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大秦國故事

酒菜上桌,歐陽修看見吳育和吳充兄弟過來,忙起身道:“春卿、衝卿,來,我們一起坐。許久不見,說些閒話!”

吳育帶着弟弟過來拱手:“如此,便就叨擾了。”

衆人落座,歐陽修把小廝喚來,又叫了兩個菜,吩咐速速上來。

吳育看着桌上兩個夾雜着肉的碧綠炒菜,忍不住搖了搖頭:“你們二人好大手筆!”

歐陽修夾了一口道:“無妨,今日我們吃君謨的請,哪日得了大注錢財,回請就是。”

幾個人一起笑着搖頭,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夠得到大注錢財。蔡襄出身大族,又寫得一手好字,家底厚,又有外財,一起出來大多是他付錢。

飲了兩巡酒,歐陽修問吳育:“徐相公前幾日天章閣奏對,今日榜於朝堂。我們一起看了,着實覺得過於龐雜。當日是春卿所記,說說到底是如何個樣子,爲我等解惑。”

吳育淡淡地道:“史官豈可漏事於外?永叔,你這話問得不妥。”

歐陽修忙道:“我非問徐相公何奏對,只是欲春卿解其中疑難而已。你與徐相公同榜進士,在側記事,就沒有問一問一些疑惑之處?”

吳育想了想,點點頭道:“那是有的。”

“如此就好!”歐陽修連連拱手。“拜相問政,古已有之。但如徐相公這般,從國之根本條列朝政者,實不多見。相公雖年少,行事一向穩重,似不該如此急也。”

吳育微微嘆了一口氣:“其間閒談,我也曾問過相公,如此立國之根本大政,是否過急?相公說了一個他在邕州時,聽海客談起的極其之地大秦國興亡之事,心有感悟。”

蔡襄插嘴:“這大秦國,史書有記。《後漢書、西域傳》雲,大秦國,一名犁鞬,以在海西,亦云海西國。只是離中原太遠,不知具體什麼樣子。”

吳育道:“相公言,這大秦國地方極是廣大,以海爲內湖,人口衆多,極是繁庶。此國與漢朝一東一西,爲極大之國。大秦國朝之末,有蠻族自北方來,猶中原之北的匈奴突厥之類。似此蠻族,自不是此等大國之敵,其國降伏,安置於邊塞之地。蠻族善苦戰不畏死,大秦漸以之爲兵,年深日久,以之爲將。不數百年,其國竟爲蠻族所滅。”

歐陽修一愣,看了蔡襄一眼:“此非大唐故事也?極西之地也有?”

吳育點頭:“不錯,相公言,他初聽此話,也以爲是比附大唐故事,海客編出來爲談資。後來問過許多人,都言之鑿鑿,極西確有大秦國,確爲蠻族所滅,才知真有此事。心中留意,每人徵詢,漸明其始末。後來守西北,滅党項,始悟此蠻族,實與中原之敵匈奴突厥之爲一類也。居大漠之北,西域以西,逐水草而居,地方不知廣幾千裡。遷徒流離於大草原上,萬里之遠來回縱橫。其間事情始末外人難以盡知,唯千百年,當其強盛,則南下搶掠各富庶之地。其一興而滅大秦,大漢獨逐之於外,漢人賴以存活。千年後,又當其興也,當謹慎防之。相公一道德,立制度,蓋防此患,爲子孫計。別內外,外不施仁,蓋防漢人制度禮儀助其興旺。內施仁義,固根本。”

歐陽修聽了,不由笑道:“相公過慮了。大唐代隋,太宗時也有突厥犯長安故事。唐伏突厥,後雖有安史之亂,突厥已不足爲禍。”

吳育搖了搖頭:“我也這樣問相公,唐已伏突厥,草原已不成禍,何慮之有。今日北敵除契丹,其種大者無非阻卜之類,望之不成氣候。本朝只要與契丹以強守和,自此後當不慮寇自北來。相公言,大秦之時,也曾伏蠻族,以之爲兵,蠻族似亡。然不知何時北方遊寇再次大至,而以蠻人爲兵,平其叛亂之後,軍力早已不興,終無力迴天。”

說到這裡,吳育嘆了口氣:“其間關鍵,以蠻人爲兵,不知不覺間亡了自家軍制。蠻人叛起,雖然最終平息,軍力卻最終不能復整。蠻人再興,遂亡。”

蔡襄道:“相公此方,得非言禁軍耶?三衙禁軍,實不能戰,還是以蠻人爲兵之禍!”

吳育點頭:“不錯,外不施仁,內理國政,重整軍力以備強敵!”

幾個人點了點頭,雖然都不信北邊會有徐平說的那樣大禍,但不管怎麼說,徐平給出了自己鬧出這麼大的動靜的理由。以現在徐平威望,有理由,他們就不好說什麼了。

北邊的大草原是不是在醞釀天大的動靜,徐平思索再三,最後還是選擇相信。能不能在大潮起前,直接進兵把其消滅在初起之時呢?徐平考慮的結果,是不能。

稱其爲大潮,是因爲在其最興盛的時候,將影響全世界。除了與世隔絕的美洲和大洋州,就連非洲都會被波及。導致最後席捲全世界的原因,是多方面一起形成的,插手進去根本防不勝防。而且一旦被波及,會內外一起發作,不是你打過打不過的問題。

這一帶一直與中原、歐洲、中亞等有接觸交流,漫長的和平年代,在邊境地區,大家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真正鬧起大亂,是內外一起來,不只是外敵入侵的問題。

而且,與戰亂同時出現的,還有思想上的混亂。打敗了他們,他們內附,在接收農耕地區文明成果的同時,他們的思想也會影響外面的文明。大唐放棄內外之別,想搞天下一體的皇帝加天可汗的大帝國,結果在盛世生出安史之亂,就是因爲思想被影響波及進去的例子。如果把唐宋連起來一起看,那麼蒙古最後滅宋,就跟羅馬帝國之亡非常像了。

先是防止了第一波入侵,內附,用蠻族爲兵,漸漸改變了軍事傳統。蠻族叛亂,帝國進行鎮壓,兩敗俱傷,國力大損。周圍各勢力蜂起,誰都在帝國的身上咬一口,就連首都也屢屢被破。當再一次興起大勢力,此時帝國已無可戰之兵,最終滅亡。

這種大潮的興起幾乎是必然,徐平的印象中,他的前世應該是有四次,其中兩次與中原有關,都是來自北方大草原。第一次漢朝頂住,滅了西羅馬。第二次歐洲頂住,最終滅亡了中原文明。第三次興起於西亞沙漠,滅掉了東羅馬。

之所以說是必然,是因爲世界各地的文明不平等發展的,有的發展得快一些,有的發展的慢一些。發展的快的,視自己爲文明人,把發展的慢的當成野蠻人。嘲笑、欺壓甚至是侮辱,對那些人進行奴役。在這種欺壓的過程中,仇恨在積累,交流中發展的慢的文明在慢慢趕上來。或者由於內部,或者由於外部的原因,發展慢的文明,去掉了束縛自己發展不起來的枷鎖,爆發出來驚人的力量。突然爆發,掀起一場波及全世界的狂潮。

如果蒙古帶來的世界性大亂還看得不清楚,那徐平前世最後一場世界狂潮,是如何發展起來,並影響全世界的,就看得比較清楚了。

在歐洲大發展的時候,位於歐洲中部的日耳曼地區小邦林立,一直髮展水平落後,被周圍的幾家視爲野蠻人。由於宗教改革,去除了阻礙自己發展的枷鎖,他們展現出了驚人的爆發力,發展水來迅速趕了上來。在崛起的過程中,不斷地訴諸武力對外擴張,挑起了兩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世界上大部分的國家都被捲入,規模和烈度空前。

隨着階級矛盾的尖銳,全世界被剝削者聯合起來抗爭的國際主義運動大發展。由於日耳曼文化中又蠻又軸的特質,與革命鬥爭的堅決性、毫不妥協性相契合,通過理論底層的哲學這種方式,被引入到了共產主義理論當中。否定之否定的辨證法哲學,充分展現了這種日耳曼人的蠻與軸。與這個體系不合的,肯定是不合的世界錯了,不是理論錯了,不顧一切向裡硬套。隨着共產主義的傳播,這種特質幾乎影響到了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一直到冷戰結束,日耳曼人掀起來的這一場狂潮纔算落幕。二戰失敗,他們從武力上被世界否定了。冷戰結束,從文化上被否定了。

一言不合就是槓,只有你死我活,沒有妥協合作。換到中國文化來,這種特質就是法家的蠻橫,只要能把對方摁倒,我就贏了。沒摁倒,肯定也不是我錯了,只是一時實力不濟罷了。世間事沒有對或者錯,只有實力夠不夠。第二次世界大戰,日耳曼人還在亞洲找到一個好朋友,同樣具備這種蠻和軸特質的日本。

認識到了這種世界性大潮的複雜性,最好的辦法就是置身事外,紮緊籬笆,讓他們在天下之外鬧個沸反盈天。隨他們鬧,不要影響到自己。

徐平前世,日耳曼人的大潮已經落幕,以後還會不會有?最大的可能是還會有,而且很可能已經在醞釀當中。

第111章 以假僞真第159章 人手難題第88章 棄杖不殺第72章 廢后風波(中)第15章 歷史唯物主義第106章 找你算賬第187章 時差第8章 大道佐君王第123章 再嚇一嚇第209章 送禮第186章 世道要變第131章 天才人物第123章我們不能置之不理第46章 忠州事發第100章 南來歸宋第38章 出仕第239章 別做書呆子第167章 情報第197章 遣散出宮第83章 以打促和第138章 要考覈了第296章 輿論爭取第179章 你知道傻子多嗎?第97章 雪中論兵第316章 党項投宋的人第236章 狂徒第201章 陛辭第73章 童大官人第109章 恩例同執政第171章 大戰將起第209章 送禮第214章 僵局第52章 如和風光(上)第51章 各有去處第77章 歲幣不須再提第196章 不用其人,可用其術第195章 大變第145章 三不朽第35章 申峒第174章 今夜別出宮了第34章 一城二虎第141章 分頭行事第154章 做事過急第58章 仙人跳第113章 遊騎遍佈第73章 報信的嗢末人第205章 夫妻對話第189章 棉花推廣第191章 梁園雖好第155章 接風第1章 太后崩殂第80章 起風雷第138章 馬踏諒州(下)第35章 衆說紛紜第128章 換相第278章 殺人越貨第225章 四輪馬車第149章 且去讀書第13章 糉子第243章 算賬第184章 錢明逸的機遇第142章 審問第9章 問道第142章 想去五臺山第33章 公事中沒有我覺得第67章 決心已定第98章 定策第12章 煙花第98章 三人成虎第16章 難處第39章 文理荒謬第54章 家賊第67章 決心已定第79章 後苑飲宴第24章 大動作第11章 遇仙樓第13章 糉子第39章 待以客禮第102章 幫一把第124章飛來橫財第93章 新格局第70章 兩個榜樣第25章 官身第36章 折騰契丹第25章 官場浮沉第193章 一攻一守第212章 滿載而歸第26章 慶祝第122章左弼右輔鎮南關第68章 冬日牡丹第137章 何爲神?第52章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第137章 怒罵御史第119章 月黑殺人夜第140章 党項細作第268章 幕中的年輕人第31章 端午(下)第150章 寓兵於民第144章 僵局第62章 劉員外
第111章 以假僞真第159章 人手難題第88章 棄杖不殺第72章 廢后風波(中)第15章 歷史唯物主義第106章 找你算賬第187章 時差第8章 大道佐君王第123章 再嚇一嚇第209章 送禮第186章 世道要變第131章 天才人物第123章我們不能置之不理第46章 忠州事發第100章 南來歸宋第38章 出仕第239章 別做書呆子第167章 情報第197章 遣散出宮第83章 以打促和第138章 要考覈了第296章 輿論爭取第179章 你知道傻子多嗎?第97章 雪中論兵第316章 党項投宋的人第236章 狂徒第201章 陛辭第73章 童大官人第109章 恩例同執政第171章 大戰將起第209章 送禮第214章 僵局第52章 如和風光(上)第51章 各有去處第77章 歲幣不須再提第196章 不用其人,可用其術第195章 大變第145章 三不朽第35章 申峒第174章 今夜別出宮了第34章 一城二虎第141章 分頭行事第154章 做事過急第58章 仙人跳第113章 遊騎遍佈第73章 報信的嗢末人第205章 夫妻對話第189章 棉花推廣第191章 梁園雖好第155章 接風第1章 太后崩殂第80章 起風雷第138章 馬踏諒州(下)第35章 衆說紛紜第128章 換相第278章 殺人越貨第225章 四輪馬車第149章 且去讀書第13章 糉子第243章 算賬第184章 錢明逸的機遇第142章 審問第9章 問道第142章 想去五臺山第33章 公事中沒有我覺得第67章 決心已定第98章 定策第12章 煙花第98章 三人成虎第16章 難處第39章 文理荒謬第54章 家賊第67章 決心已定第79章 後苑飲宴第24章 大動作第11章 遇仙樓第13章 糉子第39章 待以客禮第102章 幫一把第124章飛來橫財第93章 新格局第70章 兩個榜樣第25章 官身第36章 折騰契丹第25章 官場浮沉第193章 一攻一守第212章 滿載而歸第26章 慶祝第122章左弼右輔鎮南關第68章 冬日牡丹第137章 何爲神?第52章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第137章 怒罵御史第119章 月黑殺人夜第140章 党項細作第268章 幕中的年輕人第31章 端午(下)第150章 寓兵於民第144章 僵局第62章 劉員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