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新場務

洛河裡的冰化了,水變得特別清亮,流得特別歡快。河邊的柳樹吐出新芽,泛着鵝黃色,給人一種生命的氣息。樹下不知名的野花正在綻放,到處都散發着春天的氣息。

陽光明媚,卻滿是溫柔,照在身上像是少女的手輕輕撫過。

徐平踩着腳下化了冰後鬆軟的土地,沿着洛河岸邊一路走去。並沒有多遠,洛河便就分出一條支流,流向的地方,大片的新建房屋。

楊告指着前方道:“都漕,這裡就是新建的場務?用洛河水做物事?”

“不錯!走,我們過去看看。現在開了春,場務裡應該已經忙起來了。”

徐平說着,當先向那一大片新房走去。楊告和種世衡對視了一眼,緊緊跟了上去。

汜水縣那裡的河道和堤壩已經修築完成,天幸冬天並沒有發生意外,一切順利。冬天一過去,楊告便就把巡查河道堤壩的差事交給了汜水知縣,自己和種世衡回了洛陽。

知縣號稱百里之侯,一般情況下,境內事無不統,單純從權限上還要大於知州。像是採礦、河渠等等這些事務,除非規模大另外設官,都是由知縣兼領。不像是州里,好多這類差事是由通判兼的,知州反而兼的少。

關於重定戶等的佈告已經貼了出去,比徐平原來想的要溫和一些。比如錢入戶等,便一些經濟類的土地,比如桑田、棉田、麻田及各種果樹,則相應地調低了權重,以鼓勵鄉間百姓種植這些經濟作物。在城市裡,針對房廓戶,爲了減少錢入戶等的阻力,自住的房屋也相應調低了權重,戶等資產主要針對各種營業性的商鋪。

針對坊廓戶的措施與徐平原來設想的完全相反,他本來是想加重自住房屋的權重,而減輕出租商鋪權重的,以用政策鼓勵城市居民從事商業活動。被王堯臣等人再三勸說,不要一下子把那些閒居這裡的官員逼到牆角,徐平才最後讓步。

可以設立公司逃避資金算入戶等的政策也已經公佈了出去,只是還沒有清查戶等,沒幾個人想清楚這樣做的意義。反倒是一些以前數家合夥經營某種生意的,看出成立公司後會由官方監督,少了很多爭吵,成立了幾家小公司。不過這些公司雖然成立,卻沒有人知道到底意味着什麼,跟以前的商鋪之類行當並沒有什麼區別。

這個年代自然不能用錢莊這個名字,最終還是仿照益州的官辦交子務,徐平奏準成立了京西路會子務。取名會子,是與益州交子相區別,也指明有時間界限。

因爲並不用發行會子贏利,京西路的會子務遠比益州交子務保守,沒有超發,發行到市面上的紙券與存入的銅錢一一對應。原則上,發行的紙券實際上是存款證明,不可以自由地流通,轉讓要到會子務或者官方認可的交引鋪。不過爲了方便,五貫以下的數額由會子務提前蓋印,實際上可以自由流通。

認真說這不是紙幣,甚至連銀行券都不是,而只是一種官方認可的憑證。現在京西路的工商業並不發達,遠不到設立銀行的程度,這方便徐平採取了最保守的政策。金融對實體經濟有槓桿的作用,一旦出問題會成倍甚至十幾幾十倍地放大,步子不能太大。

徐平現在最關心的,就是新設的各種場務,以及三司鋪子的準備工作。所有的新政策只是生產關係的改變,如果沒有相應生產力發展的支撐,就不可能順利進行。生產力發展不起來,提出這些政策的徐平只怕是會成爲一個笑話。

到了新的場務門口,衛士急忙行禮,早有日常監督的公吏跑了過來。

帶着楊告和種世衡兩人進了場務,徐平對種世衡道:“仲平,你可要多上心一些,等到河渠的事情忙完,你就要來管這些雜事。以後轉運司做事情順不順利,全看這些場務做得如何。做得好了,不獨是轉運司手裡有錢,還就有了隨意調動的力量。京西路不管發生什麼事情,有這裡的人力物力,我們都遊刃有餘。”

種世衡急忙應諾:“下官一定盡心看顧,不讓都漕失望!”

徐平點點頭,帶着兩人向前走去。

因爲前幾個月做事用心,由徐平上奏保舉,種世衡除了帶罪之身,恢復了京官,爲衛尉寺丞。雖然官品上只是從孟州司馬的正九品升爲從八品,但這卻是實實在在的本官,跟孟州司馬那種散官具有完全不同的意義,種世衡對徐平還是很感激的。

走過空蕩蕩的大院,楊告疑惑地道:“爲裡怎麼如此安定?以前京城的新場務可不是這個樣子,那裡面聲音震天,熱鬧得很。”

徐平道:“洛陽跟京城可不一樣,京城場務裡做的貨物,主要是賣給京城的人,洛陽城裡哪裡有那麼多人?這裡場務做的貨物,主要都是外銷的,我們現在站的這個大院子,便就是場務裡的貨場。地方大了,當然顯得安靜,到了做工的地方就不同了。”

一路說着,到了大院的盡頭,就看見一排好多個大門。

三人隨便選了中間的一個大門,走了進去。

一過大門,便就聽到傳來嗡嗡的聲音。入目的是一條寬廣的大道,地面全都是用石板鋪就,平坦異常。此時大道上分爲兩排,整整齊齊的都是馬車。這車比當年京城裡生產的要小一些,也簡單得多,幾乎沒有任何裝飾。但更加輕巧,一個人就可以拉動。

楊告看了看,對種世衡道:“仲平,這裡產的是馬車和驢車。這車看着不怎麼起眼,卻極是耐用。而且能拉重物,輕巧方便,走州過縣的商旅極是喜歡。”

種世衡點頭默默記住,這馬車他也見過,只是不知道是怎麼生產出來的。

大道的兩旁,是兩排大房,每隔一段就是一道大門,裡面傳出來機器的轟鳴聲。不用問,這兩邊的房子就是生產車間了。

第73章 地方反應第305章 《景祐會計錄》第36章 折騰契丹第87章 猛虎入狼羣(五)第30章 端午(中)第44章 鄉下小鋪子第187章 時代特色第250章 露布報捷第51章 大案第190章 請廢西水磨務第145章 三不朽第190章 請廢西水磨務第255章 兵民一體第105章 大敗的消息第306章 獅子搏兔第104章 天下人之天下第65章 要將功贖罪第29章 邕諒路第47章 吃點苦頭第32章 位極人臣第151章 新市場第103章 衆人登門第10章 新的生意第226章 勝則爭功第37章 階級法第90章 捉襟見肘第96章 取他人頭來第122章 烈火燒城第193章 威脅王城第333章 不給兵要給人第147章 此事極易爲第222章 兩路出山第216章 新的貨幣第122章 火光沖天第26章 龍門酒家第288章 分岐第127章 大捷第157章 手藝差了些第123章 打翻垃圾筒第25章 對決第6章 書生張載第117章 門外來了青羅傘第163章 恩出公門第10章 治術(一)第32章 道路所達,便爲宋土第50章 牛羊滿欄第1章 購物券發行第127章 步步緊逼第82章 祭奠續第91章 大勢第105章 各有道理第10章 巡視河道第4章 風雨邕州路第67章 猜測第40章 誰承其後第74章 請君入甕第320章 不祥之年第323章 雅俗共賞第44章 細鹽第163章 準備應對第17章 回聲第17章 新的產業第1章 錢能通神第287章 大丈夫要有擔當!第85章 孫七郎的差事第119章 斷尾求生第32章 東華門第99章 刻書準備第18章 徐昌定親第319章 使節第15章 擺攤第75章 林素孃的火氣第137章 何爲神?第13章 諸事要請示第159章 喬大頭進京第155章 接風第9章 永不加賦的困境第1章 徐家莊第79章 後苑飲宴第107章 新錢之論第291章 兩路會師第26章 不要失職第29章 生活不易第128章 換相第69章 做做樣子第276章 想的太多第304章 那便來戰!第103章 衆人登門第175章 別來無恙第48章 叛國的附馬第88章 棄杖不殺第94章 大錢還是小錢?第9章 科舉冤家第208章 進城走正門第33章 科舉第一步第152章 糾纏第66章 同年知縣第7章 尷尬的接風宴第196章 機遇第170章 文人的優越感
第73章 地方反應第305章 《景祐會計錄》第36章 折騰契丹第87章 猛虎入狼羣(五)第30章 端午(中)第44章 鄉下小鋪子第187章 時代特色第250章 露布報捷第51章 大案第190章 請廢西水磨務第145章 三不朽第190章 請廢西水磨務第255章 兵民一體第105章 大敗的消息第306章 獅子搏兔第104章 天下人之天下第65章 要將功贖罪第29章 邕諒路第47章 吃點苦頭第32章 位極人臣第151章 新市場第103章 衆人登門第10章 新的生意第226章 勝則爭功第37章 階級法第90章 捉襟見肘第96章 取他人頭來第122章 烈火燒城第193章 威脅王城第333章 不給兵要給人第147章 此事極易爲第222章 兩路出山第216章 新的貨幣第122章 火光沖天第26章 龍門酒家第288章 分岐第127章 大捷第157章 手藝差了些第123章 打翻垃圾筒第25章 對決第6章 書生張載第117章 門外來了青羅傘第163章 恩出公門第10章 治術(一)第32章 道路所達,便爲宋土第50章 牛羊滿欄第1章 購物券發行第127章 步步緊逼第82章 祭奠續第91章 大勢第105章 各有道理第10章 巡視河道第4章 風雨邕州路第67章 猜測第40章 誰承其後第74章 請君入甕第320章 不祥之年第323章 雅俗共賞第44章 細鹽第163章 準備應對第17章 回聲第17章 新的產業第1章 錢能通神第287章 大丈夫要有擔當!第85章 孫七郎的差事第119章 斷尾求生第32章 東華門第99章 刻書準備第18章 徐昌定親第319章 使節第15章 擺攤第75章 林素孃的火氣第137章 何爲神?第13章 諸事要請示第159章 喬大頭進京第155章 接風第9章 永不加賦的困境第1章 徐家莊第79章 後苑飲宴第107章 新錢之論第291章 兩路會師第26章 不要失職第29章 生活不易第128章 換相第69章 做做樣子第276章 想的太多第304章 那便來戰!第103章 衆人登門第175章 別來無恙第48章 叛國的附馬第88章 棄杖不殺第94章 大錢還是小錢?第9章 科舉冤家第208章 進城走正門第33章 科舉第一步第152章 糾纏第66章 同年知縣第7章 尷尬的接風宴第196章 機遇第170章 文人的優越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