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勞動創造價值

暮春三月,細雨如煙,這雨就這麼下了一整天。釣上來的魚吃不完,做了魚膾讓幾位年輕官員帶了回去。這幾位尾魚看着不起眼,真要去買還是要花上幾貫錢的。

衆人盡興而歸,到了州橋的國子監附近,拱手作別。

徐平帶着劉小乙和幾個莊客緩緩行走在大道上,在如煙如霧的春雨中想着心事。今天金明池的聚會,一是與下層的館閣詞臣聯絡一下感情,再一個就是與范仲淹交換意見。

政治從來都少不了黨派,無非是關係緊密還是鬆散罷了。大勢所趨,呂夷簡多年把持朝政已經成了靶子,中層官員因爲種種原因無法形成合力與之對抗,便給了剛入仕途沒多久又有比較高的政治地位的館閣人員機會。范仲淹因緣際會,成了這些人的共主。

范仲淹並不植私黨,年輕官員聚在他身邊是因爲政治觀點相同,也有人是被其個人品格吸引。范仲淹本人,是被推到共主這個位置的。

而因爲三司條例編修所的關係,徐平身邊也聚集了一批年輕官員,兩人身邊的人還有許多重疊。現實情況如此,他們不得不把一些話說清楚。

徐平的政治觀點不明朗,態度顯得有些曖昧,引起了身邊一些人的不滿。但徐平不打算改變,說白了,不管呂夷簡倒還是不倒,對自己的政治前途都沒有什麼影響,爲什麼要跳出去做那個惡人?尤其是從前世歷史中知道範仲淹失敗的情況下。

徐平現在要做的,是藉助三司這個機構,把與經濟有關的社會秩序理順。只要做到了這一點,現在朝政的很多問題就不是問題了。

理財,卻又是一個敏感的問題,從今天與范仲淹的談話徐平就感覺得到。

歸根結底還是范仲淹說的那一句話,天下之財有數,在官則不在民,朝廷的財政收入多了,就必定損害了民生。不解決這個問題,與范仲淹思想上的深層衝突就一直存在。在推動大農莊的問題上范仲淹願意先退一步,那是因爲這些年來徐平理財的政績,無論是邕州的蔗糖務,還是京城裡三司開的新場務和鋪子,都沒有損害民生,還惠及民生。

一旦在這一點上出了問題,雙方合作的基礎就不存在了。

白天在金明池邊,當時徐平很想回答范仲淹一句,勞動才創造價值,一切財富都是基於人類勞動基礎上的。既然勞動可以創造價值,也就可以創造財富,那麼有效勞動力的增加和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就都可以增加財富。

在徐平前世這是常識,這個年代卻未必。

認識到財富可以被創造出來,對於社會發展至關重要,後世的經濟發展和經濟政策都是建立在這個根基上。只有認識到了這一點,纔可以把經濟問題從專注於財富分配中擺脫出來,轉移到擴大生產和生產力的發展上。

中國古代的經濟家,理財能臣,都是專注在財富的再分配上。重農抑商如此,抑兼併如此,鹽鐵專營也是如此,主張輕徭薄賦就更是如此。從管仲桑弘羊,到唐朝的理財能臣劉宴,這一思想一直傳承不變。

他們不能回答財富從哪裡來,政策也就失去了連續性。

每次財政改革都面臨的“與民爭利”的拷問,思想根源正在這裡。答不出來官方增加的財富來自哪裡,不能明確的說明不是從小民的口裡搶來的,改革都會灰飛煙滅。

勞動創造價值,這不僅僅是一句話,而是經濟制度的根基,必須要在這一句話的基礎上發展出一整套的理論,才能顯現出這句話的威力。說清楚了財富的生產和增殖,並使之成爲社會的共識,就指明瞭經濟發展的路。不用徐平費盡心思想出什麼賺錢的點子,其他官員就能想出無窮無盡的辦法。他們都是優秀的人才,只是還沒找到路在哪裡。

現在的徐平卻沒有能力完成這一套理論,不管前世學到的東西,還是這一世對經典的學習,徐平的知識都不成系統。偶爾冒出兩句讓人不明覺厲的話是可以的,系統地闡述一個學術問題卻力有未逮,這是徐平的無奈,有時候覺得自己有心無力。

回到城裡自己家的小院門前,徐平對劉小乙道:“今天我歇在這裡,你回去告訴家裡一聲,不用等我了。”

劉小乙應諾,帶着幾個莊客去了。他還要照看城外的酒樓,並不能時時隨在徐平身邊,今天是因爲要的個得力的人張羅,才把他叫了過來。

小廝出來牽了馬,徐平進了院子。

進了客廳,抹了一把臉上的溼漉漉的水汽,徐平出了口氣,在椅子上坐了下來。煙雨天氣出去遊玩是挺有意境的,不過也真地不怎麼舒服。

直到洗了熱水澡換了衣服,渾身的冰涼一掃而空,徐平才真正地舒緩過來。讓取了一盆炭火來放在身前,徐平烤着火,渾身暖洋洋的,不知不覺靠在椅子上沉沉睡去。

不知什麼時候,門外腳步聲把徐平驚醒,一下坐直身子,纔看見外面李覯正到門口。

見了禮,徐平讓小廝搬把交椅來,讓李覯在自己對面坐下。

烤了一會火,徐平問李覯:“今日殿試,自己覺得如何?”

李覯恭聲答道:“學生自己覺得,文章雖不出色,但也無出格之處。”

“嗯,確定沒有雜犯就好。”

“先生一再吩咐,我都記在心裡。寫完之後,我檢查再三,沒有出韻和別字,雜犯應該是沒有的。”

雜犯是第一次參加科舉的文人好犯的毛病,出韻,別字,或者是寫了犯忌的話。評卷前這些全都提前挑出來,直接黜落,根本沒有參加評比的機會。李迪那種運氣,雜犯了還能中狀元,是多少年來的獨一份。

此時天近傍晚,一直如同濃霧的小雨開始有些大了,漸漸有淅淅瀝瀝的聲音。春天本就是乍暖還寒的時候,這種天氣,到了這個時候不免有寒氣有襲來。

正是因爲有寒氣,雨夜烤火才格外地覺得舒服。

徐平坐在椅子上,只覺得渾身暖洋洋的,閒極無聊,對李覯道:“左右雨夜無事,你拿紙筆把殿試的文章寫出來我看看,心裡也有個底。”

第173章 再起波瀾第153章 各執一詞第172章 能戰方能和第14章 治術(五)第111章 根源第33章 有錢纔好第279章 黑吃黑第177章 用番錢的人上架感言第126章 時機到了第249章 示之以強第257章 快慢二策第30章 端午(中)第314章 偷營第177章 天下大義第48章 做假貨的第109章 恩例同執政第45章 安撫第81章 試探第234章 導洛入汴第77章 賬目第158章 機器作業第83章 猛虎入狼羣(一)第10章 除害第73章 地方反應第186章 刻擺錯了第187章 頭重腳輕第17章 自己的路第59章 分歧第135章 節制兩路兵馬第77章 未慮勝,先慮敗第104章 喪家之犬第159章 物價要漲第267章 一定要查清楚第20章 西行第125章 終於有事做了第49章 應有權變第110章 政事不過耍把戲第113章 惹人生疑第175章 李覯的作用第246章 生命在於運動第23章 探望的日子第166章 我們不同意第103章 事發第1章 回到從前第321章 丈人看女婿第240章 身後殊榮第50章 牛羊滿欄第222章 兩路出山第34章 土豪的地盤第22章 試學士院第227章 左右爲難第270章 震懾第200章 各懷心思第133章 無妄之災第53章 萬民雲集第72章 廢后風波(中)第37章 月夜雜談第29章 名人第4章 針尖對麥芒第92章 可以招兵第78章 提攜第196章 三角城第80章 按規矩來第137章 馬踏諒州(上)第44章 往事難回首第128章 用纔不用德第23章 蔡襄之錯第165章 試探第147章 淥州被攻第132章 戰爭的腳步第208章 進城走正門第189章 左右各不同第21章 矛盾第185章 三司商鋪第94章 輕兵過山崗第23章 又想錯了第235章 課餘時間第131章 一起發財第85章 猛虎入狼羣(三)第28章 竹筐裡的少女第226章 果酒燒烤第106章 桑懌南來第180章 投名狀第1章 錢能通神第105章 各有道理第103章 徐平的道理第87章 猛虎入狼羣(五)第156章 銅版第175章 別來無恙第182章 再起風雲第306章 獅子搏兔第169章 大塊吃肉第5章 歲除第19章 理通事順第21章 割稻第226章 果酒燒烤第7章 我做好人第2章 以鹽制蕃羌第103章 徐平的道理
第173章 再起波瀾第153章 各執一詞第172章 能戰方能和第14章 治術(五)第111章 根源第33章 有錢纔好第279章 黑吃黑第177章 用番錢的人上架感言第126章 時機到了第249章 示之以強第257章 快慢二策第30章 端午(中)第314章 偷營第177章 天下大義第48章 做假貨的第109章 恩例同執政第45章 安撫第81章 試探第234章 導洛入汴第77章 賬目第158章 機器作業第83章 猛虎入狼羣(一)第10章 除害第73章 地方反應第186章 刻擺錯了第187章 頭重腳輕第17章 自己的路第59章 分歧第135章 節制兩路兵馬第77章 未慮勝,先慮敗第104章 喪家之犬第159章 物價要漲第267章 一定要查清楚第20章 西行第125章 終於有事做了第49章 應有權變第110章 政事不過耍把戲第113章 惹人生疑第175章 李覯的作用第246章 生命在於運動第23章 探望的日子第166章 我們不同意第103章 事發第1章 回到從前第321章 丈人看女婿第240章 身後殊榮第50章 牛羊滿欄第222章 兩路出山第34章 土豪的地盤第22章 試學士院第227章 左右爲難第270章 震懾第200章 各懷心思第133章 無妄之災第53章 萬民雲集第72章 廢后風波(中)第37章 月夜雜談第29章 名人第4章 針尖對麥芒第92章 可以招兵第78章 提攜第196章 三角城第80章 按規矩來第137章 馬踏諒州(上)第44章 往事難回首第128章 用纔不用德第23章 蔡襄之錯第165章 試探第147章 淥州被攻第132章 戰爭的腳步第208章 進城走正門第189章 左右各不同第21章 矛盾第185章 三司商鋪第94章 輕兵過山崗第23章 又想錯了第235章 課餘時間第131章 一起發財第85章 猛虎入狼羣(三)第28章 竹筐裡的少女第226章 果酒燒烤第106章 桑懌南來第180章 投名狀第1章 錢能通神第105章 各有道理第103章 徐平的道理第87章 猛虎入狼羣(五)第156章 銅版第175章 別來無恙第182章 再起風雲第306章 獅子搏兔第169章 大塊吃肉第5章 歲除第19章 理通事順第21章 割稻第226章 果酒燒烤第7章 我做好人第2章 以鹽制蕃羌第103章 徐平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