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牛羊滿欄

只因講解的時候,徐平說了這種收割機可能還無法收割稻麥,價錢則要五十貫足錢一臺。這個價錢不算貴了,要知道那一箱黃銅齒輪就值多少。

老財們卻有自己的賬。五十貫足錢夠請好幾個莊客了,而且只能收高粱苜蓿這種作物,誰吃撐了在地裡種這些。

到了第五天,徐平莊裡的農活忙得差不多了,只剩一些收尾的工作。徐平便邀請來的莊主員外參觀自己的莊子,做最後的努力。

莊院裡面和酒場自然是不能參觀的,徐平主要帶這幫人蔘觀自己養牛羊的地方,讓他們看看實實在在的利益。

牛羊養在莊子後面,菜地的旁邊。

一到地方這些地主老財就被驚住了。

只見連綿看不到頭的牲口棚,整整齊齊,乾淨整潔。

郭諮也被嚇了一跳,完全沒想到徐平這裡會有這麼大的規模,不由問他:“小莊主,你這裡養了多少牛羊?”

徐平道:“也不太多,大黃牛十二頭,小牛犢三十九頭。羊大大小小加起來有那麼千把只。”

郭諮嘆道:“成千的牛羊,小莊主的這莊子看起來不起眼,卻是極富!”

徐平趁機訴苦:“不瞞主簿,我莊裡大多種的都是牧草,只能養牛羊。而牛羊是混起來養纔是最好,但一隻羊也值兩三貫,一頭大黃牛卻只能賣五六貫,養牛說起來都是賠本生意!現在這幾十頭牛,還是莊裡種地自己要用才養的,說起來很不經濟!”

郭諮奇道:“牛和羊怎麼差這麼多?”

徐平看了看郭諮臉色,才道:“其實本不該差這麼多的,不過羊能殺來吃肉,不愁賣不掉。牛價官府限死了,就是牛肉也只准賣二十文錢一斤,比豬肉還來得便宜許多,算來算去一頭牛也只能賣五六貫錢。”

郭諮沒有吭聲,徐平又小聲說:“我聽說鄉下有偷宰黃牛的,肉要賣一百文錢一斤,一頭牛能賣二三十貫,那還有些利息。”

郭諮看看徐平,嘆了口氣:“小莊主不要打這個主意,朝廷禁宰牛馬可不是說笑的,你敢犯了,我就敢捉!”

徐平忙道:“我就說說而已,發發牢騷也不行嗎?”

牛價是由官府控制的,強行規定一頭牛隻能賣五六貫錢,就是病死老死殺了賣肉,肉價也不能超過二十文,以防農人藉口殺牛。

這種完全違背市場規律的做法自然是爲了使耕牛不被宰殺,但也限制了牛的市場,使農戶不是不得已不去養牛,對保證牛的供給是好是壞不是一句話說得清楚的。當然大宋朝廷總會做出一些有意思的事情來,農戶不願意養牛,那就官府來養,農戶要用便去官家租借。租牛價是有優惠的,但也防止不了下層官吏從這上面刮錢,租到家的牛要當爺爺供着,差了一點就上門訛錢。

不過有禁令就有犯禁的,偷宰的牛肉要賣一百文一斤,比豬羊肉都貴,這又是市場規律在起作用了。

進了棚圈,大家見每間都是一模一樣,北邊一個棚子,南面放着食槽水槽,中間用細沙鋪了做羊的活動場地。每間棚圈裡養的羊數目基本一致,都是五六隻,母羊和小羊又都是單獨分開養。

郭諮看過,對徐平道:“小莊主這裡也收拾得整齊。只是你養了這麼多,到了冬天它們吃的草料怎麼辦?”

徐平道:“我那邊不是放到窖裡存起來了嗎?”

郭諮笑道:“我看你溼漉漉地都埋到地下,剛纔就想講,這個樣子用不了多久就會壞掉,腐敗了牛羊哪裡肯吃。你真地想清楚了?”

這個時代還沒有青貯的概念,這也不能怪郭諮沒見識。常識裡青翠的莖葉肯定會很快腐爛,郭諮說得沒錯。但青貯是在無氧的條件下,利用厭氧菌的作用發酵,使飼料更加可口,營養價值更高,這是超出時代的知識了。

徐平想了好一會纔想出一個勉強說得過去的答案:“主簿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我家是釀酒的,最多的就是剩下的酒醩,向窖裡儲放飼料時,裡面都摻了酒醩。放得久了,這些飼料無非就是如同酒醩一般,都是好飼料。”

郭諮連連搖搖頭,要不是徐平給了他很多驚喜,他都要罵徐平在胡說了。飼料豈能跟釀酒混爲一談?

想來想去,郭諮只好對徐平道:“小莊主切莫自誤!今日這樣想,我也不說你,日後若真遇到了解決不了的難處,只管來找我,我同你想辦法。”

徐平急忙謝過。

郭諮這樣做,一是他確實是個爲民着想的好官,再一個開墾荒地,多徵收錢糧都他的政績。宋朝把官員的磨碪制度幾乎發揮到了極致,爲任一方時的政績分得極細極瑣碎,這一條條都是任期到了升遷時的證據,只要有上進心的官員都不會掉以輕心。

看完了徐平養牛羊的地方,有幾個員外便就又動了心,找到徐平商量買收割機的事,讓他把價錢降一降。

徐平如何肯降!這個與其他的農具不同,是真花了他無數心思的。

五十貫錢畢竟不是小數,能買一匹差不多的馬了。徐平雖是花了心思,終究一輛也沒賣出去。

郭諮安慰徐平:“小莊主不用放到心裡去,你再想想,能不能把這機具改成能收稻麥的。如果能收稻麥,我就給你向朝廷上書,每賣出一輛官府補你些錢,你再降降價格,到那時就好賣了。”

徐平愣了一下,聽這意思,這位主簿還要給自己申請農機補貼?這可是個新鮮事,沒想到這些官員還挺時髦的。

其實徐平這個就想得有些差了。在這個時代農業比他的前世重要多了,官府當然會想很多辦法刺激農業的發展。別說農機補貼,就是治理水土也有補貼,推廣良種也有補貼,開墾荒地還有補貼,就是地種得好單產明顯比周圍高了還有補貼呢。

宋朝對農業的稅賦是比較低的,如果只算正稅,差不多是歷代最低的。當然宋朝苛捐雜稅多,但這些苛捐雜稅在北宋時候大多隻限一時一地,而且也都有特殊原因,比如川蜀地方統一時的抵抗,攻打太原時的艱難,都曾經帶累周圍地區賦稅增多。但就是把苛捐雜稅算上,宋朝農業賦稅依然不高。

大宋那在中國古代史上空前絕後的中央收入主要來自工商業。這不是說宋朝的工商業是中國古代的最高水平,實際水平未必比明朝更發達。這種收入是因爲宋朝政府通過各種行會、各種官辦工商業完全掌控了經濟命脈,從而也控制住了社會財富的再分配,保證了政府的收入來源。官府不與民爭利,這種事情在宋朝是不存在的,與民爭利是大宋朝廷的本能。

而正是因爲有這種背景,宋朝對農業的政策還是很優惠的。

第141章 甲峒低頭第26章 秀秀啊秀秀第100章 南來歸宋第44章 鄉下小鋪子第199章 傳承第64章 一拍兩散第120章 將相之家第171章 大戰將起第219章 降是不降?第49章 現場演示會(下)第186章 應對第326章 惟有一戰第73章 地方反應第165章 版權費第256章 皇城司出馬第175章 李覯的作用第294章 打出個太平第28章 月夜第182章 天章閣夜對(下)第62章 算計第197章 物理性命第151章 論事不得論人!第231章 購物券第33章 公事中沒有我覺得第105章 同流合污第92章 給我們看誠意第190章 請廢西水磨務第57章 錢往哪裡去第202章 送到口邊的肉第32章 位極人臣第85章 你理解錯了第231章 隴右遊騎第309章 徵募結合第200章 謹守其成第117章 僵持第207章 交錢保平安第131章 一起發財第33章 有錢纔好第160章 政策原因第52章 從此各不相干第93章 猛虎入狼羣第174章 何必招安第225章 新消息第157章 清場第137章 何爲神?第33章 有錢纔好第111章 準備渡河第66章 以民爲師第26章 前奏第320章 一切要講好第144章 挖渠引水第243章 一日兩子第4章 風雨邕州路第177章 決戰第180章 轉機第161章 街上遇故人第222章 恩歸於上第16章 越次入對第300章 閒着也是閒着第167章 有虛有實第144章 各司其職第318章 解甲第47章 生意第6章 不同的做事態度第93章 王師北來第111章 根源第137章 馬踏諒州(上)第108章 邕州的路第263章 狄青的請求第108章 茶法之辨第141章 甲峒低頭第281章 最後期限第163章 恩出公門第187章 攻防第31章 造紙第111章 根源第66章 新鮮第107章 嚇人的錢數第121章 風高放火天(下)第70章 蜀兵入隴第114章 心經第25章 對決第40章 炸山第109章 恩例同執政第44章 打起來了第55章 合作社第309章 打個招呼第165章 呂夷簡的條件第172章 夜戰第266章 走投無路第134章 假于闐國第133章 瘋狂時代(四)第55章 官衙送別第254章 此一時彼一時第280章 善後最難第199章 傳承第254章 此一時彼一時第13章 折支第111章 故人來信第90章 病來如山倒
第141章 甲峒低頭第26章 秀秀啊秀秀第100章 南來歸宋第44章 鄉下小鋪子第199章 傳承第64章 一拍兩散第120章 將相之家第171章 大戰將起第219章 降是不降?第49章 現場演示會(下)第186章 應對第326章 惟有一戰第73章 地方反應第165章 版權費第256章 皇城司出馬第175章 李覯的作用第294章 打出個太平第28章 月夜第182章 天章閣夜對(下)第62章 算計第197章 物理性命第151章 論事不得論人!第231章 購物券第33章 公事中沒有我覺得第105章 同流合污第92章 給我們看誠意第190章 請廢西水磨務第57章 錢往哪裡去第202章 送到口邊的肉第32章 位極人臣第85章 你理解錯了第231章 隴右遊騎第309章 徵募結合第200章 謹守其成第117章 僵持第207章 交錢保平安第131章 一起發財第33章 有錢纔好第160章 政策原因第52章 從此各不相干第93章 猛虎入狼羣第174章 何必招安第225章 新消息第157章 清場第137章 何爲神?第33章 有錢纔好第111章 準備渡河第66章 以民爲師第26章 前奏第320章 一切要講好第144章 挖渠引水第243章 一日兩子第4章 風雨邕州路第177章 決戰第180章 轉機第161章 街上遇故人第222章 恩歸於上第16章 越次入對第300章 閒着也是閒着第167章 有虛有實第144章 各司其職第318章 解甲第47章 生意第6章 不同的做事態度第93章 王師北來第111章 根源第137章 馬踏諒州(上)第108章 邕州的路第263章 狄青的請求第108章 茶法之辨第141章 甲峒低頭第281章 最後期限第163章 恩出公門第187章 攻防第31章 造紙第111章 根源第66章 新鮮第107章 嚇人的錢數第121章 風高放火天(下)第70章 蜀兵入隴第114章 心經第25章 對決第40章 炸山第109章 恩例同執政第44章 打起來了第55章 合作社第309章 打個招呼第165章 呂夷簡的條件第172章 夜戰第266章 走投無路第134章 假于闐國第133章 瘋狂時代(四)第55章 官衙送別第254章 此一時彼一時第280章 善後最難第199章 傳承第254章 此一時彼一時第13章 折支第111章 故人來信第90章 病來如山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