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養虎生患

..次日卯時不到,楊元慶便早早來到了晉陽宮,次日天色還沒有完全亮,晨曦微明,晉陽宮前戒備森嚴,一隊隊全身盔甲的士兵執戈在宮內外執勤。

晉陽宮佔地極大,有數百畝之多,正門叫丹鳳門,進入丹鳳門後便是棲鳳廣場,正北面便是主殿晉陽殿,已經被改名爲勤政殿,兩邊分佈着數十棟巨大的建築,這裡便是朝廷各大中樞所在。

緊靠勤政殿兩側各有一座氣勢宏大的閣樓,左邊叫踞龍閣,右邊叫棲鳳閣,此時踞龍閣已被改名爲藏書閣,是朝廷放置文書檔案之地,而棲鳳閣改名爲紫微閣,也是整個朝廷的權力中心所在。

按照事先商定的規則,大朝每年只舉行三次,新年、端午和中秋各舉行一次,中朝每旬一次,由各部寺主官和次官參加,商議朝廷重大事件,小朝則是每天上午舉行,由五相集中議事,由多數表決通過,一些重要事項還要報攝政王批准方能執行。

由於五相都各兼尚書,一般他們都在各部官房處理朝務,而紫微閣則由三名內史舍人常駐,另外,五相將輪流執政事筆,執政事筆之相也將在紫微閣辦公,由他負責召集主持每天的朝會。

楊元慶的馬車緩緩抵達了晉陽宮,他剛從馬車下來,便聽見身後有人叫他,“元慶!”

楊元慶回頭,只見身後不遠處裴矩也下了馬車,笑眯眯走了過來,兩天前裴家在太原建府,裴矩已經搬去了自己的府宅。

昨晚裴敏秋說了裴矩勸她的事情後,令楊元慶頗爲惱火,儘管他也知道這是世家的正常想法。一般人家也會這樣做。只是裴矩用廢后這種威脅來要挾妻子支持裴家,這便令楊元慶十分不滿,這是裴矩在干涉他的家務事。

楊元慶勉強笑了笑。掩飾住了心中的不滿,現在還遠不是和裴家翻臉的時候,他還需要裴家的全力支持。

“裴相國這麼早就來了?”

裴矩也沒有想到。孫女竟然把他交代的話都告訴了楊元慶,他心情十分愉快,便呵呵一笑,道:“今天是第一天,當然要早來一點,我估計我們還算晚了,肯定還有比咱們先到的。”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裴矩說得沒錯。他們兩人都晚了,紫微閣內,其他四人都已經來了。正坐在議事堂內竊竊私語。

按照昨天抽籤的順序。第一個執政事筆之人是蘇威,他執筆十天。然後交給第二人王緒,今天的紫微閣議事便是由他主持。

蘇威一眼看見楊元慶走了進來,連忙對衆人道:“各位,殿下來了。”

蘇威這聲‘殿下’叫得楊元慶極爲不舒服,有一種從頭到腳的肉麻,難怪很多人都不喜歡蘇威,他確實比較善於討好上意,楊元慶連忙笑着擺擺手,“以後還是叫我總管,這樣大家都自在一點。”

衆人都笑了起來,杜如晦道:“還是叫總管順口,我們去稟奏陛下,再封元慶一個幷州總管之職,那就順理成章了。”

四人紛紛稱是,各自回到主位上,議事堂是一人一榻一桌,圍成一個圈,執政事筆的相國坐主位,召集並主持議事,楊元慶有旁聽之位,位於側面,他可以參與旁聽也可以不參與,今天因爲是第一天紫微閣議事,他便參加了這次議事。

在相國座位的外圍,還有三個位置,一個是內史侍郎之位,一個是黃門侍郎之位,還有一個負責記錄議事紀要的內史舍人之位。

蘇威見大家都已到齊,便身後敲了一下鍾,隨着一聲清脆的鐘響,大堂安靜下來。

“各位,今天是新朝第一天紫微閣議事,由我來主持,我們就按大隋的朝規,再根據總管所要求從簡的原則,制定一些新規,然後再商議祭太廟和祭天之事,具體的朝務今天就暫時不討論了。”

楊元慶坐在蘇威身後三丈外的攝政王位上,他的位子要比所有人都高出五尺,遠遠地注視相國們議事,他有一種居高臨下的俯視之感,這種感覺竟讓他體會到了一絲做皇帝的滋味,天下權柄皆在他手心。

紫微閣的後閣便是攝政王的官房,是楊元慶的處理政務之處,冗長的相國會議還在繼續,楊元慶卻回到了自己的官房中。

他的官房是標準的相國房,由上下兩層七個房間組成,下面三個房間是記室參軍房,藏書房和候見房,上層四個房間是朝務正房、議事房、行軍參議房和休息房,各個房間都是木質地板,佈置得淡雅清新,香爐裡燃燒着淡淡的茉莉香,飄縈在各個房間,安靜而令人心曠神怡。

記室參軍相當於後世的機要秘書,負責文書機密,官職五品,是十分重要的職務,楊元慶本考慮讓張亮出任,但張亮改任內史舍人,他便換了人,現在一共有兩名記室參軍,一人掌政,一人管軍,都是敦煌郡世家子弟,一人叫蕭璡,是敦煌蕭家子弟,一人叫沈春,是敦煌沈家子弟。

當年有十八名敦煌世家子弟從軍,隨着時間流逝,他們都漸漸在豐州軍內嶄露頭角,比如兵部侍郎謝思禮,戶部侍郎王源,大理寺少卿沈香山、少府監令羅秉國,以及記室參軍蕭璡和沈春等等,這十八名子弟都成爲了朝中和軍中的骨幹。

楊元慶在自己的桌前坐下,這幾天的忙碌使他的心一直定不下來,但隨着朝廷建立,一切事務都漸漸走上正軌,他的心思又重新轉回到爭霸天下的主道上來。

天氣已漸漸變涼,再過幾天就是九月了,距離他奪下河東全境已近一個月,他原本計劃奪下河東後便揮師東進,但江都之變卻打亂了他的計劃。

楊元慶揹着手走進了行軍參議房,這裡同樣擺放着一張沙盤,寬約一丈五尺,長兩丈六尺,是整個中原地區的沙盤地圖,楊元慶站在沙盤前默默注視着河東,他的地盤在整個中原只是一小塊,豐州及關北六郡雖然地域廣闊,但人口資源卻十分稀少,而且分佈着大片沙漠,相對於中原各強來說,他的實力還只是中等。

首先是兵力,他現在的總兵力在十七萬左右,他需要留五萬軍鎮守豐州及關北六郡,而在河東的兵力只有十二萬,還要分出四萬軍去駐防各郡,僅太原就要兩萬軍駐防,實際上他手中只有八萬作戰兵,靠這八萬軍隊去奪取河北,顯然是不太現實。

他還需要補充兵源,但他又不想過於掠奪民力,他需要恢復生產,,慢慢增強實力,此時楊元慶的目光落在河內郡,河內郡位於河東道最東南,被太行山阻隔,那裡就有宋金剛的三萬軍隊。

他最早是想讓宋金剛成爲他和竇建德之間的一個緩衝,這樣他便可以集中兵力取幽州,同時宋金剛還可以替自己牽制住李世民的後方,正是基於這兩點考慮,才允許他的存在,但宋金剛此人十分狡猾,自己三次讓他出兵李世民後背,他都藉口無糧而按兵不動,既然他不肯聽從自己指揮,那麼留下他還有什麼意義,日久天長,反而會成自己的一個隱患。

宋金剛本來只龜縮在王屋縣,但他又趁自己和李世民對峙的機會,又佔領了濟源縣,昨天接到報告,宋金剛向南吞併了河陽縣,他的策略顯然是步步蠶食,如果自己默許,他會吞掉整個河內郡。

已經不能再容忍他的放肆,而正好自己缺乏兵源,宋金剛的三萬軍不就是現成的補充嗎?

楊元慶沉思良久,他走出房間令道:“速令徐世績和羅士信來見我!”

在他官房門口站着八名親衛,一名士兵隨即飛奔而去。

半個時辰後,徐世績和羅士信匆匆趕來,朝廷建立後,軍隊也進行了重大改組,按照隋制暫時成立了八衛將軍,楊思恩、李靖、蘇定方、裴行儼、秦瓊、羅士信、徐世績、楊巍等八人分掌八衛大軍,每衛定額是三萬人,但現在只有一萬軍,統一由軍馬大都督楊元慶指揮。

徐世績出任左驍衛將軍,手下一萬人稱爲豹騎軍,羅士信出任右武衛將軍,手下一萬人稱爲熊渠軍。

兩人走進房中單膝跪下,“參見總管!”

“你們二人隨我來。”

楊元慶帶着兩人走進參軍室沙盤前,他拾起木杆指了指河內郡,對二人道:“我昨天接到河內郡太守楊則的緊急報告,宋金剛已經奪取河陽縣,這樣,他已經奪下了王屋、濟源和河陽三縣,他的下一個目標必然就是郡治河內縣,所以我決定剿滅宋金剛,用他的軍隊來補充我的兵源。”

羅士信和徐世績,兩人眼中都露出期待之色,楊元慶叫他們來,必然是委予他們重任。

楊元慶又用木杆指着太行山,繼續道:“河內郡被太行山阻隔,但有三條路可以過去,一條走軹關陘到濟源縣,一條走太行陘到河內縣,另一條是白陘到新鄉縣,其中宋金剛在軹關陘布有重兵,你們二人可率本部走太行陘和白陘,我給你們二人兩個月的時間,給我拿下河內郡,宋金剛無論生死,皆抓來見我!”

兩人同時單膝跪下行一軍禮,“卑職遵命!”

【最後七個小時求月票!】..

第135章 泄露天機第33章 洛陽兵變第106章 雪夜踏關第66章 尋找時機第28章 二次談判第2章 齊王供奉第48章 家族之弊第12章 最後攤牌第40章 軒然大波第34章 推波助瀾第37章 三方對質第18章 諫臣之死第37章 秦王求援第21章 誰爲主將第18章 人贓俱獲第54章 雨夜獻城第39章 齊府隱憂第27章 壟斷漕運第20章 王妃請客第77章 隋唐大戰(七)第3章 烽燧血戰第46章 攻克平壤第47章 關隴暗箭第5章 初到幽州第37章 南郡出事第27章 留條後路第48章 東線突破第100章 血戰前夜第35章 孤家寡人第67章 慷人之慨第2章 出兵風波第42章 被迫求援第34章 威震突厥(下)第49章 重甲破術第66章 羅家有喜第3章 南華之會第5章 意外來客第28章 二次談判第87章 隋唐大戰(十七)第29章 蕭後召見第14章 存心討打第34章 微服私訪第2章 世充登基第11章 秘密協議第42章 局勢混亂第27章 奇貨可居第52章 北平船所第9章 臨危下船第27章 留條後路第4章 反客爲主第43章 丹陽公主第14章 內部奸細第28章 迎頭痛擊(下)第23章 都市買禮第42章 長安科舉第5章 意外來客第2章 敵蹤初現第50章 心結難解第35章 孤家寡人第12章 裴閥老謀第120章 絕妙好計第148章 難過新年第32章 啓民提議第27章 迎頭痛擊(中)第23章 都市買禮第10章 窮途出路第73章 計賺敵降第19章 離別之酒第9章 朝局悄變第41章 局面被動第4章 入伍斥候第51章 八百壯士第56章 王妃煩惱第12章 平亂奪權第33章 京城讖語第40章 兄弟暗鬥第28章 連環布套第40章 釜底抽薪第36章 走出迷惘第15章 仁壽宮變(七)第19章 誘敵之計第12章 大事化小?第154章 夫人鄭氏第24章 安撫江南第38章 兩個時辰第34章 知己知彼第15章 京城讖語第5章 深藏不露第35章 孤家寡人第20章 公主夜宴(上)第21章 雙猛大戰第9章 貿易之利第27章 李思楊慮第9章 舌燦蓮花第1章 狡雄尋窟第33章 智取宜昌第15章 吞併靈武第16章 危機前夜第3章 意外相遇第27章 李思楊慮
第135章 泄露天機第33章 洛陽兵變第106章 雪夜踏關第66章 尋找時機第28章 二次談判第2章 齊王供奉第48章 家族之弊第12章 最後攤牌第40章 軒然大波第34章 推波助瀾第37章 三方對質第18章 諫臣之死第37章 秦王求援第21章 誰爲主將第18章 人贓俱獲第54章 雨夜獻城第39章 齊府隱憂第27章 壟斷漕運第20章 王妃請客第77章 隋唐大戰(七)第3章 烽燧血戰第46章 攻克平壤第47章 關隴暗箭第5章 初到幽州第37章 南郡出事第27章 留條後路第48章 東線突破第100章 血戰前夜第35章 孤家寡人第67章 慷人之慨第2章 出兵風波第42章 被迫求援第34章 威震突厥(下)第49章 重甲破術第66章 羅家有喜第3章 南華之會第5章 意外來客第28章 二次談判第87章 隋唐大戰(十七)第29章 蕭後召見第14章 存心討打第34章 微服私訪第2章 世充登基第11章 秘密協議第42章 局勢混亂第27章 奇貨可居第52章 北平船所第9章 臨危下船第27章 留條後路第4章 反客爲主第43章 丹陽公主第14章 內部奸細第28章 迎頭痛擊(下)第23章 都市買禮第42章 長安科舉第5章 意外來客第2章 敵蹤初現第50章 心結難解第35章 孤家寡人第12章 裴閥老謀第120章 絕妙好計第148章 難過新年第32章 啓民提議第27章 迎頭痛擊(中)第23章 都市買禮第10章 窮途出路第73章 計賺敵降第19章 離別之酒第9章 朝局悄變第41章 局面被動第4章 入伍斥候第51章 八百壯士第56章 王妃煩惱第12章 平亂奪權第33章 京城讖語第40章 兄弟暗鬥第28章 連環布套第40章 釜底抽薪第36章 走出迷惘第15章 仁壽宮變(七)第19章 誘敵之計第12章 大事化小?第154章 夫人鄭氏第24章 安撫江南第38章 兩個時辰第34章 知己知彼第15章 京城讖語第5章 深藏不露第35章 孤家寡人第20章 公主夜宴(上)第21章 雙猛大戰第9章 貿易之利第27章 李思楊慮第9章 舌燦蓮花第1章 狡雄尋窟第33章 智取宜昌第15章 吞併靈武第16章 危機前夜第3章 意外相遇第27章 李思楊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