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誰承其後

入了崇政殿,趙禎賜座。徐平和呂夷簡一左一右,虛坐殿下。

呂夷簡捧笏:“營北京一事,已遣文彥博爲使,前去查看。待其回朝,再行商定。”

豐勝路與契丹的對峙仍在進行,在大名府建宮室及相關衙署,已是勢在必行。文彥博已被確定出任御史知雜,在正式上任之前,先到大名府去,查看建北京的工程量及花費。

奏過了與契丹對峙的情形,呂夷簡又道:“甘肅路韓琦上奏,原歸義軍節度使曹賢順至肅州,願納土歸附。韓琦已命其乘傳赴驛,來京面君。”

趙禎喜道:“自昊賊伏誅,西北便一切平定,縱有割地自立之豪強,也心向朝廷。所謂天下歸心,大概,也許,就是如此了。”

徐平道:“歸義軍自趕走吐蕃自立時起,便心向中原,一直奉中原爲正朔。曹賢順納土歸附,只是因朝廷佔住涼州、甘州、肅州,使其不再孤懸異域,尚算不得天下歸心。”

趙禎尷尬地笑笑:“除了曹賢順,前些日子廝鐸督也有意歸順,這總是不同。”

徐平捧笏:“似廝鐸督、唃廝囉這些番王,納土歸順,纔可算是天下歸心。廝鐸督已表露此意,想來不致再有意外。陛下聖德,纔有如此局面。”

徐平真承認了,趙禎又有些不好意思,客客氣氣謙虛幾句。

吐蕃在極盛時期迅速衰落,勢力回縮到了高原深處。原先吐蕃佔住的地盤上,不管是漢人還是番人,都主動向中原王朝靠攏。廝鐸督的父親爲涼州之主時,同樣曾經主動向宋朝遣使納貢,接受宋朝官職的。實際涼州的第一個節度使,便就是他們強留了宋朝的買馬使丁惟清。沒有這個大義名份,他們連個首領都推舉不出來。

這就是文明的向心力,隨着對外擴張,對周邊形成的吸引力會越來越大。沒有党項在河套地區崛起,逆歷史潮流去漢化,宋朝收復西北要容易得多。党項一滅,西北各個勢力強龍無首,自然而然地會向宋朝靠攏。這個道理,跟如果宋朝把契丹逐出農耕地域,契丹治下的各個勢力會迅速倒向宋朝,是相通的。

文明形成的認同必然是有強勢政權爲核心,核心一去,周邊各勢力莫不景從。不過西北的情況複雜,是以漢人爲中心,結合各民族形成一個一個勢力是不錯,但這些勢力從文化上是跟中原地區不同的。最明顯的區別,是他們信佛,程度還非常之深。

西北信佛,有鮮卑等強勢少數民族勢力信佛的影響,有吐蕃的影響,同樣有唐朝佞佛的影響。在吐蕃勢力退出之後,那裡的佛教慢慢形成了以五臺山爲聖地,以文殊菩薩信仰爲核心的一種文化。這跟中原的佛教並不合拍,不能簡單類比。

介紹了一下曹賢順的情況,呂夷簡道:“歸義軍不可比於地方番王,是以昭文相公札付各州,不當以番禮待之,亦不當以臣禮待之,而待之以客。只是曹賢順此人,未必當得。”

趙禎道:“未必當得是何意?莫非曹賢順得位不正?”

徐平捧笏:“陛下,鹹平五年,歸義軍二州八鎮軍民,圍節度使府第,曹延祿力屈而自盡。此是繼歸義軍節度使之曹宗壽所奏,實情如何,朝廷不得其實。依韓琦所奏得自河西的消息,其中未必沒有隱情。曹宗壽歿後,曹賢順繼位,雖然繼續向本朝稱臣,但卻更加親近契丹。曹賢順不只是屢屢遣使前往契丹,更是曾經親自前去,頗受契丹禮遇。是以歸義軍,自曹延祿之後,與以前相比變了味道。天下待之以客的,是在西北大漠之中恢復漢唐制度,凝聚人心,心向中原的歸義軍,而非一地方藩鎮。”

趙禎點了點頭,明白了徐平的意思。待之以客不是簡單一句話,而是真地要給這一家封國,不絕其祀,甚至亡後葬處可稱陵的禮儀。宋朝剛建國的時候並不在意這些,隨着時間的發展,才慢慢修復這些制度,如重新找後周柴家後人,不絕其祀。這樣做的用意,是向天下表明態度,這個天下不是哪一個人的天下,用以聚攏人心。

曹賢順在位的時候,明顯爲了自己的地位更加親近契丹,而疏遠宋朝。把他當成歸義軍合法的統治者,遵以客禮,是會被後人笑話的。待以客禮尊重的是歸義軍那份文明傳承堅持,而不是某一個把政權當成自己私利的統治者,這有根本的不同。

趙禎道:“如此說,曹賢順此來,各州縣待以客禮是否不妥當?”

呂夷簡捧笏:“在朝廷定名份之前,曹賢順就是歸義軍,待以客禮並無不妥。等到面君之後,數其功過,纔可重定名份。臣與昭文相公商議過多次,曹賢順不足當,此並無疑議。只是以何人繼歸義軍之後,一時難以抉擇。臣以爲可尋曹延祿之後,因其當政之時一直奉本朝正統,內政有失,而爲族子曹宗壽所乘。昭文相公卻以爲,當尋立金山國之張承奉後人,朝廷待之賓禮,以謝其在西北不絕漢祀之功德。”

徐平重的是固執地守住祖先文明,在西北重建唐制,不絕漢祀的張家,呂夷簡看重的則是奉宋朝爲正朔的曹家,這是根本的分岐所在。徐平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與呂夷簡哪一個人的建議更合理。只是他兩世爲人的經歷,看重的與這個年代的人有些不同罷了。

如果把天下比作一個家,淪落於契丹等周邊勢力之下的漢人,是失散的孩子,從道義上中原王朝有重新接納他們的責任。爲了做到這一點,付出代價理所當然。而歸義軍則是離家之後,已經自立的孩子,他們已經有了自己的家。重新接納他們,不是遊子歸家,而是親戚來作客。這一點分不清,在跟周圍的勢力交往當中,就會出現混亂,失去人心。

這跟勢力強弱、地盤大小無關,歸義軍自立就是自立了,他們的文化實際上已經跟中原不同。那裡是佛國,徐平都不知道他們的佛國到底是個什麼樣子。其他宋朝治下的地區可以變夷爲漢,移風易俗,惟有那些人不能這樣簡單粗暴。他們本身是根植於漢文明,只是失去了天地庇護,另發展成了一個樣子,與番地的漢人胡化完全不同。

讓胡化的漢人重新漢化,是功德一件,可以得天下人心。歸義軍沒有胡化,反而是讓周圍的各族漢化了,否定了他們的堅持和努力,就會失人心了。

第4章 許願第151章 新市場第170章 文人的優越感第108章 邕州的路第98章 民思無邪第188章 我就是個土包子第292章 陰山之下第91章 猛虎入狼羣(九)第8章 通判廳第190章 新的機遇第61章 官吏鬥法第43章 重逢第140章 最大債主第134章 鬧事第76章 那些同年第3章 洞房第150章 席捲諒州(中)第154章 結硬寨,打呆仗第70章 無所不包的三司第142章 想去五臺山第248章 送到口邊的肥肉第72章 底氣第227章 拼桌第144章 機動利器第75章 僵局第278章 殺人越貨第45章 扶你上馬可好第188章 百官圖第10章 生財之道第216章 狹路相逢第188章 以何處爲準?第170章 思家的情緒第319章 和戰兩難第17章 卿非別人可比第40章 冬雨第204章 一日破五寨第23章 流民第148章 轉折第36章 往事如煙第160章 呂公綽第254章 此一時彼一時第187章 時差第163章 兩府議事第132章 兌水再賣第73章 報信的嗢末人第37章 夜對第24章 大動作第175章 李覯的作用第144章 僵局第223章 小術還是大道?第52章 從此各不相干第2章 這個技術不好細說第77章 未慮勝,先慮敗第201章 陛辭第35章 詭異的局勢第197章 物理性命第62章 算計第122章 甩鍋第124章 段雲潔的麻煩第218章 銀行(下)第234章 龍遊淺灘被蝦戲第31章 探花郎第233章 學習第6章 不同的做事態度第167章 情報第34章 土豪的地盤第160章 公平交易第133章 廣源州南衙王第142章 審問第44章 嫁女瞻前顧後第126章 選差外州第321章 丈人看女婿第185章 傾國之戰第176章 錢糧爲綱第132章 戰爭的腳步第46章 收割機第140章 寬嚴並用第214章 蠟丸第172章 你需忍耐第196章 補丁第137章 事不怕細第59章 洞若觀火第51章 菩薩轉世第28章 意外之喜第110章 政事不過耍把戲第28章 竹筐裡的少女第22章 忠州來人第195章 反攻第210章 有來有往第49章 串連第199章 外任第2章 這個技術不好細說第28章 蟾宮折桂第47章 應對第28章 月夜第113章 教閱第51章 各有去處第160章 呂公綽第56章 國柄
第4章 許願第151章 新市場第170章 文人的優越感第108章 邕州的路第98章 民思無邪第188章 我就是個土包子第292章 陰山之下第91章 猛虎入狼羣(九)第8章 通判廳第190章 新的機遇第61章 官吏鬥法第43章 重逢第140章 最大債主第134章 鬧事第76章 那些同年第3章 洞房第150章 席捲諒州(中)第154章 結硬寨,打呆仗第70章 無所不包的三司第142章 想去五臺山第248章 送到口邊的肥肉第72章 底氣第227章 拼桌第144章 機動利器第75章 僵局第278章 殺人越貨第45章 扶你上馬可好第188章 百官圖第10章 生財之道第216章 狹路相逢第188章 以何處爲準?第170章 思家的情緒第319章 和戰兩難第17章 卿非別人可比第40章 冬雨第204章 一日破五寨第23章 流民第148章 轉折第36章 往事如煙第160章 呂公綽第254章 此一時彼一時第187章 時差第163章 兩府議事第132章 兌水再賣第73章 報信的嗢末人第37章 夜對第24章 大動作第175章 李覯的作用第144章 僵局第223章 小術還是大道?第52章 從此各不相干第2章 這個技術不好細說第77章 未慮勝,先慮敗第201章 陛辭第35章 詭異的局勢第197章 物理性命第62章 算計第122章 甩鍋第124章 段雲潔的麻煩第218章 銀行(下)第234章 龍遊淺灘被蝦戲第31章 探花郎第233章 學習第6章 不同的做事態度第167章 情報第34章 土豪的地盤第160章 公平交易第133章 廣源州南衙王第142章 審問第44章 嫁女瞻前顧後第126章 選差外州第321章 丈人看女婿第185章 傾國之戰第176章 錢糧爲綱第132章 戰爭的腳步第46章 收割機第140章 寬嚴並用第214章 蠟丸第172章 你需忍耐第196章 補丁第137章 事不怕細第59章 洞若觀火第51章 菩薩轉世第28章 意外之喜第110章 政事不過耍把戲第28章 竹筐裡的少女第22章 忠州來人第195章 反攻第210章 有來有往第49章 串連第199章 外任第2章 這個技術不好細說第28章 蟾宮折桂第47章 應對第28章 月夜第113章 教閱第51章 各有去處第160章 呂公綽第56章 國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