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風雨前夜

大業九年四月,隨着大隋皇帝楊廣率六十萬大軍進入遼東,儼如紅日掩進烏雲,大隋的天空變得昏暗,許多隱藏在黑暗中的身影開始顯露出來。

弘化郡也就是原來的慶州,是關內地區面積最大的一郡,人口主要集中在馬嶺水南面弘化縣和郡治合水縣一帶,

這天上午,在合水縣南面的馳道上,二十幾輛馬車在數百侍衛的護衛下一路疾駛,漸漸抵達郡治合水縣。

在第二輛馬車上,元壽拉開車簾,注視着馬嶺水兩岸綠油油的麥田,麥子已經抽穗,長得格外茁壯,遠遠望去,儼如波浪般隨風起伏,一望無際,一羣羣農人在麥田裡忙碌,每個人臉上都充滿了對豐收的憧憬。

元壽的目光裡有一種掩飾不住的興奮,這些麥田對他來說,都是他的軍糧,他會一顆不剩地將它們拿走,他心中也同樣是期盼着今年的豐收。

“元閣老,似乎你已經準備好了。”

元壽身後傳來一個陰冷的聲音,是蜀王楊秀,他就坐在後排,臉依然蒼白而沒有血色,但話明顯多了,不再像剛出來時那樣沉默,而且語氣裡帶着一絲譏諷。

元壽彷彿已經習慣了他譏諷的口氣,回頭瞥了他一眼,淡淡道:“我已經準備好了,殿下準備好了嗎?”

“我早已準備好,就等你稱呼我一聲陛下。”

說完,楊秀肆無忌憚地大笑起來,笑聲中透出一絲蒼涼,他從一個牢籠中出來,卻要進入另一個牢籠,讓他心中怎麼能不憤懣。

元壽一點也不生氣,冷冷笑道:“至少你不再是隻有兩個南蠻服侍,你有錦衣玉食,有美嬌娘服侍,享盡榮華富貴,你應該感謝我纔對。”

“是啊!我確實該感謝你,幾個月我竟胖了十斤,不知什麼時候才能變成一頭豬?這不就是元閣老希望的嗎?豬陛下!”

“既然如此,殿下還有什麼可抱怨呢?”

楊秀忽然大笑起來,“當然抱怨,既然當皇帝,總要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妃吧!我的女人太少,我要三千後宮佳麗。”

元壽眯眼一笑道:“你想要多少女人都可以,會讓你滿意。”

.......

馬車進入了合水縣城,元壽的眉頭漸漸皺了起來,元弘嗣給他的信中說,可以把合水縣當做臨時都城,但眼前的合水縣狹小、破爛,滿地污水,這讓一直生活在長安和洛陽的元壽難以接受,不能!無論如何不可能在合水縣建都。

馬車停在太守府前,元弘嗣聞訊迎了出來,元壽的次子元尚俊也跟在後面,元壽被扶下馬車,指了指馬車裡的楊秀道:“先把殿下安置好,我們慢慢談。”

元弘嗣連忙命令心腹將楊秀扶去後宅休息,他則將元壽請去議事堂。

走進議事堂,元壽坐了下來,次子元尚俊給他端來一杯熱茶,又要替他敲肩背,元壽擺擺手,“不用了,關上門窗,開始吧!”

元尚俊將門窗關上,房間裡立刻暗淡下來,元弘嗣也坐下,向家主彙報情報。

“目前元家共有兵力三萬人,五千郡兵,五千家兵,另外還有元氏子弟帶來的各地府兵兩萬人,戰馬一萬兩千匹,儲存糧食四十萬石,盔甲和兵器各五萬件,還有尚武那邊也有一些兵力,他已經從涿郡逃回,寫信說他募集了六千逃兵,皆是關隴子弟兵,這樣一來,實際上我們就有三萬六千人,基本上都是精銳的正規軍,戰鬥力很強。”

“元務本那邊有消息嗎?”元壽打斷了元弘嗣的話。

元務本是元氏家族的遠房族人,平時極少和元氏有往來,元家也不理睬他,但元務本的官職非常重要,官拜黎陽倉監,掌管着黎陽倉數百萬石糧食,元壽讓兄弟元稷幾次寫信給他,都如石沉大海,元務本沒有任何迴應。

元弘嗣搖搖頭,“還是和從前一樣,沒有任何迴音,他保持沉默。”

元壽嘆了口氣道:“好吧!就不管他了,你繼續說。”

元弘嗣又繼續道:“一個多月前,我提出跨境剿匪的申請,兵部已經批准,昨天我得到消息,楊廣的聖駕已經進入遼東,我準備以跨境剿匪的名義擴大地盤。”

元壽微微笑問道:“不知你準備剿哪個匪?”

元弘嗣一愣,連忙道:“我當時是申請剿滅白瑜娑部,兵部的批覆上也是指白瑜娑部,我主要是想以剿匪之兵吞併隴右各郡郡兵,我算過,有三萬餘人。”

元壽擺擺手道:“兵部已經進遼東了,它對你鞭長莫及,白瑜娑部也可以利用,但首先不應是它,我認爲首先應剿滅扶風的向海明。”

向海明是一個沙門和尚,自稱彌勒轉世,一個月前在扶風起事,數萬人響應,聲勢浩大,元弘嗣忽然聽懂了家主的意思,眼睛不由一亮。

“家主的意思借剿匪之名佔領扶風郡?”

元壽眯着眼笑了起來,輕輕捋須道:“佔領扶風郡就等於進入關中,我們可以在雍縣起事,立楊秀爲帝。”

他又得意一笑,“我估計楊廣做夢也想不到,扶風郡也有人造反。”

..........

東平郡,楊玄感的郡兵招募並沒有停止,隨着楊廣抵達涿郡,注意力轉向高麗戰役,楊玄感便再次擴大招募郡兵,他也不再向兵部申請,直接招募,一個月的時間,他的郡兵人數就達到一萬五千。

就在兩天前,他的幾個兄弟都陸陸續續趕到東平郡,連在軍中從軍的三弟楊玄縱、五弟楊萬石也從涿郡逃出,兄弟二人率領五千逃兵藏身在趙郡,等候呼應兄長。

二弟義陽太守楊玄獎也有兩千郡兵可以支援,這些喜訊令楊玄感精神大振。

自從幾個月前,楊玄感和斛斯政的一番深談後,得知軍中出現大逃亡現象,斛斯政也勸他要抓住時機,只要他起事,必能一呼百應,形成天下響應之勢。

楊玄感終於接受了斛斯政的勸說,毅然放棄了楊元慶隱忍到最後的建議,他決定不再隱忍。

房間裡,楊玄感正和虎賁郎將王信哲商量置辦盔甲兵器之事,王信哲是王仁恭的兒子,奉命來監視楊玄感,不料卻反被楊玄感拉攏,成爲他的心腹,這也是楊玄感最爲得意之事,楊廣的耳目變成了他的耳目,憑白給他增加了一千軍隊。

現在楊玄感最發愁便是盔甲兵器不足,他未經兵部批准,擅自招募了七千新郡兵,但兵部也就不會給他配置兵甲,所以這七千人的盔甲成了楊玄感的心腹之患,兩人商議了半天,也找不到一個好辦法。

這時,書童在門外稟報,“李先生來了。”

聽說是李密來了,王信哲便起身告辭,楊玄感也不挽留,李密是從京城而來,他也正好有很多事要找李密商量。

很快,書童將李密領了進來,李密是去年十二月回京,現在才趕回來,幾個月不見,李密瘦了一大圈,皮膚也變黑了,看得出,這幾個月李密並沒有在京城享福。

“三個月不見,賢弟怎會變得如此削瘦?”楊玄感驚訝地笑問道。

李密接過書童遞給他的茶,喝了兩口,又指指門,示意書童把門關上。

李密這才嘆口氣道:“這幾個月我去南方,又去了隴右,瞭解到很多情況。”

“情況很嚴重嗎?”楊玄感臉上的笑容也消失了,肅然問道。

李密點了點頭,沉聲道:“南方不知什麼時候出現一個南華會,背景很神秘,但據我估算,人數至少已發展到十幾萬人,我不明白,爲什麼朝廷會不知道?”

楊玄感略一思索道:“我估計南方地方官已經上報朝廷,但虞世基、宇文述這些人給扣住了,所以楊廣絲毫不知。”

“應該是這樣,這支南華會組織很緊密,一旦他們爆發起義,聲勢會很浩大。”

“現在各地造反已經多如牛毛,估計他現在也顧不過來。”

楊玄感對南華會並不感興趣,又問:“那隴右呢,隴右有什麼消息?”

李密冷笑一聲,“元家也要造反了!”

楊玄感一下子愣住了,他想起了楊元慶說的話,他本不相信,沒想到竟然是真的,“你.....確定嗎?”

李密點點頭,“元弘嗣在弘化郡招兵買馬,在合水縣已是公開的秘密,我估計聖上也知道,所以他纔去遼東,就等元家造反。”

楊玄感心中動搖起來,如果是這樣,那自己該不該着急起事,是不是再等一等?

楊玄感本來就不是一個意志很堅定之人,他一直處於一種搖擺之中,被楊元慶勸服,結果又被斛斯政改變主意,現在李密再一說,他又動搖了。

李密看出了他的猶豫,便笑道:“其實元氏造反,對明公也是一個機會。”

楊玄感精神一振,連忙道:“你說!”

李密取出一張地圖,鋪在桌上道:“元氏造反,必取關中,明公可藉口攻打元務本,進攻黎陽倉,佔據黎陽糧倉後,招募饑民從軍,那時明公再號召天下共舉義旗,我相信天下必成星火燎原之勢。”

........

第38章 八方酒肆第81章 隋唐大戰(十一)第32章 致命疏忽第1章 灞橋秋色第42章 人棄我用第131章 鄭家尋路第2章 帝王失信第74章 難得一致第6章 養虎生患第100章 血戰前夜第38章 風雨欲來第11章 鐵腕奪位第14章 三個女人第149章 爭奪棋子第6章 一劍之情第15章 強攻榆關第41章 爭鋒相對第3章 唐魏結盟第59章 心有不滿第24章 酒樓告別第31章 被迫受命第21章 內部生變第20章 王妃請客第2章 宇文義子第31章 果斷殺伐第107章 緊急應對第19章 東巡長城第44章 西秦使者第48章 家族之弊第106章 雪夜踏關第35章 孤家寡人第27章 李淵抉擇第135章 泄露天機第77章 楊氏希望第69章 殺機四伏第3章 兵臨城下第41章 弟高一籌第35章 爭奪人口第21章 生俘雄信第4章 緊鑼部署第6章 夜襲柔遠第26章 討要說法第32章 啓民提議第9章 夜襲敵哨(下)第107章 緊急應對第32章 狼水伏擊第24章 草原天鵝第25章 意外收穫第13章 收復齊郡第5章 公主請客第3章 蘇威密謀第83章 事態嚴重第56章 雙相辭呈第118章 咬金請纓第54章 齊王之危第2章 誰是兇手第8章 假途滅虢第14章 三面受敵第41章 盧氏橋樑第57章 高調姿態第19章 贖買條件第45章 佈局西域第39章 承天廣場第47章 雁門初戰第41章 不惹小人第61章 聯盟分裂第55章 陰差陽錯第8章 被迫換帥第40章 禍水東引第44章 拖延三天第28章 迎頭痛擊(下)第27章 晉陽疑雲第42章 要何封賞第98章 兩線危機第91章 隋唐大戰(二十一)第9章 我想學武第74章 難得一致第49章 干戈玉帛第43章 血戰平壤(上)第107章 緊急應對第34章 夜攻太原第39章 意外來客第9章 底線突破第22章 烽火狼煙第26章 說服李靖第33章 京城讖語第29章 尋找軍資第52章 軒然大波第25章 寸步不讓第13章 揚帆出海第48章 圍城打援第36章 太原之變第20章 一夜軍變第25章 不速之客第5章 出海遠征第11章 家廟夜審第66章 碎葉求救第50章 縣衙對質第22章 北突求援
第38章 八方酒肆第81章 隋唐大戰(十一)第32章 致命疏忽第1章 灞橋秋色第42章 人棄我用第131章 鄭家尋路第2章 帝王失信第74章 難得一致第6章 養虎生患第100章 血戰前夜第38章 風雨欲來第11章 鐵腕奪位第14章 三個女人第149章 爭奪棋子第6章 一劍之情第15章 強攻榆關第41章 爭鋒相對第3章 唐魏結盟第59章 心有不滿第24章 酒樓告別第31章 被迫受命第21章 內部生變第20章 王妃請客第2章 宇文義子第31章 果斷殺伐第107章 緊急應對第19章 東巡長城第44章 西秦使者第48章 家族之弊第106章 雪夜踏關第35章 孤家寡人第27章 李淵抉擇第135章 泄露天機第77章 楊氏希望第69章 殺機四伏第3章 兵臨城下第41章 弟高一籌第35章 爭奪人口第21章 生俘雄信第4章 緊鑼部署第6章 夜襲柔遠第26章 討要說法第32章 啓民提議第9章 夜襲敵哨(下)第107章 緊急應對第32章 狼水伏擊第24章 草原天鵝第25章 意外收穫第13章 收復齊郡第5章 公主請客第3章 蘇威密謀第83章 事態嚴重第56章 雙相辭呈第118章 咬金請纓第54章 齊王之危第2章 誰是兇手第8章 假途滅虢第14章 三面受敵第41章 盧氏橋樑第57章 高調姿態第19章 贖買條件第45章 佈局西域第39章 承天廣場第47章 雁門初戰第41章 不惹小人第61章 聯盟分裂第55章 陰差陽錯第8章 被迫換帥第40章 禍水東引第44章 拖延三天第28章 迎頭痛擊(下)第27章 晉陽疑雲第42章 要何封賞第98章 兩線危機第91章 隋唐大戰(二十一)第9章 我想學武第74章 難得一致第49章 干戈玉帛第43章 血戰平壤(上)第107章 緊急應對第34章 夜攻太原第39章 意外來客第9章 底線突破第22章 烽火狼煙第26章 說服李靖第33章 京城讖語第29章 尋找軍資第52章 軒然大波第25章 寸步不讓第13章 揚帆出海第48章 圍城打援第36章 太原之變第20章 一夜軍變第25章 不速之客第5章 出海遠征第11章 家廟夜審第66章 碎葉求救第50章 縣衙對質第22章 北突求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