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樞府掌軍令

什麼是權?在家裡管錢的就是掌權,在衙門裡管着升遷的就是掌權,那麼軍中呢?管着你吃喝拉撒、每日裡幹什麼、活成個什麼樣子的是掌權,管着升遷的同樣是掌權,而最重要的權,是決定你要做什麼、怎麼去做的。人事權本來就不在經略司,人事上經略只有建議權和一部分的按察權,徐平要交到朝廷來的,只能是軍政和軍令之權。

趙禎嘆了口氣,他自然知道李璋說的是什麼,徐平給他的密奏中已經說得明白,他同樣也知道徐平爲什麼這樣做。一個人信任徐平有什麼用?哪怕這個人是皇帝。隨着徐平在整訓軍隊時把軍政、軍令合一,隨之而來的猜疑就必然不少。皇帝是天子,但這天下卻不是皇帝一個人的天下,天的兒子終究不是天,趙禎也無法完全掌控徐平的命運。現在秦鳳路連戰連勝,在諸路中鶴立雞羣,自然一切好說。一旦戰事不那麼順利,或者是等到有一天戰事緩和下來,不管是出於什麼目的,今天徐平的所作所爲就是靶子。到時朝臣要削地方兵權會拿現在的徐平來說事,趙禎面對其他權臣威脅也依然如此。

李璋叉手道:“陛下,臣此次回京,便是替經略把秦鳳路的兵權交回朝廷。但要完成此事,必然先要匣清何爲兵權,這兵權要怎麼交回來。往常不管是朝臣,還是軍中將帥,皆言將要專權,惟有專權才能應付戰事,不致貽誤戰機。然而將帥專權,到底專的是什麼權卻無人說個清楚。錢糧要給足,將帥如何花朝廷最好不過問,是把財權給他們。軍中嚴階級法,一舉一動皆要合階級,統兵官一念可決屬下生死,是把軍中治理之權交給他們。如今沿邊各路作戰不再設監軍,不再授陣圖,是把臨戰決策之權交給他們。經略說過,軍中之權無非是軍政、軍令、錢糧和用人之權,現在除用人之權,一切都在經略司,帥臣的軍權過重了。經略要交予朝廷的,一是錢糧,希望自今之後,隨軍轉運使自有職責,只要依軍中行事保證足糧足兵,可以自主行事,不必再受經略司軍令,而得向樞府奏事。第二個是軍政之權,由樞府編出軍中規例,日常一切依規例行事,經略司和各級統兵官只能在這規例中得便宜行事,而不能超出規例之外。保證施行,則軍法不再歸於經略司,當由朝廷別遣軍法之官,直屬於樞密院。軍法之官依規例而判,經略和各級統兵官不再決斷,軍中將佐士卒對軍法決斷不滿,得依地方監司之例,別有途徑上奏。最要緊的,則是軍令之權。”

與頓了一下,李璋才接着道:“本朝樞府掌軍令,然而西北戰起,軍令之權則不得不交予前方將帥。大權交付將帥,依然連連失利,爲何?皆因軍令關鍵不是由誰而發,而是必要有所據,要讓作戰之軍真正有所依。臣今天在議事廳所做所言,實際上就是把軍令該如何發出去所要憑依之事,在朝堂上講清而已。樞府不得不放此權,皆因以前依將帥奏章也無所憑據,前方到底該如何作戰,心中無據。秦鳳路把軍令之權依然交回樞府,最要緊的就是把軍中情事,前線戰事鉅細無遺一一上報,樞府大臣可以依此而作決斷。”

趙禎點了點頭,擺了擺手道:“好了,我明白了,其餘細事,不必說與我聽,後邊要說與諸位相公和三衙管軍大將去聽。——唉,此事最難,是徐平願把大權交回朝廷,是他能交權之後把事情做好,而其餘諸帥,只怕是難——”

李璋道:“經略曾言,錢糧、用人、軍政之權,其實都不太難,軍中編好規例即可。惟有這軍令之權,要交回樞府,有着諸般難處。前方戰事瞬息萬變,確實不可能事事都等樞府決斷,則將帥必有臨機處置之權。如此便就有哪一級歸樞府,哪一級歸帥臣,哪一級歸主將之別。要想條理清楚,只怕極是不易。經略要的,是由樞府決斷每一戰前,要此戰打哪裡,要守哪裡,定了則不輕易動改。至於到時如何排兵佈陣,行軍作戰,則是前線將帥決定的事。臨機時,樞府若是覺得必要,可以臨時授予帥臣哪些決斷之權。”

這些話是徐平教給李璋的,臨回來的時候他練了很久,最終能夠倒背如流。其實簡單一點說,徐平希望戰略決定權交回樞密院,前線將帥只保留戰役決定權。只是此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是極難,非在實踐中一點一點摸索不可。

要李璋回京,又把軍中大權交出來,是徐平思索了很久的事。如果不交權,他手握十萬大軍,真地迎面交敗元昊,可以肯定會引起朝中猜疑,這個時候趙禎保他都沒用。特別是他一直想改三衙的軍政大權,那時三衙將領必然羣起而攻,自己的地位就危險了。

只有把權力交回朝廷來,朝廷纔會放心讓徐平帶着十萬大軍,甚至更多的大軍與黨項決戰。這個權不交回來,哪怕把徐平召回朝廷面臨軍事失敗,朝中上下還是不放心,到時只怕寧可容忍元昊,也要把手握重兵的徐平先解職。

交權不是說一句我一切聽朝廷的,而是要形成一系列制度、規例,用制度保證前線將帥從此不能專權。只要在這一套制度之下,則不管前線將帥怎麼想,都威脅不到朝廷。形成完善的制度,用制度保證一切,才能脫離開分權監視、事事猜疑的格局。

這套制度形成,就跟徐平進行的軍改一樣,先奪統兵官之權,再奪將帥之權,用制度把這些權力從人的手中,收到各個衙門當中。樞府掌軍令,則用制度保證他們做出的軍令是正確的,只要不是整個衙門全都成了白癡、狂妄的傻子,發出的軍令就不會離譜。從此以後軍中事務,不管是軍政、軍令,還是錢糧、用人,權力都在制度上,而不是歸於某一個人。你做這個職務,便就有這個制度規定好的權力,換一個職務,便就是另一個權力。

宋朝是制度複雜、公文繁瑣的時代,朝中官員對這一套並不陌生,只是軍隊由於歷史的原因成了例外。現在徐平要把這一套重新推行到軍中也不是無章可循,中國的歷史足夠長,幾乎什麼事情都能找到先例。秦漢時候軍制,便就事無鉅細,幾乎全部形諸文字。那時候軍中不管文職武職,會寫公文是基本要求,自己的一切都要在公文中表現出來。現在軍中許多統兵官不識字,甚至以不識字爲榮,本來就是不合傳統的。公文就是實物化了的制度,保證了公文的嚴肅性,就保證了制度的有效性。文山會海不是有害的,只有無意義的文山會海纔是有害的,換句話說,多並沒有壞處,只有無意義的多即冗纔有害。

只有用制度限定了權力,在制度中武將不可能因爲專權做出分外的事,朝廷纔可能放心把這大權交給將帥。世間的事就是如此,權力限制了你才能得到權力,不受限制的權力就是狂想。妄想什麼都自己說了算,一切憑自己喜好行事,權力不受限制,那隻能跟禁軍中權力幾近無限的統兵官一樣,慢慢被邊緣化,甚至被人鄙夷。

第34章 移民第256章 皇城司出馬第128章 用纔不用德第218章 銀行(下)第149章 且去讀書第178章 重商理所當然第72章 魚水第129章 你回京去吧第173章 再巡孟州第88章 猛虎入狼羣(六)第69章 做做樣子第157章 清場第21章 舊人第128章 有什麼訣竅?第75章 弒父第225章 新消息第27章 牧草換豆第110章 小大人第84章 蓄勢待發第25章 要不我們換換?第175章 李覯的作用第173章 再起波瀾第65章 名將第74章 無妄之災第257章 快慢二策第69章 財帛動人心第192章 豪客購物團第103章 必要嚴懲第278章 興靈路經略使第4章 炒花生第187章 時代特色第252章 詭異的格局第60章 騷亂第96章 取他人頭來第169章 自打嘴巴第76章 徐平的憤怒第176章 靜守歲月第1章 購物券發行第26章 餘波第201章 兩個合一第111章 封堵第47章 帶毒的餌第265章 飛來橫禍第66章 金光洞第28章 唐大姐第189章 棉花推廣第290章 刀拿在手裡揮砍纔有用(上)第313章 揚長避短第242章 世間哪有這種大臣第165章 政令分掌第163章 邕州舊軍第185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第132章 戰爭的腳步第61章 山歌好似春江水第114章 心經第163章 邕州舊軍第131章 瘋狂時代(二)第330章 你去西北吧第82章 立足於打第29章 政本初心,從民所欲第58章 怪人知縣第18章 草市第66章 同年知縣第34章 土豪的地盤第182章 再起風雲第113章 教閱第7章 何妨拼一醉第48章 好漢惜好漢第26章 男兒何不帶吳鉤第31章 造紙第61章 轉機第99章 前奏第92章 收權第136章 握成拳頭打人第46章 忠州事發第333章 不給兵要給人第136章 小馬蹄帶來的戰事第159章 人手難題第120章 不如降了?第129章 你回京去吧第154章 攻城(中)第206章 兄弟鬩牆第177章 重商抑商第114章 心經第94章 大錢還是小錢?第10章 野味第86章 考慮問題的角度第204章 一日破五寨第234章 獨自撤退第102章 何以道理最大?第117章 僵持第21章 割稻第11章 清貴之選第82章 牙痛不是病第166章 前線指揮第117章 事情敗露第147章 淥州被攻第294章 養起來第95章 遷隆峒第123章 出書
第34章 移民第256章 皇城司出馬第128章 用纔不用德第218章 銀行(下)第149章 且去讀書第178章 重商理所當然第72章 魚水第129章 你回京去吧第173章 再巡孟州第88章 猛虎入狼羣(六)第69章 做做樣子第157章 清場第21章 舊人第128章 有什麼訣竅?第75章 弒父第225章 新消息第27章 牧草換豆第110章 小大人第84章 蓄勢待發第25章 要不我們換換?第175章 李覯的作用第173章 再起波瀾第65章 名將第74章 無妄之災第257章 快慢二策第69章 財帛動人心第192章 豪客購物團第103章 必要嚴懲第278章 興靈路經略使第4章 炒花生第187章 時代特色第252章 詭異的格局第60章 騷亂第96章 取他人頭來第169章 自打嘴巴第76章 徐平的憤怒第176章 靜守歲月第1章 購物券發行第26章 餘波第201章 兩個合一第111章 封堵第47章 帶毒的餌第265章 飛來橫禍第66章 金光洞第28章 唐大姐第189章 棉花推廣第290章 刀拿在手裡揮砍纔有用(上)第313章 揚長避短第242章 世間哪有這種大臣第165章 政令分掌第163章 邕州舊軍第185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第132章 戰爭的腳步第61章 山歌好似春江水第114章 心經第163章 邕州舊軍第131章 瘋狂時代(二)第330章 你去西北吧第82章 立足於打第29章 政本初心,從民所欲第58章 怪人知縣第18章 草市第66章 同年知縣第34章 土豪的地盤第182章 再起風雲第113章 教閱第7章 何妨拼一醉第48章 好漢惜好漢第26章 男兒何不帶吳鉤第31章 造紙第61章 轉機第99章 前奏第92章 收權第136章 握成拳頭打人第46章 忠州事發第333章 不給兵要給人第136章 小馬蹄帶來的戰事第159章 人手難題第120章 不如降了?第129章 你回京去吧第154章 攻城(中)第206章 兄弟鬩牆第177章 重商抑商第114章 心經第94章 大錢還是小錢?第10章 野味第86章 考慮問題的角度第204章 一日破五寨第234章 獨自撤退第102章 何以道理最大?第117章 僵持第21章 割稻第11章 清貴之選第82章 牙痛不是病第166章 前線指揮第117章 事情敗露第147章 淥州被攻第294章 養起來第95章 遷隆峒第123章 出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