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三面受敵

長安城,唐帝李淵已登基了近半個月,各種事務紛繁複雜,千頭百緒,但朝廷也漸漸運轉起來,此時長安四面戰事稍停,唐軍和西秦軍處於對峙之中,西秦軍因元氣大傷,一時難以恢復,薛舉便派人入長安求和,李淵答應了求和,遂集中精力對付西涼李軌。

時值涼州大旱,餓殍遍野,西涼王李軌卻不肯賑災,大興土木修建玉女臺,使民怨沸騰,關鍵時刻,他又聽信讒言毒死了深得人心的吏部尚書樑碩,造成人心叛離。

李淵發現了這個機會,隨即派西涼名門安興貴出使西涼,用計離間西涼軍,使涼州發生了內訌,西涼軍譁變投降唐朝,李軌被部將抓獲,送到長安處死,至此,唐軍兵不血刃奪取了河西五郡,獲得了寶貴的養馬之地。

九月的長安朔風強勁,風沙從北方吹來,使長安的天空也變得霧濛濛一片,但大街上卻人來人往,格外熱鬧,洛陽的居民大多是從長安和關中遷去,洛陽的持續戰亂和飛騰的糧價使無數洛陽人舉家逃回長安和關中,大街上隨處可見投親靠友,尋找祖居的洛陽民衆。

天已經到黃昏時分,這時,幾名騎馬的男子從明德門緩緩進了長安城,他們好奇地打量着這座大隋曾經的都城。

“少主人,我們是先投宿還是先辦事?”

少主人年約二十五六歲,身材瘦長,目光閃亮。顯得十分精明能幹,他名叫麴名貴,是河北冀州太守麴稜之子,現任竇建德部下鎧曹參軍事,受竇建德的派遣出使長安。

竇建德之所以派麴名貴出使長安,就因爲麴名貴的岳父是唐朝納言劉文靜,可以通過劉文靜的關係見到唐朝決策者。

麴名貴曾經幾次來過長安。對長安比較熟悉,便對手下道:“我們人不多,直接跟我去岳父府上。不用在另外投宿了。”

他輕抽一鞭馬匹,沿着朱雀大街向北而去,一路打聽。他們進了崇仁坊,來到一座大宅前,這裡便是劉文靜的新宅。

雖然李淵不願再用劉文靜,但爲了安撫隨他在太原起兵的老臣,再加上太子李建成的反覆勸說,李淵最終封劉文靜爲納言,掌管門下省。

劉文靜剛用完晚飯,正在書房內喝茶看書,這時他的管家在門口稟報道:“老爺,姑爺回來了。”

劉文靜有三個女兒。都早早出嫁了,因爲劉文靜的父親也算是隋朝高官,他的女兒也自然嫁給隋朝名門,長女嫁給李密之子,次女嫁入了太原王家。(晉陽縣丞王遂之子,三女兒則嫁給了冀州太守麴稜之子,算是官宦門第。

劉文靜愣了一下,他的長女婿已死,二女婿和三女婿都不在長安,便問:“哪個女婿?”

“是三姑爺!”

劉文靜心念一轉。立刻猜到了七八歲,要麼是竇建德派來,要麼是麴稜想投唐,這個時候不會有別的原因。

“帶他到我書房來!”

片刻,麴名貴被帶進了書房,他跪下行禮,“小婿名貴叩見岳父大人。”

劉文靜並不喜歡這個女婿,準確地說,他是憎恨親家麴稜,當初李淵在太原起兵時,他寫信給麴稜,麴稜立刻響應投降了李淵,成爲河東道外第一個投降的郡,當時引起轟動,給他掙了很大的面子,不料投降還不到一個月,竇建德的軍隊便攻下了冀州城。

劉文靜是希望麴稜要麼逃跑來投奔李淵,要麼守節自盡,偏偏麴稜選擇了投降竇建德,讓劉文靜大丟面子,裴寂前不久還拿這件事做文章,彈劾自己,雖然李淵沒有追究此事,但恨屋及烏,劉文靜對女婿也憎恨起來。

劉文靜冷冷淡淡道:“你來長安有什麼事嗎?”

麴名貴恭恭敬敬道:“小婿是受竇公所派,前來聯繫唐朝,怎奈投路無門,只得請岳父大人幫忙。”

既然是公事,而且是受竇建德所派,劉文靜臉色稍稍和緩了一點,便問起女兒:“秀娥近況如何?”

“回稟岳父大人,秀娥身體還好,這次小婿是臨時受命,從軍中出發,沒有來得及回家,所以無法給岳父帶秀娥家信,請岳父見諒。”

劉文靜也知道竇建德準備進攻河內郡之事,今天聖上在早朝時還說起此事,提出要加強情報,關注中原情況,居然傍晚就來消息了。

劉文靜忽然意識到,這其實也是他的一個機會,可以利用女婿爲竇建德使者的有利條件,爭取主導這件事,增加自己在朝廷中的說話份量。

劉文靜心中頓時激動起來,對女婿的態度更加和緩了,臉上也有了岳父那種獨有的笑容,“賢婿先去吃飯,吃完飯,我帶你去見太子。”

........

一般而言,太子都不準參政,也不準隨意結交大臣,但作爲開國太子,李建成卻沒有受到這方面的束縛,相反,他父皇李淵還準他自立門戶,蒐羅人才,甚至還準他領兵打仗,建立軍威,這一切都是因爲李淵對李建成極爲信任,他知道自己的長子是寬厚仁德之人。

李建成已搬到到東宮,雖已入住皇宮,李建成的心腹大臣們依舊可以隨意出入,此時,李建成正在東宮顯德殿和他的妻子,太子妃鄭氏商議削減東宮開支之事。

李建成因爲蒐羅人才耗費巨大,儘管父皇沒有異議,但建國之初,民生凋敝,稅賦並不豐足,李建成心中也過意不去,便想削減自己宮裡的開銷,省下一些金錢。

鄭氏是滎陽鄭氏之女,當年還是楊玄感之妻鄭夫人牽的線,是魯郡太守鄭善果之女,鄭善果因女婿爲唐朝太子。也獻魯郡投降了唐朝,被封爲太子賓客,是李建成的心腹。

鄭氏頗爲賢惠,理解丈夫的苦衷,便提議削減自己的脂粉錢,以下宮妃皆可效仿,李建成卻不贊成削減妻子的脂粉錢。便笑道:“脂粉錢畢竟不多,削減也沒有什麼意義,就算了。我倒覺得飲食上至少可以削減一半,每餐幾十個菜,太奢侈了。大部分都是浪費了。”

“可是太子有沒有想過,這些飯菜雖然吃不完,但最後都是賞給了侍衛,其實並沒有浪費,如果削減了飯菜,實際上就是削減了侍衛的福祿,不太好吧!”

鄭氏的建議使李建成有些猶豫了,他想了一會兒,便笑道:“算了,節流不成。就想辦法開源吧!父皇也準我成立皇商,想來想去,還是做買賣賺錢更有效果。”

這時,東宮侍衛首領楊嶸在宮門口稟報:“太子殿下,劉相國緊急求見!”

楊嶸當然就是楊玄感次子。楊元慶之兄,長安城破後,楊峻和楊嶸都投降了李淵,一直被冷落,唐朝建立後,因爲這兄弟二人的母親是太子妃的姑母。李建成便力保他們二人爲官,李淵雖然不喜歡這兄弟二人背叛父親,但考慮到他們將來在對付楊元慶時或許有用,便準他們二人在東宮爲官。

楊嶸被李建成任命爲東宮侍衛首領,楊峻則被封爲東宮善贊大夫,鄭夫人也被他們兄弟二人接到了長安。

李建成其實是考慮讓他們兄弟二人重建弘農楊氏,畢竟弘農楊氏的族人還在,在弘農郡依然有很大的影響,這樣可以吸引不少人才投奔自己。

李建成聽說劉文靜有急事找自己,便點點頭,“請他到我書房稍候!”

........

太子書房內,劉文靜正揹着手來回踱步,他已經詳細知道了竇建德的用意,他正在考慮對策,他心中已經有了想法,只是他還要考慮一些細節。

這時,李建成走了進來,笑道:“相國有什麼急事找我?”

劉文靜和李建成的私交極好,算得上是李建成的心腹,所以竇建德之事,他首先是來向李建成稟報。

“我女婿麴名貴剛剛來見我,他是竇建德的特使,帶來了竇建德給聖上的親筆信,竇建德希望和我們結盟。”

劉文靜取出一封信放在桌上,這就是竇建德的親筆信,李建成看了看信封,‘河北長樂王致大唐皇帝陛下’,他眉頭微微一皺,竇建德畢竟是亂匪,和他結盟會不會影響到朝廷的名聲,而且等級也不配。

“我估計父皇不會考慮結盟,如果是冊封他或許有可能。”

劉文靜笑了笑,“其實結盟只是一種說法罷了,我們可以改爲和他合作,尤其這次竇建德攻打河內郡,我覺得對我們更是一次機會。”

“相國此話怎講?”

劉文靜捋須緩緩道:“竇建德親自率軍進攻河內郡,楊元慶必然也會親自應對,這樣一來,楊元慶的軍隊便會被牽制在河內郡,那麼我們就可以趁機出兵弘農郡並佔領它,然後再觀望河東戰況,若楊元慶被竇建德擊敗,我們便可以分兵兩路,從西面和南面同時渡河,佔領河東郡,楊元慶這時會生恐被唐軍和竇建德軍兩路夾擊,必然不敢反攻河東郡,這樣,我們便打開了逐鹿中原的兩條道路。”

李建成眼睛慢慢亮了起來,他知道父皇對失去河東始終耿耿於懷,而且他也想找機會佔領弘濃郡,這確實是一次機會,父皇一定會對這個方案感興趣,他急問道:“不知相國的女婿現在何處?”

“就在東宮外等候。”

李建成立刻站起身道:“我們現在就去見父皇!”

........

九月下旬,李淵接受和竇建德的請求,將雙方結盟改爲合作,他抓住了楊元慶被竇建德軍隊牽制住河內郡的機會,命河間郡王李孝恭率軍三萬出潼關,向弘農郡殺去,拉開了唐軍參與中原爭霸的序幕。

........

第23章 切斷退路第53章 臣的要求第16章 楊府爭權(下)第22章 北突求援第37章 欲加之罪第16章 危機前夜第151章 籠絡軍心第40章 兄弟暗鬥第12章 初到突厥第6章 借兵突厥第31章 夜授密旨第71章 隋唐大戰(一)第37章 秦王求援第53章 窮途末路第39章 承天廣場第106章 雪夜踏關第27章 壟斷漕運第19章 李氏父子第45章 四面皆敵第24章 略施小計第31章 船中飛箭第4章 入伍斥候第5章 元慶回京第5章 公主請客第11章 仁壽宮變(三)第154章 夫人鄭氏第24章 添把小亂第37章 士子云集第80章 隋唐大戰(十)第29章 祖孫會談第14章 龍鳳美玉第152章 密見獨孤第69章 一觸即發第66章 尋找時機第31章 被迫受命第48章 圍城打援第142章 再布一局第54章 彭城兵變第9章 利益之爭第50章 夜營危機第36章 走出迷惘第3章 勸降建德第27章 迎頭痛擊(中)第50章 波詭雲譎第153章 隔牆有耳第24章 安撫江南第1章 戍堡聞警第40章 三管齊下第24章 會寧戰起第52章 南遷定襄第27章 奪取河陽第1章 落魄高才第23章 遠方來人第26章 大魚落網第6章 西秦霸王第19章 贖買條件第4章 反客爲主第35章 再戰大利第10章 反間之計第15章 首鼠兩端第15章 史蜀之毒第1章 返回太原第56章 漁翁李密第81章 隋唐大戰(十一)第13章 御房嘉獎第6章 梳理上谷第31章 矛盾激化第2章 聖旨東至第2章 水火楊家第30章 兄弟和解第7章 幽州之憂第9章 仁壽宮變(一)第26章 商業繁榮第16章 識破敵計第21章 幽州平寇第20章 倉曹參軍第49章 蕭家試探第22章 獨孤暗線第51章 一葉知秋第56章 雙相辭呈第35章 真相揭開第16章 以毒攻毒第3章 水勢漸深(上)第70章 北方消息第142章 再布一局第14章 死地後生第23章 血戰大利(上)第30章 蛇打三寸第22章 極度被動第13章 仁壽宮變(五)第31章 野心漸露第7章 世情冷暖第62章 激戰七裡第14章 戰爭索賠第48章 獨孤家主第50章 局勢漸變第9章 應對危機第18章 緊急情報第10章 通風報信第13章 棒打長孫
第23章 切斷退路第53章 臣的要求第16章 楊府爭權(下)第22章 北突求援第37章 欲加之罪第16章 危機前夜第151章 籠絡軍心第40章 兄弟暗鬥第12章 初到突厥第6章 借兵突厥第31章 夜授密旨第71章 隋唐大戰(一)第37章 秦王求援第53章 窮途末路第39章 承天廣場第106章 雪夜踏關第27章 壟斷漕運第19章 李氏父子第45章 四面皆敵第24章 略施小計第31章 船中飛箭第4章 入伍斥候第5章 元慶回京第5章 公主請客第11章 仁壽宮變(三)第154章 夫人鄭氏第24章 添把小亂第37章 士子云集第80章 隋唐大戰(十)第29章 祖孫會談第14章 龍鳳美玉第152章 密見獨孤第69章 一觸即發第66章 尋找時機第31章 被迫受命第48章 圍城打援第142章 再布一局第54章 彭城兵變第9章 利益之爭第50章 夜營危機第36章 走出迷惘第3章 勸降建德第27章 迎頭痛擊(中)第50章 波詭雲譎第153章 隔牆有耳第24章 安撫江南第1章 戍堡聞警第40章 三管齊下第24章 會寧戰起第52章 南遷定襄第27章 奪取河陽第1章 落魄高才第23章 遠方來人第26章 大魚落網第6章 西秦霸王第19章 贖買條件第4章 反客爲主第35章 再戰大利第10章 反間之計第15章 首鼠兩端第15章 史蜀之毒第1章 返回太原第56章 漁翁李密第81章 隋唐大戰(十一)第13章 御房嘉獎第6章 梳理上谷第31章 矛盾激化第2章 聖旨東至第2章 水火楊家第30章 兄弟和解第7章 幽州之憂第9章 仁壽宮變(一)第26章 商業繁榮第16章 識破敵計第21章 幽州平寇第20章 倉曹參軍第49章 蕭家試探第22章 獨孤暗線第51章 一葉知秋第56章 雙相辭呈第35章 真相揭開第16章 以毒攻毒第3章 水勢漸深(上)第70章 北方消息第142章 再布一局第14章 死地後生第23章 血戰大利(上)第30章 蛇打三寸第22章 極度被動第13章 仁壽宮變(五)第31章 野心漸露第7章 世情冷暖第62章 激戰七裡第14章 戰爭索賠第48章 獨孤家主第50章 局勢漸變第9章 應對危機第18章 緊急情報第10章 通風報信第13章 棒打長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