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破局的作物

迎着蔡齊和李諮兩在在上首坐下,徐平把桌上放西瓜的盤子推了推,道:“兩位相公,吃片瓜解一解渴。”

蔡齊和李諮兩人相視一笑,也不客氣,一人拿了一片在手裡。

徐平家裡種的西瓜既不賣也不送人,誰到了自己府上作客誰吃,不想這奇怪的規矩恰恰是坑了朝裡的幾位宰執。這幾個人高高在上,沒有道理到一個三司副使的家裡作客,他們夠能放下面子朝廷也不允許。宰執怎麼可以跟朝裡大臣私下交往?

蔡齊和李諮兩人,還是藉着到宮裡議事的機會,沾皇上的光才嚐到了西瓜的滋味。

這次到了徐平的莊子上來,剛纔見到了地裡種着的一二十畝西瓜,兩人心裡都是大喜過望,可算是有機會吃個痛快了。

吃過了瓜,聊過了幾句閒話,徐平看天邊的那一輪紅日已經西垂,便就吩咐莊客上了酒來。就在這遊園裡,擺下筵席,招待來到莊裡的各位官員。

這個季節,正是瓜果飄香的時候,徐平的莊裡可以說是應有盡有。

先是五顏六色的葡萄放在盤子裡面端了上來,給衆人下酒。緊接着是地裡種的甜瓜、西瓜等等各式瓜果,再是各種各樣的諸凡桃、李、林檎,基本這個年代中原能種的水果徐平莊裡都有。甚至一些野生的酸棗之類,也都上了讓人換口味。

不一刻,光是各種瓜果就擺滿了桌子。緊接着,一些新鮮蔬菜,如黃瓜、嫩藕、蘿蔔這些可以生吃的,也都切好了放在一個一個小碟子裡,插花擺在各種瓜果之間。

這些東西或許都不是多麼稀罕,多麼珍貴,難得就是一個多,一個全。換了另一個地方,很難在一張桌子上擺齊這麼多東西。

徐平對蔡齊和李諮道:“兩位相公,喝什麼酒?我的莊裡,最出名的自然是各種烈酒。除此之外,還有各種果酒,淡一些,但易於下口。”

蔡齊笑着道:“今年京城裡賣一種透瓶香,聽說是你莊裡的第一好酒。”

徐平聽了笑道:“相公說笑了。只要在外面賣的,怎麼可能是第一等好酒?真正的好酒,都是不賣的,外面絕見不到。”

“哦——那就拿你莊裡不賣的好酒,取幾瓶來!”

徐平應諾,轉身讓莊客去取莊裡最好的酒來。

李諮卻道:“我年事已高,烈酒飲不慣了,待制只管取兩瓶果酒來。”

徐平點頭,一樣吩咐人去取最好的。

蔡齊年不滿五旬,身材英武,神貌磊落,在大中祥符八年由真宗皇帝欽點狀元及第,連稱得人。謝恩之後,特賜衛士和諸般導從,並賜御馬給蔡齊去相國寺聚會。狀元唱名之後騎御馬遊街,自蔡齊始。

現在政事堂裡呂夷簡和王曾漸行漸遠,爭論越來越激烈,幾位參知政事不管願不願意,不得不分成了兩派。蔡齊和王曾是一派,宋綬則是呂夷簡一派,章得象很少發表意見,貌似中立,其實也是呂夷簡一派。

獨相就要專權,兩相併立則不免植黨。這麼多年,朝廷裡的官員也好,高高在上的皇帝也好,對這一點都心知肚明。不過對於帝王來說,權衡來權衡去,寧可讓臣下植黨,也要防止專權,兩相或者三相已經成爲慣例。

蔡齊是萊州膠水人,王曾是青州人,同是京東路,兩人家鄉相距不遠。當然他走到一起跟老鄉的關係可能也不大,還是性情政見類似。

政治鬥爭中拉幫結派稀鬆平常,靠一個人單打獨鬥也很難做成大事。徐平對這種分黨分派也沒有什麼看法,他防的是那種對人不對事的君子小人分黨。君子小人黨可不是簡單的政治鬥爭,而是夾雜着思想學術和私人恩怨的大亂鬥,真正的政事反而被放到了一邊,有很強的意識形態鬥爭的特點。

倒是李諮,一是年事已高,樞密院到底還是跟政事堂有距離,再一個他獨來獨往的性子,不阿附,不結黨,反而是此時宰執裡面最獨立的。

這次兩府派蔡齊和李諮來,是因爲他們兩人都是從三司使的位子升任宰執,都曾經長期主管過三司,也都在三司使任上主持過大的財政政策變更。

不大一會,莊客取了酒來,放到桌子上。

這是徐平莊子上的極品好酒,底子還是建莊的時候存下來的陳酒,經過了精心的勾兌。經過了這麼多年,所剩的已經不多,只有四入頭以上的貴客來,纔會拿出來待客。至於今天來的其他桌上客人,就喝不上這酒了,不過也比外面賣的透瓶香好就是。

徐平親自給與自己坐在一起的蔡齊、李諮、晏殊、李淑和范仲淹、王舉正、鄭向幾個人倒滿,對李諮道:“相公,這酒十年陳釀,極是難得,您也喝一小杯嚐嚐味道。”

李諮笑呵呵地道:“好,只是一小杯,想來也是無事。”

至於其他客人,自然是王拱辰、韓琦和自己手下的幾個官員招呼。這麼多人,徐平不可能面面俱到,也沒有必要面面俱到。

見衆人的酒已經倒滿,蔡齊舉杯道:“今日徐待制款待,甚是難得,且滿飲此杯!”

衆人鬨然應諾,喝了自己杯中的酒。

把杯子放下,李諮咂了咂嘴,嘆道:“果然是好酒,老夫虛活六十餘年,第一次嚐到這種味道。只是年已老邁,喝不得這酒了。”

一邊說着,一邊連連搖頭,把手裡的杯子戀戀不捨地放下。

桌上的其他人都笑,想喝不能喝,實在是對酒鬼的折磨。

李諮景德二年進士第三人及第,與張士遜是同年,名次還遠在張士遜前面。只是到了現在,張士遜從宰相降爲樞密使,還是李諮的上司。

酒過三巡,大家放開。徐平一向不喜歡行酒令,也不喜歡勸酒,只是讓大家盡興。

此時夜幕低垂,白天的悶熱漸漸散去,涼風起來,到了一天中最舒服的時候。

遊園裡點起了燈燭,亮如白晝。又在中間的空地上點起了一大堆火,火邊擺開一個大烤爐,邊上一個大案板,上面堆着新宰的羊肉。火堆的另一邊,則是幾個火光沖天的旺竈,邊上是新鮮擇好的蔬菜,和宰殺乾淨的雞鴨魚,以及精修過的豬肉。

那邊烤,這邊炒,食材豐富,想吃什麼儘管吩咐莊客去現做。

徐平的莊子裡有耕有牧,跟一般的莊子不一樣,吃起來顯得粗獷而豐富。

鄉下地方,比不得開封城裡,農村好養的就便宜。像是徐平莊子周圍,現在隔些日子也有小草市,基本就是附近村裡的人互通有無。在這種小草市上,豬肉是最貴的一種肉,比羊肉還貴一些,雞鴨與羊肉同價,再便宜一點的是雞蛋,最便宜的是魚蝦之類。這就是自然經濟,村民不以交換爲生產目的,與城市迥然不同。

徐平一直在觀察記錄自己的這個小村莊,從最開始的自己家裡招幾個莊客,到現在有佃戶,甚至還有不種徐平莊裡的田,而專從門從事手工業和商業的人,只在村裡租房子,佔個戶籍。莊主是侍從大臣,總有一些便利。

喝着酒,閒聊幾句,幾個便就說到了莊裡的棉花上。

蔡齊對徐平道:“今天下午,到了之後我們在莊裡附近轉了一圈,看了你說的棉花田。地裡白花花的甚是可愛,只是看起來也沒什麼稀奇,長得不如麻高大。以前我家裡偶爾也買過兩次吉貝布,確實比麻布柔軟,又不像絲那樣的順滑。只是我以前聽人說,嶺南的木棉長得極是高大,如大樹一般,怎麼你莊裡的不一樣?”

“相公有所不知,棉分兩種,一是木棉,一是草棉。木棉高大如樹,但其花裡的絲綿卻短小脆弱,紡織不易。下官莊子裡種的是草棉,雖然沒有木棉那般高大,但花朵卻肥,而且絲綿長且堅韌,最利於紡織。”

蔡齊點頭:“哦——原來如此,還分木棉和草棉兩種。”

徐平研究自己莊裡的自然經濟,一直也注意到底有什麼作物,能夠大規模的成爲商品,打破這種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開闢商品經濟的新時代。觀察了十年,發現還是棉花是最佳選擇。傳統上布帛是輕貨,利於長途販運。可以分散種植,然後集中加工,市場又幾乎是無限大,可以大規模地工業化生產。

原始的草棉,比如中國歷史上在明清時期廣泛種植使用的那種棉花,由於纖維短而且脆,是很難使用機器織布機的。中國歷史上的絲綢紡織業,很早就出現了水利紡紗織布,但卻沒有更進一步地發展,也沒有大規模地推廣。不是古人太笨,而是因爲絲綢紡織業的特點,要到工業化大生產的門檻太高。而門檻低的棉花紡織業,卻並沒有合適品種的棉花,無法用於機織。歷史上是直到發現了美洲大陸,美洲草棉和印度草棉雜交育種,經過了長時間的培育,纔出現了適合於機織的棉花品種。

徐平的莊上,有來自於他前世的棉花品種,跨過了最重要的選種階段,直接就可以用於大規模地工業化生產棉布,這纔是最重要的。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沒有這些棉花品種,徐平即使能做織布機,也只能跟歷史上的英國人一樣,先大規模地養羊,從織羊毛開始。

(備註:自然經濟時代,豬肉是比較貴的。歷史記載開封城裡豬肉羊肉價格相差不大,宋人說肉價一般豬羊肉一起說。鄉下地方,羊肉會明顯貴過豬肉。其實一直到清末都是如此,不能用現在的經濟條件,去理解宋朝人爲什麼喜歡吃羊肉少吃豬肉。)

第47章 吃點苦頭第93章 新鐵錢第113章 惹人生疑第28章 蟾宮折桂第116章 清理後患第57章 錢往哪裡去第288章 分岐第151章 抓捕第247章 大變將臨第177章 決戰第189章 棉花推廣第52章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第162章 樞密院都承旨第212章 滿載而歸第225章 四輪馬車第192章 豪客購物團第53章 如和風光(下)第75章 世道變了第203章 進佔外城第288章 分岐第40章 清香白酒第193章 威脅王城第129章 重貶第13章 兩手都要硬第169章 自打嘴巴第67章 晾到一邊第14章 邊亂第62章 這有何難?第145章 彩棉的用途第28章 文明世界纔有德第111章 封堵第95章 西瓜種子第191章 梁園雖好第59章 分歧第68章 軍民魚水第124章 我是你們學不來的第123章 打翻垃圾筒第9章 準備抓人第154章 做事過急第55章 左右虞侯第76章 稅改第127章 步步緊逼第137章 瘋狂時代(八)第274章 邕州軍入京第78章 要知恥第93章 新格局第85章 來的都是豬嗎!第303章 崇善州進士第49章 天津曉月第11章 酒精燈第50章 牛羊滿欄第26章 男兒何不帶吳鉤第73章 童大官人第40章 冬雨第64章 一拍兩散第71章 北巡第126章 不是盜賊的盜賊第314章 話不投機第88章 南來的漢人第269章 推開一扇門第150章 各有各的難處第314章 話不投機第188章 開戰第168章 交權第193章 煙雨三月第49章 應有權變第1章 購物券發行第22章 試學士院第164章 口袋陣第288章 分岐第59章 分歧第101章 莫做儒巫第292章 陰山之下第4章 風雨邕州路第26章 不要失職第199章 追亡逐北第184章 爲什麼呀?第226章 勝則爭功第237章 任福之死第95章 遷隆峒第207章 戰還是和?第64章 不同的生產方式第24章 談判第2章 這個技術不好細說第219章 再對天章閣(上)第77章 交涉第330章 你去西北吧第85章 軍權的收與管第42章 劉小妹第147章 稱提之術第117章 意外之喜第102章 錢法類書第23章 探望的日子第143章 舉手之勞第5章 歲除第28章 文明世界纔有德第19章 忠州小衙內第77章 訣別第273章 示威一點說明(前面誤發收費章節報歉,補償方法見內容。)
第47章 吃點苦頭第93章 新鐵錢第113章 惹人生疑第28章 蟾宮折桂第116章 清理後患第57章 錢往哪裡去第288章 分岐第151章 抓捕第247章 大變將臨第177章 決戰第189章 棉花推廣第52章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第162章 樞密院都承旨第212章 滿載而歸第225章 四輪馬車第192章 豪客購物團第53章 如和風光(下)第75章 世道變了第203章 進佔外城第288章 分岐第40章 清香白酒第193章 威脅王城第129章 重貶第13章 兩手都要硬第169章 自打嘴巴第67章 晾到一邊第14章 邊亂第62章 這有何難?第145章 彩棉的用途第28章 文明世界纔有德第111章 封堵第95章 西瓜種子第191章 梁園雖好第59章 分歧第68章 軍民魚水第124章 我是你們學不來的第123章 打翻垃圾筒第9章 準備抓人第154章 做事過急第55章 左右虞侯第76章 稅改第127章 步步緊逼第137章 瘋狂時代(八)第274章 邕州軍入京第78章 要知恥第93章 新格局第85章 來的都是豬嗎!第303章 崇善州進士第49章 天津曉月第11章 酒精燈第50章 牛羊滿欄第26章 男兒何不帶吳鉤第73章 童大官人第40章 冬雨第64章 一拍兩散第71章 北巡第126章 不是盜賊的盜賊第314章 話不投機第88章 南來的漢人第269章 推開一扇門第150章 各有各的難處第314章 話不投機第188章 開戰第168章 交權第193章 煙雨三月第49章 應有權變第1章 購物券發行第22章 試學士院第164章 口袋陣第288章 分岐第59章 分歧第101章 莫做儒巫第292章 陰山之下第4章 風雨邕州路第26章 不要失職第199章 追亡逐北第184章 爲什麼呀?第226章 勝則爭功第237章 任福之死第95章 遷隆峒第207章 戰還是和?第64章 不同的生產方式第24章 談判第2章 這個技術不好細說第219章 再對天章閣(上)第77章 交涉第330章 你去西北吧第85章 軍權的收與管第42章 劉小妹第147章 稱提之術第117章 意外之喜第102章 錢法類書第23章 探望的日子第143章 舉手之勞第5章 歲除第28章 文明世界纔有德第19章 忠州小衙內第77章 訣別第273章 示威一點說明(前面誤發收費章節報歉,補償方法見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