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18章 娛樂與學習

bookmark

覺得無所事事,正說明對自己該做的事情不瞭解,不是沒有事情讓你去做,而是你還不清楚自己的身份。景泰進士出身,原來是鎮戎軍通判,因爲在前線地區認定了党項元昊必叛,自請由文轉武。轉爲武職日子並不長,還在一心學着瞭解禁軍的運作,好爲後邊做統兵官做準備,沒想到卻被安排了這樣一份職事,不免茫然無措。

這是人之常情,不理解不會做沒關係,在工作中學習,在學習中工作,很快就會成長起來。鎮戎軍是涇原路的前線,正面對党項沿葫蘆川南下攻宋的路口,治下又跟秦州一樣蕃部衆多。景泰在那裡做過一任通判,對邊疆事務不陌生,應該能夠很快適應新角色。

安排了軍中的事務,徐平臉色和緩下來,賬中的氣氛也變得輕鬆。

看了看李璋,徐平道:“今天帶李機宜一起來,還有一件事要跟你們商量。現在從鳳翔府到秦州運送物資錢糧,多是走渭河沿岸。那裡雖說整修過道路,能走大車,實際上因爲山路陡峭,平地的馬車到了那裡要三匹馬拉,還要把車上的貨物卸掉將近一半,通行多有不便。說是用馬車,實際跟用驢馬來馱也差不多了。你們的駐地近清水河,清水河與隴州的汧水同發源於小隴山,兩河源頭相隔極近,恰有一處穀道相通。這一條連結關中和隴右的道路,自秦漢至隋唐,一直都是朝廷達隴西的主道,稱爲關隴大道。晚唐五代離亂,這一條道路也荒廢了,雖然現在還有人行,不過比起前代冷清多了。本朝原來在秦州的駐泊禁軍,錢糧一向都是由秦州本地供應,並不依賴外運。縱有些少錢物運到秦州,也主要是靠人背馬馱,沿着渭河谷地運來。現在秦州有大軍駐紮,要想保證用度不缺,與關中特別鳳翔府的聯繫不可或缺,這一條關隴大道就要重新開闢出來。你們軍中派些人手,隨着李機宜去勘查一番,看看這條道路現在情況。如果要整修得能通大車,需要多少人工,多少時間,多少錢物,一一報到帥府。侯到秋後,秦州徵募人工,進行整修。”

衆人應諾,景泰道:“下官以前在鎮戎軍,對當地地理略知一二。從關中到隴右,這一條關隴大道是最近便的路途,雖有荒廢,但道路的基礎還在,比整修渭河谷地的道路簡便得多。惟一不便的,前朝的關隴大道,是過定邊寨、弓馬寨之後,繼續西行,到隴城寨再西行到瓦亭川,沿瓦亭川過長山寨之後入秦州。現在隴城寨以西都是蕃落,西行的道路多有不便,如今要走這條路,當從弓馬寨沿清水河南行,過清水、太平監入隴城。這條路雖然比不了西行大道寬闊平坦,但勝在沒有蕃羌,沿路都是漢人,太平得多。”

徐平想了想,點頭道:“如果能走清水河自然是好,我們初到秦州,不好驚動蕃落。但清水河谷地好不好整修,還要實地看過才行。隴城寨那個地方,三國可是大大有名。諸葛丞相初出祁山,第一次北伐,諸事順遂,已經佔據了隴西之地,只要關住了關隴大道,則從此隴右就歸蜀國所有。可惜所託非人,他派去守關隴大道的,是名實不符的馬稷,最終要道失守,蜀軍不得不退出隴西。隴城寨,就是三國時的街亭,只要守住那裡,則從此魏軍對隴西無可奈何。由此可以看出,最少在漢末三國之時,除了關隴大道,縱然關中還有路進隴西,也行不了大軍。當然,路嗎,走的人多了就是路了。如今時移世易,以前沒有的路,後人也都開拓了出來,加之地理變遷,現在到底是不同於漢末了。道路如何修,還是現場勘探過了纔好決定,現在紙上談兵,終究做不得數。”

從鳳翔府到秦州,這一帶就是三國時諸葛亮北伐的古戰場,千年之後,彷彿猶能聽到當年的兵戈聲。蜀、魏兵馬在這一帶縱橫馳騁,留下了無數的故事和傳說。

秦州城南邊,在西漢水源頭設有天水縣。天水縣沿着西漢水走不多遠是鹽官鎮,那裡附近就是祁山。諸葛亮北伐出祁山,就是沿着西漢水走祁山古道,進入隴右之地。佔領隴右,只要關上了關隴大道,則此處就爲蜀國所有,進可以窺關中,退可以自守。

韓綜整修的由川入秦州的道路,便是這條祁山古道,沿途主要是利用西漢水的水運便利。當年諸葛亮北伐,每每從這裡出兵,就是因爲水運可以保障物資運輸。雖然蜀軍是遠道而來,卻賴水運之利,並不畏懼跟魏軍相持。而其他的出川道路,很難保障大軍跟魏軍對峙,必須速戰速決。兵少將寡的蜀漢,想對魏軍速戰速決,就過於冒險了。

西漢水,顧名思義,曾經是漢水的一部分,漢時興州大地震,把水道阻斷,從此成爲嘉陵江的支流。沿着這一條水道,可以把川蜀跟隴西聯結起來,自古以來就是戰略要道。

不過,由於特殊的水文地質條件,這條水路要等到秋冬纔好大規模運物資,遠水解不了近渴,徐平現在迫切需要一條聯結鳳翔府的道路。再者,秦鳳路的工商業基地設在鳳翔府,兩地的聯繫不可中斷,關隴大道的戰略價值就顯更了出來。

說到這裡,徐平突然心血來潮,對景泰道:“去年在京城,三司屬下的伎藝人,曾經重編了《說三分》一套長篇說話,甚是受到歡迎。那些說話藝人,有不少隨着大軍來到了秦州,不妨讓他們在軍說這一篇說話,讓軍中將士閒時有個娛樂,聊解思鄉之情。再一個按着說三分裡的故事,讓將士們瞭解一下這一帶的地理,豈不是一舉兩得?譬如剛纔說起隴城寨,那裡是三國街亭,正好對上失街亭這一篇。天水縣以南,是祁山故道出口,讓將士們知道爲什麼蜀漢北伐要出祁山。伏羌寨以北,是蜀大將軍姜維出生之地,就知道爲什麼諸葛丞相是在這裡收姜維。如此種種,不定就能引起他們的興趣。”

高大全等原來的禁軍將士對說三分最熟,聽了徐平的話,不由笑道:“節帥這個主意真好!本來到了異鄉,人難免心中恐慌,做事都畏首畏尾,知道了這裡是自己熟知的故事中的地理,肯定就能好上許多。便如街亭這個地方,我在京城裡聽說話,每每聽到馬稷不聽勸告,把自己置之死地,都扼腕痛惜。但那個時候只是聽故事,並不知道爲什麼一定要死守住街亭,爲什麼軍隊上到山去就不行。節帥一說,才知道那個地方原來就是附近的隴城寨,閒時去哪裡一看,不就什麼都明白了嗎?”

景泰也連連說好,按照諸葛亮北伐的路線,就把秦鳳路的地理串起來了。在聽說話娛樂的過程中讓將士學到知識,比講多少道理都能讓他們明白,這確實是個好辦法。在緊張的學習和訓練之餘,娛樂活動不能少,不然會讓官兵厭煩和懈怠。

第222章 軍國兩張皮(上)第207章 戰還是和?第63章 放生池第163章 兩府議事第70章 兩個榜樣第308章 怪物第19章 共剪西窗燭第66章 新鮮第205章 蛻變第91章 不合規矩啊第29章 攻略(一)第219章 星空(上)第221章 廢折支,發實錢第59章 分歧第168章 大新聞第126章 時機到了第211章 收錢大賽第312章 你們去偷襲第124章 段雲潔的麻煩第127章 素手解煩憂第154章 好借好還第19章 宣詔使臣第319章 和戰兩難第7章 雜談第94章 輕兵過山崗第40章 誰承其後第27章 歷史的輪迴第63章 瞎氈來歸第129章 新場務第106章 我怎麼小心眼了?一點說明(前面誤發收費章節報歉,補償方法見內容。)第144章 各司其職第315章 亂戰第40章 出人意料第108章 故伎重演第154章 攻城(中)第105章 思想分歧第126章 選差外州第258章 拆借第289章 道理最大第293章 皇子降生第168章 不平靜的夜晚第33章 家信第150章 各懷心思第184章 商業機會第8章 交接第54章 買馬第49章 應有權變第118章 事情鬧大第118章 漸有頭緒第125章 搜尋第129章 重貶第163章 準備應對第191章 反擊第39章 兄弟夜話第59章 夜戰(下)第129章 刻漏社第120章你們都姓趙第33章 得失之間第74章 埋伏第246章 軒然大波第29章 政本初心,從民所欲第46章 收割機第50章 朝廷定了,你做西平王!第65章 因地制宜第145章 將校營第207章 戰還是和?第209章 階下囚第266章 我們等得好苦!第174章 公事公辦第289章 唐龍鎮第159章 堵塞的海路第159章 人手難題第142章 勿謂言之不預第199章 我給你換尊佛第7章 貴人相助第255章 把放出去的錢收回來!第86章 徐昌的生意第151章 抓捕第21章 矛盾第110章 清除後患第172章 提綱挈領第204章 換相(下)第69章 失意者第113章 惹人生疑第102章 首告第45章 安撫第6章 買書第135章 **未遂第278章 興靈路經略使第19章 出行第46章 誰能一定對?第115章 開戰第149章 制度和人手第261章 爺爺饒命!第44章 嫁女瞻前顧後第103章 李覯趕考第109章 恩例同執政第195章 荒蕪的土地第154章 邕州舊部
第222章 軍國兩張皮(上)第207章 戰還是和?第63章 放生池第163章 兩府議事第70章 兩個榜樣第308章 怪物第19章 共剪西窗燭第66章 新鮮第205章 蛻變第91章 不合規矩啊第29章 攻略(一)第219章 星空(上)第221章 廢折支,發實錢第59章 分歧第168章 大新聞第126章 時機到了第211章 收錢大賽第312章 你們去偷襲第124章 段雲潔的麻煩第127章 素手解煩憂第154章 好借好還第19章 宣詔使臣第319章 和戰兩難第7章 雜談第94章 輕兵過山崗第40章 誰承其後第27章 歷史的輪迴第63章 瞎氈來歸第129章 新場務第106章 我怎麼小心眼了?一點說明(前面誤發收費章節報歉,補償方法見內容。)第144章 各司其職第315章 亂戰第40章 出人意料第108章 故伎重演第154章 攻城(中)第105章 思想分歧第126章 選差外州第258章 拆借第289章 道理最大第293章 皇子降生第168章 不平靜的夜晚第33章 家信第150章 各懷心思第184章 商業機會第8章 交接第54章 買馬第49章 應有權變第118章 事情鬧大第118章 漸有頭緒第125章 搜尋第129章 重貶第163章 準備應對第191章 反擊第39章 兄弟夜話第59章 夜戰(下)第129章 刻漏社第120章你們都姓趙第33章 得失之間第74章 埋伏第246章 軒然大波第29章 政本初心,從民所欲第46章 收割機第50章 朝廷定了,你做西平王!第65章 因地制宜第145章 將校營第207章 戰還是和?第209章 階下囚第266章 我們等得好苦!第174章 公事公辦第289章 唐龍鎮第159章 堵塞的海路第159章 人手難題第142章 勿謂言之不預第199章 我給你換尊佛第7章 貴人相助第255章 把放出去的錢收回來!第86章 徐昌的生意第151章 抓捕第21章 矛盾第110章 清除後患第172章 提綱挈領第204章 換相(下)第69章 失意者第113章 惹人生疑第102章 首告第45章 安撫第6章 買書第135章 **未遂第278章 興靈路經略使第19章 出行第46章 誰能一定對?第115章 開戰第149章 制度和人手第261章 爺爺饒命!第44章 嫁女瞻前顧後第103章 李覯趕考第109章 恩例同執政第195章 荒蕪的土地第154章 邕州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