奇兵第44章 被迫抉擇第58章 北市偶遇第30章 娶妻當慎第24章 血戰大利(中)第74章 隋唐大戰(四)第41章 楊家之請第3章 透露底線第40章 權貴施壓第32章 圍魏救趙第44章 爾虞我詐第18章 契苾助力第85章 最大讓步第53章 暗通消息第8章 黑夜黑人第33章 攻城前夕第4章 恩怨分明(下)第47章 雁門初戰第7章 羅藝告密第55章 借風夜襲第25章 關鍵人物第94章 紫河鬼谷第15章 更深之秘第50章 白衣渡江第13章 揚帆出海第20章 奇恥大辱第20章 高熲事件第38章 上元燈會第3章 意外相遇第21章 幽州平寇第30章 蛇打三寸第40章 痛苦抉擇第9章 我想學武第120章 絕妙好計第99章 意外收穫第42章 人棄我用第29章 情理之中第44章 血戰平壤(中)第53章 暗通消息第1章 狡雄尋窟第52章 最後一名隋軍第79章 退讓一步第21章 京城來人第37章 欲加之罪第30章 太子殺招第3章 情報暗戰第37章 密室收穫第21章 幽州平寇第3章 意外相遇第43章 催風助火第46章 褚氏父子第40章 兄弟暗鬥第17章 發現契苾第47章 匪亂再起第5章 動之以情第31章 裂痕初現第36章 鐵血柔情(下)第23章 隱形力量第125章 兄弟危情第10章 裴矩辭相第79章 隋唐大戰(九)第43章 西秦內訌第2章 齊王供奉第36章 鐵血柔情(下)第27章 金口已開第35章 佳人同舟第4章 恩怨分明(下)第1章 中元前夕第52章 死不瞑目第41章 屈突中計第31章 淵突之盟第41章 兵困雁門第33章 攜子視察第32章 啓民提議第2章 一戰成名第8章 元慶抉擇第36章 三策選一第132章 竇氏抉擇第12章 北巡訊至第9章 恆山之亂第57章 藥到病除第12章 誥命風波第18章 垂死掙扎第1章 返回太原第112章 攻破外城第9章 底線突破第38章 吳興沈氏第12章 東都內亂第5章 路遇貴人第7章 戰略對抗第14章 仁壽宮變(六)第17章 接受密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