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時代特色

石中立看着自己手中的鏡子堪堪能照出個腦袋,不住地搖頭嘆氣。一百貫他肯定也是能夠拿得出來的,但卻不能花在這上面,誰知道上面還有什麼令人心動的東西呢?梅詢一向是臭美慣了的人,遠近馳名,自己又何必跟他比?

太陽慢慢升到了中天,還穿着冬天厚衣服的人已經感到燥熱了。

徐平帶着編修所衙門的幾個人,一起笑着出了三司衙門,向州橋行去。

旁邊的是李璋,特意來到三司衙門,讓徐平帶着他去買東西。蘇兒早已經打聽清楚了鋪子裡會賣的東西,自己寫了一張單子,讓李璋照着單子把東西買回來。單子上的東西倒不全是蘇兒用的,大部分還是給李用和夫婦。越是這樣李璋越是說不出話來,總不能讓妻子的一片孝心成空。可自己手裡哪有那麼多錢?又不好向徐平借,本來徐平家裡造出來的東西都有送給他,怎麼好意思再開這個口。想來想去,只好去找自己那位富有四海的表哥皇上趙禎,厚着臉皮硬是要來了幾十兩黃金,揣在懷裡去鋪子裡辦貨。

到了御街上,見上頭攢動,都是向州橋那邊去,好多人還在熱烈地討論着鋪子裡賣的貨物。徐平見自己一番心思沒有白費,也是感到高興。

走了一會,離着州橋不遠,只見橋那邊國子監裡的學生也三三兩兩地過橋來,徐平心中一動,對身邊的王彬道:“今年科舉也有高麗的賓貢生來,已經過了省試,依例,當會賜進士出身。如今賓貢生一般不會留在朝廷爲官,當該遣返高麗。先前與你說起過通高麗海路,商貿往來,不知能不能託他們告知高麗一聲,朝廷有這個意思?”

王彬道:“這倒是不難,今年的賓貢生有我的族人,話自然好說。再者當年與我一起進士及第的崔罕也已經在高麗用事,些許小事還能夠作得了主。”

當年太宗北伐契丹,命韓琦的父親韓國華北使高麗,連絡作爲大宋援軍側翼牽制。雖然當年高麗只是虛應故事,並沒有出多大力,但兩國也就此有了聯繫。王彬和崔罕都是在那之後來宋的賓貢生,入國子監學習,淳化三年賜進士及第。賓貢生一般有了進士出身之後都會遣送回去,只有王彬因爲本來就是中原人,留了下來,在大宋做官一直到今天。

來大宋的賓貢生在高麗都是出自權貴之家,又是帶着****上國的進士出身回去,都會有不錯的前程。當年回去的王彬同年崔罕,現在高麗也是高官,能夠說得上話。

徐平點頭道:“這樣最好。嶺南蔗糖務的蔗糖一年比一年多,只在本國售賣,獲利也是有限。提舉龐籍雖然有心賣往南洋,但商路卻被占城阻住,一時難以開拓。高麗雖然是小國,但國土臨海,海路方便,總是能賣一些。再一個三司新制了不少貨物,總有一天也是要賣到外面去的。京城這裡有五丈河通梁山泊,那裡離着密州已是不遠,在密州設立市舶司極是可行。又能向外通商,又能接江南兩廣海路,不用去擠汴河漕運。”

過了這些時間,邕諒路的官員都已經到位,實力也大大加強。藉助蔗糖務的擴張,已經牢牢控制住了交趾,只是慢慢等瓜熟蒂落的一天,徹底郡縣之地,併入版圖。

占城與大宋交好,是因爲有交趾這樣一個共同的敵人,如今交趾的威脅沒有了,與占城的關係就緊張了起來。占城正控扼南洋商路,地位極其重要,這也是交趾堅持不懈地一次又一次打擊進攻那裡的原因之一。大宋比以前的交趾更加需要南洋商路,在占城徹底臣服之前,兩者的關係不可能和諧。

消化新佔領的土地需要時間,培養自己的力量也需要時間,在這段時間裡,就必須尋找其他的海外市場。雖然市舶司的抽稅是入內藏庫的,但如果賣的是三司貨物,三司便也就有了可觀的收入,這纔是徐平關心這一點的原因。

王彬知道徐平已經起了這樣的心思,不達目的只怕不會罷休,心裡便牢牢記住。這對他也是好事,王家是高麗大族,利用這次機會,也可以賺取財富,鞏固自己的地位。

在大宋爲官,王彬與本家其實已經沒有多少聯繫,但那份親情還在。而且他回來,也本是王家的佈局,有狡兔三窟之意,一旦在高麗出了事,有地方可以投靠。

走過大相國寺,便就看見了熱鬧非凡的新鋪子。

王拱辰小聲道:“還不知道里面到底有什麼好物呢,也不知道貴是不貴。”

徐平笑了笑:“有貴的,自然也有便宜的,只要合自己心意的,儘管出手採買。”

最近徐平給王拱辰找了個賺錢的兼差,段雲潔那裡印書的鋪子開起來,第一次印的便是五代花間詞的集子,讓王拱辰校注並寫了序,收入很是不錯。

民間印書,自然不能跟三司和國子監一樣,盡印些經史子集,要麼就是農書醫書,如此嚴肅。按徐平的意思,段雲潔應該印些普通百姓喜聞樂見的,首選就是大衆流行的花間詞,這些風花雪月的調調,最受文人和青樓妓館地喜愛。

本來按照前世的印象,徐平想讓段雲潔印些話本小說的,結果找了幾本市面上說話人的腳本看了看,只能搖搖頭算了。不說市場怎麼樣,這種書以徐平和段雲潔的身份就不能印,不然非壞了自己的名聲不可。

這個年代話本剛剛發端,這種通俗文字鄙俗些也沒什麼,問題是語言太過鄙陋,露骨而又低俗,完全不適合書面傳播。如果是說話人在那裡說,就是文人士大夫聽了有時候也是會心一笑,並不會有什麼不妥。但一旦形諸文字,觀感就完全不同了,不堪入目。

前世看《水滸傳》,已經覺得裡面有些好漢做事簡直******,這個時候看那些原始的故事,才知道《水滸傳》裡面已經進行了大量的美化,還批上了一層“替天行道”的皮。

這個時代的話本,徐平只有一種觀感,就是把人性的惡劣赤-裸裸地表現出來。

比如說英雄故事,基本上沒有鋪墊,就是某個英雄人物今天一起來,出門一看遠處來了一個客官,穿的綾羅綢緞,必是個有錢人。心中豔羨,夜裡便進入客人住宿的地方,一刀了結了他的性命,然後得了錢財,如何花天酒地。

要不就是京城裡面哪個地方有個員外,如何如何有錢,過得如何好日子,話鋒一轉就是被哪個人盯上了,晚上入室把財物席捲一空,害了他全家人性命,還是怎麼花天酒地。

說市情的就更可怕了,直接就是哪個人出門看見了一個千嬌百媚的小娘子,心中喜歡非常,要麼強搶,要麼拐騙。然後就是琴瑟和鳴,得諧魚水之歡。

滿篇裡充斥的都是道上人開着人肉鋪子,賣着人肉包子,賺着錢財如何快活。

這是真真正正地說盜賊,沒有任何掩飾,沒有任何美化,就是那麼直接。

說話人面對的大多都是京城閒漢,也就是流民,這正是他們喜歡的故事。法律和道德是他們最討厭的東西,看上了別人的錢財,看上了漂亮的女人,那便就去搶,去偷,去拐騙,只要到了自己手裡就是本事,別人的觀感他們是不在意的。

北宋有大量的流民,形成了流民社會,說話小說都是在這些人羣裡發展起來的。這些人的道德觀就成了話本的道德觀,從根本上帶着******反秩序的特徵。如果哪個說話人到最後說搶錢搶女人的英雄好漢受到了懲罰,那樣沒哪個閒漢來聽了給自己添堵的。

這樣的內容徐平哪裡敢印?段雲潔更是連看都不想看。

徐平也不可能把自己前世學到的故事寫出來,受衆基礎不同,哪個會看你的?聊齋故事面對的是窮書生,這年頭哪裡有受衆基礎?不是官宦人家,又有多少人會到了壯年還堅持考科舉?早去種地做生意改善生活纔是正經事。至於那些窮書生富家小姐的故事,受衆也是讀書人,可你賣給誰去?國子監少的時候才幾十個人。

通俗故事現在的受衆就是閒漢,他們想看的想聽的就是打家劫舍,不受懲罰,逍遙自在。用通俗形式勸諭,你勸個鬼去!除非官府禁止其他內容的傳播。

選來選去,只能印些花間詞之類的閨房豔曲,還能夠有受衆。要麼就是神奇鬼怪,邊疆怪談,徐平卻沒有現成的內容可以借鑑。

印了一本花間詞,雖然也賺了點錢,徐平卻爲段雲潔接下去的生意發愁。這些詞集總不能一印再印,內容資源很快就會枯竭,然後再印什麼?

最後,只怕還是要着落在一幫館閣詞臣身上,他們又閒,又有文采,只要徐平用心誘導,總能搞出合適賺錢的內容來。

第34章 一城二虎第113章 教閱第156章 說與做的規劃第195章 大變第15章 歷史唯物主義第10章 巡視河道第48章 好漢惜好漢第270章 震懾第7章 我做好人第247章 誰不知我高提轄!第20章 西行第228章 大戰將臨第21章 忠州的故事第43章 必先利其器第29章 生活不易第24章 嫉妒第81章 準備迎駕第47章 生意第164章 口袋陣第271章 君子至善第151章 抓捕第211章 王素田莊第293章 敕勒川第171章 坐而論道第172章 提綱挈領第160章 誰的官大?第258章 拆借第288章 斬了就是第165章 版權費第333章 不給兵要給人第103章 衆人登門第155章 徐徐而進第12章 治術(三)第14章 邊亂第68章 冬日牡丹第102章 首告第42章 強買第22章 三司集議第43章 熊二焦五第152章 防微杜漸第15章 分工第151章 新市場第71章 北巡第84章 蓄勢待發第32章 東華門第69章 國子監第258章 拆借第228章 大戰將臨第63章 天大的功勞第236章 堵截第171章 萬事操之在我第314章 話不投機第211章 收錢大賽第72章 夜襲第315章 亂戰第33章 家信第54章 解散佛社第138章 憤怒第15章 歷史唯物主義第202章 李覯的去路第239章 馬帥第79章 一劍平亂第116章 微不足道的開始第222章 軍國兩張皮(上)第134章 亂局第129章 你回京去吧第180章 轉機第216章 狹路相逢第54章 買馬第79章 坐觀成敗第42章 方田均稅第86章 猛虎入狼羣(四)第326章 惟有一戰第167章 獵犬第310章 死局第198章 意料之外的結局第35章 我有三策第137章 怒罵御史第44章 打起來了第68章 冬日牡丹第152章 渡河第322章 我們一起講道理第98章 東南茶法第103章 官兵要分明第48章 下忠州第234章 導洛入汴第11章 酒精燈第58章 步步爲營第31章 攻略(三)第7章 雜談第141章 分頭行事第113章 赤子與行者第108章 另一個世界第69章 做做樣子第64章 善後第234章 獨自撤退第45章 扶你上馬可好第159章 堵塞的海路第204章 國計民生第148章 由他們去吧
第34章 一城二虎第113章 教閱第156章 說與做的規劃第195章 大變第15章 歷史唯物主義第10章 巡視河道第48章 好漢惜好漢第270章 震懾第7章 我做好人第247章 誰不知我高提轄!第20章 西行第228章 大戰將臨第21章 忠州的故事第43章 必先利其器第29章 生活不易第24章 嫉妒第81章 準備迎駕第47章 生意第164章 口袋陣第271章 君子至善第151章 抓捕第211章 王素田莊第293章 敕勒川第171章 坐而論道第172章 提綱挈領第160章 誰的官大?第258章 拆借第288章 斬了就是第165章 版權費第333章 不給兵要給人第103章 衆人登門第155章 徐徐而進第12章 治術(三)第14章 邊亂第68章 冬日牡丹第102章 首告第42章 強買第22章 三司集議第43章 熊二焦五第152章 防微杜漸第15章 分工第151章 新市場第71章 北巡第84章 蓄勢待發第32章 東華門第69章 國子監第258章 拆借第228章 大戰將臨第63章 天大的功勞第236章 堵截第171章 萬事操之在我第314章 話不投機第211章 收錢大賽第72章 夜襲第315章 亂戰第33章 家信第54章 解散佛社第138章 憤怒第15章 歷史唯物主義第202章 李覯的去路第239章 馬帥第79章 一劍平亂第116章 微不足道的開始第222章 軍國兩張皮(上)第134章 亂局第129章 你回京去吧第180章 轉機第216章 狹路相逢第54章 買馬第79章 坐觀成敗第42章 方田均稅第86章 猛虎入狼羣(四)第326章 惟有一戰第167章 獵犬第310章 死局第198章 意料之外的結局第35章 我有三策第137章 怒罵御史第44章 打起來了第68章 冬日牡丹第152章 渡河第322章 我們一起講道理第98章 東南茶法第103章 官兵要分明第48章 下忠州第234章 導洛入汴第11章 酒精燈第58章 步步爲營第31章 攻略(三)第7章 雜談第141章 分頭行事第113章 赤子與行者第108章 另一個世界第69章 做做樣子第64章 善後第234章 獨自撤退第45章 扶你上馬可好第159章 堵塞的海路第204章 國計民生第148章 由他們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