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兩路會師

王信駐馬,看着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不遠處的連綿的低山,一時心胸激盪。他出身富戶,自幼習武,鄉里頗有一羣子弟隨着他耍槍弄棒。後來從軍,因捕盜有功而升龍神衛軍的指揮使。隨後一路升遷,現在做到了捧日天武四廂都指揮使、鄜延路副都部署。

三川口一戰,在劉平陷入重圍之後,一部分禁軍畏戰不前,致使主帥失陷,這些未出力死戰的軍隊便就是由王信帶回來的。王信的本部曾經參戰,斬首數十級,戰後沒有受到重懲,因爲其他軍功屢次升遷,現在成了一路帥臣。

王信出身跟桑懌有些像,都是捕盜有功,一路升遷做到管軍大將。不過他家富而桑懌家窮,他不讀書,而桑懌曾經發解考進士,現在就不如桑懌有前途了。

若是按照以前禁軍的慣例,王信比桑懌前途遠大。他不讀書好耍槍弄棒的習慣合禁軍將領的胃口,家中富庶,跟三衙將領的關係不錯。不過現在不同了,隴右軍不識字不能做統兵官,這種風氣已經開始影響其他軍隊。王信又不是出身將門,沒有錯綜複雜的關係爲後盾,只能改變自己。在經略使范仲淹的影響下,最近開始捏着鼻子讀起書來。

等了沒有多久,先鋒銀夏路北都巡檢使狄青快馬回來,向王信叉手:“太尉,前方地斤澤蕃部已經歸順,麟府路折軍馬駐軍前方,正在等其他幾路趕來!”

王信點頭,大手一揮:“全軍依次向前,我去會折軍馬!”

說完,帶着本部親兵,與狄青一起,向不遠處的折繼閔駐地行去。

狄青在鄜延路一直立有軍功,又得本路主帥賞識,一路升遷,做到了西頭供奉官,離着大使臣不遠了。因爲范仲淹看重他,力薦做了新設銀夏路的北都巡檢使,開始獨當一面。

當年沒有跟楊文廣和賈逵到秦鳳路去,現在三人的官職已經拉開,楊文廣和賈逵都憑着軍功已入橫班,而狄青離着大使臣還有一段距離。這種結果,還是徐平對隴右軍的升遷比較壓抑,計軍功之後一般不破格升遷,不然狄青跟那兩人差得還會更遠。沒辦法,再沒有哪一支軍隊有隴右軍那樣的戰功,一路大仗打下來,把党項的精銳全部打掉了。

狄青能做銀夏路北都巡檢使,還是因爲鄜延路實在缺人,沒有合適的將領,不然憑他的官階是不夠的。興靈路的南北都巡檢使正副都是管軍大將級別,而狄青只是小使臣,兩者天差地遠。兵職任職資格比較靈活,不像軍職那樣死板,狄青才了這個機會。

現在隴右五軍的各級統兵官的官職太高,中下級將校人滿爲患,急需擴充人數,進行稀釋,不然跟其他禁軍拉開的距離就過大了。徐平在跟契丹確定下這一帶的邊境之後,急需一段時間休整,這也是原因之一。再這樣打下去,高級將領就全都在一軍之中了。

折繼閔早已迎在外面,王信前來,忙上前叉手行禮,迎進帥帳。

賓主落座,王信道:“我們來得遲了,勞軍馬久等!兩位經略相公在後軍,還要等一兩日才能到。對了,成克賞大軍走得略偏西一些,軍馬勞心派人注意他們動靜。”

折繼閔明白王信的意思,党項軍新附,用他們的同時還要注意監視。特別是現在已入黨項腹地,部落之間的情況宋軍並不清楚,更要加倍留意。不過橫山軍來自橫山蕃部,跟地斤澤這裡的蕃部並不熟悉,可利用這一點掌握他們的動向。

告了罪,折繼閔出了帥帳,吩咐折繼祖派人去注意成克賞大軍的動向。折繼閔是這個年代將領的習慣,喜歡神神秘秘的用諜,在地斤澤的部落裡有不少自己的眼線。

重新回到帥帳,折繼閔吩咐上酒,對王信道:“太尉遠來,用些酒肉權當接風。”

王信也不推辭,與折繼閔坐了主客位,讓狄青在一邊作陪。

飲了兩巡酒,王信問道:“前兩日聽聞契丹奪我唐龍鎮,不知軍馬這裡有沒有消息?”

“我也有所耳聞。唐龍鎮的來守順一向搖擺,前兩年昊賊勢大的時候,他私下裡答允舉族歸附党項。現在党項已滅,他怕朝廷翻他的舊賬,便投了契丹去。”

王信聽了,探身道:“來家本是折家舊部,軍馬與來守順有主僕之義,何不派個人過去勸說一番?唐龍鎮地勢險峻,是兵家必爭之地,歸了契丹只怕會有後患。來守順投契丹只不過是怕朝廷懲處,在他那種地方,三方搖擺是難免的,這又不是什麼大事?軍馬可代朝廷許他不追究,安了他的心,拒了契丹豈不是大功一件?”

折繼閔笑着搖了搖頭,舉起杯來道:“太尉,飲酒。”

王信喝了一杯酒,心中不解,問道:“軍馬覺得事不可行?依灑家看來,現在本朝兵勢浩大,來守順眼又不是瞎的,豈會看不出投契丹不如依然歸順本朝?此事八九可行!”

折繼閔嘆了口氣:“太尉,唐龍鎮是火山軍轄下,來守順投契丹,自有幷州經略高太尉去與契丹交涉。我已統兵入黨項之境,去管那裡的事,成不成不說,只怕要添亂。”

沿邊安撫使是在澶州之盟後,宋朝與契丹在邊境設立的對等官署,專門處理邊界的糾紛及各種事務。現在沿邊三路都是由經略使兼安撫使,與契丹交涉自然是歸他們,怎麼也輪不到折繼閔去插手。王信是沿用以前的思維,覺得來守順投了契丹,唐龍鎮從此就收不回來了。這種情況,折繼閔主動去幫着朝廷把來守順勸回來,重得唐龍鎮,是大功一件。

折繼閔對隴右軍瞭解較多,可不會這樣想,徐平說不定巴不得出這麼一件事呢。加上黨項新附的軍隊,宋朝現在近四十萬大軍雲集這一帶,如果再算上河東路的宋軍,契丹傾全國之兵前來,才能夠堪堪匹敵。這樣的實力對比,唐龍鎮去投契丹,契丹就是敢要,但他們能夠守得住嗎?自己去插一槓子,軍功沒有,不定還會惹惱幾位主事的帥臣。

現在對党項和契丹的事務,是全權由徐平處理。內事權在各路經略使,但外事則在徐平的隴右都護府,折繼閔已經把唐龍鎮的事情飛馬報路上的徐平,他有多閒派人去管唐龍鎮,不等到徐平的回覆,他完全當沒這回事發生。

只要跟契丹打起來,大把的軍功等着自己去取,何必就爭這種功勞?

王信還是老派的禁軍思維,折繼閔年輕,腦子轉得快,想的已經跟他不一樣了。

第255章 把放出去的錢收回來!第104章 學生第319章 和戰兩難第177章 決戰第151章 論事不得論人!第22章 兩個小孩第55章 官衙送別第212章 薅鼓田漏第117章 門外來了青羅傘第6章 酒第271章 君子至善第167章 有虛有實第194章 富礦之地第36章 往事如煙第54章 官與民第65章 名將第96章 貴客盈門第112章 五軍齊出第274章 邕州軍入京第155章 五彩棉花第36章 往事如煙第184章 大戰將起第244章 孤單應對第173章 夜對第1章 桂州第27章 不羈的黃河第37章 階級法第133章 瘋狂時代(四)第208章 如果你是元昊怎麼辦?第216章 狹路相逢第55章 合作社第202章 送到口邊的肉第17章 自己的路第194章 進退之間第208章 進城走正門第93章 多方牽連第181章 陳公永歸宋第114章 千古佳對第296章 輿論爭取第176章 靜守歲月第191章 反擊第36章 孟州通判第131章 一起發財第117章 意外之喜第240章 觀念衝突第161章 文化往來第189章 心在西北第66章 心中無血,出師大吉!第107章 無奈和稀泥第11章 治術(二)第30章 殿試第88章 改制第55章 哀民生之多艱第90章 猛虎入狼羣(八)第77章 歲幣不須再提第88章 紙醉金迷第125章 收穫的季節第134章 鬧事第185章 路上要小心第26章 峰迴路轉第6章 書生張載第324章 各掃門前雪第68章 示恩不招怨第158章 高麗商路第106章 天下一家第100章 官不聊生第215章 統一指揮第189章 心在西北第10章 野味第8章 大道佐君王第119章夜戰第187章 包拯第241章 有人騙貸?第194章 富礦之地第180章 投名狀第11章 人選第139章 柳三變求官第155章 接風第76章 徐平的憤怒第62章 依稀似舊年第164章 新舊衝突第244章 願爲天子牧牛羊第87章 猛虎入狼羣(五)第233章 郭諮歸來第18章 種士衡第315章 亂戰第43章 賜姓第152章 不可推行第324章 各掃門前雪第128章 用纔不用德第46章 我們只收錢第24章 留客第159章 物價要漲第153章 各執一詞第100章 儒者之僞第64章 一拍兩散第7章 實際演示第11章 清貴之選第140章 党項細作第56章 驚變
第255章 把放出去的錢收回來!第104章 學生第319章 和戰兩難第177章 決戰第151章 論事不得論人!第22章 兩個小孩第55章 官衙送別第212章 薅鼓田漏第117章 門外來了青羅傘第6章 酒第271章 君子至善第167章 有虛有實第194章 富礦之地第36章 往事如煙第54章 官與民第65章 名將第96章 貴客盈門第112章 五軍齊出第274章 邕州軍入京第155章 五彩棉花第36章 往事如煙第184章 大戰將起第244章 孤單應對第173章 夜對第1章 桂州第27章 不羈的黃河第37章 階級法第133章 瘋狂時代(四)第208章 如果你是元昊怎麼辦?第216章 狹路相逢第55章 合作社第202章 送到口邊的肉第17章 自己的路第194章 進退之間第208章 進城走正門第93章 多方牽連第181章 陳公永歸宋第114章 千古佳對第296章 輿論爭取第176章 靜守歲月第191章 反擊第36章 孟州通判第131章 一起發財第117章 意外之喜第240章 觀念衝突第161章 文化往來第189章 心在西北第66章 心中無血,出師大吉!第107章 無奈和稀泥第11章 治術(二)第30章 殿試第88章 改制第55章 哀民生之多艱第90章 猛虎入狼羣(八)第77章 歲幣不須再提第88章 紙醉金迷第125章 收穫的季節第134章 鬧事第185章 路上要小心第26章 峰迴路轉第6章 書生張載第324章 各掃門前雪第68章 示恩不招怨第158章 高麗商路第106章 天下一家第100章 官不聊生第215章 統一指揮第189章 心在西北第10章 野味第8章 大道佐君王第119章夜戰第187章 包拯第241章 有人騙貸?第194章 富礦之地第180章 投名狀第11章 人選第139章 柳三變求官第155章 接風第76章 徐平的憤怒第62章 依稀似舊年第164章 新舊衝突第244章 願爲天子牧牛羊第87章 猛虎入狼羣(五)第233章 郭諮歸來第18章 種士衡第315章 亂戰第43章 賜姓第152章 不可推行第324章 各掃門前雪第128章 用纔不用德第46章 我們只收錢第24章 留客第159章 物價要漲第153章 各執一詞第100章 儒者之僞第64章 一拍兩散第7章 實際演示第11章 清貴之選第140章 党項細作第56章 驚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