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307章 萬事皆要本錢

bookmark

一個人做事太過辛苦,徐平需要有足夠的同盟軍,與他一起分擔壓力,幫助新政的推行。把自己做的事情講清楚,把新政的效果實事求是地擺到每一個人的面前,便是出於這樣的目的。等到錢糧爲綱成爲朝廷考察官員的重要標準,大家會自覺地完成這種轉變。

聽了徐平的話,趙禎暗暗點頭。跟朝廷官員比起來,他這位做皇帝的倒是反應得足夠快。現在內藏庫的現錢全部都放入了京師銀行,只有金銀珠寶之類纔在庫裡存起來。印出來的錢是一定要花掉的,花不掉就放到銀行裡,反正是不能放在自己手裡。手裡拿着多少現錢,就意味着要虧多少錢的利息,趙禎的賬算得清楚得很。其實別說是印出來的錢,就是鑄出來的銅錢趙禎都不在內庫存了。只要江山穩固,紙鈔就不會出現動盪,紙鈔不出現動盪,銅錢便就沒有用,只是小額的紙鈔而已。而等到江山都坐不住了,做皇帝的還要那些銅錢有什麼用?趙禎對這事情想得通透。

兩位宰相問完,趙禎道:“朕有一事不明,三司務必解惑。按剛纔所說,三司今年花的錢比往都多,怎麼來的《會計錄》裡已經寫得明白,不需多言。不過,三司的錢終究是來自地方,怎麼從地方收上來的錢多了,反而地方上有了更多的羨餘?此事道理上不通,不要是地方官員對百姓刻剝務斂,得來的錢吧?審計司要查,要有個說法。”

徐平起身捧笏道:“審計司查總是要查的,不過地方上羨餘多了倒是可以解釋。一是三司鋪子和銀行開到了天下大部分州軍,做工的經商的多了,稅自然也多了。雖然道理上說商稅都要解往三司,但實際上,總還是按比例留一些在地方。這是歷年常例,以備本路水旱不常,出現災情,漕司可以在本路從容調撥。當然,地方上多出來的錢最大的來源,還是在銀行身上。銀行開到哪裡,哪裡的錢糧便應當比往年輕鬆許多。”

趙禎對這一點很感興趣,對徐平道:“這是個什麼道理?你詳細說一說?”

“陛下,朝廷從百姓身上,不管是京城還是地方,每收上來一文錢,都要花一定的本錢出去。朝廷收稅賦,是要花本錢的,絕不是賬籍一勾錢就收上來了。收一戶的稅,要有差役催繳,要放到庫裡,要有人點算,要有人運送,諸般種種,不一而足。千萬不要小看了這收稅賦的本錢,臣曾經算過,以往的年份,每從民間收上一文錢來,以開封府論,就要花三文的本錢,收的錢越細碎,這本錢越高。而到了外路州軍,京東京西路,一文稅的本錢則不下於五文,荊湖、福建、川峽四路則到十文,到了二廣那樣的偏遠州軍,則就要二十文開外。往年這收稅賦的本錢,都是由地方負擔的,所以嶺南二廣以及沿邊三路,都儘量讓他們不要解錢到京師來,只是用在地方養軍。萬不得己,也換成金銀輕貨起解。”

其實豈止是收稅,政權維持統治都是要花錢的。所以纔有對偏遠的地方,不但不收他們的稅,寧可由中央朝廷補貼。補貼的是統治成本,看起來虧了,實際上從整個社會效果來說,僅僅是經濟利益上,中央朝廷也是賺的。這一點大家心知肚明,假裝不知道罷了。

這個年代的收稅成本非常高,包括收稅的成本和運輸銅錢的成本。以佔的比例最小的現金運輸成本爲例,從襄陽郡一帶沿水路運銅錢到京城,運一千貫錢的運費就大約是一千五百貫。三司收到他們的錢,還要額外搭五百貫進去,實際上是虧本的。這銅錢還不能不運,不然天下銅錢分佈嚴重不均,造成的後果比這虧五百貫還嚴重。

所以地方上一些細碎小額的稅,爲了壓縮成本,會以一定的數額讓攬頭撲買。攬頭由官府授權收稅,比定額多了便就是自己的利潤,比定額少了自己補上。這不是包稅制,而只是一種靈活的收稅形式,實際上徐平前世在某些年代也曾經在農村地區的集市廣泛施行過。沒有辦法,這些稅的收稅成本太高了,官方又需要這筆錢,只能這樣做。

收稅的成本是由地方負擔的,所以只看收了多少稅並不能反映民間的稅負負擔,還要看爲了收這些稅花了多少成本。不過這個問題太複雜,而且也敏感,以前大家只是裝作不知道罷了。三司財政寬鬆了之後,徐平首先就是免掉了那些細碎的稅收。

大額稅收的成本相對來說低得多,再配合公司制度,收稅成本一下子劇降。而最重要的是銀行系統,一些固定稅收地方上要求自己主動交到銀行去,官府的精力在查那些偷稅漏稅上。銀行不再需要把銅錢運到京城,再從京城運到地方這個程序,資金流動的成本也降了下來。這些措施綜合下來,現在三司從全國收稅的成本只有以前的幾分之一。

把這些問題剖析清楚,徐平對趙禎道:“陛下,爲何三司收上來的錢多了,地方上的羨餘也多了?說破了其實很簡單,現在收稅比以前便宜了。以前天下收上來五千萬貫錢,實際上地方可能花了四五億貫。而現在收上來一億貫,地方可能只花兩億貫。若是再算上這些年新開的工場、商鋪增加的稅收,加上三司屬下的蔗糖務、營田務、銀行和各種公司賺來的錢,則地方負擔實際上比前大規模地減輕了。以前天下州縣出五億貫的稅賦覺得緊巴巴的,現在則只出一兩億貫,自然就寬鬆許多了。而且還不只是如此,其實花錢也一樣是要本錢的,這兩年三司花錢的本錢也一樣降下來了。銀行的好處,便就是如此。對於朝廷來說,實際上賺的利息之類都是小頭,對天下最大的好處,是把不需要花的錢省下來了。”

商品生產和交易有成本,資金同樣有成本,財政收入和財政支出也是一樣有成本。成本在總的數額中佔的比例不大自然可以忽略,但這個年代不行,因爲官方從民間收上來的錢中成本纔是大頭。看社會百姓的負擔,不能光看中央朝廷收了多少錢,花了多少錢,還要把這些收支的成本算進去,不然可能就與事實天差地遠。

歷朝歷代的苛捐雜稅,其實真正落到中央朝廷手裡的纔有幾個錢?大多數都花在收稅的成本上了。越是正稅之外的苛捐雜稅,成本越高,這纔是刻剝征斂對民間最大的危害。

現在民間對徐平所推行的新政所能感受到的最大好處,不是減了多少稅,不是每年多賺了多少錢,而是同樣交那些錢,負擔卻只有原來的幾分之一。只看賺錢,有多少生意能有本錢幾倍的利潤?但從降低財政收入和財政支出成本的角度看,銀行系統建立起來,卻就可以達到這種效果。至於收到的利息和對商品經濟的支持和推動作,那是後勁。最立竿見影的,首先是民間的稅收負擔在不加稅不減稅的情況下,大幅度的降低了。

第141章 大頭在後面第45章 京城故事第130章 重度近視第91章 大勢第71章 少取多予第29章 名人第34章 一城二虎第144章 挖渠引水第24章 談判第39章 兄弟夜話第88章 改制第186章 應對第103章 李覯趕考第206章 學士入東府第50章 朝廷定了,你做西平王!第33章 公事中沒有我覺得第196章 不用其人,可用其術第225章 新消息第202章 換相(上)第232章 狼煙第194章 進退之間第33章 你是官了第70章 山溝溝裡轉第170章 思家的情緒第201章 猛虎掏心第35章 食物和酒第26章 不要失職第51章 大案第192章 鑿齒蠻第67章 找盟友第310章 最後爭取第65章 你放心去吧!第62章 新場務第74章 無妄之災第260章 宜將剩退窮寇第156章 銅版第14章 賜名第76章 徐平的憤怒第175章 李覯的作用第244章 孤單應對第58章 說不到一塊第206章 兄弟鬩牆第4章 斜谷造船務第102章 錢法類書第187章 時差第56章 官督民辦第55章 藥銀第33章 科舉第一步第39章 待以客禮第44章 往事難回首第206章 兄弟鬩牆第129章 你回京去吧第62章 依稀似舊年第124章 段雲潔的麻煩第311章 全國統籌第194章 去往何處?第118章 老臣的勸告第243章 算賬第227章 拼桌第40章 冬雨第217章 銀行(上)第125章 歸正人第22章 新米第76章 臨機處置第205章 夫妻對話第211章 困獸之鬥第137章 事不怕細第186章 刻擺錯了第69章 做做樣子第114章 心經第44章 往事難回首第60章 騷亂第10章 巡視河道第194章 富礦之地第4章 郊迎第66章 文臣武將第25章 官場浮沉第157章 花紋不甚美第28章 文明世界纔有德第285章 軍制大改第171章 坐而論道第114章 盛宴第69章 光耀門楣第127章 素手解煩憂第38章 統計學第157章 花紋不甚美第142章 配合第199章 傳承第130章 飲鴆止渴第293章 皇子降生第56章 國柄第212章 爭功心切第294章 打出個太平第3章 人之將去第157章 手藝差了些第149章 應急措施第99章 壞事總容易第179章 遠方的漢人第228章 歐陽修論錢第206章 望遠鏡
第141章 大頭在後面第45章 京城故事第130章 重度近視第91章 大勢第71章 少取多予第29章 名人第34章 一城二虎第144章 挖渠引水第24章 談判第39章 兄弟夜話第88章 改制第186章 應對第103章 李覯趕考第206章 學士入東府第50章 朝廷定了,你做西平王!第33章 公事中沒有我覺得第196章 不用其人,可用其術第225章 新消息第202章 換相(上)第232章 狼煙第194章 進退之間第33章 你是官了第70章 山溝溝裡轉第170章 思家的情緒第201章 猛虎掏心第35章 食物和酒第26章 不要失職第51章 大案第192章 鑿齒蠻第67章 找盟友第310章 最後爭取第65章 你放心去吧!第62章 新場務第74章 無妄之災第260章 宜將剩退窮寇第156章 銅版第14章 賜名第76章 徐平的憤怒第175章 李覯的作用第244章 孤單應對第58章 說不到一塊第206章 兄弟鬩牆第4章 斜谷造船務第102章 錢法類書第187章 時差第56章 官督民辦第55章 藥銀第33章 科舉第一步第39章 待以客禮第44章 往事難回首第206章 兄弟鬩牆第129章 你回京去吧第62章 依稀似舊年第124章 段雲潔的麻煩第311章 全國統籌第194章 去往何處?第118章 老臣的勸告第243章 算賬第227章 拼桌第40章 冬雨第217章 銀行(上)第125章 歸正人第22章 新米第76章 臨機處置第205章 夫妻對話第211章 困獸之鬥第137章 事不怕細第186章 刻擺錯了第69章 做做樣子第114章 心經第44章 往事難回首第60章 騷亂第10章 巡視河道第194章 富礦之地第4章 郊迎第66章 文臣武將第25章 官場浮沉第157章 花紋不甚美第28章 文明世界纔有德第285章 軍制大改第171章 坐而論道第114章 盛宴第69章 光耀門楣第127章 素手解煩憂第38章 統計學第157章 花紋不甚美第142章 配合第199章 傳承第130章 飲鴆止渴第293章 皇子降生第56章 國柄第212章 爭功心切第294章 打出個太平第3章 人之將去第157章 手藝差了些第149章 應急措施第99章 壞事總容易第179章 遠方的漢人第228章 歐陽修論錢第206章 望遠鏡